浅谈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来源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_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采取多种手段、技巧,激活学生认知,诱发其兴趣,发散其思维,激励其探究,创造高效的教学课堂。利用现实生活、趣味性故事、数学游戏、提出问题等几个方面来创设情境,进而提高数学课堂效率。
  【关键词】情境创设;效率课堂;数学课堂教学
  情境创设是教师在课堂教学里有意识、有目的地去精心设置,使学生自然而然、不由自主地溶进课堂教学中去,从而让学生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使抽象的数学知识生动形象起来,简单通俗化。所以,创设情境在数学教学课堂中担任着重要的角色。那如何才能创设一个高效的数学情境呢?
  一、现实生活创设情境
  生活与学生休戚相关,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回到生活。要注意数学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的事物,情境设计适当,可以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感受到数学。所以,数学教学中要求教师深入教材,创造性使用教材,把数学知识放到一个立体化的现实生活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数学联系、应用意识。
  例如,在教学《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一课时,为了使学生切身理解直线与圆、圆与圆几种位置关系的知识,创设如下情境:每人发一条木棒和两个大小不一的塑料圆圈,然后先让其独立对直线与圆,圆与圆摆放,整理出位置关系,联想到,井盖为何要用圆的,投篮时球投进篮框的情况等;然后讓学生分组讨论探究,得出结论。直线与圆有切、割、离的位置关系;圆与圆有相离、相交、外切、内切、内含的位置关系。由此自然而然地进入新课。
  这样充分诱发了学生的兴趣,培养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深入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现实生活,进而为高效课堂做了很好的铺垫。
  二、故事创设情境
  故事往往能很好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兴趣与思考,数学学习兴趣是轻快,主动地探讨数学,学习的心理引导。在数学史的发展中,很多有趣性很强的数学故事,都可以引用,使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学到知识,积累知识。
  在《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这一课时,可以创设如下情境:已知《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解决问题的概率为0.75,三个臭皮匠解决问题的概率为0.55、0.45、0.35,假设每个人都是独立性的,请问:诸葛亮解出的概率与三个臭皮匠中至少有一人解出的概率比较,谁大?在等差数列前n项和这课中,可以讲高斯小时候的故事:计算1 2 3 … 100。
  这些趣味性的故事,都可以极大地诱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使学生积极思考问题。
  三、游戏创设情境
  在游戏中很容易达到了忘我的境界,趣味性是诱发兴趣的主要因素。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内容,创设游戏情境,不仅能让学生在玩中收获知识,愉快地学到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和思维力,更能促进学生交流协作、相互融合的能力。
  在《分类计数原理与分步计数原理》这一课时,可以设计一个这样的游戏:随机抽取一名学生上讲台,然后再抽取八名学生,两两自由组合成一个小组,分别站在东西南北方向上,每一组都相当于一扇大门的角色,然后让讲台上那名学生从一个大门进去,接着从另一个大门出来,大家共同观察并计数,看看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走法,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加深了对知识点的理解,增强了课堂教学的磁性。
  四、问题创设情境
  创设情境中提出问题是最常用、最广泛的一种方法,启发思维,激发其兴趣,使学生产生探究的欲望。鼓励教师用生活中的现实问题创设情境,把知识与学生的生活体验联系起来,令他们感到“知识就在身边”。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学会联系生活思考解决问题。
  执教《立体图形的展开图》这一课时,我设置了一个生活中的问题——蚂蚁爬行路径的难题:蚂蚁在圆桶的下方A点,上方有一个B点,蚂蚁要走最短的路径到达B点,应该走哪条路径?
  此时,学生各抒己见,课堂气氛活跃起来,提出很多不同的方案。通过小组交流、探究,得到结论:把立体图形展开成平面图形,两点之间距离最短。联想到常见的一些立体图形(如三棱柱、三棱锥、四棱锥、正方体、长方体,圆锥体……)的展开平面图是什么呢?同学们兴趣盎然,自然而然地开始了新课的探索。
  五、其它学科的素材创设情境?
  数学课程是很多课程的基础,数学与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都有着密切的基础知识关系。如向量在物理学中的应用,正多面体与化学中物质结构联系等。因此,关联以上数学知识时,可以创设相关学科联系的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讲解《画立体图形》时,我会引用苏轼《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二句来引导学生思考,诗人通过景象的刻画,深入表达了哲理。同学们会产生疑问:这不是语文的问题吗?然后老师稍加引导,提出了问题:这二句诗蕴藏了一些普通的数学理论,你们想到了吗?在品味这首诗中,学生明白了为什么要画三视图,并产生了学习三视图的强烈欲望。
  创设数学教学情境适合有效课堂,要适合教材,不能偏离教材所要体现的目标,情境创设要与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相结合,要与教师的教学水平风格相结合。所以,把握好教材的目标与本质对于数学教学情境创设很重要,当然,还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情境进行修饰与加工。
  总之,创设数学教学情境的时候要讲究艺术与科学,合理安排,灵活运用,才能实现教学情境的有效性。数学教师的自我提高、自我完善也是数学情境创设有效性的重要前提。
其他文献
【摘要】在义务教育阶段中,物理作为科学教育的组成部分,是以引导学生将生活实践与科学相结合,从而开拓创新为目标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此阶段的物理课程不仅应重视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而且应注重对学生探究能力、创新意识的培养,那么就要将物理教学与实验创新相互结合,培养学生学习创新的途径,探索其有效的培养方法,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实践能力。本文是从挖掘教材的创新点、对教材的探索
本报综合消息 6月21日,教育部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召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集中学习研讨扩大会。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部主题教育领导小组组长陈宝生主持会议并作总结讲话。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第十九指导组组长裘援平出席会议并讲话。  陈宝生指出,教育部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和中央主题教育《意见》精神,在中央主题教育领导小组的领导及第十九指导组的
【摘要】当今我国基础教育系统的新教材变革特别地针对学生思辨技能的训练做出了着重式强调,然而目前我国初中年级学生的整体思辨技能普遍偏低是客观的存在,其具体的表现在如下几项的具体内容上:问题思维不算深化、问题辨析不算透彻、观点立意不算新奇、论证过程不严密、语言表述不算精准。探其内因大体包括:初中学生好胜心强、知识功底不算深厚以及长期延续着“高塑性”的思索模式;老师本人思索技能水平不佳及教学手段低效;“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真正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教育的过程就是师生心灵互动的过程,成功的教育要求教育者以人为本,热爱学生,尊重和赞赏学生,打开学生的心灵。十几年的教育教学实践告诉我,热爱、尊重和赞赏,在教育的花园里能开出美丽的花朵,结出丰硕的果实。  一、尊重学生,让教育开出美丽的花朵  每个人都是世间的奇迹,热爱能塑造一个学生,厌恶就等于毁掉了一个学生。
【摘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它不仅受教师、学生、课程、教学手段这些参与因素的影响,还受教师教学观念、课堂教学方法、教学课程结构的实施、教学管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本文将从语文课堂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反思和家校合作等方面来探讨如何提高培智学校生活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培智学校;智障学生;生活语文;有效性  目前,课程改革在课堂教学层面遭遇到的最
【摘要】德育是学校教育的灵魂。小学生正处在思想道德形成的关键时期,学校要充分发挥活动的德育效能,把抽象的德育具体到丰富多彩的活动上去,以扎实推进德育工作,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本文从依托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体验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活动以及树立榜样等方面入手,分析如何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实现学校德育目标。  【关键词】教育活动;学生;德育教育;  良好的道德是健全人格的根基,是公民素质的核心,学校
初春时节,由东莞松山湖低碳发展促进中心主办,中国民俗摄影协会东莞分队协办的用影像书写春天——寻找我心中的松山湖春天亲子自然科普摄影活动举行。本次活动采取了自然讲解与摄影相结合、亲子互动丰富而新颖的活动形式,吸引了15组亲子家庭参加。  春天在哪里?  春天在哪里?  春天在湛蓝的天空里。  燕子忙着飞舞,  百鸟忙着争鸣,  鹭鸟忙着繁衍,  蜜蜂忙着采蜜。  春天在哪里?  春天在树木的嫩叶里。
【摘要】在当前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都发现传统直接灌输学生的教学方式,在新课改理念提出后越来越显得滞后,难以达到预期教学效果。在这个时候,以学生为中心的“导学互动”的教学模式,逐渐得到教师和学生的喜爱。本文将探讨在小学教学课堂中,如何利用导学互动的教学模式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导学互动  新时代教育应该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优化教学方式,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除了完成
【摘要】以轻视学生主体地位为特征的“传教式”教学和缺乏实质内容的频繁小组活动,都是低效的。新课程标准和语文的本色以及许多名家的教学实践表明,理想的课堂是一条流淌诗意、浸润心灵的小溪。老师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人格魅力是实现语文课堂诗意化的首要条件,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把语文课堂营造成一片栖息精神的田园,是让学生在语文课堂得到诗意浸润的重要保证。作为课堂调控者的老师,只有遵循审美规律来安排课
【摘要】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也是一个难点。小学生普遍对作文不感兴趣,甚至产生畏惧心理。在教学中创设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关键词】创设情境;习作;兴趣  作文是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的过程。大多数学生对作文不感兴趣,甚至有些学生对写作产生畏惧心理。怕写、厌写的现象普遍存在。首先是有些学生觉得无话可写。其次,小学测试多数是命题作文,而且有的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