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素养的培育于“结构化思维”之中

来源 :中学历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wzwzrz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聂幼犁教授认为历史教师要“充分运用历史学的思想和方法,使学生形成‘史由证来,证史一致,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思维意识”。[1]对照新版的历史学科标准,这一思维意识实际上,就是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素养的结合。这16个字的思维意识具有强烈的系统性,是一种结构化的思维。而结构化的思维,一般遵循“定义→定性→定位→逻辑推理→导出结论”的路线。[2]笔者认为要强化学生的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素养,必须将两者结合起来培养,要回到结构化思维的一般路线中去,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思维训练变式。下面笔者以“中国近代自然经济解体”一目的教学为例进行说明。
  一、界定与上溯
  “界定”是指对相关历史概念本质的判断。“界定”体现了结构化思维中“定义、定性”这些一般过程。学生在通过史料概括史实,这一“史由证来、证转为史”的输出中,经常出现“说不明”、“口语化”、没有“历史味”等史实表达的精确性问题,这与缺乏“界定”过程有很大关联。“上溯”是指在所证的主要问题仅是其发展过程中的某一时段时,应该上溯这一时段前的发展情况。这一思维实际上是对前述“界定”的延伸。“界定”只是对本质的理解,而“上溯”则是对本质在某一阶段状况的描述。“上溯”思维体现了“结构化思维”中的“定位”过程,从而增强“证史一致”性。下面以 “鸦片战争前夕的自然经济”教学为例进行说明。
  材料一:鸦片战争前夕,中国的自然经济已经有了某种程度的分解,商品经济有所发展。②但是农村中“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并没有多大的变化。①……鸦片战争以后,……由于输入的洋货多为机器制成品,物美价廉,竞争力强,不少中国土货滞销,如东南沿海一带盛产的土布、土纱的销售因此而陷入困境③④。中国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标志着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手工业部门遭到了沉重打击。从19世纪60年代起,自然经济解体的速度进一步加快。⑤⑥⑦⑧⑨
  ——人民版教材2008版
  材料三:这种家庭纺织品的生产成本低廉,因为纺织品生产是在农闲时进行,“这种劳动如不从事纺织也将归于虚耗”…… 第二次产业革命以前,交通、通信技术依然比较落后。现代化的轮船运输尚不能进行远洋航行,以致贸易需绕过非洲南端的好望角,往来一次需时半年以上,费用高。海底电缆也尚未连通。信息传递一次费时约两个多月。
  —— 整理自孙玉琴《中国对外贸易史》等
  设置如下问题 :
  1.查阅现行教材(2009版教材)和字典,解释 “自然经济”、“手工棉纺织业”这两个概念,并指出它们的相对概念。
  2.根据材料二中的第①、②史料,指出明清时期“织耕”关系的变化,并分析这一变化对自然经济的影响。“丝大量出售”、“土布输入欧美各国”,说明了哪一种经济的发展?这对自然经济有何影响?
  教师提前一节课下发材料一和材料二,并要求学生在新课前完成第1-2问题。第1问,学生根据教材表述,可得出 “自然经济”是一种家庭手工业与小农生产相结合的经济,它的重要特征是“自给自足”,具体表现为“男耕女织”。“手工棉纺织业”是家庭手工业的一种,即“女织”。“自然经济”对应着“商品经济”,“手工棉纺织业”对应着“机器棉纺织业”。以上学生的自主解释虽然不能说完全准确,但由于他们已经认识到了本课核心概念的基本内涵,又理解了相对概念,这为之后“史证”结果的准确输出奠定了基础。第2问,学生根据材料可得出明清时期,中国自然经济中“男耕女织”分工越来越明显,这表明当时自然经济有所强化,但同时,“丝大量出售”等信息,又说明了在自然经济强化的过程中,商品经济也在发展,这表明自然经济已经出现某种程度的分解。这一设问将本课要探究的核心概念“中国近代自然经济”上溯到“明清至鸦片战争前”,让学生了解到鸦片战争前,传统经济结构已有变动,这使学生的“史证”有了“定位”。
  二、比附与批判
  “比附”是指将史料对应相关历史叙述的思维。“比附”本质上是学生对“证”与“史”之间逻辑的感知,体现了“史证素养”中的“证史一致”要求。“批判”是对历史叙述的质疑,属于历史解释素养,它特指当史料与历史叙述发生矛盾时,学生能够依据一定标准,得出理性判断并能解释个人判断。历史叙述虽然是“证得”的,但也离不开证史者的主观影响,这为质疑批判历史叙述提供了可能性。教师将“比附”与“批判”联系起来,体现了结构化思维中“逻辑推理”的严密性,也同时将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素养的培养融为一体。下面以“自然经济解体过程”的教学为例进行说明。
  设置如下问题:
  1.阅读材料一,指出中国近代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时间。这一结论与现行教材的叙述有何差异?
  2.你认为哪一种历史叙述更准确?(可提出自己的观点,要求先将材料二中的史料对应附录到材料一相关叙述中,再给出判断,史料只填写序号)
  3.请利用材料二中的史料论证你的观点。师生合作探究论证过程:
  (1)两个版本的教材在判断自然经济解体时,都用了哪一史实?(2)根据材料二,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实际包含了哪两个层面?(3)根据材料二,概括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这两个层面的衰败过程。(请根据史料序号回答)
  4.现行教材认为19世纪60年代后,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如果要更准确地证明,自然经济在19世纪60年代后,进一步解体,我们还需要寻找到哪方面的材料呢?(请关注自然经济的概念)
  第1问,学生根据材料一(2008版教材),可得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时间为鸦片战争以后,根据现行教材可得出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这一设问意在制造历史叙述的矛盾之处,激活学生寻找证据的意识。第2问,教师要求学生先“比附”材料,通过“比附”将材料与历史叙述对应(相关“比附”結果见材料一),“比附”结果表明材料一“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这一结论在材料二中并没有对应史料。“比附”让学生关注了“证与史”之间的一致性。第3问,在以上(1)—(3)步师生分解论证中,④、⑤、⑦三则材料共同说明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洋纱大量输入(倾销)中国,手工棉纺织业中的“土纱业”衰败,⑥⑦说明“土布业”衰败,由此,可得出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手工棉纺织业衰败。再经过教师引导得出:“我们已知道中国古代自然经济的‘自给自足’性表现为‘男耕女织’,而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说明‘女织’已经基本破坏,这标志着自然经济作为一种完整的经济结构开始解体,故新版教材的表述更准确些。”第3问的分解论证,包含了“论从史出”需要掌握的思维路线:直击概念本质——关联相关材料——概括材料(形成历史叙述)——检验充分性。   第4问,教师让学生再次关注自然经济的概念,通过引导,学生意识到还需要找寻到当时农产品商品化(即“男耕”不再单纯为了自给,也是为了出售)的相关史料,最终学生从2009版教材中找到了相关史料,这实际上也是比附与批判的过程。第4问意在让学生认识到“论从史出”中历史证据完整性的重要性,即完整性可以提高史证的精确度。
  三、归纳与阐释
  “归纳”是在证得史实后,对多个史实进行概括,这是结构化思维中“形成结论”的环节。如果没有“归纳”,那么历史素养的培养,就会停留在现象层次,“归纳”是形成历史规律性认识、抽象结论的基础,也是从“史由证来”发展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重要思维。“阐释”是对“史证”结果的检验。从“归纳”到“阐释”体现了历史学科结构化思维的特殊性,即它不满足于事实结论,能够解释历史也是其目的。下面以“自然经济解体的特征及其影响”的教学为例进行说明。
  设置如下问题:
  1.根据材料三,请以中国棉纺织业的衰败为例,从“过程”的视角,归纳自然经济解体的特征。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教材知识,从中、外两个视角,阐释上述特征出现的原因。
  第1问,根据前述讨论,学生可得出过程为:中国土布被排挤出外国市场,洋纱替代土纱,洋布替代土布;从沿海到内地、从南向北;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出现某种程度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开始解体,20世纪60年代解体速度加快,据此再次概括可得出自然经济解体过程的不均衡性,階段性。这一归纳体现了学生对自然经济解体规律的认识,形成了较抽象的“史论”。第2问,联系材料三,可得出这是因为第二次鸦片战争前,中国手工棉织品相比机器棉织品有竞争力,而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展,工业品价格降低,竞争力增强。同时联系教材知识,西方侵略者控制了中国海关,强迫清政府增开了更多的通商口岸,同时又获得了内河航运和内地通商等权利,有利于他们加速对中国进行商品输出。上述的归纳和阐释,又进一步训练了学生的“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思维意识,体现了对历史解释素养的深化培养。
  总之,对于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素养的培养,教师可以依据结构化思维的一般过程结合学习主题,灵活化入具体的问题设计中。本课“界定、上溯、比附、批判、归纳、阐释”等思维过程,是对结构化思维“定义→定性→定位→逻辑推理→导出结论”这一一般路线的变形,但在变形之中又紧密围绕16字内涵而变,增强了历史学科素养的培育效果。笔者认为在实际教学中,这一变形路径并非一步步推进,更多是循环往复进行的,这也体现了学科素养培养的多次重复性,即它是需要在不断进行思维训练中培养起来的。
  【注释】
  [1]聂幼犁:《历史课程与教学论》,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382页。
  [2]汪纲领:《项目管理思维方法论》,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15年,第74页。
其他文献
“并列关系不当”是不合逻辑语病类型中常见的错误形式。因并列关系的标志性比较明显,在复习中许多考生容易对之蜻蜓点水一掠而过。  【考题举例】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参加党的十八大的代表,有干部和青年,还有许多女同志。  B. 蒙古族的民族联欢节,举行了各种民族体育比赛,主要有赛马、摔跤、赛歌等,丰富多彩的比赛受到了游客的热烈欢迎。  C. 我们的报刊、杂志和一切出版物,更
7月19日,中国保监会在其官网发布《关于印发〈全面推广小额人身保险方案〉的通知》,这标志着农村小额人身保险由试点开始向全面推广转化。几块钱的小额人身保险缓解了意外事故和疾病等风险对农村家庭的冲击,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几块钱的保险  7月14日,江苏省淮安市南陈集镇南陈村,村民陈福军在家里正和同伴一起焊接铁门,生活平静,不久前的丧妻之痛已经不容易在这个中年男人身上显现出来。  几个月前,陈
【摘要】 初中数学的作业批改是教学环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随着作业向多样化、多元化转变,传统的作业批改模式必须改革. 本文论述的就是如何更加有效地批改作业,不仅省时、省力,又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关键词】 初中数学;作业批改;优化策略  作业是检查学生学习情况的有效方法和常见手段,也是师生间无声交流的重要途径. 因此,如何有效地批改作业,既省时、省力,又能调动学生学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高中统编历史教材《中外历史纲要》已逐步推行。为了更好地熟悉和推进新教材,宁波市举办新教材单元说课,是对新教材落地的有益尝试。通过观摩、分析和反思宁波市高中历史新教材单元说课,我们认为单元设计要具备三“大”特征,才能更好地应对新教材带来的教学挑战:大观念“指路”、大概念“铺路”和大问题“引路”。大观念是单元设计的“灵魂”,引领单元教学的方向;大概念是单元设计的“框架”,
这款将切割、缝合、止血三项功能合一的腹腔镜吻合器,其原理就像“订书机”一样,术后使用可以将伤口完美缝合,以此降低术后癌症复发率。  近日,第五届中国国际技术进出口交易会在上海世博展览馆成功举办。由上海逸思医疗科技带来的60°超大转角腔镜吻合器,甫一出现便引发全场关注,并因超过目前市场上45°最大转角而领跑全球。  “医疗器械领域也一定会出现‘华为式’的国际领军企业。”5月8日,国内第一家专注肿瘤微
[新闻背景] 2015年4月中旬,武汉市一家媒体揭露了“地下自助捐精”这一现象。所谓“自助捐精”,是指求精者与捐精者的私人行为,这一与生殖相关的行为本该在医院进行,近年来却被挪到了“地下”。有与女方发生性关系捐精,有提出要报酬捐精,更有网络平台供双方联系,每个捐精者的目的都不一样,其中还暗含着代孕、买卖精子、卵子等不法行为。尽管“地下自助捐精”鱼龙混杂,隐患重重,但为了尽快生养孩子,越来越多的夫妻
数量大且覆盖面广的留守儿童是中国城镇化进程中值得关注的特殊群体。日前,本刊记者赴山东省首家留守儿童学校(嘉祥县梁宝寺留守儿童学校),用镜头记录了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图/本刊记者 许兰武  1.一周回家一次,孩子们拎着包走出教学楼。  2.“上体育课去了啦!”孩子们涌出了教室。  3.午饭时,四年级三班的任晨芳在啃馒头。
春节临近,大包小包、拥挤的人流,将我扯拽进了县城车站的候车厅。熙攘的人群让我心难平静,只是那悬挂于四周的各式各样的灯笼,倒让我感到无限的欢喜。  说要来车站接我的哥哥还没到。百无聊赖的我,只好寻着靠墙边的一张椅子坐下,观赏充满浓浓年味的灯笼,合计着过年的安排。  我发现身边坐着母子三人,母亲抱着个小女孩,还有一个大点的男孩靠着几个包正高兴地啃着蛋糕。忽然觉得有点不大对劲,扭过头确认之后,这才发现自
【摘要】高等数学教育应当具有“数学技术教育”与“文化素质教育”的双重功能,因此将数学文化与数学教育有机结合,加强大学数学文化教学实践是非常有必要的.  【关键词】数学文化;数学教学;内容;方式  一、前 言  传统数学教学常常只将重点放在知识与技能的传授方面,而在培养学生对数学这一门学科的文化内涵、思想体系的认识上往往重视不够.这种教学的结果常常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而失去学习数学课程的热情与兴趣.而
周日一大早,張蓝成接到父亲的电话:“蓝成,马上回家一趟,我有事要跟你商量。”张蓝成说:“我中午有事哩……”电话那头的父亲生硬地堵住他的话:“你能有什么大事?哼,无非是吃喝应酬,我这有正儿八经的大事,懂不懂?再说也不耽误你中午吃喝的,快回来!”说完撂了电话。张蓝成一听傻眼了,父亲也太厉害了,一下子就猜中了中午的事,还真是吃喝,不过是比较重要的吃喝。上周自个儿刚刚升任单位一把手,这不,有好多朋友闹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