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的诗歌教学策略

来源 :语文天地·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jjcum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是诗歌王国,源远流长,唐诗宋词更是达到了诗歌艺术的顶峰。在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背景下,选入中学教材的古诗词数量大幅增加。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如何进行诗歌阅读教学呢?下面笔者以《沁园春·长沙》为例谈一谈。
  一、朗读为经,读出味道
  古人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在古诗词教学中,我们要通过反复的朗读吟诵,读出味道,培养学生语感,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诗歌的美感。教《沁园春·长沙》时,我让学生带着任务三读课文:一读要求读通顺,读准确,初步把握诗的内容;二读要求读出上下两阙的层次美;三读要读出每层的情感美。
  上阙开头三句是第一层,交代季节、地点、抒情主人公,朗读语气要平和、舒缓。从“看万山红遍”到“万类霜天竞自由”为第二层,这一层湘江秋景富有生气活力,朗读要有力、热情。第三层提出“谁主沉浮”的问题。“问”“谁”两字与后面的句子朗读时稍停顿,语调要重读,语速稍慢。
  下阙第一句为第一层,过渡,平和语气。第二层忆革命青年的战斗风格和豪情壮志。朗读时语调高,语气强,读出豪情满怀。最后三句为第三层。“曾记否”读出提醒语气,“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读出豪迈之气,“击”和“遏”要重读。读的过程中,除了学生朗读,还有我的朗读指导,并有配乐的录音示范。我还组织了多人次的朗读,通过单人读、小组读、集体读、教师读等多种形式朗读,不断加深学生对这首词的理解。从教学实效来看,学生朗读到位了,意味着他们对这首词的理解也就到位了。可以说,多层次、高频率、多形式的朗读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成效。
  二、品味为纬,品出美感
  诗歌语言是精炼的,尤其是古典诗词,而《沁园春·长沙》虽是一首现代诗歌,但具有非常浓郁的古典色彩。语文教学,本质上是语言的教学,是语言的学用、品味、赏析。如果整堂课只是教师在示范或让中小学生反复诵读、涵泳,不将讲解、评点穿插其中,那么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只能是浅薄的。因此,我在教学中紧抓诗歌语言,用问题来激活学生思维,让学生品读语言,引导学生品出诗歌里意象的美、语言的美、意境的美和情感的美,用实在的语文活动来训练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审美能力和运用能力。
  比如研习上阙时,我设置了这样的问题:再读上阙“看”字所领起的诗句,作者笔下的湘江秋景具有怎样的特点,请做简要点评。为了便于学生学习,我给学生示范了如何点评,比如“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这一句,我这样点评:“万”,形容山多,“层”,形容树林茂密。“红遍”“尽染”,用夸张手法,写出了眼前的山、树都是一片火红的颜色。这种红色,既是深秋时的自然秋色,又是当时轰轰烈烈的革命形势的象征,也寄寓着毛泽东火热的革命情怀。学生在我的示范下,细读诗歌,写出了如下点评:“漫江”写河水之充盈,“碧透”用夸张手法,写出了水的清澈、透明度很高;“百舸”,写船只众多,“争”字用拟人手法写出船奋勇向上的气势;“击”写出雄鹰矫健,富有力量;“翔”本来形容鸟飞翔姿势,这里写出了鱼在水中轻快自由的状态;一个“竞”字,用了拟人手法,形象地表现了深秋万物旺盛的生命力,也让人感受到诗人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和旺盛的革命热情。
  在评点交流中,我让学生再次朗读相关诗句,要求用自己个性化的抑扬顿挫的语调,可配以丰富多样的肢体语言读出诗句里所表达的情感、美感、趣味。在他们个性化朗读的基础上,我或肯定,或指导,或示范。通过评点交流、个性朗读这种方式,学生真正品出了这首充满革命豪放之气的诗歌的美感。
  三、發现共性,聚“文”教学
  阅读是语文的“根”。单个“点”的教学,知识是碎片化的,只有在系统的阅读中,学生才能建构起完整的知识,促使学生提高语文素养、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以《沁园春·长沙》为例,如果选择写景部分进行教学,我们可以选择在写景上有特色的一系列古典诗词给学生阅读,比如苏轼《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陆游《秋夜纪怀》、骆宾王《夏日游山家同夏少府》、薛逢《长安夜雨》、刘禹锡《秋江晚泊》等,让学生构建起诗歌写景的常见手法。
  如果进行对仗知识学习,不妨让学生搜索百度中有关对联知识的介绍,收集对联小故事,阅读《奇妙的对联》等文章。如采用同一作家阅读,则选择毛泽东其他诗词阅读,比如可以让学生再读《沁园春·雪》,在阅读中进行比较、鉴赏、归类,建构起以“沁园春”为词牌的词的结构特点,深入理解“词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的规律特点。也可以从风格类型、情感主旨角度选择毛泽东的《采桑子·重阳》做比较阅读,还可以选择毛泽东其他诗词,让学生通过大量的诗词朗读,进一步了解毛泽东诗词的风格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陶冶其情操,激起他们对伟人的崇敬之情。
  四、表达交流,提升能力
  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在语文课程中,学生的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都是以语言的建构与运用为基础,并在学生个体言语经验发展过程中得以实现。而口头表达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在教完《沁园春·长沙》后,我举行了一场“我有一个梦想”演讲活动,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梦想,思考“家之梦、国之梦、心之梦”,训练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激发学生的责任意识、担当意识。也可由学生自己策划一次毛泽东诗词的朗诵会,从朗诵会主题名称,到朗诵内容选择及节目串联词等一系列工作都让学生自己去确定。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会对毛泽东诗词有更深的理解,并在具体的语言活动场景中实实在在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
  写作也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不可忽视的环节。当然,写作内容必须和阅读内容密切相关。以《沁园春·长沙》学习为例,如在进行了大量写景艺术的古诗文阅读后,也不妨让学生写一段写景的文字。学习基础好,能力强一点的学生也可写一首古体诗词,重点看他写景是否精彩。学习对仗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收集生活中的对联,进行鉴赏、评价和交流,还可尝试给自己的学校、自己的书房等撰写一副对联。如果学生阅读了大量的毛泽东诗词,不妨写一写自己阅读后的心得体会。甚至还可以让学生对毛泽东诗词的格律、毛泽东诗词中的革命情怀、毛泽东诗词的美学意蕴等做一点专题研究。
  总之,我们在诗歌教学中既要注重朗读,品味语言,体会诗歌语言美、节奏美、情感美,充分体现诗歌教学的规律特点,又要渗透新课标精神,以学生为主体。既要用好教材,又要跳出教材,把握好一篇与一类的关系。通过具体的语言实践活动,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本文系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第十二期立项课题“基于学情视角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设计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17JK12-L041)
  作者单位:江苏省无锡市立人高级中学(214161)
其他文献
国家审计要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本文从现实角度界定生态文明审计的对象和内容,阐明审计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从问题出发,首先用宏观的生态数据表明树立生态伦理观等方面迫切而重
自1898年维新变法失败后,康有为流亡海外,到1913年归国,长达15年之久。  身处海外,心系吾国吾民,救国救民之心未改,救国救民之举未停。另外,当此之时,康有为登埃菲尔铁塔,乘热气球,访滑铁卢古战场,上纽约30层摩天大楼,去印度访佛迹,到埃及看金字塔,参观瑞典监狱,探访墨西哥银矿……所到之处,住最豪华的酒店,吃美味大餐,聘请当地人做导游和翻译,而且携家带口,前呼后拥。是谁为他提供旅费和生活费呢
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是要助力语文关键性能力的生长,其中在关乎学生语文综合性素养的'听说读写'的能力中,朗读是一项基础性工程。尤其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就是要将课
不知不觉间,我们的语文课堂开始越来越重视学生内心的体验和复杂的心理,注意其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些人性深层次的内容。我们的语文教师,也越来越重视自由地展现自己、丰富自己、创造自己。   教学中不会挖掘、发展、张扬自己的个性,最终“泯然众人矣”,丧失个性魅力,只会照本宣科,是语文教师最大的悲哀。每一个语文教师都应该寻找、发现自己的优势,并善于将这些闪光点与教学的各个环节契合起来,教出有别于他人、彰显
打开网页时广告小窗口蜂拥而至,甚至遮住了想浏览的内容;想关闭却不小心打开了更多链接;明明已经关闭的小窗口,几分钟后又蹦出来了。如此“顽固”的网络弹窗广告在全世界网民那儿
语文课堂是问题的集散地,是师生互动交流和深入探知的重要乐园。师生互动合作,能在充分激活学生学习内生动力和潜能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获得深层次感知,增强他们学习的激情和好
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并使学生的认知水平、智力状况、情感态度等得到优化与发展的教学方法。  一、展开想象,进入情境  情境教学以“情”为纽带,以教师之“情”去拨动学生心灵的情弦。语文教材选材范围甚广,古今中外,无不涉及。要把学生带入教材描写的情境中,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就要努
教材是实现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因为教材编写要兼顾地域性、学生差异等因素,使得教师在用教材教的过程中有很大创生空间,文中以一次有效尝试引发创生教材空间的猜想
国有资产流失形式多种多样,流失现象严重.本文就国有资产流失形式探讨审计监督相应的对策,只有加强审计监督, 使政府审计成为国有资产强有力的守护者,按程序公开透明运营、处
集约化农村教师远程培训是依据情境学习理论、传播理论和学习共同体理论,运用集约化思想,构建集团化、精细化和内涵式的教学、管理和评价的运行机制..它以全新的教师队伍结构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