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率论在高等数学中的应用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zais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等数学是难度较大的课程,尤其是数学课程中的计算问题及证明问题成为数学学习的主要阻碍,概率论是研究随机现象数量规律的数学分支,实践证明如果在数学应用中合理地引入概率论不仅能够提高数学解题效率,而且还能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本文结合教学经验,阐述概率论引入到高等数学中的具体应用体现,以此进一步完善概率论发展.
  【关键词】概率论;高等数学;应用;效率
  高等数学学习经常会遇到比较难的计算问题,如果不能找到科学的计算方法,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会增加解题的步骤.概率论是研究随机现象数学规律的知识,实践证明在数学解题过程中合理地引入概率论可以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帮助学生快速地解答,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高等数学的学习与应用中要巧妙地引用概率论以提高高等数学教学的效率.
  一、概率论的概述
  概率论是研究随机性和不确定性等现象的数学学科.概率论研究始于17世纪中期,是由瑞士数学家雅科比·伯努利在“伯努利大数定理”中提出的,并且随着概率论的不断发展,其应用的领域也在不断发展.概率论说明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密切关系,尤其是在数学领域内概率论已经得到全面的应用与发展,正如拉普拉斯所说:“生活中最重要的问题,其中绝大多数在实质上只是概率的问题.”在概率论中,概率分布是基础性概念,利用概率分布的性质可以进行化简.就是说,使用大于0而小于1的数字对某些事件发生的概率进行构造,然后按照概率分布解决实际问题.
  二、概率论在高等数学中的应用
  众所周知,高等数学部分内容的难度较大,如果采取传统的解题思路进行计算,不仅解题的步骤烦琐,而且得到的结果在准确性上也不高,甚至难度大的题目还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久而久之则会导致学生对数学知识失去兴趣,将概率论引入到高等数学应用中,对简化解题步骤、降低题目难度都具有积极的意义.结合教学经验,概率论在高等数学中的应用具体体现在:
  (一)概率论在高等数学不等式中的应用
  概率论是研究偶然事件规律性的数学课程,通俗讲就是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大小,随机事件就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可能发生或者可能不发生事件.不等式是高等數学的重要知识点,也是学生普遍感觉学习困难的知识点,因此,将概率论应用到不等式中,是因为不等式与概率论存在某些相似性,例如,概率论的思想包含了对非等式问题的研究,都是对某些概率的规律总结与研究.下面通过以下例子进行说明.
  例1求证:如果k=1,2,3,…,n;xk≥0,则x1x2x3…xn≤x1 x2 x3 … xnn.
  证明首先要建模,设随机变量ξ分布是P(ξ=xb),b=1,2,3,…,在存在xb=0的情况下,x1x2x3…xn≤x1 x2 x3 … xnn显然是成立的,在全部的xb>0的情况下,定义函数f(a)=lna(a>0),那么f(a)=lna(a>0)就是上凸函数,则由f(E(ξ))≥Ef(ξ):ln∏nb=1xb1n=1n∑nb=1lnxb=E(f(a))≤f(Ea)=ln(Ea)=ln1n∑nb=1xb.
  两边分别取e作为底的指数,则可以得到
  x1x2x3…xn≤x1 x2 x3 … xnn.
  (二)概率论在广义积分中的应用
  概率论是解决广义积分问题的主要手段,也是在广义积分解题中应用比较成熟的方法之一.另外,在高等数学中求解级数是难度较大的题目,因此,更应注重数学期望与方差知识的引入,进而化简解题过程,得出结果.具体应用如下所示:
  例2∑a223a-1,解答时构造服从于P=13几何分布的随机变量ξ,则P(ξ=a)=1323a-1;E(ξ)=3,D(ξ)=6.
  显然Eξ2=E(ξ)2 D(ξ)=15,并且
  Eξ2=lim∞n=1a21323n-1=13lim∞n=1a223n-1=15.
  最终得出∑n=1a223n-1的值为45.
  其次,解答高等数学问题时可变形被积函数,将其转变为正态分布随机变量的数学期望,再进行适当运算,便能顺利地解答出相关题目.
  例如,求解:∫ ∞-∞(4a2 5a 6)b-(a2 2a 3)da.
  分析该题目可知原被积分函数中包含因式b-a2 2a 3),因此,可先对其进行适当整理,配方后得出b-2b-(a 1)2.观察可知其刚好属于σ=12,μ=-1正态分布概率密度函数的组成部分,所以=hb24(-1)2 122 5(-1) 6=7hb2.
  最终得出原积分的数值为7hb2.
  最后,计算积分时可采用分部计算法,但是利用该种计算方法需要多次运用分部积分法,同时还要进行极限的计算,因此,计算过程十分烦琐.为高效地解答出相关题目,可借助指数分布随机变量的数学期望解答相应题目,以降低解题难度.
  (三)利用概率模型求解高等数学问题
  例如,计算∑nk=2Cknxkyn-k(x>0,y>0)这一题目时,需首先对其进行分析.即依据不均匀规则将一枚硬币共抛出n次,每次硬币掉落在地面上时正面朝上的概率为P=xx y,在上抛n次整个过程中出现正面次数用字母T表示,于是P={T=k}=CknPk(1-p)n-k(k=0,1,2,…,n),由分布规律理论可知:
  1=∑nk=0P{T=k}=∑nk=0CknPk(1-P)n-k
  =∑nk=0Cknxx ykyx yn-k.
  最后便可顺利地得出该题目的计算结果:
  ∑nk=2Cknxkyn-k=(x y)n-yn-nxyn-1.
  三、结束语
  很多高等数学题目难度较大,为降低解题难度,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概率论的相关概念,并积极地鼓励和引导学生使用概率论知识分析数学问题,寻找出简单的解题思路,进而提高解题效率,保证计算结果的正确性,帮助学生树立起解答数学问题的信心,逐步培养其学习高等数学的热情.
  【参考文献】
  [1]卓泽强,魏文玲,李小龙.概率思想在高等数学计算中的应用研究[J].科技资讯,2010(20):196-197.
  [2]姚明方.探析高等数学理论在经济中的具体应用[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4(10X):124.
  [3]周绍伟,刘洪霞.概率论方法在高等数学解题中的应用[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2):60-62.
  [4]聂世谦,崔小朝.概率论思想在一些不等式中的应用[J].太原科技大学学报,2011(6):476-479.
其他文献
创新的支点在于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励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和学习.实施学生的主体性原则,是创新教育的灵魂,使每名学生都能成功地创新成为可能.教师的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指南针.作为教师,必须改变老一套的以传授知识为中心的教学思路,应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为目标,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上大胆突破,确立新的教学思路和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摘要】教育的目的不仅仅在于将知识进行剖析,帮助学生构建与知识沟通的桥梁,还要善于引导学生进一步掌握知识内涵,提升自身解决问题以及探究知识的能力.因此,为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一线教师应积极探索教学新理念,大胆尝试教学新方法,结合学情从不同维度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以此夯实学生数学基础,突破学习瓶颈.本文结合笔者教学经验,围绕初中数学教学思路相关问题展开了综合探讨,以期为改善初中数学教学效果提供
一、题目再现  求证:sinα=2tanα21 tan2α2 这就是万能公式,下面给出4种证明方法.  二、证明方法  证法一 从左到右,弦化切.  左边=2sinα2cosα2=2sinα2cosα2sin2α2 cos2α2,  分子分母同时除以cos2α2,则左=2tanα21 tan2α2=右.  证法二 从右到左,利用高中数学人教版A版必修4第3.2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  练习1的结论t
【摘要】思维能力包括理解力、分析力、综合力、判断力等能力,它是整个智慧的核心,参与、支配着一切智力活动.由此可见,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实践证明,只要能在把握住思维品质的基础上,采取有的放矢的措施,就能顺利并有效地训练思维能力.本文例谈实施“三心二意”策略,这样能有效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关键词】兴趣;用心;耐心;“花心”;有意;创意  高速发展的当今社会要求新一代的人才不仅要拥
【摘要】 近年来,向数学类杂志投稿的教研论文数量不断增加、质量不断提高. 倘以落选论文为切入口,则不难发现近年中学数学教研论文的撰写,在写作态度、逻辑结构和内容取舍上存在一些问题. 中学数学教师应以认真严谨的态度对待教研论文写作,既写出怎样做(怎样教学、怎样解题),也阐明为何这样做(为何这样教、为何这样解),确保论文逻辑清晰、层次鲜明、结构合理,进一步提高论文质量.  【关键词】 中学数学;教研论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第一部分“基本概念”中提出:“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高中数学课程还应倡导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所以,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过程,选择学生有针对性地提问,促进其思考,及时发现知识疏漏并加以引导.另外,学生难免会遇到各种疑难问题、认识误区或者认识不够充
小学启蒙教育对于小学生来说非常关键,对于数学教学同样重要. 多数小学生都认为数学是一门较为单调的学科,学习的内容较为枯燥,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无法提起兴趣,没有学习热情. 但小学数学是基础科目,学好数学不仅能够使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加活跃,还能够使学生了解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因此教师应当按照实际的教学情况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来调动学生的兴趣.  一、在教学中适当的引入一些有趣的小故事,调动学生的兴趣  课
【摘要】爱因斯坦曾提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也就是说解决问题可能只是对所学知识的技能层面的应用,而提出问题才真正体现了人们对于所学知识进行了吸收,思考,创造性的加工和应用,所以教师不是简单处理知识的机器,而是能提出有价值问题的教学活动参与者.同时,学生也不是简单解决习题的机器,当老师掌握了什么叫做优质问题,才能有目的性的让学生了解教师为什么课堂上要问这些问题,为什么通过回答,解
【摘要】浅析类比教学法,阐述类比教学法的特点以及类比教学法在数学领域中的应用.结合中职数学《2.1.1椭圆的定义与标准方程》的教学经历和反思,探讨在中职数学教学中如何使用类比教学法为例,并提出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科学推广类比教学法的几点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类比教学法;中职数学;有效教学  随着中职数学课程改革的实施和推广,类比教学法日益受到了中职数学老师的重视.目前,中职数学教材研究、教法研究特
【摘要】长期以来,数学的例题、习题课总给人以单调、枯燥、乏味的感觉,无非就是讲练结合,不受学生的欢迎.本文通过多题一解、一题多解、一题多变进行变式训练,运用类比、联想等方式,帮助学生在解答过程中找思路、找方法,提高课堂效率,打造高效课堂.  【关键词】例(习)题教学;变式训练;高效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学生学习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学生应当有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