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学生前概念 提升教学有效性

来源 :中学物理·高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gguoxun37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概念是相对于学习新概念来说学生头脑中已经存在的知识,它是学生长期积累并被生活实践所验证的知识.前概念会影响新概念的学习.构建主义认为,“学习是建构内在心理表征的过程,学习者并不是把知识从外界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原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建构新的理解”.奥苏伯尔也有一句名言,“如果我不得不把全部教育心理学还原为一条原理的话,我将会说,影响学习的唯一的最重要的因素是了解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说得通俗一点,知识的建构好比是生成晶体,前概念是知识生长的晶核.我们对前概念了解得越多,对思维结构转变的过程认识越深,就越能成功地把它们转变为物理概念,也就能更有效地避免错误概念的产生,课堂教学也更加有效.所以,教师必须弄清学生心里的“晶核”,即学前已经有了什么样的前概念. 全文查看链接
其他文献
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认为:教学应遵循“可接受原则”,“可接受原则要求教学的安排要符合学生的实际学习的可能性,使他们在智力、体力、精神上都不会感到负担过重”。所谓分层教学,就是在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心理倾向、智力水平和知识基础等各方面的差异,遵循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原则,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其核心是面向全体学生,承认学生差异,并根据差异性的原则组织教学。那么,如何在班级授课制
新课程要求变学生“要我学”为“我要学”到“我会学”。由于多种原因,学生要达到“我会学”还有一段距离,因此教师在物理教学中“运”疑以创设问题情境的手段,能有效诱发学生好奇心,产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积极探索的热情,逐步由走到“我会学”的学习境界。现就物理课堂教学中打造课堂高效的课前设疑“破”、课中激趣“立”、课后激励“变”的三步曲技巧谈点体会。  1 创设情景,“破”常规思维  物理教学中实现观念的转
1 引言  从2004年秋季海南、广东、山东、宁夏开始进入高中新课程改革,到2010年全国各省、市、自治区高中起始年级已经全部进入高中新课程了.《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实施建议中指出:“在观察演示实验时,不仅要学生关注所观察的现象,同时要让学生理解该物理现象是用来说明什么问题和怎样说明问题的.应该尽量让学生了解实验装置的工作原理.在进行学生实验时,应该让学生在明确实验目的、理解实验原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