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指导学生自学的关键是要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第一步:预习和阅读新课内容;第二步:对教材内容加以整理,摘抄史料,大胆质疑;第三步:运用历史知识解决历史问题。这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指导,可采用“读、理、练”三步骤教学方式来完成。
第一步:读读
时间约10分钟。教师按教学目的、教材重点提出几个思考题,指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要求学生阅读时分清主次,有目的有计划地阅读。在学习中国近代史《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一课时,教师指导学生带着“①义和团运动背景是什么?它提出了什么口号?为什么会失败?②义和团运动的历史功绩是什么?③《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是什么?”这样几个思考题阅读课文。这3个问题已提示了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概括了本课3个子目的内容,学生必须通过以下阅读:①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和发展;②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战斗;③《辛丑条约》的签订和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这样才能找到答案,找出自己不理解、不清楚的问题。阅读时圈出重点和难点问题及基本的历史事实,对各个知识要点做上记号,为第二步的学习作好准备。
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能启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思维活动,对知识的理解更深、记忆更牢。学生一旦学会用正确的方法阅读,对历史资料的整理、分类、积累就不会再感到困难,对做读书笔记、运用积累的资料解决问题的能力就会提高。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也是帮助学生独立掌握历史知识和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
第二步:理理
时间约25分钟。教师启发和帮助学生运用已有的历史知识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剖析和理顺新知识,摘录资料,编写提纲,锻炼学生主动掌握历史知识,接受历史教育的能力。
在学生完成阅读过程、了解新课内容的基础上,教师及时启发学生,帮助学生收集教材中的资料,整理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对新获得的知识进行归纳、归类、加工整理,使之系统化,并做读书笔记。就前面例子来说,学生对理顺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等历史事件的起因、过程、结果和影响等历史知识已能独立完成;但对有些不理解、不懂、概念不清的问题以及有难度的问题,学生可能会存在一些困难,对问题的解答也不一定一致。如:义和团运动失败的原因、对“扶清灭洋”口号的评价等问题。此时,教师要充分利用手中的资料和多媒体等手段,采用师生对话、学生间相互讨论探讨、教师精讲的方式来寻找答案,启动学生的思维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这样既可以弥补学生自学中的不足,又可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自由提问。当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和想弄懂的问题时,教师先不忙解疑,而是先让能解答这些问题的学生解疑,经过同学间相互交流讨论、相互解疑来搞懂应该掌握的知识,让学生充分动脑、动手、动口,积极思维。教师重在启发导学,针对重点难点问题、学生理解不到位的问题,用温故知新、纵横比较、材料介入、层层分析等多种导学方法,引导学生对有难度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
在理顺新知识的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用资料摘抄、要点归纳、线索清理、专题归类等方法进行自学,教师贵在组织、启发、引导学生完成自学的第二个环节,教师要尽量少讲、精讲。
第三步:练练
时间约10分钟。通过“练”进一步巩固和运用新知识。教师把必须掌握的本课基础知识、新知识、唯物史观,需要思考的问题精选出来,让学生通过口头语言或书面语言进行练习。
当学生完成“读、理”两个自主学习环节,理顺新知识,收集整理好资料,做好读书笔记,对要求掌握的基础知识和需要思考的问题准备阐述自己的观点时,教师要及时创设一个展示自我的情景——“练练”,让学生用口头语言或书面语言的表达形式把自己的学习成果展示出来。若用口头语言表达,教师先用投影出示学生练的题目和相关材料,然后请学生上讲台陈述自己的观点。例如:义和团运动为什么会失败?义和团运动的历史功绩有哪些?怎样评价“扶清灭洋”口号?《辛丑条约》的内容和对中国社会的危害是什么?中国是怎样一步一步地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差异,在答题的难易程度上作一些安排,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锻炼,使学生自己感受到自主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这对学生心理素质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会起到积极的作用。其中,对义和团运动历史功绩这一问题的解答,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教材所提供的史实进行概括,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解答:显示了中国人民的伟大力量;粉碎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走狗——清政府的反动统治。
上述“读、理、练”三步骤教学方式,是在历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的一种方法。每个步骤教学时间安排不是固定不变的,教师可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方法灵活掌握,但第二步的时间应控制在30分钟以内。在3个环节的学习中,教师实际上也在指导学生遵循“疑——问——思”的规律进行思维活动,从发现问题开始,到解决问题告终,并使书本知识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
(作者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南丰中学)
第一步:读读
时间约10分钟。教师按教学目的、教材重点提出几个思考题,指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要求学生阅读时分清主次,有目的有计划地阅读。在学习中国近代史《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一课时,教师指导学生带着“①义和团运动背景是什么?它提出了什么口号?为什么会失败?②义和团运动的历史功绩是什么?③《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是什么?”这样几个思考题阅读课文。这3个问题已提示了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概括了本课3个子目的内容,学生必须通过以下阅读:①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和发展;②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战斗;③《辛丑条约》的签订和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这样才能找到答案,找出自己不理解、不清楚的问题。阅读时圈出重点和难点问题及基本的历史事实,对各个知识要点做上记号,为第二步的学习作好准备。
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能启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思维活动,对知识的理解更深、记忆更牢。学生一旦学会用正确的方法阅读,对历史资料的整理、分类、积累就不会再感到困难,对做读书笔记、运用积累的资料解决问题的能力就会提高。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也是帮助学生独立掌握历史知识和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
第二步:理理
时间约25分钟。教师启发和帮助学生运用已有的历史知识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剖析和理顺新知识,摘录资料,编写提纲,锻炼学生主动掌握历史知识,接受历史教育的能力。
在学生完成阅读过程、了解新课内容的基础上,教师及时启发学生,帮助学生收集教材中的资料,整理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对新获得的知识进行归纳、归类、加工整理,使之系统化,并做读书笔记。就前面例子来说,学生对理顺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等历史事件的起因、过程、结果和影响等历史知识已能独立完成;但对有些不理解、不懂、概念不清的问题以及有难度的问题,学生可能会存在一些困难,对问题的解答也不一定一致。如:义和团运动失败的原因、对“扶清灭洋”口号的评价等问题。此时,教师要充分利用手中的资料和多媒体等手段,采用师生对话、学生间相互讨论探讨、教师精讲的方式来寻找答案,启动学生的思维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这样既可以弥补学生自学中的不足,又可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自由提问。当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和想弄懂的问题时,教师先不忙解疑,而是先让能解答这些问题的学生解疑,经过同学间相互交流讨论、相互解疑来搞懂应该掌握的知识,让学生充分动脑、动手、动口,积极思维。教师重在启发导学,针对重点难点问题、学生理解不到位的问题,用温故知新、纵横比较、材料介入、层层分析等多种导学方法,引导学生对有难度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
在理顺新知识的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用资料摘抄、要点归纳、线索清理、专题归类等方法进行自学,教师贵在组织、启发、引导学生完成自学的第二个环节,教师要尽量少讲、精讲。
第三步:练练
时间约10分钟。通过“练”进一步巩固和运用新知识。教师把必须掌握的本课基础知识、新知识、唯物史观,需要思考的问题精选出来,让学生通过口头语言或书面语言进行练习。
当学生完成“读、理”两个自主学习环节,理顺新知识,收集整理好资料,做好读书笔记,对要求掌握的基础知识和需要思考的问题准备阐述自己的观点时,教师要及时创设一个展示自我的情景——“练练”,让学生用口头语言或书面语言的表达形式把自己的学习成果展示出来。若用口头语言表达,教师先用投影出示学生练的题目和相关材料,然后请学生上讲台陈述自己的观点。例如:义和团运动为什么会失败?义和团运动的历史功绩有哪些?怎样评价“扶清灭洋”口号?《辛丑条约》的内容和对中国社会的危害是什么?中国是怎样一步一步地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差异,在答题的难易程度上作一些安排,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锻炼,使学生自己感受到自主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这对学生心理素质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会起到积极的作用。其中,对义和团运动历史功绩这一问题的解答,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教材所提供的史实进行概括,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解答:显示了中国人民的伟大力量;粉碎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走狗——清政府的反动统治。
上述“读、理、练”三步骤教学方式,是在历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的一种方法。每个步骤教学时间安排不是固定不变的,教师可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方法灵活掌握,但第二步的时间应控制在30分钟以内。在3个环节的学习中,教师实际上也在指导学生遵循“疑——问——思”的规律进行思维活动,从发现问题开始,到解决问题告终,并使书本知识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
(作者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南丰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