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课堂教学中应关注学生的三个“度”

来源 :学周刊·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oping68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什么样的课才是一节好课?”新的课程观告诉我们:能够让学生参与的课堂;能够让学生自由发表见解的课堂;能够让学生体验获取知识过程的课堂;能够让学生由学会到会学的课堂……我认为要想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实现这些目标,教师在课堂中应该关注以下三个“度”。
  一、学习活动的参与度
  新课程一直倡导“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只有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中来,学生能自己说出来的,让他自己说出来;学生自己能动手实践的,让他自己动手操作;学生自己能观察的,让他自己观察。传统教学中,教师通常是放心不下,有一点讲不到唯恐学生不会,可事实如何?强调三遍五遍,甚至十遍八遍,学生该不会还不会。经常听到教师这样说:“那道题我们平时做过”。可学生就是没有拿分,是学生的过错?还是教师的问题?究其原因,学生一直充当的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没有将教师呈现的知识真正内化。
  1.转变思想,接受新课程理念。新的课程理念已经提出相当长一段时间了,我们的教师不是不懂,只是不情愿、也不想改变传统的“武器”。越俎代庖的做法急需更新,备课时,教师应该把“这节课学生应该做点什么”放在首位,而不是“这节课教师应该做什么”教师的任务是解决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试想:学生通过自学、合作、探究研究出来的结论,怎么可能会轻易忘记?
  2.精心设计课堂问题,为学生参与课堂学习搭建有效平台。这就要求教师实现教学内容问题化,通过由易到难、不同层次的问题的设计,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特别是那些沉默寡言、思维滞后的学生,往往成为被教师遗忘的角落,久而久之,就产生了“学困生”队伍。因此他们更需要教师的关注和鼓励,设计问题时,一定要留给他们答题的机会,诸如一些化学基本概念、元素符号等相对简单,能够直接在书中找到答案的问题,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而那些像“概念比较、实验装置设计”等存在一定难度的问题则让那些发言积极而认识肤浅的学生回答。因为他们的答案往往是不全的,这恰恰是生成新知,补充矫正的最佳时机,通过大家的集思广益,使这部分学生的思维逐步走向深入;对于难度较大、有一定发散性、开放性的问题则要交给发言积极、思维深刻的学生回答,促使其在已有基础上维持思考的积极性和参与课堂的热情。
  3.充分抓住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兴趣,一直是教师追求的主题,有了兴趣的学习“无师自通”,没有兴趣的课堂味同嚼蜡。化学是一门和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学科,很多知识源于生活,这恰恰也是吸引学生的兴趣点,像“游泳池中油脂的清洗”“船闸的防护”“碘盐”“灭火器”等都可以用来搭建学生兴趣的平台,为学生创设真实而实用的学习情境,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再如,化学史也是吸引学生的有效手段,如火药的发明、放射性元素的发现等不仅让学生学到火药、元素的有关知识,还能从中感受科学发现的艰苦历程,激发学生探索发现的热情。
  二、学生言行的自由度
  1.给学生充分表达的机会。语言表述能力,也是高考对学生的基本能力要求,体现在文字表述上,而文字表述来自于对语言的概括,这就要求平时就让学生敢说、多说、说好。试想,学生连说都说不出来,又怎能用文字表述出来?所以,教师应经常创造让学生自由表达的氛围。比如,在学习电解质时,我问道:“CuSO4+H2O”能否反映?”学生异口同声说“不能”。当我在CuSO4溶液中通电时一极产生气泡,另一极产生红色的金属Cu时,这种出乎意料的矛盾引发了学生迫不及待的探讨。另外有一些性格内向、不善表达的学生,其实心里知道,但不敢说,怕说不好。教师要学会察言观色,让他们建立说的信心和勇气。
  2.给学生充分展示的机会。在课堂实践中,教师有意为学生设置舞台,让学生走上讲台,做一次小“老师”,把自己的想法和学习成果展示出来。特别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小组展示是形成科学结论的有效手段。如在探究“醋酸是弱电解质时”,让各小组自行设计实验方案,注意上台展示给同学们,大大激发了学生设计实验的热情。
  三、学生体验的愉悦度
  1.注重成功体验,让学生对未来充满信心。作为农村中学的学生,能力参差不齐,有些学生即使相当努力也不一定成功,渐渐地就会丧失信念。因此,教师要特别关注这一群体,给他们更多的关爱和指导,让他们在自己的努力和他人的幫助下也能体验“我努力,我成功”的快乐,尽量保持住学习的信心。
  2.注重激励评价,让学生对未来充满激情。教师适宜适度的评价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时甚至能够改变学生的一生。记得在一次公开课上,关于物质推导的一节课,一个平时化学学习不是很好的学生非常有见地地说出了自己的推导过程。我也毫不吝啬地给予评价“是金子总要发光的”,并加以热烈的掌声,从那以后,他经常出入我的办公室,最后被师大化学系录取。见面时,最常和我说的一句话是“老师,是你的一句话改变了我,我从来没想过自己也会是一块金子”。平时,我们最常用的评价语是“好、不错、很好”;心情不好时,还可能出现“干什么去了?这么简单的都不会?就饭吃了?”换位想一想,你的感受又会如何?所以,要学会精炼自己的评价语言,多表扬少批评,多引导少挖苦,多激励少讽刺,切忌将学生一棍子打死。“坐下吧,傻子都比你强”,带给学生的将是终生的怨恨。
  3.设置悬念,让学生对学习充满期待。充满悬念的课堂最能调动学生的胃口,在期盼与等待中寻找问题的答案,可想教学效率之高。在讲金属钠的性质时,我给学生讲了一个故事:2001年7月的接连三天,广州市珠江河段上惊现神秘“水雷”,8个铁皮桶漂浮在水面上,其中5个发生剧烈爆炸,当船员将铁通打捞上船,打开盖子后,桶内立刻冒出白烟,一旦接触桶内物质,双手立刻感到剧烈疼痛,于是又将桶推到江里。一遇到水,这个桶就爆炸了。学生听到这个故事后,觉得非常神奇:桶里装的是什么物质?为什么会爆炸?怎么处理这些铁桶呢?等问题悬念在学生头脑中油然而生。即便教师不做讲解,学生也会通过自学找到问题的答案,更有的学生在知道了是“钠”以后,更有跃跃欲试的想法。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关注学生的课堂才可能走向高效。这也将是我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探索与实践的方向。
  (责编 闫祥)
其他文献
著名教育家布鲁纳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教育学家乌申斯基也提出:“没有任何兴趣而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尤其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
本发明涉及自愈合抗氧化功能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通过浆料浸渍法向材料中引入硼粉作为活性填料;热处理过程中硼粉将与有机前躯体的裂解产物以及保护气氛发生反应
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曾经说过“教是为了不教”,这成为为人师者最大的追求。虽然在大家的孜孜以求之下,有所成就,但是就初中语文而言的“高投低效”局面一直未能得到有效的改善,尤其是一些语文教学中留存的积弊影响深远。笔者认为如果想建立高效的语文课堂,必须要从解决积弊入手。就笔者多年教学经验而谈,如果能做到以下几点,一定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建立高效的语文课堂。  一、兴趣为导  首先,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对学
2009年3月19日在华盛顿州艾威特市,为最后一架即第6架标记为ZA006飞行试验用波音787梦想飞机开始组装,配备通用电气公司的GEnX引擎。
美国墨西哥湾原油泄露,日本福岛核泄漏,中国北方的雾霾、大小河流的污染……环境保护已成为当今世界备受关注的重大主题之一。  “爱护地球吧!这是我们的共同家园。”  “爱护地球吧!这是我们共同的母亲。”  “水——生命之源,不要让眼泪成为人类的最后一滴水,请节约用水。”  “给我们的后代一个清洁的世界。”  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宣传标语,既是人们的呼吁,又是人们的呐喊,似乎在告知世人: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据悉,2008年6月5曰,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著名材料科学家师昌绪,在中国复合材料集团公司董事长张定金、中复神鹰碳纤维公司董事长张国良及连云港中复连众复合材
采用大鼠大脑皮层突触体,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2株SK-N-SH及人多形胶质瘤细胞株BT-325作氚标谷氨酸高亲和摄取实验,探讨蛋白激酶C及蛋白激酶A对于神经元性及胶质细胞性谷氨酸摄取的影响。
当今社会,各国执政党面临很多共同的情况,许多方面需要互相借鉴经验,才能更好地执政,所以,顺应时代潮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深入研究国外政党的执政方式,对于改革和完善中国
AIM:To generate a Gpr128 gene knockout mouse model and to investigate its phenotypes and the biological function of the Gpr128 gene.METHODS:Bacterial artificial
摘要:初中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身心和谐的重要手段和内容,休闲文化在促进身心和谐方面具有独特价值。本文对在语文教学中进行休闲文化意识和情趣培养问题进行了讨论,分析了休闲文化意识和情趣的价值,认为通过网络化休闲方式等可以增进语文教学中休闲文化意识的培养。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 休闲文化 意识和情趣  一、引言  语文教育是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教育,在塑造学生人格和精神世界中具有显著的作用。休闲文化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