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起心灵的彩虹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DO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卸下白天的疲惫,晚饭后坐在小窗前备课,偶然抬头,一道彩虹奇异地升起在雨后如洗的天空。合上书,静静地注目,仿佛眼前浮现出一个扎着蝴蝶结的小女生,一张清纯却忧郁的脸写满了抗争:“老师,我没有抄袭。”我的眼前霎时回映出几天前的课堂。
  那天,伴随着清脆悦耳的铃声,我踏进了教室。同学们个个端坐整齐,精神饱满,我内心顿时感到一阵欣慰。
  这节课是习作《我的妈妈》的讲评。前半节课,我安排了学生小组合作来评议习作,找出值得借鉴和不足之处,每组推选出一篇最佳习作当场朗读,同学们的热情很高。不久,每一组选派的“精兵强将”陆续诞生,被选上的同学当然是不亦乐乎。
  很快轮到了第四组。站起来的是一位扎着彩虹色蝴蝶结的女生,圆圆的脸蛋沐浴着霞光,两颊飘着两朵红云,像一朵含苞欲放的芍药。她的朗读感情充沛,抑扬顿挫。同学们都向她投去赞许的目光。当大家还都沉浸在浓浓的母女情深之中时,一个声音响起来:“老师,这篇习作我好像在哪儿读过。”“我也读过。”“老师,她的习作是抄袭的。”同学们七嘴八舌,安静的教室一时炸开了锅。我示意学生安静,便走到那位女生身边,俯下身子轻轻地问道:“同学们说的是真的吗?这篇习作是不是抄袭来的?”那位女生急忙大声为自己争辩:“老师,我没有抄袭。这是我自己写的!”可是同学们的指责越来越多,声音越来越大;而那位女生的声音被淹没在一片指责声中。她的脸越来越红,眼里噙满了委屈的泪水。我听了同学们的指责,再回想她以前的写作水平,于是不分青红皂白地对她说:“难道靠抄袭就能提高你的写作水平吗?重写!”那位女生听了我的话,生气地坐在位子上,伤心地哭了起来……
  事后,我发现那位女生每天看到我,总是躲得远远的。这时,我的心里便觉得堵得慌——我到底冤枉了她没有?我的教育方法是否正确?她会很讨厌我这个老师吗?
  在这几天内,我也变得心事重重,我的感触很多:小学生对自己的尊严其实看得很神圣,学生的“辩解”是有道理的。因为她不愿意接受一个无根据的判断和批评。我越来越深深地感到,一个没有自尊心的教育是一场失败的教育。
  为了了解实情,在一次课余时间,我找到了那位女生。她一张口,眼睛便湿润了,泪水在眼眶里直打转。交谈中,我得知她原来是一位单亲家庭的孩子,和爸爸生活在一起。但和妈妈朝夕相处的那段幸福时光无法从她的记忆中抹去,出于对妈妈的深切思念,她写下了那篇催人泪下的习作。听了她的叙述,我的脑袋“嗡”的一声响——我错怪了一个无辜的学生。
  为了澄清事实,消除同学们对她的误解,语文课上,我对同学们讲述了事情的缘由,宣布她的习作是真实的,并向她表示了歉意。教室里立刻响起了掌声,而那位女生脸上重新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原来,尊重是架起师生之间一道最亮丽的彩虹。这道彩虹可以让老师少走弯路,让学生健康愉快地成长。
  (作者单位:安徽省马鞍山市南山小学)
其他文献
2003年11月18日至21日,我和高林生老师在安徽省六安市进行了为期5天的调研活动,走访了4个县区,听了近20节课,与语文老师进行了面对面的个体或集体对话,作了4场专题学术报告,
一、 抓课堂,为积累奠基  怎样培养低年级学生鉴赏语言文字的能力呢?我认为,最有效的方法就是:  1. 字正腔圆,有感情地朗读。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文本,采用不同的朗读形式,把学生带入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情境中。对文章的每一句话不能平均用力,一定要着重指导朗读重点语句,要让学生在琅琅的读书声中,感受语言文字的巨大表现力和生命力。只有把时间留给学生,让其充分地读,才会有“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2. 品味
积极心理学是西方心理学界正在兴起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它主张通过灌注希望、塑造力量等策略,正视人类自身存在的诸多正向品质,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充实,发现并培养有天赋的人。我校依托江苏省“十二五”课题“积极课堂”的研究,把对积极心理学理论的思考融入到已有的课堂认识中,将对知识的尊重、多元人才观的树立,放在课堂教学的首位,在融合、精取、实践、反观中,不断丰厚“积极课堂”的内涵、特质。我们认为,“积极课堂
“言语实践型”阅读教学是开放而有活力的,它注重让学生在亲历“听说读写”活动中,实现言语能力动态提升的阅读教学组织形式。它的教学目标和内容指向“言语”,注重挖掘课文的言语教育因素;教学设计方式和过程组织指向“实践”,注重为学生提供多元的言语练习的平台。  一、 对话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只有当学生与文本产生了某种碰撞,文本才会展示出无限丰富的意蕴,学生也才会从
【案例】  师:昨天,我们学习了《小动物过冬》一文。下课后,我们班的何承龙同学对我说:“老师,我还认识一个和‘蜜蜂’的‘蜜’字长得非常像的字,可是,我弄不清它们的用法。”(出示“蜜”和“密”字)我想了半天,也没想到一个好办法区分它们,这节课,老师想请同学们帮帮忙!  学生跃跃欲试,各抒己见。很快大家有了共识:“蜜”字的下面是一个“虫”,表示与昆虫相关,如:蜜蜂、蜂蜜;又可以表示与蜂蜜相关的甜东西,
一、 重新组合教材,选择活动主题  每学期的语文教学中,总能碰到一些类似的文章。假如我们能重新组合这部分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那么就能真的拓展语文教学的空间。如苏教版五上《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和《船长》,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地方,即主人公肖邦和船长哈尔威都曾面临生与死的抉择,所不同的是肖邦选择了生,而船长选择了死。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呢?其实,学生非常喜欢这样的研究话题,于是,我巧妙利用,就以此作为
语文姓“语”,语文课应该充满语文的味道。教学《日月潭的传说》一文,我就是本着这种教学思想,力图体现自己对语文的认识,现将部分教学片段回顾如下。
在高速公路建设期间,为实现高速公路建设又好又快的发展的需要,本文从管理行为、工地建设、施工工艺,过程控制等标准化管理来全面提升高速公路的建设质量.
习作素材的积累是提高学生写作兴趣、写作水平的前提。就学生而言,积累就是学习知识,观察事物,感悟生活的记录,是动眼、动耳、动口、动手、动脑的感知记忆。教学中,遇到一些美文佳句,要引领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记一记,背一背,感受语言文字的美。如《快乐的节日》《让我们荡起双桨》《做一片美的叶子》等,语言文字十分优美,韵律和谐,读起来琅琅上口,富有节奏感。教师要通过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朗读,引导学生感受文章的
教学细节是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行为的有机结合,是教师教学理念的生动体现,因此,课堂上利用好各种教学细节,是成功课堂的重要标准。  一、 精雕细琢,预设细节  细节的设计,源于对学生、对教材、对环境以及教师素质等教学资源的有效组合与利用,是对教材的深刻理解和整体把握后的自然而巧妙的情境创设。  【案例一】《向命运挑战》教学片段  我在教学时,没急着直接引入课题,而是宕开一笔,插进一些名人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