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语境下的傣族生活

来源 :长安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ifeng1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一提到西双版纳,大多数没去过那里的人们会条件反射地联想到大象、原始森林、神秘、人与自然的和谐等等,有的人甚至现在还认为在这样的少数民族地区,人们应该是身穿民族服饰,骑着大象的形象。事物是发展变化的,随着时代的发展,电视、手机的普及以及网络技术的进入,傣族人民的生活和以前对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某些生活习俗也发生了变迁。
  关键词:傣族;汉化;变迁
  文章编号:978-7-80736-771-0(2010)02-151-02
  
  一、普文镇及曼干纳寨子的基本情况
  普文镇位于西双版纳自治州的北部,是进入西双版纳的第一站。普文到景洪大约一个半小时的路程。普文原名普腾,也叫过“勐醒”,傣话中的“醒”是麒麟之意。传说古时候有罕见的猛兽进入此地,人们误以为是麒麟,所以才有了勐醒这个名字,即麒麟之乡的意思。[1]普文是一个坝子,四周青山环绕,感觉像盆地一样。以前的昆洛公路穿过普文镇,公路两旁以前耸立着很多高大的油棕树,大开河和普文河两条河流从北向南流过普文坝子为农田水利灌溉提供方便。
  普文坝子里分布有七个傣族寨子,曼干纳是其中之一。现在的曼干纳总共有137户人家,坐落在是一个缓坡上去之后的一片平坦宽阔的地方。以前他们是从缓坡附近的河岸旁边搬来的,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由于夏天下雨河水猛涨,河淹没了以前他们居住的地方,所以就搬到现在居住的缓坡上。
  曼干纳寨子里的佛寺是2006年动工,建盖佛寺立柱子那天,西双版纳佛教协会会长带领一些弟子亲自从景洪来参加奠基仪式。佛寺于2008年3月完工,并举行了隆重的开光庆典。
  二、杀年猪
  曼干纳寨子的傣族杀年猪,据说是很久以前就兴起来了。以前是一头猪,自己家吃一半,剩下的一半交国税,据说这与苏联变脸有关,那是的苏联向我们国家讨债。
  如今,傣族杀年猪的头一天下午,妇女们要准备好第二天要吃的糯米粑粑,每到这时候,寨子里大多数的傣家楼下就会响起一阵阵有节奏地敲打粑粑的声音,别有一番情趣。舂糯米的木质设备是自制的,大体看起来像一个跷跷板,所不同的是,它不是从中间平分开来,而是三七分,更短的那边有脚踏板,另外一边接着一根圆柱形的柱子用来舂粑粑,短的那边的上方挂有拉手,有助于使力。这样短的那边一踩,就开始一上一下地舂起来了。两三个人在一边踩,一个人在另一边随着敲打的节奏麻利地翻着陷在底下的固定的臼里面的粑粑,时不时的摸点油。不一会儿,已经煮熟的糯米饭就舂的差不多了,然后再把它们分成一小块一小块圆形的粑粑,包在芭蕉叶里,此时趁热吃是一种风味,等到第二天用火炭烤出来的粑粑又是另一种不同的风味。
  杀年猪那天,整个寨子一起杀行动,和汉族杀年猪的习俗没什么差别,但是因为是整个寨子一起杀猪,他们各自邀请各自的亲朋好友,各家各户的院子里都升起一股股轻烟,同时一阵阵的烤肉味不断地往鼻孔里钻,宽敞的院子里到处是忙碌的身影,有的在切肉,有的洗菜,有的烤肉,有的负责做菜,而此时此刻悠闲着的是那些受邀而来的客人们。当然一些热心的客人会主动帮忙。寨子的主干道塞满了一辆辆小车,本来并不是很宽敞的马路显得更加的狭窄;寨子里到处都是人,一片欢腾和热闹。杀年猪只是上半坝的傣族有这个习惯,下半坝的傣族则没有此习惯,即从勐养下面的那片,他们不过年,也不杀年猪。
  三、过春节
  新年,对于傣族人民来说,当然是泼水节。所以汉人的春节,对于傣族来讲,是个再普通不过的日子。随着汉人移民的不断增加,汉傣接触度的不断升级,如许多汉傣朋友之间常常口头结拜为“老根”,就是在同一年出生地。
  如今,普文的傣族开始和汉族一样在春节那天贴春联、门神、放鞭炮。初一的寨子里,每家每户门前都散落着一地红彤彤的鞭炮纸,放眼望去,很是好看。初二,以前曼干纳的傣族会举行丢包活动。小伙子接不到包的,要丢钱给“小卜少”(年轻的姑娘);小伙子接到的话,小卜少就不再丢给他了,因为拿不到钱了。太阳落山后,这些小卜少会聚集这些丢包所得的钱回寨子里煮饭给男的吃。不过姑娘们也不是白干活,煮饭还是需要给小费的。如果有外寨的小伙子来一起吃饭,寨子里的男的就会和姑娘们串通好,饭桌上有四个角,寨子里的男的放上10块钱,外寨的小伙子也得放上同样数目的钱。现在是初一中午后在赶摆场丢包。一块两块的钱拴在包上。
  大年初一的时候,不窜门。以前的老人在年三十晚上就把饭菜准备好,初一那天不烧火,不煮饭。现在的年轻人已经不管这些,照样的烧火煮饭。初一这天,寨子里的年轻人和中年人会到专门打陀螺的地方,聚在一起玩耍。那是一块篮球场大小的平坦之地,一边是入口,入口处是一块水泥地,给打陀螺的人冲刺起跑用的。另外三边用水泥砌起来了膝盖高的高度,一些老年人和小孩有的坐在上面,有的站着,都在津津有味地欣赏着眼前的比赛。而场内的人的激动的声音,欢呼的声音并不亚于场外的观众,大家都很专心地在打陀螺。打陀螺一般是分成两组,一组人先把陀螺打在操场的中心,一块厚实的方形橡胶板上,另外一组人就要把那个旋转的陀螺打中,且还要看打中后谁的陀螺先停止转动;如果直接没打中的话,就是输了。打陀螺,总的规则是,一个负责放陀螺,一人负责打中它。这样的打陀螺活动,在以前会持续到深夜,而现在年轻人大多打一个上午,中午以后就剩下几个中年人在操场玩耍了。以前还会在下午时分丢包、对歌,现在的年轻人很不参与这样的活动了,即使丢包也只是大家在一起图个好玩,并没有通过“丢包”定情之意了。
  初二在寨子的中心过赕,祈求神保佑寨子风调雨顺,人畜平安。过赕的这天,寨子里的人都不出去,也不下田种地。
  四、傣族习俗的变迁研究
  据说是国民党时期有的从思茅来做生意、赶马的汉人已经进入到普文地区,到后来因为打战,更多的官兵进入到普文地区驻扎,到后来普文农场的形成,汉族人口就更多了。现在电视机的普及更加汹涌地传播者汉文化,电视台都是通行普通话,除了当地的电视台,但是当地的电视台没太多精彩的节目,所以收看的人很少。有的当地电视台只是单调的重复着某一项通告的播音。所以寨子里大多数人都听得懂汉话,只是有的人表达的并不是很流畅,再加上他们的孩子现在选择的都是上学,更不用说小孩这一辈的汉话水平了。汉傣之间的交流史没有什么大问题的。
  现在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及以下岁数,他们更多向往的是外界的精彩世界,对一些习俗并不像上一辈人那样虔诚地信奉、执行。他们受汉族的影响很大,现在开始过春节了,而像勐海勐腊那些水傣聚居地区是不过春节的。寨子的寺庙里没有小和尚,即使现在重建了寺庙,也有人认为现在去当小和尚并非一件划算的事情。子女们更多的是到外地上学学习。再加上现在家家户户都有摩托车,更加便利了他们与外界的沟通,年轻人闲暇时骑上十多分钟的摩托车就可以到街上。寨子直通外界的道路虽然不是柏油路,而是土路,但是却是很平坦,另外寨子的旁边就是思小高速公路,随着到景洪路程的缩短,使得他们与景洪中心的联系更加频繁了。
  “没有任何文化会因为它对环境的调试是十分完美,以至于停滞不变。在任何地区的文化发展过程中,前后阶段之间的差异不只是复杂性的增加、新模式大量的增加,也包括了性质不同之新模式的出现。”[2]随着时代的发展,傣族人民的生活习惯不可能一成不变,我们不能责怪他们为什么没有继承好保护好自己的传统,像杀年猪、过春节这些活动的增加,其实并没有完全汉化,他们有他们自己的东西根深蒂固的传递着。杀年猪是汉族的习惯,但是曼干纳寨子是大家共同行动,不仅体现着他们的团结,而且更有热闹欢快的氛围。而当地的汉族是不会整个队一起杀年猪的。在这一天不管是认识不认识的人,只要来到主人家都会受到主人热情的款待。首先递上一团糯米饭,下着刚烤出来的猪排骨一起吃,这是汉人杀年猪所没有的习惯。过春节,其实也是傣家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有足够的钱去享受了。汉人过春节也就是一家人聚在一起准备好吃的饭菜,之后一起看春节联欢晚会,守岁。而傣族在春节那天不仅吃得丰盛,而且初一那天寨子里会有集体活动,男的打陀螺,女的打排球或是羽毛球,有的当观众,有的聚在寨子的娱乐室里,男的打牌,女的跳舞。傣族是借着汉人的杀年猪、过春节的形式,聚拢亲朋好友一起娱乐、高兴一番,它们联络感情的功能是占了很大比重的。
  综上所述,傣族人民虽然掺入了汉人的不少习惯,但是在现代语境下,他们依然有自己的东西存活着。
  参考文献:
  [1]征鹏,杨胜能.新编西双版纳风物志[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4.
  [2]史徒华著,张恭启译.文化变迁的理论[M].远流出版事业顾风波有限公司,1989.
其他文献
摘要:人类历史从来不是孤立地发展的,它总是相互联系着发展和演变,并将人类带入整体的世界。在这一点上,马克思和沃勒斯坦是一致的。二者在关于整体世界的内涵、整体世界的结构划分、整体世界的动力机制、未来世界的图景以及走向整体世界的路径等方面,既有相通之处,又有本质的不同。  关键词:世界历史;世界体系;整体世界;异同  文章编号:978-7-80736-771-0(2011)03-076-04    “
期刊
摘要:身为这部图集的编辑成员,我深有感触:理解——从这部图集中,我们对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对共产主义较之前都有深刻的认识;提升——从这部图集中,踏着共产党的脚印,秉承着延安的精神,提升个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感恩——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共产党以钢铁般的意志鼓舞着中国的万千民众,使中国人在困难面前不低头,在压迫面前挺起腰杆,让中国人重新在世界民族之林立足。  关键词:延安;红色地图集;有感 
期刊
摘要:在德国古典美学史上,席勒的《审美教育书简》是一部重要的经典名著,它强调人类要实现自由和谐与人格完善,必须依靠“美”这样一根支柱才有可能,对人民进行审美教育是必要的、必须的。在这部著作中,作者遵循“我们的问题出在哪里?”“什么是我们所要寻找的?”“我们需要做什么?”的思路,条分缕析,层层深入,为我们建构了一个审美的乌托邦。  关键词:席勒;审美教育;自由;人格完善  文章编号:978-7-80
期刊
摘 要:民俗文化从它发生和传承的历史来看,都是与其实用性联系在一起的。在现代社会语境下,民间艺术面临的传承难、发展难和保护难等多重困境,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其传统实用价值严重缺失。传统民间艺术要永葆青春,就要设法在变化了的民俗生活中,重新找到自己的存在价值。  关键词:实用性;铜厂皮影;发展  文章编号:978-7-80736-771-0(2010)02-052-02    目前在云南,仅保山腾冲县和
期刊
摘 要:贾平凹的小说《秦腔》简谱和锣鼓把秦腔音乐写进小说,将时间艺术融进符号艺术中,成为贯穿全文的一条重要的精神线索和叙事线索,以此揭示性格、营造氛围、显示出秦人秦地为生命呐喊的戏曲文化情怀。  关键词:贾平凹;秦腔戏曲;文化精神  文章编号:978-7-80736-771-0(2010)02-059-02    秦腔,又称“乱弹”,为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剧种,其唱腔音色高亢激昂,要求用真嗓音演唱,所
期刊
摘 要:《八六子》一词通过一系列意象来寄托情思,又融情入景,情景交炼,将作者思念恋人却又相见无期的失落、惆怅之感表达的淋漓尽致,呈现出有情人“思恋人”的“断肠”情景,勾勒出一幅“凄美思恋”图。前人推崇为“写离情之典范者”,可谓当之无愧。  关键词:秦观;八六子;意象;情景交融  文章编号:978-7-80736-771-0(2010)02-079-02    秦观(1049—1109),北宋文学家
期刊
摘 要:可以说,张爱玲是写情高手,她的第一本小说集《传奇》,题材都是男女间的事。但是每每读起她的小说,便让人产生一种下沉感,压抑感,失落感。她的小说中没有爱情的坚贞美好,感天动地,凄美绝伦,有的只是现实的考虑和利益的算计。  关键词:爱情;现实;苍凉  文章编号:978-7-80736-771-0(2010)02-085-02    张爱玲在写作中始终关心的是人,而不是政治意识形态。她从生活的观点
期刊
摘 要:彝族先民广泛使用动物、植物及其他自然物质来治疗疾病,并以口传心记的方式代代传承,创造了很多独特的偏方、妙方。楚雄州双柏县李芳村彝族就是一个典型例子。村子里的毕摩是彝族民间传统知识和生存经验的集大成者,以“神药两解”的方式给人们看病,在民族医药文化和毕摩文化的传承过程中扮演了一个文化整合者角色。但是,在现代文明背景下,彝族传统民间医药在彝族现实生活中的实践和影响力日渐衰微。  关键词:楚雄彝
期刊
摘 要:语言符号在整个人类文化产生和发展中具有特殊的作用,随着文化的发展,愈来愈有相对独立的意义,成为文化的一个重要领域。从理论上说,留学生对中国文化了解的越多,越有利于汉语的习得和运用,有利于语言交际能力的提高。因为文化的导入和渗透是必不可少的。同时,语言教学中的文化教学不仅仅是教给学习者与某一语言知识相关的文化因素,也不仅仅是教给学习者如何在某一特定语言文化社团中顺利交际的能力,而应该以培养和
期刊
摘 要:在近代中国政治转型问题上,章太炎在来势凶猛的民主浪潮中发出建立权威政治的呼声,但是回应者寥寥无几,主要原因是他逆民主时代之潮流而发此自鸣。从对权威政治的解读、我国的政治文化、当时的经济背景、国民性以及东南亚权威政治的实践等几个方面考察,笔者认为章太炎的“权威政治”思想并非一无是处,有其合理性。  关键词:新保守主义;权威政治;政治文化;国民性  文章编号:978-7-80736-771-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