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怎样培养学生的数学创造思维

来源 :中学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uak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社会各种事业的快速发展有赖于科技的不断创新,那么作为一名中学数学教师怎么通过数学课堂来让学生拥有创造性思维呢?这是社会赋予我们的又一任务与责任,本文主要就是就培养学生的数学创造思维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培养 数学 创造意识 创造思维
  我们在相当一阶段教学就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取得好的成绩,这种成绩大多都是通过分数来体现的。在此过程中教师常常会忽略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那么在新课改下,我们应该怎样去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呢?我提点自己浅显的看法。
  一、要让学生具有创造的基本意识
  要想具有创造思维首先要培养学生创造的意识。所谓:言传不如身教,这要求教师本身在课堂上就要能创造性的实施教学活动。我们数学教师要把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目标,并且能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到一些创造性的教学活动中。反对教师权威化,课堂上唯我独尊,彻底改变原有“填鸭式”教学方式。在教学中要虚心的听取学生的不同意见,并对学生提的意见进行分析,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想法被重视,这样你会发现很多数学解题的妙法就在学生那里。这样长时间的培养学生会主动的去思考问题,发散的思维能力也会得以提高。
  二、在日常的教学中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国的传统教育理念占据着主导的位置,它在过去也产生了巨大的作用,但是伴随时代的发展,它已经越来越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传统教学要求学生要听话,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优生的标准就是高分、听话、循规蹈矩。这必然会给人们的思想带来禁锢,禁锢的思想怎能创新?所以我们有必要建立新的师生关系,我觉得现在的师生特别是中学师生应该是亦师亦友的关系,在保障教师适当威信的同时,更要注重和学生平等的相处,只有这样学生在数学课堂上才能大胆的展示自己的思维成果。
  三、教师要放弃权威,放心让学生质疑
  通常所说的权威大都是来自教师和书本。很多的家长都会对自己的孩子说:在学校要听老师话,老师让干嘛就干嘛,这让很多的学生把老师当成特别的一群人,认为其无所不能,是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这些都是错误的,其实老师和其他岗位的人是一样的,也有很多的缺点,然而这种对书本和教师的盲目性,让很多学生只会盲从,这就无法去质疑和想象。这就要我们教师,在课堂上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教师犯错不丢人,丢人的是错了还不承认,也给学生带来了误导。就如我们数学教师在课上出现错误或者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要勇于承认不能搪塞,在学生提出质疑时要积极虚心的和学生一起探究。对书本也是一样的,书本是人编的,那么就一定会存在一些局限,不一定就是正确无误的。日前,我们教师是不是该反思自己有没有让学生对自己一定要毕恭毕敬,自己有没有在摆教师的架子?我觉得教师最大的威信应该是来自于他的学识、实事求是与亲和力。
  四、在对学生进行指导时要恰到好处
  教师要有这样一个清醒的认识:学生的知识不是我制造出来的,是学生自己获得的。这也就是要在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要让学生真正的通过努力获得知识。这就要求我们老师不能一手包办,在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时要能够恰当,不能过头。在现实的教学中仍然有这样的一批“优秀教师”上课非常细致,对数学的每个题型或者可能出现的情况都进行了细致的讲解。这样的课基本上不需要学生去思考,只需要记住和接受,这样怎么能提高学生的创造思维呢。这样长期下去学生必然对课堂失去兴趣,甚至产生厌恶,这就是恶心循环。其实我们完全可以对自己教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可以在课上进行简单精练的讲解,遇到数学问题时,让学生充分的调动自己的思维,这样不仅让学生主动性得到调动还能让学生在自我展示时找到自信。当然,在这种教学中我们教师要能够对基础较差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让他们也能在课堂上找到自己的定位。所以恰到好处的指导能够让学生开动大脑,培养创造思维。
  五、在数学课上要能够给学生选择与思维提供更大的空间
  在传统的课堂中,一直要求学生要坐正认真听讲。这样做的优点是能在同时对众多学生进行培养。然而这种整齐单一的要求,必然会导致它无法真正实现因材施教,无法照顾到学生的不同水平和个性特征。数学是理科思维性要求很高的学科,这种严肃的环境无法让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得到解放和培养。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让学生在自身的条件下能够给他们相对自由的空间,让他们按照自己适合的方式去发展自己。其实在课堂上学生应该有选择听或不听的自由,建议学生根据自身掌握的情况有侧重的去听课,对于一些完全掌握的可以直接不听,可以直接去做相关的习题。同时教师对于学生一些数学解题或者理论上一些古怪的想法,要给予鼓励,并且指导他们自己去分析研究。当然在课后也可以让学生对一些题目的解法进行更多种的尝试,特别是有没有比老师或者书本提供的更好的方法,这样就能让学生主动的去创造思维。
  总之,作为数学老师在自己的课堂上一定要能够积极的探寻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方法,这样长此以往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必然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朱永新,杨树兵.创新教育论纲[J].教育研究.1999.
其他文献
【摘要】中华语言博大精深,具有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中华文字语言的魅力和奥妙之处之处就在于它的一词多义、一意多词。人们都说,教育的本质并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教育的最高艺术就在于鼓励、召唤、和引导学生。同样的,老师在课堂上的教育目的也是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好坏不仅仅跟学生的天赋、后天的努力有关。更重的还是老师适当的激励和鼓舞。因此,巧用言语激励,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
自从“造反”风波过后,鲜花国里的花儿们每天几乎都做着一样的事情:吃饭、学习、看书、散步……连享受着至高无上荣誉的花姗女王都觉得枯燥乏味了。一个月过去了,一年过去了……  有一天,在地球上生活的蟹爪菊回到鲜花国过中秋节,看见儿时的伙伴们过着这样没有激情的日子,自己的父母也在她跟前絮叨:鲜花国的日子太单调了,要不我们也跟你移民到地球吧,听说那边有好多好玩的东西呢!蟹爪菊想:为何不把地球上先进的游乐场理
一、目前幼儿园亲子活动现状分析幼儿园亲子活动的开展已比较普及,但效果如何呢?下面通过两个案例进行分析。案例1:大班开展《建大桥》活动,教师请家长与孩子共同制作大桥。
闲暇中无意看一档《小崔说事》节目中,我看到了河北石家庄市鹿泉县一中的韩爱学校长介绍的一个关于“鱼牛图”的故事,颇受启发。故事是这样的:一条小鱼和一只青蛙是在一个小池塘里长大的朋友,它们对外面的世界了解得很少。青蛙长大后离开小池塘,去见识外面的世界。有一天,青蛙回到池塘,鱼儿问:“青蛙大哥,你在外面看到了什么?”青蛙说:“外面的世界有许多新奇有趣的事物。比如说牛吧,它是一个庞然大物,爱吃草、头上长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