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爱叫做放手

来源 :语文周刊·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tw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教师要学会放手,让学生有充足的自主学习时间
  
  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自觉性,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语文规律”。我们老师就要研究学生身心发展和学习语文的特点,了解学生的个别差异和学习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好奇心、求知欲和进取精神,首先就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要尽最大限度保证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语文学习中的自主学习要求教师敢于放手。现在语文教学的一大缺憾就是学生没有自己的时间。他们没有时间阅读,没有时间思考,没有时间练笔,他们的时间都被没完没了的作业堆积如山的资料挤占了。而我们有些教师经常在口头上说要改变教育观念,但是在具体操作中保留着落后的教育模式的惯性,总是不相信学生,不放心学生,认为以前讲得那么多,那么细,那么透,还有那么一部分学生不懂,要是真放手了,岂不是更糟?这是教师首先应该解决的心理问题和认识问题。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任何学习都是学习者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并不是老师讲得越多,学生就越有知识。
  
  二、引发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主动意识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一个人只有对某件事感兴趣,他才会用心地去关注,去体会,进而去探索。学习也需要兴趣,没有兴趣的学习,是空洞的,是强迫性的学习,强迫性的学习不但收不到良好的效果,反而会激起学生的反感。德国著名的教育家、心理学家赫尔巴特认为,“所谓兴趣,是心理上的积极活动,也意味着自我活动,是人的意识的内在动力,是同漠不关心相对立的”。可以看出,兴趣是一种积极、内在的活动和主观体验,是一种对所学事物保持有高度吸引力和高度注意力的内部心理状态。所以,课堂上,应加大师生共同参与的力度,鼓励学生多种感官协同活动,不断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以课堂主人的形象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来,营造一种宽松、和谐、民主、合作的氛围,引发学生的兴趣,促使学生主体参与能力得到提高。要经常使用“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研究好吗”“我相信你以后比老师想得更好”“这个问题你能回答,你能行,不妨试试”等激励性的语言,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意识。另外在课堂上,师生情感共触,是思想共鸣的前提,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本条件。在有情感的课堂上,知识才更富有趣味性和有吸引力,才能如涓涓溪水向学生心中流去。
  
  三、教给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俗话说:习惯自然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一个人的成长是十分必要的。语文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需要语文教师持久地培养。我国教育家叶圣陶说过:“语言文字的学习,就理解方面说,是得到一种知识,就运用方面的说,是养成一种习惯。”这句话道出了语言文字学习的本质。当然习惯的养成是一个过程,既需要一定的时间,也需要一定的方法。一般情况之下,我们习惯于告诉学生最终的目标,而忽略了告诉学生用什么样的方法达到这样的目标。其实,好习惯都是训练出来的,不是说教出来的。只要坚持长期训练,良好的学习习惯就会成为学生的学习品质,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发挥作用。
  
  四、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增强自主学习能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于渔”,给学生金子,不如教给学生点金术。学生需要的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方法的指导。传统的教学方法是老师教在前,学生学在后,学生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老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导致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差,一味地依赖老师,不敢大胆去探索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结果思维发展被束缚。
  
  五、营造快乐课堂,让学生由“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
  
  语文教学既要求学生掌握语文知识,形成语文能力,又要求学生适应未来的需要,掌握获取知识的本领与方法。由学生的“学会”变为学生“会学”,由“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那么如何让学生有这样的转变呢?我认为教师营造快乐的课堂,让学生快乐地学习,主动地学习,应该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英国著名的教育学家斯宾塞说过:“孩子在快乐的时候,他学习任何东西都比较容易,相反在情绪低落、精神紧张的状态下,他信心会减弱,这时即使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面对他们,也不会有任何办法。唯一的方法是先把他们的情绪调节到快乐、自信、专注,然后再开始学习。”在教学中,我们要改变传统的教师传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要以学生兴趣为主导,引导学生多动手,多实践,多提问,倡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教师要注意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环境,提高学生的课堂生活质量,留住学生学习的“心”。
  
  六、以教材为例,举一反三,真正把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落到实处
  
  叶圣陶曾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巧。”仔细分析这句话,我觉得应该注意的是教学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教教材仅仅把教材教会就行了,用教材则需要举一反三。如果对这一点理解不到位,教学仅止于教教材,那就不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其他文献
一、细节描写的作用  成功的细节可以增强艺术感染力,是文学创作和记叙文不可忽视的技巧。一是细节可以刻画人物性格。如鲁迅《孔乙己》中,孔以己会“回”字的四种写法,典型地表现了这个人物的迂腐和呆气。吴敬梓的《儒林外史》第六回,严监生临终前望着灯盏里点了两根灯芯而不肯断气,入木三分地表现了这一人物的吝啬和刻薄。二是细节可以深化主题。如鲁迅《药》中的“人血馒头”这一“物”的细节,形象而深刻地表现了辛亥革命
期刊
许多成功的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发现疑难点,从而加深了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去解决疑难问题,提高学习的效果,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所以教师必须在预习上给予学生以恰当的指导。预习的实质是学生最大限度地依靠自己的努力,在教师讲授以前。使自己的理解达到一定的广度和深度,预习使学生的自学能力得以训练和提高,是形成自学习惯的重要途径。我认为有效的预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从读入手,明确文
期刊
一、读什么  首先要读新课程标准。新课程标准是新教材编写的依据和指导思想,也是国家管理和评估教学改革的基础,因而,教师只有把握好新课程标准中以学生为本,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精髓,才能在教学改革中自觉地开展丰富的有效的双向教学活动。其次要读好教材。这里,教材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教材就是教科书,就是课本;广义的教材则是“教学材料”的简称,它从浩瀚的语文课程资源中来,体现了生活是语文的源泉,生活
期刊
一、现状    我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在教坛上已经历了30多年,可近年来,我越来越觉得中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呈下降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书写潦草,字迹难以辨认;二是笔划顺序不合书写规范;三是错别字较多;四是随意简化、生造汉字;五是不会写毛笔字,连最基本的执笔方法都不懂。根据本人所教学生的现状,我觉得这种状况较为普遍。说得确切点,100个学生中,找不出5个书写规范美观的。每当我改学生作业
期刊
1、写“发”着其形  多用比喻。如:“一挂飞泻的瀑布”“一簇美妙蓬松的细草”“乱如鸡窝”。这些常见的比喻反映作者不同的观感,对“头发”之爱、之恶之嘲笑。鲁迅先生在《藤野先生》一文写,清国留学生的头发时是这样写道:“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几句话极形象地刻画出了
期刊
记叙文批改中,笔者发现训练重点基本达到了。记叙要素交待清楚,完整;中心明确;选材要恰当,详略得当等等。但记叙的内容语言的表达缺乏情趣,“趣人”“趣事”也写得无趣。因此,在写作指导时,我向学生提出“记叙文要写出情趣”。能使人意趣盎然,情思涌动,或悲或喜,或怒或忧,那才是好文章。要写出情趣,应在三个方面下功夫。  (一)描绘出景物的情趣  不论是写景状物的文章。还是记人叙事的文章,对其中的景物描写,要
期刊
转眼间,从事语文教学也有一些时间了,我也慢慢摸索到了一些浅薄的经验。其中,给我启迪最深的就是:语文教学要取得成功,要重视名著名篇的阅读,应该重视将名著名篇融入其中。下面,我将谈谈我在这方面的心得,以期能抛砖引玉,争取更大进步。  不可否认,语文各种能力的提高是语文教学的一大难点。为了提高学生方方面面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我们的语文老师绞尽了脑汁,但是效果还是不明显。其实,语文各方面的能力不是
期刊
科学小品文是“科学”与“文学”的结合物,以介绍科学知识为主,它融科学性、艺术性和思想性于一体,在介绍科学知识的同时,又能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情感和兴趣,启迪读者的思想。但由于此类文章没有具体的故事情节,常常会被教师肢解得只剩下知识的条条杠杠;稍不留心,还很容易上成科学课或常识课。“科学味”浓重,而“语文味”淡出。唯有把语言学习作为本质的学习,上出“语文味”,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语文学习。 
期刊
“比较·探究”学习,就是将“此”和“彼”互为参照,互相作比,从而发现他们的“同”或“异”以及“何同”或“何异”,进而获得比其他学习方法求取的知识在范围上更宽广,在程度上更深刻的效果。  掌握“比较·探究”的方法。首先是比较内容:  1、同一教材里此单元与彼单元训练重点、课文类型、读写知识点等方面的比较。  2、同一单元内相同话题不同体材课文及其不同训练重点、不同表达方式等方面的比较。  3、同一单
期刊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只有认真诵读原文,才能原汁原味地吸取精华,真正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文化品味和读书能力,朗读应贯穿教学的整个过程,逐字逐句的仔细阅读,抑扬顿挫的表情朗读,声情并茂的朗读,可以在朗读中把语言美、形象美、情感美、思想美融为一体,融会贯通。朗读是中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手段。所谓朗读,就是把书面上写的语言变为口头上说的语言,把无声语言变成有声语言——更能表情达意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