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数学步道”理念,培养数学模型思想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ut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几何图形的公式教学一直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难点。在几何图形的公式教学中,运用“数学步道”原理中的点数、目测、估算、分解组合等方法引导学生推导公式,可以把抽象的公式教学变得直观化、形象化,不仅放缓了教学坡度,而且降低了学生理解的门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模型思想和探究创新意识,为小学数学几何公式教学开拓了新思路和新模式。
  [关键词]数学步道;模型思想;圆的面积;案例;反思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08-0058-02
  “数学步道”是指依托校园中的人行道、跑道、花坛等实物,运用步量、目测、测量、估算等一系列数学体验与活动,计算实物的长度、周长与面积的方法。运用“数学步道”原理推导几何图形的相关计算公式,可以化难为易、变抽象为直观,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提升学生的推理与归纳能力,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模型思想和探究创新意识,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知识与技能基础。
  [教学案例]
  一、情境导入,启动思维
  师:学校计划在新大楼前面建一个圆形花圃,如果让你设计花圃,该怎么做?
  生1:需要先求花圃的面积,再根据面积算出需要多少花苗。
  师:我们今天要探究的问题是圆的面积。
  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圆并推导出圆的周长计算公式,谁能说说这个公式?
  生2:圆的周长=π×直径=π×半径×2。
  师:猜猜看,圆的面积会与周长公式中的哪些因素有关?
  生3:与周长有关,周长越长圆的面积越大。
  生4:与半径有关,半径越大圆的面积越大。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证明了圆的周长与半径有关,因此,这几个同学的猜测可以归结为一种:圆的面积与半径的长短有关。下面我们一起做一个有趣的实验进行求证。
  【设计意图:花坛是学生非常熟悉的事物,以学校建造新花坛为情境导入新课,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让学生回顾圆的周长公式,一方面为探究新知做好知識铺垫,另一方面引出了实验探究活动。】
  二、实验探究,验证猜想
  1.教师演示
  师(在黑板上画图,边演示边讲解):我先画一个正方形,再以这个正方形的边长为半径画一个圆(如图1);如果用数方格的方法,怎样算出这个圆的面积?(正方形中每个小格为1平方厘米)
  生1:先数出1/4圆的面积,再乘以4,就得到这个圆的面积。
  生2:先数整格的个数;接近整格的也算整格;其余不满整格的可以凑成整格。
  (师生一起数方格,得出正方形的面积=16平方厘米;1/4圆的面积≈13平方厘米;圆的面积≈52平方厘米)
  师:圆的面积大约是正方形面积的几倍?
  生3(用计算器计算):大约是正方形面积的3倍多一点。
  师:圆的半径与正方形的边长有什么关系?
  生4:圆的半径=正方形的边长。
  师:正方形的面积=半径×半径。那么圆的面积呢?
  生5:圆的面积=半径×半径×3=半径?×3。
  师:从这个等式可以看出,圆的面积与半径的大小有关。
  【设计意图:用数方格的方法计算圆的面积是运用了“数学步道”理念中点数、目测的方法(如用数砖块个数的方法计算人行道的面积);接下来又用推理、数据分析等方法引导学生在圆的面积与半径之间建立关系。这样把直观教学和推理论证相结合,既拉近了学生与“真相”的距离,又为下一步学生的操作验证做好认知铺垫。】
  2.学生操作
  (1)学生画图
  师:只用一个圆不足以验证猜想,下面每人拿出一张白纸,分别画两个边长为3厘米和5厘米的正方形,再分别以两个正方形的边长为半径画圆。
  (2)数方格计算面积
  师:用老师发给你们的透明方格纸分别数出两个正方形的面积,填在表格里。
  (3)完成表格
  师:用计算器算出两个圆的面积,以及圆的面积是正方形的几倍,填在表格里。
  (4)分析总结
  师:从上面的表格中,你能发现圆的面积和它的半径有什么关系吗?
  生1:圆的面积是它的半径平方的三倍多。
  生2:圆的面积可能是π乘以半径的平方,因为π≈3.14,与3.1、3.2相近。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验证猜想,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精神,而且也为下一步推导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埋下伏笔。】
  三、推导公式,建构模型
  师:有同学提出“圆的面积=π×半径?”,到底是不是这样呢?我们仍需要通过实验进行验证。(教师演示把圆平均分成8份,并拼成新的图形,如图2)
  师:把圆平均分成八份后拼成的图形像什么?
  生1:像平行四边形。
  师:请同学们拿出学具(事先画好的平均分成16份的圆),按老师刚才的方法,先把圆平均分成16份,再拼成一个新图形。
  师:看看拼成的图形(如图3)像什么?
  生2:像长方形。
  师:如果把圆平均分成32份、64份、128份……用刚才的方法拼一拼,那么拼出的会是什么图形?
  生3:会越来越接近长方形。
  师:老师有一个妙招能让你们看到一直把圆平均分下去再拼出的图形。(动画演示)
  师:拼成的长方形与原来的圆有什么关系?
  生4:拼成的长方形的长是圆周长的一半,宽是圆的半径。
  生5:长方形的面积=圆的面积。
  师:如果圆的周长是C、半径是r,长方形的长和宽应怎样表示?面积怎样计算?   师(总結):圆的面积公式该怎么写?
  生7:圆的面积=长方形面积=πr?。
  【设计意图:推导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这里运用“数学步道”原理中的分解、组合、目测、猜想等理念,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操作、联想推理,全程参与公式的推导过程,亲自见证公式的“诞生”,验证了猜想的正确性,从而把圆的面积公式这一极为抽象的概念变得直观形象、具体可感。】
  四、迁移运用,深化理解
  师:如果花圃的半径是5米,它的面积怎样计算?
  生1:S=πr?=3.14×5?。
  师:计算圆的周长或面积时,有时因为计算过程比较复杂,也可以用含有π的式子表示计算结果,例如S=πr?=π×25=25π。
  【设计意图:学生使用面积公式计算出花圃的面积,说明学生已经把公式内化吸收,并能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标志着学生已经圆满完成了对圆的面积公式这一概念的建构过程。】
  [教学反思]
  运用“数学步道”引导学生计算实物的长度、周长与面积,是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把“数学步道”理念应用于几何图形教学中,能够大大加快学生数学素养的发展进程。
  1.化抽象为直观
  公式教学一直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难点,运用“数学步道”原理中的点数、目测、估算、分解组合等方法,把公式的原理拆解成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让抽象的数学公式变得“接地气”,既是将抽象概念直观化的有效教学策略,也是培养学生数学模型思想的重要途径。
  2.化繁为简、化难为易
  应用“数学步道”理念进行公式推导,需要把探究过程分解成几步来完成,每一步通过实验、思考、推理、归纳等合作探究活动,完成一个层次,并提出下个层次的猜想,引出下一步的实验与探究。这样层层推进、步步深入,不仅放缓了教学坡度,而且降低了学生理解的门槛,让学生通过一步步实验操作验证猜想、推理论证,最终推导出计算公式,完成对公式模型的建构。
  3.培养模型思想与探究精神
  学生在公式推导过程中,必须眼、耳、手、脑并用,既要想象猜测又要操作验证;既要目测估算又要类比推理;既要分析数据又要归纳总结;既要合作探究又要交流讨论……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而且提升了学生的推理与归纳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模型思想和探究创新意识,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知识与技能基础。
  (责编 罗 艳)
其他文献
[摘 要]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思维是语言的“内心”。一年级的数学课本中知识的呈现是循序渐进的,内容以情境图为主,因此只有教会学生用数学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想法,才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数学知识,使低年级的课堂也呈现出理性之美。  [关键词]被减数;数量关系;单位;逆向思维;低年级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摘 要]在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重从现实生活中寻找“空间与图形”的知识素材,把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动手操作、实践应用,积累丰富的空间感知,而且要为学生创造“做几何”的机会,努力引领学生在“做几何”中“发现几何”,从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力,使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情感体验。  [关键词]做几何 发现几何 数学原型 空间观念 实践应用 
[摘 要]学生做错题时,教师不能简单地归因为其粗心,应仔细寻找错因,常见错因有未认真审题、陷入思维定式、缺乏抽象思维。教师应改进教学方式,把学生的错误当成资源,让学生在自我反思与相互指正中,提高辨别力和识别力,从根源上杜绝类似错误。  [关键词]审题;犯错;文字;方法;对比;特征;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诸如“解这道题本不在话下,他只是一时马虎才失手的。”“这学生其实挺聪明的,就是做题时大意了。”这
[摘 要]“倍”是小学数学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倍的认识”这一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形成和建立“倍”的概念,为学生后续学习两个数的倍数关系打下基础。把翻转课堂的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内容深度整合,巧用翻转课堂教学平台,实现课堂教学的情境创设、信息处理、自主探究、整理总结等多方面的结合,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引领学生探究“倍”的抽象概念,让学生深层次地对比辨析,多方向地沟通联系,在不断的对比与抽象中
[摘 要]教材是课程的载体,将不同版本的教材进行对比,对教师的教学工作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有助于指导教师探索教学科研的道路与方向,提高教师对教材的认识,增强教师的教学与研究能力。以人教版和北师大版教材中“加法、乘法交换律”这一块知识为载体,从几个不同的维度分析两个版本教材的差异,得到两个版本教材的各自特点,以期在教学中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扬长避短。  [关键词]加法、乘法交换律;教材;人教版;北师大版
儿童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对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以来,小学体育课的教学内容大部分还是以现代体育课程内容为主,忽视了对具有地域特色的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发展。赣南地区作为客家体育与苏区体育的共同发展区域,村落儿童游戏作为小学体育课教学内容在小学中的推广与普及,不仅对赣南地区传统文化进行了传承与推广,同时也为当地的小学体育教学注入了新的内容
[摘 要]针对研究中发现的问题,结合教学和听课中的所思所想,对教学改革现状进行了反思。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抓住典型的数学知识,科学地展现其形成过程;教材编写和课堂教学要呈现数学的普遍性特征,从而实现创造性地应用教材。  [关键词]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教材编写;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05-0010-02  课程改
校园文化建设关乎着一个学校在社会中的认可度,关乎着学校的品牌建设,代表着一个学校的办学精神。因此,校园文化的建设必须引起学校足够的重视。另外,教育领域非常注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学校也应当紧握教育发展的“脉搏”,把教学重心转移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上。  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  “核心素养”是指一个人所具备的最基本、最核心的素质和修养,也是一个人将来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
[摘要]“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是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在“统计”总复习教学中,使学生领悟到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能用数学眼光去观察生活实际,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个性得到发展,这就是良好的数学教育。  [关键词]生活;数学教育;价值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7-9068( 2020)29-0064-02  “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
[摘 要]在数学课堂中引入故事,可以使乏味的课堂变得生动有趣,还能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积极性,感悟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从而拓宽视野。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尝试把故事与教学内容有机整合,用故事引领学生聆听、思考、合作交流、探究建模,让课堂充满情趣又不失思维能量。  [关键词]故事;数学应用;兴趣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