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合作学习的几点体会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shao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大力倡导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也是实验教材极力体现的一种理念。合作学习的方式被引入课堂后,它有力地挑战了以往教师的“一言堂”专制,改变了原来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扩大了学生自主探索问题的时间和空间,形成了生动、活泼、创造学习的新局面,显示出它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的作用与优势。
  可走进课堂仔细观察,经常看到这样的一幕幕:
  1.老师一宣布讨论开始,同学“唰”地把头聚在一起,满教室都是“嗡嗡嗡”的声音,四人小组里,每个人都在张嘴,谁也听不清谁在说什么,有的甚至因为分工不明确还没有进入正题。一两分钟后,老师喊“停”,学生立即安静下来。
  2.发言的学生以“我认为……”、“我想……”类似的句子阐述自己观点,并不是小组讨论的结果,只是为了走形式。
  3.老师“一言堂”现象己基本消失,随之又出现了优生“一言堂”的不良现象。小组学习都围绕着优生转,优生唱主角,其余学生演配角,而那些后进生们更成了旁听者。
  怎样才能使合作学习不流于形式,使合作学习更有效呢?
  一、组建合作小组是基础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因此,进行合理的分组尤其重要。依据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每个组都应有好、中、差学生,实力要相当。然后根据不同特点的学生分配不同的任务,让每个学生都有事情可做,体现优势互补。如小组讨论时的组织者、记录者、总结者、发言者等,但这一切都不是绝对的,在一定时间后角色互换,使每个成员都能从不同的位置上得到体验、锻炼和提高。鼓励每个组员要积极参与,踊跃发表自己的见解,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及时补充修改自己的看法。这样可以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长处,特别是给那些平时不愿意说话或是不敢说的同学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让每个人在活动中做到:会倾听、会表达、会讨论,保证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杜绝“搭便车”现象,让每个学生都能承担他个人对小组的义不容辞的责任。我想这样有效的分组才是合作学习。
  二、激发合作欲望是关键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沉重的负担。”兴趣是促学的动力,是成功的先驱。小组合作学习要想发挥其合作功能,教师首先应创设教学情景,使学生产生合作兴趣。这样学生才有可能积极合作,共同学习。
  1.巧妙设计合作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在学生思维出现障碍时,让学生感受合作是解疑排难的内心需要,教师巧设悬念,精心设疑,创设“愤”“绯”情境,使学生产生自己解答不了,或者自己得出结论确定不了是否准确,急需和别人交流,听取别人意见的欲望,这样就使学生恰到好处地进入合作学习的情境,使合作学习达到最佳状态。
  如在讲《长方体的认识》时,学习完“长方体面、棱、顶点的特征”后,我出示这样问题:请同学们认真观察长方体的框架图,想一想长方体的12条棱可以分成几组?怎样分?经过独立思考后,有的同学面露难色,教师趁势说:小组同学可以讨论讨论,大家一起想一想。同学们一听,立刻活跃起来,你一言我一语地交流着各自的看法。此时,合作交流变成了学生的最大愿望,讨论交流非常活跃。
  设计的问题具有开放性时适宜开展合作学习。例如:在教学四年级“小数的性质”时,通过人民币单位的换算、长度单位的换算等例子,老师在黑板上板演三个算式:0.3=0.30=0.300,0.7=0.70=0.700、2.8=2.80=2.800。然后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解决下面几个问题:(1)你也能写出几个和它们相类似的算式吗?在小组里说说这几个数之间为什么可以画等号?(2)你能写出多少个这样的算式?为什么?(3)你能用语言把你的发现描述出来吗?上述问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灵活性,可以给学生的思维创设一个更广阔的空间,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开展小组评比,激励学生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虽然有利于培养学生集体意识和合作精神,但如果组织不当,学生就很容易出现拉大差距的现象,学习好的始终唱主角,差的总等待别人的帮助。所以开展小组评比活动,给每个小组打分是激发每个学生都认真学习的好办法。这样学习好的学生就会感到为了小组的荣誉不能只顾自己学会,应该帮助别人;学困生也有集体荣誉感,他们会觉得为了不拖小组的后腿,應该主动学习。这样,小组内很容易产生互帮互助的好作风,也给了每个学生获得成功的机会。
  三、独立思考、自主学习是保证
  合作学习是通过小组讨论,互相启发,达到优势互补,解决个体无法解决的问题。但是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学生的任何讨论交流、探究思考,必须有自己的见解作为基础,而个人的独立思考是无法由别人或小组来代替的。只有在思考达到一定程度后的合作交流,才可能出现一点即通、恍然大悟的效果,才可能有想法的正面交锋,因此,在小组合作学习前,教师必须给学生一定的独立思考时间。合作学习离开了独立学习这个前提,就如水上浮萍,落不到实处,也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教学中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后,应给学生充分的独立学习时间,然后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在组内交流自己的看法,形成“统一”意见后,再到全班进行交流,形成“统一”意见的过程,这也正是学生形成正确认识并积极体验情感的过程。
  总之,合作学习作为新课程提倡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品质的学习方式。我们要通过不断的指导,长期的熏陶,积极引导学生吸收、内化。教师之间也应该经常开展小组合作式的学术探讨,在实践中不断研究、运用、反思、改进,使自己逐步走向成熟,适应新课程的教学。
其他文献
摘 要: 本文认为,教师可通过采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与教学方法;将课堂教学延伸到生活中去;有效提高书写质量等方法来提高低年级识字写字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 低年级 识字写字教学 教学质量    在低年级特别是一二年级的语文教学中,识字写字的教学尤为重要,因为识字写字是今后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它始终贯穿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是学习汉语言的根本所在,但是对于初入学的学生来说,读与写是非常枯燥无味的,所以学
2009年6月,我参与了《河北省初中升学统一考试》的阅卷工作。在这次工作中,我们有一个惊人的发现,相当数量的作文,从布局谋篇到词语的运用,甚至开头结尾,都如出一辙,很难发现有个性的文章。不同的学生却有着大体相似的大脑。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写作中明确提倡写作个性化,其具体阐述是:“在写作教学中,应注意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激
目的:观察抗复愈疡汤抗消化性溃疡(peptic ulcer,PU)复发,中医辨证为脾胃虚弱型的临床疗效,并从理论和临床研究两个方面探讨抗复愈疡汤抗脾胃虚弱型PU复发的机制。方法:临床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PU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给予抗复愈疡汤,对照组(30例)给予香砂六君子丸,两组均以6周为一疗程。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并对治愈患者随访12个月,观察远期疗效。结果:临床研究显示,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评价要根据各学段的目标,综合考查学生作文水平的发展状况,应重视对写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如是否有写作的兴趣和良好的习惯,是否表达了真情实感,对有创意的表达应予鼓励。”结尾是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文章内容发展的必然结果。文章的结尾有多少种呢?这很难作出回答。因为不同的文章有不同的结尾,相同的文章也可以有不同的结尾,不可能存在一个适合所有情况的结尾公式。为了进一
摘 要: 在高三复习教学过程中,面对基础薄弱的学生,教师可以考虑在教学中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变被动为主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本文作者主要从三方面来实施:引导学生探究思考,加深他们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引导学生讨论,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把回顾反思的机会留给学生,做好解题总结工作。  关键词: 高三数学复习 学生的主体作用 探究 讨论    本学年伊始我接手了一个高三毕业班,班里的学
摘 要: 数学交流重在运用数学语言对数学的知识与技能、数学问题的思考与解决等进行富有情感地多向互动交流,一般有探究式交流、比较式交流及反思式交流,等等。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创新能力。  关键词: 数学交流 探究 比较 反思 创新    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多元发展。新教材的推出为改进教学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它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提供了基本线索、基本内容和主要的数学活动机会。新课程标
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和应用的广泛性。它决定了数学是各学科中教学、学习难度较高的一门学科。数学教学法是一门综合性的边缘科学,要求教学过程中必须运用有关学科的基本原理,特别是哲学、心理学、教学论、逻辑学等方面的一些新观点、新方法。中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主要是以课堂教学、班级授课为主。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愉快地学好数学,是当前数学教学的热点和难点。心
摘 要: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带动了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在数学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已成为现代数学教育观念的一部分,是扮靓数学课堂不可或缺的手段。  关键词: 现代教育技术 数学教学 学习兴趣 教学效果    江泽民说:“当今世界,科技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知识经济,创新意识,对于我们21世纪的发展至关重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的动力。”当前,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