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的学习方法探究

来源 :少儿科学周刊·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w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教学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和认真阅读的习惯。为达到上述目的,教师要激励学生全身心地、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
  一、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法很多,诸如创设情境、开展竞赛、巧设问题、电教手段的使用等等。如我在教学《周总理借书》一课前,翻阅了大量资料,写了一篇充分体现总理一生鞠躬尽瘁、大公无私精神的短文。当我声情并茂地读完时,自己都感动得流泪了。学生也受到了老师的感染,他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深刻地体会总理精神的伟大,他们体会词句的那种精细程度是以前没有过的。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习内驱力被极大地激发起来,产生极强的学习动机。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能够表现出超常的勇气、毅力和智慧。
  但是,学生的兴趣往往是不持久的,还需要教师注意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一是当学生认为对课文内容理解得差不多,没有什么可想的时候,就追问一个可以加深理解的问题。二是当学生思考遇到困难时,就提出有点拨作用,能使学生豁然开朗的问题。三是当学生的思维处于抑制状态,不愿意思考问题时,就提出可能引起争论的问题,以激发他们探讨的兴趣。四是当学生满足于自己能从一个角度提出问题时,就从另一个角度提出他们没有想到的问题,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就能积极主动地学习。
  二、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形成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率,顺利地达到目的有着重要的作用。这种阅读,既在主动,愉悦的气氛中进行,又能在遇到问题时,排除困难,坚持达到阅读的目标。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旦养成,便会成为个人的宝贵财富,终生受用。
  在小学阶段,就要下气力培养学生认真预习的习惯;一边读,一边想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主动克服阅读困难的习惯;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及勤于阅读的习惯等等。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 ,就能自己去读书并有所获。
  教师要十分重视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比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一是学生对周总理不太熟悉;二是人们自发地聚集到长安街送别总理的感人场面学生没有亲自经历,这对他们理解课文内容有一定难度。我校一位老师在讲读课之前,让学生从报刊上收集有关的资料和图片,并在课堂上充分利用这些材料,课上得非常成功。学生有了这种习惯,对于学习其他课文,就会主动查找相关资料,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学好课文,也为将来收集,整理信息打下基础
   三、培养质疑解疑的能力
  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教师可以清楚地知道学生有那些地方不明白,难点在什么地方,便于有针对性地教学,减少无效劳动。对于学生来说,能够起到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促进学生主动探究。激活学生思维及养成求知兴趣的作用等等。
  教师要教给学生在何处质疑。一般来说,应在难点处、困惑处、关键处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一位教师在讲《蝙蝠和雷达》一课时,学生提出了“为什么课文用蝙蝠‘撞’而不用‘碰’呢?”“既然蝙蝠的眼睛没有用,它还长眼睛干什么呢”等问题。
  学生提出问题,谁来解疑呢?教师应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带着这些问题去读书, 去思考,想办法解决。同时要注意发动学生互助解疑,着力培养学生解疑能力才是最重要的。
  三、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
  由于家庭环境不同、经历不同、学习基础不同,学生在认知、情感、思维等方面存在差异。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因材施教。教学目标要适度灵活,课堂提问要分出层次,练习设计要难易有别,针对不同学生进行反馈评价等等。
  四、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
  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减轻学生学习上的精神负担,使学生在教师的热爱、尊重和期待中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促使学生积极地学,主动地去探索。
  在阅读教学中,师生应处于一个平等的地位进行读书、讨论、研究、争论。教师应是一名与学生平等的参与者,并起着积极的引导作用。学生也正是在互相问答、互相讨论的相互作用的共同活动中,成为能动的学习主体。
  教师在教学还要注意倾听同学们的意见,使学生在课上敢说爱说,甚至提出不同想法。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积极地参与。有位年轻教师,在讲完《麻雀》一课后进行小结时,她说:“读了这篇课文,从老麻雀奋不顾身抢救小麻雀的记叙中,我们感到了那种伟大的母爱》”话音刚落,一位男同学立刻举起手,大声而认真地说:“老师,我不同意说是母爱,因为课文从头到尾都没有写老麻雀是公还是母的!”老师听后,马上笑着说:“你读得真认真,想得也好。老师的概括,看来不准确,那么怎么说才确切呢?”课堂又一次活跃了。同学们总结出:这篇课文表现了一种亲子知情。
  在这种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学习,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和合作精神自然而然地发挥出来,同时也获得了精神上的愉悦。
  
其他文献
创新是21世纪突出的根本的特征,也是人的高层次发展的必然。江泽民总书记早在1998年就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这已经成为国人高度的共识。正因为创新素质是现代人应该具备的最主要的素质,所以,我们的教育改革把培养创新精神提到了十分突出的高度。  自从我担任了小学语文“注音识字,提前读写”实验教学以来,我发现实验班的孩子对语文学习表现出极大的兴趣,爱学习,爱思考
[摘 要]学生创新素养是学生能力的重要方面,也是影响学生发展的重要因素,我们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寓于平时的点滴教学中,通过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不断优化教学方法,促发学生内在的创新潜能,从而使他们敢于创新,善于创新,真正成长为思维活跃,灵巧智慧的新时期优秀人才。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创造力;培养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抓好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是重要
玉米用途广泛,除大部分作为畜牧业饲料外,其余的50%用来进行深加工增值。目前,我国可生产500多种玉米产品,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化工、造纸、纺织等行业。玉米加工后副产品很多,可综合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初中历史教学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国民素质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然而实事求是的审视多年来的初中历史教学,笔者提出一些问题和思考,以供参考并能引起重视。   一、初中历史教学问题   初中历史课程经历了7次改革,每次改革,其目标更明确,更具体,内容更充实,更贴近学生,使初中历史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然而基础教育在推进素质教育过程
继今年三月份在北京成功举办首期“计算机、网络安全高级研修班”之后,应各有关方面要求,拟年内再次举办“网络信息安全高级研修班”。 Following the successful holding
[摘 要]较之以前,新课程标准对小学语文写作方面有了新的要求。本文从培养学生写作兴趣以及加强写作训练方面着手,阐述了在新课程要求下如何开展小学作文教学,和我们应该注意的若干问题。  [关键词]写作,兴趣,新课程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打基础的一项重要工作。长期以来,学生怕写作文,教师难教作文的现象普遍存在,特别是小学作文教学要求偏高,形式单调,为应试教
课程标准指出: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是数学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课程标准自始自终力求体现有助于提高数学思维能力这一基本理念。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是通过使用数学素材进行训练和培养的,因此,在课程设计上就必须注意揭示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立足于学生思维过程的展开;必须注意概念、规律的提出过程、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改变重结论轻过程的情况;必须注意体现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探究活动的规律、技能和技巧,加强数学的训
当今,全世界都在改革音乐教学。21世纪的人才观,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突出中学音乐教学的审美教育是我国教育教改的要求,是素质教育的需要,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为此,我们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音乐课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是由它的学科特点所决定的。音乐教学在审美教育方面具有的独特功能和作用是其它学科所不能比拟的。但长期以来,音乐教学偏重"专业化",习惯把音乐课仅仅看作是一门学习识
作文修改是学生作文素养的体现,因此,交给学生评改作文的权利,让学生评改作文,培养学生自己评改作文的能力,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作文评改的内容主要有作文的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内
兖州矿务局位于山东西南部,地跨兖州、济宁、曲阜、邹县等5个县市,包括兖州、济宁东部2个煤田,煤炭储量丰富,煤质好,易开采,交通方便,是一个发展中的以煤为主,煤、电、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