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段九步”中的“三段”即课前、课中、课后;“九步”即教师备课小组确定学案内容→编制导学案→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教师抽批各班导学案→课上小组讨论与探究→课上小组展示与交流(教师适时点拨与评价,并调控好课堂节奏)→教师对本堂课的总体评价与总结→当堂达标测试→布置课后作业。
教育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的精细化的系统工程,需要方方面面的配合,更需要学校领导的鼎力支持。开展“生本教育,落实高效课堂”,我认为需要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学校层面
1.各班学生的座次需要重新调整,合理组成合作学习小组。建议:前后8人一组,分出6组,最后2排,6人一组又分出2组,一共建成8个学习小组,每组设组长一名。每个学习小组,需要按学生的性别以及学习成绩A、B、C三个档次合理搭配,以便于合作与竞争。
2.利用好教室内现有的前后两块黑板,便于各组学生展示与交流。
3.實验员要全力配合学科教师开展学生分组实验。教室内的多媒体教学设备要安装调试好,并要及时检查与维修,避免影响任课教师上课的情绪。
4.评价体系要跟上,学生喜欢的课,成绩好的老师要给予加分奖励。
5.优秀学案的编写,倾注了老师们大量的心血。通过专家评审,应额外加工作量,以便于保护、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二、教师层面
1.备课组老师要通力合作,编制出精致、高效的导学案,这是落实高效学习的前提。教师要有精品意识,形成具有自己学科特点的基本模式,深刻领会编写导学案的“40字口诀”。即“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重点有强化,难点有坡度;思维有拓展,总结有升华;当堂有达标,课后有作业”。
2.充分发挥好科代表的作用。对提前下发的导学案,教师要把任务、分工和设想对科代表一一交代清楚,并告诉科代表一定要督促检查各小组的学习情况,并及时反馈。这是提高预习效果不可忽视的重要一环。条件允许的话,任课教师可提供给各小组一些有关的资料、实验用品、网络信息等等。
3.任课教师要及时抽批所教班级的导学案,了解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以便于课堂上有针对性地进行点拨与讲评。
4.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根据本堂课的特点,可让各小组把自己分担的教学任务提前板书到黑板上,板书的内容应该是本节要解决的主干知识和核心问题。
5.课堂互动部分。上课后先留5~10分钟,指导学生对各小组板书的内容以及感到困惑的问题展开进一步的讨论,并对导学案中的一些自主探究实验进行动手实验,以便进一步完善自己学案上的内容,也为接下来的小组展示与交流做好准备。各小组汇报交流时,其他组可进行补充,教师要调控好课堂节奏,适时进行点拨和评价。活动结束,教师要对各小组做出整体评价,鼓舞学生斗志;同时还要对整堂课学生的所学,做出概括性的总结与升华。
6.当堂达标。教师要通过当堂检测,来了解学生这节课的目标达成度。
7.布置课后作业。(1)修改完善你的本节导学案上交(老师要进行二次批阅,即学生一卷两做,教师也要一卷两批);(2)预习下一节导学案;(3)巩固练习:分基础题和能力题,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选择地去做。
三、导学案实例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二章第二节离子反应(第二课时)。
1.学习目标:(1)掌握离子反应的概念、实质和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2)在学生掌握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条件的基础上,能够分析溶液中离子的共存问题;(3)能够正确书写复分解型离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学习重点: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和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3.学习难点:能够正确书写离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4.导学过程
【基础盘点】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反应实质上是 之间的反应,这样的反应称作。用 来表示反应的式子叫做 。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是: 、 或 ,离子反应的实质是 。
【新课导入】两种电解质在溶液中一定能反应吗?满足怎样的条件反应才能发生呢?
【实验探究】做课本P31页实验2-1,填写下列表格:
■
总结科学的探究学习方法:明确实验要求→题给信息与已有知识相结合,并分析推理→选择合适的仪器→科学验证→整合得出结论。
【思考与交流】写出 Na2SO4溶液与BaCl2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该反应的实质是什么?
【归纳与总结】⑴该离子反应的实质;(2)离子方程式定义。
【自主探究】以H2SO4溶液与Ba(NO3)2溶液反应为例来研究一下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
①“写”——根据客观事实,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②“拆”——将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强电解质)拆成离子形式,把难溶的物质或难电离的物质(如水)以及气体、单质、氧化物仍用分子形式表示。
③“删”——把方程式两边都有的不参加反应的相同离子,按数消掉。
④“查”——检查方程式两边各元素的原子个数和电荷总数是否相等,离子方程式两边的系数是否为最简比。
【思考与交流】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意义。
【针对练习】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⑴HCl+NaOH;⑵HCl+KOH;⑶NaOH+H2SO4;⑷H2SO4+KOH。
【思维拓展】你能正确写出 H2SO4+Ba(OH)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吗?对你有何启发?
【实验探究】做课本P33页实验2-3,填写下列表格:
■
【思考与交流】上述离子反应发生后,溶液中离子的数目有何变化?你认为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应该是什么?
【归纳与总结】通过以上实验与分析回答:⑴离子反应的实质;⑵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针对练习】
(1)下列各组离子不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Na+、K+、CO32-、NO3- B.H+、Na+、Cl-、CO32-
C.K+、Al3+、Cl-、H+ D.Al3+、Cu2+、NO3-、Cl-
(2)下列各组离子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Ca2+、HCO3-、Cl- 、K+ B.Al3+、OH-、NO3-、Na+
C.Fe2+、H+、SO42-、HCO3- D.Mg2+、OH-、Na+、SO42-
小结:离子大量共存的条件:。
【思维拓展】离子反应在物质的分离提纯以及离子的检验等方面有重要意义。请举出几个具体实例说明。
【堂堂清】知识总结:1.离子反应;2.离子方程式;3.离子方程式的书写;4.离子方程式的意义;5.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方法总结:1.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方法;2.离子共存题解题方法。
【当堂达标】略。
【课后作业】略。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公式、注解等请以PDF格式阅读”
教育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的精细化的系统工程,需要方方面面的配合,更需要学校领导的鼎力支持。开展“生本教育,落实高效课堂”,我认为需要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学校层面
1.各班学生的座次需要重新调整,合理组成合作学习小组。建议:前后8人一组,分出6组,最后2排,6人一组又分出2组,一共建成8个学习小组,每组设组长一名。每个学习小组,需要按学生的性别以及学习成绩A、B、C三个档次合理搭配,以便于合作与竞争。
2.利用好教室内现有的前后两块黑板,便于各组学生展示与交流。
3.實验员要全力配合学科教师开展学生分组实验。教室内的多媒体教学设备要安装调试好,并要及时检查与维修,避免影响任课教师上课的情绪。
4.评价体系要跟上,学生喜欢的课,成绩好的老师要给予加分奖励。
5.优秀学案的编写,倾注了老师们大量的心血。通过专家评审,应额外加工作量,以便于保护、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二、教师层面
1.备课组老师要通力合作,编制出精致、高效的导学案,这是落实高效学习的前提。教师要有精品意识,形成具有自己学科特点的基本模式,深刻领会编写导学案的“40字口诀”。即“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重点有强化,难点有坡度;思维有拓展,总结有升华;当堂有达标,课后有作业”。
2.充分发挥好科代表的作用。对提前下发的导学案,教师要把任务、分工和设想对科代表一一交代清楚,并告诉科代表一定要督促检查各小组的学习情况,并及时反馈。这是提高预习效果不可忽视的重要一环。条件允许的话,任课教师可提供给各小组一些有关的资料、实验用品、网络信息等等。
3.任课教师要及时抽批所教班级的导学案,了解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以便于课堂上有针对性地进行点拨与讲评。
4.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根据本堂课的特点,可让各小组把自己分担的教学任务提前板书到黑板上,板书的内容应该是本节要解决的主干知识和核心问题。
5.课堂互动部分。上课后先留5~10分钟,指导学生对各小组板书的内容以及感到困惑的问题展开进一步的讨论,并对导学案中的一些自主探究实验进行动手实验,以便进一步完善自己学案上的内容,也为接下来的小组展示与交流做好准备。各小组汇报交流时,其他组可进行补充,教师要调控好课堂节奏,适时进行点拨和评价。活动结束,教师要对各小组做出整体评价,鼓舞学生斗志;同时还要对整堂课学生的所学,做出概括性的总结与升华。
6.当堂达标。教师要通过当堂检测,来了解学生这节课的目标达成度。
7.布置课后作业。(1)修改完善你的本节导学案上交(老师要进行二次批阅,即学生一卷两做,教师也要一卷两批);(2)预习下一节导学案;(3)巩固练习:分基础题和能力题,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选择地去做。
三、导学案实例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二章第二节离子反应(第二课时)。
1.学习目标:(1)掌握离子反应的概念、实质和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2)在学生掌握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条件的基础上,能够分析溶液中离子的共存问题;(3)能够正确书写复分解型离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学习重点: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和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3.学习难点:能够正确书写离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4.导学过程
【基础盘点】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反应实质上是 之间的反应,这样的反应称作。用 来表示反应的式子叫做 。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是: 、 或 ,离子反应的实质是 。
【新课导入】两种电解质在溶液中一定能反应吗?满足怎样的条件反应才能发生呢?
【实验探究】做课本P31页实验2-1,填写下列表格:
■
总结科学的探究学习方法:明确实验要求→题给信息与已有知识相结合,并分析推理→选择合适的仪器→科学验证→整合得出结论。
【思考与交流】写出 Na2SO4溶液与BaCl2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该反应的实质是什么?
【归纳与总结】⑴该离子反应的实质;(2)离子方程式定义。
【自主探究】以H2SO4溶液与Ba(NO3)2溶液反应为例来研究一下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
①“写”——根据客观事实,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②“拆”——将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强电解质)拆成离子形式,把难溶的物质或难电离的物质(如水)以及气体、单质、氧化物仍用分子形式表示。
③“删”——把方程式两边都有的不参加反应的相同离子,按数消掉。
④“查”——检查方程式两边各元素的原子个数和电荷总数是否相等,离子方程式两边的系数是否为最简比。
【思考与交流】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意义。
【针对练习】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⑴HCl+NaOH;⑵HCl+KOH;⑶NaOH+H2SO4;⑷H2SO4+KOH。
【思维拓展】你能正确写出 H2SO4+Ba(OH)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吗?对你有何启发?
【实验探究】做课本P33页实验2-3,填写下列表格:
■
【思考与交流】上述离子反应发生后,溶液中离子的数目有何变化?你认为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应该是什么?
【归纳与总结】通过以上实验与分析回答:⑴离子反应的实质;⑵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针对练习】
(1)下列各组离子不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Na+、K+、CO32-、NO3- B.H+、Na+、Cl-、CO32-
C.K+、Al3+、Cl-、H+ D.Al3+、Cu2+、NO3-、Cl-
(2)下列各组离子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Ca2+、HCO3-、Cl- 、K+ B.Al3+、OH-、NO3-、Na+
C.Fe2+、H+、SO42-、HCO3- D.Mg2+、OH-、Na+、SO42-
小结:离子大量共存的条件:。
【思维拓展】离子反应在物质的分离提纯以及离子的检验等方面有重要意义。请举出几个具体实例说明。
【堂堂清】知识总结:1.离子反应;2.离子方程式;3.离子方程式的书写;4.离子方程式的意义;5.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方法总结:1.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方法;2.离子共存题解题方法。
【当堂达标】略。
【课后作业】略。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公式、注解等请以PDF格式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