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毕摩与民间医药

来源 :长安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srlzxd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彝族先民广泛使用动物、植物及其他自然物质来治疗疾病,并以口传心记的方式代代传承,创造了很多独特的偏方、妙方。楚雄州双柏县李芳村彝族就是一个典型例子。村子里的毕摩是彝族民间传统知识和生存经验的集大成者,以“神药两解”的方式给人们看病,在民族医药文化和毕摩文化的传承过程中扮演了一个文化整合者角色。但是,在现代文明背景下,彝族传统民间医药在彝族现实生活中的实践和影响力日渐衰微。
  关键词:楚雄彝族;民间医药;毕摩
  文章编号:978-7-80736-771-0(2010)02-050-02
  
  一、李芳村概况
  双柏县地处云南省中部楚雄彝族自治州的南部地区,李芳村正好位于双柏县西部的哀牢山系之中。该村海拔在1800米至2500之间,是一个典型的彝族聚居村寨,该村中草药资源丰富,当地有句俗话:“一屁股坐下去,至少坐三棵草药。”由于地处楚雄边陲,且深居高海拔地区,李芳村整体经济发展相对滞缓。耕作土地主要有水田和旱地,村子里的家禽、牲畜都不喂饲料,主要吃草、蔬菜或家里的剩饭,蔬菜和其它农作物也很少施化肥,主要用人畜肥。
  当前,各种现代化家用电器和生活用品正悄然走进这个村子。据统计,全村村民使用缝纫机的占90%、电视机占96%、手机占90%、影碟机占45%、摩托占25%、电饭锅占95%、太阳能占80%、电磁炉占9%。
  随着交通改善和电视机普及,从20世纪80年代起,李芳村就有村民不断外出务工,当地人对自身及所处环境的认识和理解,相比从前接触环境较为封闭单一时发生了明显变化,他们同时面对祖先传承下来的原始信仰、经验和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双重视角,当现代技术无法对他们的问题做出令人信服并行之有效的解答时,他们更愿意到祖先传下来的原始信仰中寻找答案。
  二、李芳村民间医药
  李方村位于双柏县白竹山自然保护区内,保护区总面积为8394公顷。自然地理环境所带来的生物多样性优势,为当地独具特色的民族医药文化的长期存在和发展提供了自然资源上的保障。
  (一)民间草药的认识
  根据入户调查总结,村子里30岁以上的人都认识并且会用常见草药,例如牛啃刺、大黄莲、蛤蟆草等,并且他们生病主要靠祖传经验,自采自医,不起效的情况下才求医于村卫生所。20~30岁的年轻人对坝区生长的常见草药都认识,但他们不怎么用,一般生病都去卫生所或医院就诊。20岁以下的人群也能识别长辈们常自采自用的草药。
  在现代文明背景下,当地彝族对当代西医、药学的知识有所增长,他们开始接受西医和西药治疗,身体不舒服会去村卫生所打针看病,而当西医治疗费用过于昂贵且效果不显著时,大多数村民更愿意到他们传统的民间草药配方和原始信仰当中寻找治疗的方法。
  他们认为人身体不舒服可能由两种原因造成,一种是由病菌等生物医学的解释所造成的疾病,当地的草药和西药都能够治愈;而当经过草药和西药的反复治疗都无效时,村民们就会找到毕摩,请求毕摩帮助诊断、治疗。毕摩诊治疾病通常是从灵魂被鬼害或病患被人施行巫术等方面寻找原因,通过“叫魂”、“打卦”等巫术仪式,利用神药两解方式消除病患的身体不适症状。所谓神药两解,即在接受医药治疗的同时,用一种唯心的方法,也就是依靠神灵的超能量为自己驱魔治病,属于心理疗法。
  (二)对常见病的诊治
  “小单方治大病”是村民对当地草药神奇疗效的最好概述。如癞蛤蟆菜既能治妇科病(膀胱疼、小便不畅)能起到退烧的作用;而连根带叶熬煮,用熬出来的药水擦洗能治痔疮和皮肤瘙痒。漫山遍野生长的飞机草(紫金泽兰)也有一定的药用价值,这种植物因具有止血功能被人们称为止血草,同时对带血的痢疾也有疗效。
  除了单方,也经常用复方,以治疗感冒的方子居多。臭灵丹、癞蛤蟆草、兰草根煎水服,治感冒;臭灵丹、马鞭梢、姜、红糖煎水服,清热解毒治感冒。糊米茶是治腹泻的方子,由糯米、盐巴、茶构成,混在一起放到锅里炒黄后泡水喝。秧草根、棕树根、鸡屎藤煎水服,能治牙疼;黄连、黑刺果、拔毒散煎水服,可治疗气管炎;里飞散、玉竹、白竹、百部煎水服,具有润肺作用。
  当然,这只是众多民间药方中的一部分。
  三、彝族智者毕摩
  毕摩在彝族一般由男性来担当,是一种专门替人礼赞、祈祷、祭祀的祭司。李芳村目前只有一位毕摩张成兴(1951年生),此前还有一位80岁高龄的毕摩,在我们前去调查的一个月前去世了。
  (一)毕摩张成兴的背景
  张成兴的大伯以前是本村的毕摩,基于自己的兴趣,当大伯主持仪式时,他就在旁学习,后来大伯开始专门教他毕摩的经书,他靠记忆强行识记,学到了毕摩知识以及作为一名毕摩应会的基本技艺。
  张成兴的父亲在世时为村子里的草医,自己采药给人看病,曾给家里留下一本祖传经书,汉语叫老黑书,彝语念“诺波书”。这本书用彝文写成,是一本推算为何生病以及如何治疗的书。在扫“四旧”时,这本书被楚雄州彝文研究所带走,未还。
  由于张成兴有一定的医学基础,加上他好学识字,很快就在文革中期掀起的赤脚医生培训中被选为培训对象,去双柏县学习。这一次正式学习和培训,给了张成兴一个把草医与西医结合在一起治疗的机会。
  (二)毕摩张成兴的行医
  最初开始给人看病,源于他继承了父亲的“穴位针灸”疗法,有不少独特的疗法,如刮痧、针刺、拔罐、割治、按摩等,都是在找穴位的基础上给人医病。到现在已能熟练运用这些疗法,并且扎针30年,从来没有出现反常现象。
  他从医学角度给人看病的例子举不胜举。几年前有个老太太被牛撞跌倒,脸擦破,腿摔断,他为其医治。用橄榄树上的寄生草和青苔、杜仲、半夏等十多种药烤干磨成粉,再将老虎、豹子的舌头烤干磨成粉掺进去,将其搅匀敷于脸部伤口处,不仅好得快,而且没有疤痕。把药粉敷到她脸上伤口处。腿部接骨因老人年纪大了,先给她打了一针麻醉剂(西药),然后接骨、扎针、放淤血、敷药粉、包纱布,接着上夹板固定(夹板用现砍的新鲜的刺木桐做,形状类似于过去的书简),老太太20多天后就能够下地走路了。
  用“神药两解”方式给人看病。他会在开药的基础上,同时对病人进行“叫魂”、“打卦”仪式。他认为魂不附体有两种情况:(1)魂不幸撞妖魔鬼怪给勾走了。这时必须请人打卦,掐算何时何地冒犯了那位神灵。最常见的方法是掐时,即通过病发生的时间、病人生辰八字、病人外出时间等来推算(有“易经八卦”的意味),对提供的时间要求尽量准确,否则影响推算的结果和病人的病情。(2)魂被人为地埋起来了。这一般存在于有仇恨或嫉妒的双方,其中一方借机找到所憎恨人的头发或常穿戴的衣物,通过一定的仪式把它们埋在路边、桥下或庙里等地方。需要找一位会打卦的人,卜算出魂被埋在哪里,找到被埋的东西以后,将其挖出念经,魂就回来了。
  2002年,云南省文化厅和云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给张成兴颁发了“云南省民族民间舞蹈艺人”命名状。他经常被邀请到楚雄州和昆明做演出,是一位有远见的毕摩,有一种强烈的宣传、保护意识,是费孝通先生所说的“文化自觉者”。目前,毕摩文化的传承(主持火把节“跳锣笙”仪式)已找到了两位精力旺盛的继承人,都是男性,而草医却后继无人。
  李芳村彝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在同大自然和疾病斗争的过程中,形成了具有彝族医药特色的民间医药文化。我们在做田野调查时,也将侧重点放在了彝族民间医药方面。这种靠口传心记代代传承的民间医药偏方、妙方,正在现代文明背景中一步步远离我们的视线,像夜幕中就要陨落的残阳,虽红得鲜艳却暗淡无光。笔者认为,尽管巫、医治疗中的巫的色彩很浓,但并非没有可取之处。从现代医学的角度看,以神药两解为代表的巫医更多的渗透了一种心理和精神疗法,这是现代医学和心理学分家后不能更多地关注心理治疗所欠缺的。彝族文化集大成者毕摩,除了“指路诵经”主持常规仪式之外,多了一个角色,那就是民间行医者。他在民族医药文化和毕摩文化的传承过程中扮演了一个文化整合者角色,用“神药两解”的方式给人们看病,将毕摩的叫魂送神心理疗法和传统的民间医药融为一体,这无疑让我们看到了民族传统文化继承发扬的曙光。
  
  参考文献:
  [1]佘惠祥.楚雄州彝族医药研究情况综述[C].彝族古文献与传统医药开发国际学术研究会论文集[A].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
  [2]李东舰.试论彝族社会“巫”“医”之分离[C].彝族古文献与传统医药开发国际学术研究会论文集[A].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
其他文献
摘 要:中国少数民族普遍信仰宗教,当外来宗教传入这些少数民族地区后,经过了与当地本土宗教交流、碰撞、涵化的曲折历史过程,呈现出多元宗教并存的复杂局面。本文通过对一个边疆佤族社区的个案研究,力图揭示外来宗教在当地的传播过程。  关键词:芒堆;佛教;基督教;佤族  文章编号:978—7—80736—771—0(2011)01—1054—03    芒堆村寨隶属于云南省思茅市澜沧县上允镇文东佤族乡多依
期刊
摘要:本文将运用政治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和相关理论,探讨公共产品的价值决定及价值与使用价值的异同,分析公共产品在政府主导的分配中的价值与使用价值的正确界定,希望能为我国公共产品的发展提供一些建议。  关键词:公共产品;价值;使用价值  文章编号:978-7-80736-771-0(2011)03-089-03    一、引言    公共产品(Public good)是私人产品的对称,亦称“公共财货”、
期刊
摘要: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我国出现了一些类似西方马克思主义者马尔库塞所说的资本主义一体化问题的新问题。一方面,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深入,外来文化不断冲击着我们的官方主流文化,这使得人们的自我主体意识逐渐减弱并趋向被同化;另一方面,我国的一些方针政策只治表不治里,使得一些分歧和进步思想被一体化的生活方式所淹没。因此,有必要对尔库塞的一体化理论进行思考研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加以借鉴,为我国的现代化
期刊
摘要:人类历史从来不是孤立地发展的,它总是相互联系着发展和演变,并将人类带入整体的世界。在这一点上,马克思和沃勒斯坦是一致的。二者在关于整体世界的内涵、整体世界的结构划分、整体世界的动力机制、未来世界的图景以及走向整体世界的路径等方面,既有相通之处,又有本质的不同。  关键词:世界历史;世界体系;整体世界;异同  文章编号:978-7-80736-771-0(2011)03-076-04    “
期刊
摘要:身为这部图集的编辑成员,我深有感触:理解——从这部图集中,我们对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对共产主义较之前都有深刻的认识;提升——从这部图集中,踏着共产党的脚印,秉承着延安的精神,提升个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感恩——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共产党以钢铁般的意志鼓舞着中国的万千民众,使中国人在困难面前不低头,在压迫面前挺起腰杆,让中国人重新在世界民族之林立足。  关键词:延安;红色地图集;有感 
期刊
摘要:在德国古典美学史上,席勒的《审美教育书简》是一部重要的经典名著,它强调人类要实现自由和谐与人格完善,必须依靠“美”这样一根支柱才有可能,对人民进行审美教育是必要的、必须的。在这部著作中,作者遵循“我们的问题出在哪里?”“什么是我们所要寻找的?”“我们需要做什么?”的思路,条分缕析,层层深入,为我们建构了一个审美的乌托邦。  关键词:席勒;审美教育;自由;人格完善  文章编号:978-7-80
期刊
摘 要:民俗文化从它发生和传承的历史来看,都是与其实用性联系在一起的。在现代社会语境下,民间艺术面临的传承难、发展难和保护难等多重困境,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其传统实用价值严重缺失。传统民间艺术要永葆青春,就要设法在变化了的民俗生活中,重新找到自己的存在价值。  关键词:实用性;铜厂皮影;发展  文章编号:978-7-80736-771-0(2010)02-052-02    目前在云南,仅保山腾冲县和
期刊
摘 要:贾平凹的小说《秦腔》简谱和锣鼓把秦腔音乐写进小说,将时间艺术融进符号艺术中,成为贯穿全文的一条重要的精神线索和叙事线索,以此揭示性格、营造氛围、显示出秦人秦地为生命呐喊的戏曲文化情怀。  关键词:贾平凹;秦腔戏曲;文化精神  文章编号:978-7-80736-771-0(2010)02-059-02    秦腔,又称“乱弹”,为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剧种,其唱腔音色高亢激昂,要求用真嗓音演唱,所
期刊
摘 要:《八六子》一词通过一系列意象来寄托情思,又融情入景,情景交炼,将作者思念恋人却又相见无期的失落、惆怅之感表达的淋漓尽致,呈现出有情人“思恋人”的“断肠”情景,勾勒出一幅“凄美思恋”图。前人推崇为“写离情之典范者”,可谓当之无愧。  关键词:秦观;八六子;意象;情景交融  文章编号:978-7-80736-771-0(2010)02-079-02    秦观(1049—1109),北宋文学家
期刊
摘 要:可以说,张爱玲是写情高手,她的第一本小说集《传奇》,题材都是男女间的事。但是每每读起她的小说,便让人产生一种下沉感,压抑感,失落感。她的小说中没有爱情的坚贞美好,感天动地,凄美绝伦,有的只是现实的考虑和利益的算计。  关键词:爱情;现实;苍凉  文章编号:978-7-80736-771-0(2010)02-085-02    张爱玲在写作中始终关心的是人,而不是政治意识形态。她从生活的观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