弦音不绝

来源 :长安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aini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丝弦是北方弦索调的一个分支。清初时,丝弦戏已经盛行于石家庄地区。到乾隆年间,石家庄丝弦伴随着众花部地方戏日渐壮大。石家庄丝弦有五百多出传统剧目,《空印盒》、《白罗衫》、《小二姐做梦》和《赶女婿》是其代表性剧目。
  关键词:弦索腔;丝弦;石家庄地区
  文章编号:978-7-80736-771-0(2011)02-028-02
  
  一、弦索腔探源
  
  弦索腔作为在清代中叶的“花”、“雅”部之争中“花部”声腔的一种,随着“花部”的取胜而在民间得到了更为广泛的流传,影响也日渐增加。
  从声腔起源的时间来看,弦索腔的由来可以上溯至元明时期。据查,弦索腔是一种“从元明南北曲延续到清代的声腔类型”“主要是在各地俗曲小令的基础上形成”。明中期以后,“流行于江南、中原及北方部分地区的南北曲与民间俚歌俗调相融汇,演变出一种特殊的曲乐类型——因为主要用弦索类乐器(琵琶、三弦、胡琴等)伴奏,多称‘弦索调’或‘弦索’……这类曲乐既可清唱,也可用于唱戏,故也是戏曲声腔的一个类型。”丝弦即“属于北方弦索调的一支”。
  由此可见,丝弦的音乐曲调、体式与南北曲有着很深的渊源。一般认为,石家庄丝弦发源于真定(即今河北省正定市,为石家庄下辖县级市),这大概与真定在金元时期曾是北曲的三大摇篮之一有一定关联。也就是说,依凭着当地深厚的北曲基础,再加上日后与“民间俚歌俗调”的逐渐结合,石家庄丝弦的演唱曲调遂渐成型:以真声唱字,旋律向上大跳翻高,再用假声拖腔,旋律顺级下行,听来激越悠扬,慷慨奔放。在乐曲体式方面,它的“唱腔以板腔体为主,分为‘官调’和‘越调’两个系统,分别来自北方散曲【耍孩儿】和北方鼓词。”现状来看,“丝弦戏在音乐方面,属于牌腔与板腔共存的综合体。官调与越调各成体系,官调除有自己特定剧目外,唱腔上是以【耍孩儿】为其主体曲牌,但它与元明杂剧的【耍孩儿】词格不同,唱词相当口语化。官调除以【耍孩儿】为主体唱腔外,也兼唱【桂枝香】、【黄莺儿】、【歌南子】、【倒推车】、【锁南枝】诸曲,但均不以套曲形式出现。越调,源于明代末年即已流行的曲艺“鼓子词”。唱词是以七字句和十字句为主的上下旬式,因此,它的唱腔属于板腔体。主要板式有头板、二板、三板、赶板、拨子、垛子等。”由于板腔体唱腔较为灵活,易变,因此丝弦戏的剧目主要还是以越调为主。
  由于丝弦“是北方民间土生土长的小剧种,没有像昆山腔、弋阳腔和秦腔那样成为流行南北的大剧种,因而很少引起文人的注意。”康熙十年(1671年)纂修的《保定府祁州束鹿县志·卷八》记载:“俗喜排优,正日人日(初七)后,淫词设会、高搭戏场、遍于闾里,以多为胜,弦腔、板腔、魁锣桀鼓、恒声闻十里外,或至漏下三鼓,男女杂沓,犹拥之不去。”可见清初时,丝弦戏已经盛行于石家庄地区。到乾隆年间,伴随着众花部地方戏日渐壮大,据记载丝弦戏也曾进京向朝廷献艺,后虽经百年盛演不衰,且流布甚广。
  关于丝弦团体的记载,除了县志以外,经查,“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藁城已有黄家庄丝弦同乐会问世。同年,平山县下石滩村丝弦班成立,咸丰十年(1860年),元氏县赵堡村首创了丝弦科班,之后,束鹿县军齐村的丝弦义和会、赞皇县巡检司村丝弦班也相继于同治十一年(1872年)成立。光绪以后,东路丝弦传入晋县郭家庄等地。同期,行唐县丝弦艺人张玉春等还将丝弦传入山西省雁北的浑源、灵丘等地。在此期间,赞皇县竹山村、河庄村等中路丝弦班也先后诞生。丝弦在清代遭到禁演后,各地农村仍以坐台腔、清音晨桌等演唱形式进行活动,有的还与吹打班结合在一起进行演出活动。清末民初至1937年‘七·七’事变之前,丝弦有了较迅速的发展,井陉、高邑、赞皇、晋县、新乐、元氏、平山等地均有丝弦社涌现,有的还与老调、河北梆子同台演出,出现‘三合班’,束鹿、藁城、赵县等地还出现过兼唱乱弹、京剧的‘五腔班’。”
  
  二、传统剧目
  
  石家庄丝弦有传统剧目五百多出,其中《空印盒》、《白罗衫》、《小二姐做梦》、《赶女婿》等是代表性剧目。
  其中,《空印盒》是丝弦经典剧目,讲述的是八府巡按何文秀与老家院周能前往杭州私访查案,与知府陈坚斗智斗勇的故事。周恩来总理曾三次观看这出戏,至今仍是丝弦舞台上常演不衰的剧目。
  
  三、代表艺人
  
  近代以来,石家庄丝弦曾经涌现出一批造诣很深,十分受群众推崇的艺人,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太行山麓“四红”:获鹿红——王振全,平山红——封广亭,正定红——刘魁显,赵州红——何风祥。
  石家庄市丝弦剧团是目前全国唯一的丝弦剧团,它的前身是于1937年创办的玉顺班,有着“丝弦大王”之称的正定红刘魁显(1892-1953,原籍正定)就是玉顺班的创办人之一。刘魁显对丝弦戏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一是把丝弦戏由农村发展到城市,进而在石家庄站住脚跟,一直活跃在石市的戏曲舞台上。二是积极参与并鼓励借鉴其他剧种的演唱方式及剧目,多次主持改编新戏,为丝弦的发展注入了很多新鲜血液,有的戏,如《赶女婿》等,一度成为玉顺班的“看家戏”。三是积极为丝弦培养接班人,刘砚芳、王永春等人都不同程度地受过他的提携和教诲。
  
  四、困顿与出路
  
  石家庄丝弦作为一种全国珍稀剧种,于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6月8日,河北省石家庄市丝弦剧团获得国家文化部颁发的首届文化遗产日奖。随着国家对传统文化的日渐重视,今天的丝弦在大城市的大剧场中获得了越来越多的演出机会。然而,作为一种发源于民间的、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的地方戏,丝弦真正成长的沃土还在广大农村当中。
  就笔者所见,在农村的戏台上,丝弦身影时现,是较受群众欢迎的几个传统剧种之一。舞台上,从演员到乐队,其一丝不苟的专业精神让人切切实实地感受到了传统戏剧的艺术感染力,也让人振奋于传统艺术生命的延续。然而,当我们把眼光由台上移到台下时,也不得不去正视民间戏班物质条件的困窘。例如,若遇上几天连演的情形,演员不得不借居民房。另外,台下基本是清一色的上年纪观众,年轻人极少有对其感兴趣的。这些都让人感觉艺人们像是在靠着一种近乎“献身”的精神在维系着他们对艺术和生活的某种信仰,在令人敬佩的同时让人痛心。
  当然,并不是只有像石家庄丝弦这样的地方小众剧种遭遇到了这种困境,几乎所有的传统戏曲剧种都在经历着类似的危机。对此,我们也不应盲目悲观,在问题出现的同时,越来越多的对策也在涌现。比如,2007年8月17日,河北电台《戏曲茶座》栏目邀请丝弦名家,在石家庄市下辖的藁城市常安镇举办了一场以“弘扬丝弦”为主题的演唱会。可以说这场邀集名家、回归乡村的演出振奋人心,显现出媒体在弘扬传统文化方面的优越性,也给我们指出了一个解决问题的新路子——利用媒体的号召力和影响力弘扬传统戏曲艺术。当然,这只是外部因素在为振兴传统剧种努力,传统戏剧的创作者、表演者等也应从戏曲的改良中寻找根本性对策。
其他文献
摘要:在德国古典美学史上,席勒的《审美教育书简》是一部重要的经典名著,它强调人类要实现自由和谐与人格完善,必须依靠“美”这样一根支柱才有可能,对人民进行审美教育是必要的、必须的。在这部著作中,作者遵循“我们的问题出在哪里?”“什么是我们所要寻找的?”“我们需要做什么?”的思路,条分缕析,层层深入,为我们建构了一个审美的乌托邦。  关键词:席勒;审美教育;自由;人格完善  文章编号:978-7-80
期刊
摘 要:民俗文化从它发生和传承的历史来看,都是与其实用性联系在一起的。在现代社会语境下,民间艺术面临的传承难、发展难和保护难等多重困境,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其传统实用价值严重缺失。传统民间艺术要永葆青春,就要设法在变化了的民俗生活中,重新找到自己的存在价值。  关键词:实用性;铜厂皮影;发展  文章编号:978-7-80736-771-0(2010)02-052-02    目前在云南,仅保山腾冲县和
期刊
摘 要:贾平凹的小说《秦腔》简谱和锣鼓把秦腔音乐写进小说,将时间艺术融进符号艺术中,成为贯穿全文的一条重要的精神线索和叙事线索,以此揭示性格、营造氛围、显示出秦人秦地为生命呐喊的戏曲文化情怀。  关键词:贾平凹;秦腔戏曲;文化精神  文章编号:978-7-80736-771-0(2010)02-059-02    秦腔,又称“乱弹”,为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剧种,其唱腔音色高亢激昂,要求用真嗓音演唱,所
期刊
摘 要:《八六子》一词通过一系列意象来寄托情思,又融情入景,情景交炼,将作者思念恋人却又相见无期的失落、惆怅之感表达的淋漓尽致,呈现出有情人“思恋人”的“断肠”情景,勾勒出一幅“凄美思恋”图。前人推崇为“写离情之典范者”,可谓当之无愧。  关键词:秦观;八六子;意象;情景交融  文章编号:978-7-80736-771-0(2010)02-079-02    秦观(1049—1109),北宋文学家
期刊
摘 要:可以说,张爱玲是写情高手,她的第一本小说集《传奇》,题材都是男女间的事。但是每每读起她的小说,便让人产生一种下沉感,压抑感,失落感。她的小说中没有爱情的坚贞美好,感天动地,凄美绝伦,有的只是现实的考虑和利益的算计。  关键词:爱情;现实;苍凉  文章编号:978-7-80736-771-0(2010)02-085-02    张爱玲在写作中始终关心的是人,而不是政治意识形态。她从生活的观点
期刊
摘 要:彝族先民广泛使用动物、植物及其他自然物质来治疗疾病,并以口传心记的方式代代传承,创造了很多独特的偏方、妙方。楚雄州双柏县李芳村彝族就是一个典型例子。村子里的毕摩是彝族民间传统知识和生存经验的集大成者,以“神药两解”的方式给人们看病,在民族医药文化和毕摩文化的传承过程中扮演了一个文化整合者角色。但是,在现代文明背景下,彝族传统民间医药在彝族现实生活中的实践和影响力日渐衰微。  关键词:楚雄彝
期刊
摘 要:语言符号在整个人类文化产生和发展中具有特殊的作用,随着文化的发展,愈来愈有相对独立的意义,成为文化的一个重要领域。从理论上说,留学生对中国文化了解的越多,越有利于汉语的习得和运用,有利于语言交际能力的提高。因为文化的导入和渗透是必不可少的。同时,语言教学中的文化教学不仅仅是教给学习者与某一语言知识相关的文化因素,也不仅仅是教给学习者如何在某一特定语言文化社团中顺利交际的能力,而应该以培养和
期刊
摘 要:在近代中国政治转型问题上,章太炎在来势凶猛的民主浪潮中发出建立权威政治的呼声,但是回应者寥寥无几,主要原因是他逆民主时代之潮流而发此自鸣。从对权威政治的解读、我国的政治文化、当时的经济背景、国民性以及东南亚权威政治的实践等几个方面考察,笔者认为章太炎的“权威政治”思想并非一无是处,有其合理性。  关键词:新保守主义;权威政治;政治文化;国民性  文章编号:978-7-80736-771-0
期刊
摘 要:一提到西双版纳,大多数没去过那里的人们会条件反射地联想到大象、原始森林、神秘、人与自然的和谐等等,有的人甚至现在还认为在这样的少数民族地区,人们应该是身穿民族服饰,骑着大象的形象。事物是发展变化的,随着时代的发展,电视、手机的普及以及网络技术的进入,傣族人民的生活和以前对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某些生活习俗也发生了变迁。  关键词:傣族;汉化;变迁  文章编号:978-7-80736-
期刊
摘 要:行政沟通是影响政策执行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政策理解的偏差、执行主体间的协调不畅和对政策执行中出现的问题处理不当等,都会导致行政沟通障碍。面对这些沟通障碍,实现政府内部行政有效沟通,应从构建扁平式的行政组织结构、建立多渠道的沟通通道和提高执行主体对政策的认识等方面入手。  关键词:政策执行;行政沟通;行政协调  文章编号:978-7-80736-771-0(2010)02-132-03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