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初中数学课的课堂小结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8331225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恰到好处的课堂小结则能起到画龙点睛、承上启下、使人回味无穷的作用
  【关键词】趣味式;消元降次;一提二套三分组
  
  在提倡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负担的今天,对我们广大教师来说。怎样科学合理地设计好45分钟的课堂教学,就显得非常重要。虽说课堂教学的方法多种多样,但是无论你采取哪种形式的教学方法,都必须有课堂小结这一重要的课堂教学环节。如果说,巧妙的新课引入能引起学生的兴趣,燃起智慧的火花,开启思维闸门,那么恰到好处的课堂小结则能起到画龙点睛、承上启下、使人回味无穷的作用。它可以给学生留下难忘的回忆,激起他们对下一次课堂教学的强烈渴望。数学课的课堂小结的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趣味式小结法
  
  所谓趣味式小结法,是指在课堂小结时。把当节所学的重点内容归纳整理成几句有韵律的词语或富有诗意的短句。使学生既感到富有情趣,又简明好记,我们称这种课堂小结方式为趣味式小结。其特点是简明扼要而又有趣味性。在教学中,当一堂课所讲的知识点比较多而要记的每一个知识点的内容又比较长时,学生运用“理解记忆”“逻辑记忆”等方法往往能事倍功半,在这种情况下采用趣味式记忆法就非常必要了。
  例如,在讲“解直角三角形”这一节时直角三角形的边角间关系式有四个,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怎样准确、迅速地选好适当的关系式,学生往往感到十分棘手,但如果把选择关系式的方法概括成六个短句,学生就能轻松愉快地掌握。即“有斜用弦,无斜用切;求对用正,求邻用余;宁乘勿除。取原避中”。并说明,“斜”是指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弦”是指正弦或余弦,“切”是指正切或余切;“对”是指对边,“邻”是指邻边,“正”是指正弦或正切,“余”是指余弦或余切;“宁乘勿除”是指当可以用乘除关系式时,选用乘法关系式,“原”是指题中的原始数据,“中”是指在解题过程中出现的中间数据。
  又如,在讲“简单的二元二次方程组”时,可把其解法小结为“二元二次,消元降次;一分为二,二分为四”。其中“消元降次”是指解二元二次方程组的基本思想和方法,“一分为二”是指如果方程组中的一个方程能因式分解,那么这个二元二次方程组就可化为两个方程组,如果两个方程都能因式分解,那么这个二元二次方程组就能化为四个一次方程。然后再解这四个一次方程组即可。
  
  二、数字式小结法
  
  所谓数字式小结法,是指在课堂小结时用数字结合所讲内容的关键词语,把某一节或某一章的每个内容串联起来。排成一定顺序或划分出某一类题的具体解法步骤。我们稱这种小节方式为数字式小结法。在教学中有时一节或某一章所讲内容比较多,或某一节课所讲内容的重点是某一类题的解题方法,而课本中只有解题的过程,却没有总结出具体的解法步骤,这样学生就容易产生误解,解题时也常常出现错误,这时小结时通常采用这种小结方法。
  例如,在讲“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时。配方法虽不是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主要方法,但它是一元二次方程四种解法中的一个难点,为化解这个一难点,使学生掌握这种解法,可把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归纳为“一化,二配,三求解”。并结合例题讲明,“一化”是指把一元二次方程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二次项系数化为1;“二配”是指配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使方程左边是完全平方式。右边是非负数;“三求解”是指开方后,解一次方程的两个根。
  又如,在讲完《因式分解》这一章时,因式分解的方法有四种,在对具体的多项式进行因式分解时,学生往往不能准确及时地选择恰当的方法。因此,在进行小结时要针对多项式的特点,把因式分解的步骤概括为:“一提二套三分组。十字相乘细评估。”并结合例题讲明,“一提”是指见到一个多项式,第一步要看它能否用提公因式法分解;“二套”是指当多项式不能用提公因式法分解时,第二步要看能否套用公式;“三分组”是指当不能用以上两种方法进行分解时要分组:“十字相乘细评估”是指当以上方法都不能把多项式分解因式时,最后用十字相乘法,这样在分解因式时学生就会有条不紊,游刃有余
  
  三、表格式小结法
  
  所谓表格式小结法,是指课堂小结时,把当节所讲的内容分类整理后列成表格的小结方法。当一节课所讲的内容显得有些零碎纷繁时,通常采用这种小结法。这样会使学生学起来感到既有条理,又有规则可依。有时所讲的内容虽然简单,但通过列表小结后,能使所讲的内容更加深刻、具体、详细。这样的实例很多,这里就不讲了。
  课堂小结的类型还有很多种,以上几种是比较常用的形式,有时可根据当节所讲的内容本身的特殊性,设置出不拘一格地有其他形式的课堂小结,当然同一节课的课堂小结可以同时有几种方法。好的课堂小结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小结的时间不宜太长,并要与下课时间同步完成。
其他文献
在学习中让学生学会独立探究,能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兴趣,从而使学生进行深层次的“再创造”。探究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是:提出问题,运用哪些知识来解决问题。在解決探究性问题的时候我们可以从下面几种方法着手:
玉油1号是玉溪市农科院2005年发现并筛选优良变异单株"Y 05-84",采用系统选育方法,经多年加代选育于2009年定型而成的双低油菜品种。该品种生育期适中,生长整齐一致,长势强,株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在充分进行国际比较、国内调查、经验总结与历史研究的基础上确定了数学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主要是针对目前中小学数学课程结构中存在着过于强调学科本位,课程内容中存在着“繁、难、偏、旧”的倾向,课程实施中过于注重书本知识,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等弊端,以及社会发展对数学课程提出的新的需求来重新设计与建构数学新课程,深刻理解“用教材教”的含义,而不是教
以三棱栎种子为材料,研究了高温(干燥和高湿)对不同含水量种子萌发和活力的影响,同时研究了热驯和水杨酸(SA)处理对吸胀阶段种子抗热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种子含水量影响种子在45
以野生豆科牧草窄叶豌豆(Vicia angustifolia L.)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植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对干旱胁迫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随干旱胁迫程度的增加,种子吸胀速率、萌发率、
合作学习作为新课标提倡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已日益被广大教师,尤其是小班教师接受并应用于教学实践. 但是,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分析就会发现,在小班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虽然应用广泛,但成功的案例并不多,大多数合作学习活动流于形式,缺乏实效. 如何在小班教学中增强合作学习的实效性,是值得我们探讨的一个课题.   一、明确目标,提高合作效率  合作目标是进行小组合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在每一次合作之前,小
习惯比聪明更重要,习惯几乎是成功的决定性因素。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单方面讲。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数学学科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素质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共同要求。笔者在多年的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曾接触过以下几个案例:  案例一刚毕业的一名学生,在数学方面很有悟性。思维敏捷,钻研得深,而且对于难度大的数学题。经常见解独特。化难为易,是班级同学心目中的数学霸者。中考结束,他和
现代中学数学教育是基础教育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对于培养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分析能力、推理能力、计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等都是非常重要的,是“素质教育”的内涵之一。对于现代中学数学教育的现状,美国内布拉其斯加大学数学教授史蒂文·邓巴认为:“之所以杜克大学的篮球水平始终能够保持在美国顶尖位置上,就是因为学校、教师以及家长们的通力合作,才造就出一批又一批篮球精英。然而目前美国中学的多数学生只知道把数字填进公
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就业工作关系千家万户,是民生工程。同时毕业生就业状况也是高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各高校应切实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教育部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