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

来源 :江西教育·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ithforev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学习方式的特征就是“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自主的程度、合作的效度、探究的深度可以作为衡量学生学习能力的三大参照。合作学习既是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到底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呢?
  ………… 有效合作的互补 …………
  《伊索寓言》里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瞎子和一个瘸子,两个人要到达同一个地方,单靠一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完成的。好在瞎子是强壮的,瘸子的眼睛是明亮的,所以瞎子和瘸子一拍即合,瞎子背起瘸子,瘸子指引着瞎子,两个人顺利到达了目的地。
  共同的目标是产生合作意识的基础。寓言里的瞎子和瘸子想要快速安全到达同一个地方,这是他们的共同目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首先要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每个小组的学习目标、每个小组中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目标,目标明确,学生才知道需要做什么。
  彼此的互补性是达成合作意向的强烈需要。瞎子和瘸子都清楚自己的缺陷:一个看不见,一个走路有障碍。但也非常清楚自己的优势:一个能看,一个健走。想要快速安全到达目的地,只有进行优势互补,这使得他们的合作意向比正常人要强很多。我们在合作学习中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同时也要能看到他人的长处,以人之长补己之短。在具体的小组学习合作中,擅长书写的就多书写,擅长朗诵的就多朗诵,擅长绘画的就多绘画,小组内成员各发挥所长,合作学习就能产生最佳效果。
  合理分工和正确的方法指导使合作意识变为有效的现实行为。瞎子和瘸子的合作,如果让瘸子背着瞎子跑,结果大相径庭。所以有了共同的目标和明白彼此的长短后,还要进行合理的分工和方法指导。在具体的小组合作学习中,老师、组长和组内的科代表都具备这种分工和学法指导意识,才能使合作学习由意识变成有效的行为方式,并最终实现学习目标,同时目标的实现又会使合作意识得到进一步强化。
  合作的价值是共享和互补,学生因共同目标而产生合作意识,因互补需要而强化合作意识,因合理分工和正确方法指导而使合作意识变为有效行动。
  ………… 有效合作的形式 …………
  合作的载体是小组,要想搞好小组学习,必须加强小组建设。
  最常见的小组合作学习形式是按前后座位自然分成4人小组,座位的编排,往往又是按学生的高矮次序和男女生搭配而安排的。这样分组虽然开展小组活动简便易行,但人员搭配不合理,不利于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因为,合作动机和个人责任是合作学习产生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小组成员间能否建立起积极的互动关系,每个人能否明确并积极承担在共同完成任务中个人的责任,都有赖于教师对班级学生的合理分组。在实践操作中可以施行双向选择,即组长选组员,组员也可择组长,只要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即可。
  一般说来,科学的分工还要注意以下几点。因人因事设岗——分组时可以进行这样的搭配:男女学生搭配,学习基础好、中、差学生搭配,能力不同者搭配,不同特长者搭配,不同家庭环境者搭配。在合作学习中,教师对每个学生的特长要心中有数,因事定人,确保个人发挥最大优势,而成员间又优势互补。在角色自愿挑选无法进行的情况下,教师一定要及时进行引导和干预。责任目标明确——小组组成后,各小组内产生组长、记录员、发言人、资料员等,在明确各人职责的基础上分工合作,确保人人有事干。不过,要注意的是,在一次合作中的角色要固定,在下次合作时角色要轮换。同时还要关注极端情况——学困生要安排专人指导,教师要给予关注,以保证学习任务的完成;优生必须有明确帮扶对象,谨防优生一言堂、一枝秀。
  ………… 有效合作的时机 …………
  合作效度是合作学习的生命。不是什么内容、什么时候都可以开展合作学习的。精心选择内容、准确把握时机是合作学习有效的前提保证。一般来说,合作的时机有:
  遇到开放式问题情境时——即同一现象有多种解释、同一问题有多种解法的问题情境。合作可以拓展思维广度,延伸思维深度,找到问题解决的多重途径,达成殊途同归之效。
  问题逐步深入需要归纳总结时——即从众多具体例子和材料中归纳总结规律、提炼本质的问题。此时合作讨论,比较鉴别,去伪存真,有益于迅速抓住问题的本质或规律,提高思维的深刻性。
  学生产生疑惑时——当学生在学习中碰到似曾相识、但又无从下手、不能立即解答的问题时,既有解决问题的欲望,又希望从别人的发言中得到启发和验证,渴望交流。这时再开展合作学习,效果自然不差。
  学习任务大,个人无法完成时——实验操作、剧情表演、研究性学习都需要多人分工合作才能完成。
  学生产生较大意见分歧时——在分析和解决问题过程中,有时会出现较大的意见分歧。这时的思维矛盾和认知冲突是学生产生学习动机的源泉,也是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最佳时机。在合作过程中,有了思想的交锋、智慧的碰撞,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敏捷性及语言表达的完整性和准确性都将得到很大提高。
  ………… 有效合作的指导 …………
  有些教师在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时,退至教室的一侧耐心等待;有的教师如蜻蜓点水般在各学习小组间游走,等到小组讨论结束后,教师依次听取各组的汇报,有时还不作评价,汇报完毕,课堂教学活动便宣告结束。这样的合作学习,教师可有可无,合作学习当然也没有什么效果。
  要解决上述问题,就要发挥好教师的引导作用。我们所说的自主合作学习的“合作”,必须是从学生的学习需要出发而进行的合作学习,我们对学生是“放手”,而不是“放羊”。在课堂上,没有教师引导作用的有效发挥,就没有学生主体地位的真正体现。合作学习就像一场交响乐演出,大家分工负责,各司其职,在乐队指挥的导引下,演奏出一曲曲和谐美妙的音乐。教师就是交响乐团的指挥,虽然没有直接吹奏,但却是乐队的核心。
  教师在课堂合作上应发挥好“导向、导趣、导思、导法、导疑、导问”的作用。“导向”即方向上的引导,教师要引导学生确定并认定学习目标,进而围绕学习目标开展一系列学习活动。“导趣”即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引发情感;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兴趣是实现乐学的法宝。“导思”既是在学生学习遇到困难、思维受到阻塞的情况下进行的施“导”,同时又是针对不同学科特点进行的思维方式的引导。“导法”既是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又是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学科知识、规律和技能,培养学生在社会发展中所必需的基本素养。“导疑”即要求教师在学生“有疑”时“顺疑而导”,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点拨”;在学生无疑时“设疑而导”,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追问”。“导问”即引导学生将知识转化为问题,一方面是围绕学习目标实现对课堂学习效果的检测,另一方面引发学生生成新的问题,使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实现对所学知识的升华。总之,合作学习要求教师在课堂活动中自身定位要准确,既是引导者、合作者、服务者、开发者,还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同伴。
  引导作用发挥到位,就像主持人毕福剑一样,既能举重若轻,又能举轻若重。作为教师既要善于引导学生明确目标并产生兴趣,引发情感;又要善于引导学生与教师对话,学生与学生对话,学生与教材对话;还要善于巧妙点拨和适时追问,让学生获得深入探讨问题的能力,并能以合作者的平等身份对学习内容进行必需的补充和深化,对学习效果做出客观评价,而绝对不仅仅是学生意见的欣赏者和所学知识的简单总结者。
  ………… 有效合作的评价 …………
  评价是合作的导航仪、矫正器,没有合理的评价,合作就很难开展。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应该采用如下多样化的评价和激励方式使合作更有效。
  一是力争评价多元化。评价形式可以是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个别评价和团队评价相结合,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相结合。评价内容可包括参与情况、合作效果、创新精神、质疑探究以及平时表现、检测成绩等。
  二是强调形成性评价。描画神奇曲线,公平地呈现学生的发展过程,营造比赛氛围。比如“周周清”评价,每周算出小组平均分,并用坐标图的形式展现出来。这种方法能直观地反映小组的学习情况,增强小组凝聚力,促进组内互相帮助,营造组间良性竞争,让合作学习延续到课外。
  三是融入比赛激励法。注重课堂即时性评价,合作学习融入竞赛,通常采用课前自学、课堂开展小组交流比赛、“互问互答”挑战赛等形式开展合作学习。对于各组的情况,根据表现分别予以加分展现,教师书写在黑板左边,由课代表记下作为“周周清”评定的参考分。
  四是捆绑评价强团队。这个评价开展的是小组之间的“捆绑”评比,这种方式效果不错,小组成员之间能团结互助,组长成了督促组员学习的得力干将,组员的优势也能弥补组长的不足。
  五是自评互评突主体。合作效果如何,学生最有发言权。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评价和自我评价,可以从合作的内容、态度、创新、探究、效果等方面设计学生小组自评和互评的表格,定期进行评价,让他们在自评和互评中总结成长。(作者单位:《中国教师报》编辑部)
其他文献
随着《教育部关于印发义务教育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通知》正式下发,意味着课程改革将开始新的征程。此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是在怎样的背景下修订的?修订
创新是国家经济发展和企业成长的驱动力。我国始终强调要提高国家和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深化创新意识。本文基于管理者过度自信理论,探讨企业最高管理者CEO的过度自信特征对企业创新投资的影响。同时,考虑到公司治理体系对CEO决策与行为的监督制衡作用,本文将董事会这项公司治理结构的核心因素引入研究模型,探讨董事会结构,即董事会规模、董事会构成、董事会领导结构二元性这三方面因素对CEO过度自信与企业创新投资二
考试是影响新课改进程的一个重要因素。时至今日,有些地方考试仍是衡量教师工作和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依据。如一年级语文试卷发下来以后,一些细心的教师发现,和以往的试卷其实是大同小异。也考生字、生词,也让学生写看图说话,稍有不同的就是括号换成了动物图案,连线题说成了“字宝宝找妈妈”。于是一部分教师吸取教训,让学生每天抄写生字若干遍,写一篇规定字数的看图写话,甚至连课标上要求只认不写的二类字也让学生反复抄写
为了让学生考试取得好成绩,教师训练颇多。泛化的问题主要表现为过早训练、重复训练、机械训练、啥都训练,等等。以阅读教学为例,多数教师实行的是解题式的教学法,即按照中考、高考阅读试题的样式,把课文或课外阅读材料改造成几道试题,然后教给学生解题的方法。有些教师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几乎就是中考、高考试题的翻版,甚至会直截了当地说:“这样的题型,去年就考过,同学们要当心。”如此与中考、高考接轨,一味追求解题
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入,教师的教学理念发生了质的变化,当然,考试也在发生变化,逐步与新课程理念在靠拢。教师转变教学方式,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培养的是学生的见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过去的教学是以书为本,考试也是以书为本。而现在的新课程是把教材当例子,让学生用在教材中学到的方法去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所以说现在的考试难了。那么在素质教育的模式下如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呢?笔者认为,一是放飞心情
复旦大学药学院与华山医院合作成功开发一种肿瘤微环境响应探针,它是一种新型纳米探针,可用于脑肿瘤手术导航。通过纳米探针对脑胶质瘤酸性环境的响应成像,进行手术导航行肿
课改进入反思阶段,考试被加码重视。有些学校,从学生到教师直至行政人员,都被考试成绩串并在一起,只要考试成绩不达标,相关人士都将被单列管理。毕业班的语文教学只能为考试服务,阅读教学呈现出独特的“风景”:教学纯粹为考试服务,教学内容是考什么教什么,教学形式是考问,教学结果是乏味,没有语文情趣。  语文情趣来自它的本色和魅力。语文的本色是:情理是语言文字组合的纽带,情感是语言文字的生命。语文的魅力是:字
现在学校和社会对考试过分关注,主要是考试具有评价、衡量和选拔的功能。家长喜欢根据考试的得分评判孩子学习的好坏;学校惯于根据统考的成绩评价教师教学效果的优劣。考试成了社会看待学生学业、观察学校办学和教师教学效益的唯一“窗口”;考试成了学校评估教师工作、评价学生学习的主要标尺。考试俨然就是一根指挥教学工作的指挥棒,考啥教啥,怎么考就怎么教,师生成了紧跟考试、疲于奔命的士兵。由此滋生出诸如题海战术、强化
数学课要凸显数学学习的本质,要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能力,发展空间想象能力。这些方面怎样落实在课堂教学之中呢?经过实践,笔者认为数学教学要实行三个先后顺序转变,即变“有问先答”为“先探后答”,变“有疑先议”为“存疑后议”,变“先操作后想”为“先想后操作”。这样三个转变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下面加以具体阐述。  一、变“有问先答”为“先探后答”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数学学习不是一个被动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推进至今已有十余个年头了,在课程新理念的推动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了一定的改观,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毋庸讳言,课堂教学还存在着以讲为主的现象。教师拽着学生学,“霸道十足”地抢占本该属于学生实践、体验、探究、讨论的机会,依然以灌输为主,追求应试成绩的急功近利意识还相当强烈。造成小学语文课堂学段目标不明,如学习写人记事的文章,第一至第三学段的教学一样,看不出学段的界限与区分,看不见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