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三的复习给学生的印象总是枯燥无味,不断地被动的做题,我在高三的复习中通过模拟IYPT,让课堂有兴趣,学生学到的不只是知识,还有学习物理的方法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IYPT;复习;自主学习
很多人都认为自主学习只适用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在我的长期教学中发现,自主学习能力是可以通过适当的形式和方法培养出来的,在高三总复习中很好的运用且有很好的效果。
一、IYPT简介
IYPT是International Youth Physicists Tournamentr(国际青年物理学家竞赛)的简称,由苏联1988年发起,由大学组织实施,中学生参与,是一项以团队对抗为形式的物理竞赛。给参赛学生17个开放性物理问题进行研究。参赛者用半年到一年时间,团队合作进行实验研究,解答题目。就基本知识、理论分析、实验方案、结果讨论等进行现场比赛。①
二、在实际教学中,IYPT的理解
在实际教学中,IYPT可以理解为:1、小组合作,2、把物理抽象模形简单化、生活化。我在多年的高三教学中,采用这种模式来培养每个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尤其是中下层生的。
1、设计小组合作,每班分若干个小组,每小组7—8个人,设两个负责人,把具体任务落实到每位组员,并收集每位组员的研究结果,记录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的表现。每人都有具体的任务、都能参与,个人的工作没有完成好,就影响整个组的任务完成。建立合理的评价制度:老师评价小组,小组成员间互相评价。成员间互相监督、合作,促使学生为集体而战。无形中让学生间互相施压,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氛围。
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大多数学生对老师对他的表扬或批评没有太大的感触,他们更在乎同学对他的看法。就是说:他们在同龄人中比较“好面子。”这是小组合作的前提。
2、把物理抽象模型简单化、生活化。实际教学中模拟IYPT与真正的IYPT不一样,首先,时间不一样,后者用半年到一年的时间,有大量的时间设问、讨论、实验,而前者课外加上课内只能有一天时间,并且不只是专注于物理;其次,参与的人不一样,后者是物理学科的精英,而前者是普通的学生;第三,实验验证的条件不一样,后者有一个协助的团队和很好的实验资源。所以,实际教学中,课题不能太复杂,要生活化、简单化。实在遇到比较复杂的,老师要通过设置教学情境、设计问题等方式简化抽象的物理模型,让物理模型更接近生活,对学习的内容及方向进行正确的引导。且要适当的指导,使课题能进行下去。
例如:在复习“万有引力与航天”关于“双星系统”问题时。关于“双星”。宇宙中会有一些相距较近,质量相差不多的两颗星球,它们离其分星球较远,因此其他星球对他们的万有引力可以忽略不计。在这种情况下,它们将围绕它们连线上的某一固定点做匀速圆周运动,这种结构叫做双星系统。请研究双星系统的运动。这个问题出来,学生们都不知道要找什么。于是我设计了问题:两颗行星①做什么运动?②这个运动需要满足什么条件?③这些条件怎么提供?;我再用一条轻杆,两端各固定一个质量和大小都差不多的小球,用手抓牢杆上的某一点,转动杆使两小球在水平面上匀速圆周运动,学生一看,结合上面的3个问题,就能理解了。
三、在教学实践中模拟IYPT
在高考总复习中,借用IYPT能很好的引起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在每一次的合作解题中,表现好的学生在同学之间会很有面子,这是他们想要的,为了下次有更好的表现,在课外会主动去研究、探讨;表现不好的学生,在同學中“出了丑”,丢了面子,为了下次有好的表现,主动去学习、找同组同学讨论。
例如:在复习板块问题的时候,给出一个课题;长木板放在水平地面上,长木板上放一个小木块,现在用水平力拉小木块,请研究它们的运动。
学生就按小组进行以下探讨:
1、提出问题(设计各种条件)(1)各接触面是否光滑;(2)如果不光滑,各摩擦因数的大小关系怎样;(3)拉的这个力有多大;(4)长木板和小木块的质量大小关系。
2、设想结果:根据以后不同的条件,会设想出五花八门的结果(1)只长木板不动;(2)长木板和小木块一起运动;(3)长木板和小木块都不动;(4)长木板和小木块都向前运动,小木块快些,最终还是会掉下来;(5)长木板和小木块都向前运动,开始小木块快些,后来长木板和小木块速度相同,最后一起运动。
3、利用手边的材料设计实验:利用手边的材料,例如课本、笔盒、玻璃、橡皮擦等,设计一些简单的小实验,去验证上面设想的结果。
4、得出结论:通过上面的实验,得出满足怎样的条件就会出现怎样的结果,并整理好,上课时用。
5、课堂上各小组解释、辩论。自己的人生自己做主,那么课堂是学生的,学生的课堂学生做主,老师只是组织者和引导者,放心地把课堂交回给学生,让学生自己解释、辩论。一个小组讲解时,其余小组作为观众提出自己的看法,进行辩驳,如此进行下去。
这个课题结束,学生收获良多:(1)以后遇到板块问题时,在审题时先注意条件,再去研究运动。(2)学生会想到若板块放在斜面上,研究他们的运动。自主去研究、去探索、去找答案。
不管用什么形式,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老师要作适当的引导,老师们引导时多一些原生态的问题,不要人为复杂化,力求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提的问题要使学生的错误观点能充分暴露出。
年轻人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自己的人生自己做主”。我们老师也要让“学生的课堂学生做主”,我们做好组织者和引导者,授学生以“渔”。
注释:
①耿宜宏 杨国庆:《基于IYPT培养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践与思考》,《中学物理教与学》, 2016年第10期,第15页.
参考文献:
[1]耿宜宏,杨国庆.基于IYPT培养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践与思考[J].中学物理教与学, 2016(10),第15页至第19页.
[2]周久璘.“自主导学”教学模式探讨[J].物理之友2017(2),第1页至第4页.
[3]陈晨,王峰,陆建隆 .IYPT模式融入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思考与实践探索[J],中学物理教与学(10),第10页至第14页.
(作者单位:广东省鹤山市纪元中学529721)
关键词:IYPT;复习;自主学习
很多人都认为自主学习只适用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在我的长期教学中发现,自主学习能力是可以通过适当的形式和方法培养出来的,在高三总复习中很好的运用且有很好的效果。
一、IYPT简介
IYPT是International Youth Physicists Tournamentr(国际青年物理学家竞赛)的简称,由苏联1988年发起,由大学组织实施,中学生参与,是一项以团队对抗为形式的物理竞赛。给参赛学生17个开放性物理问题进行研究。参赛者用半年到一年时间,团队合作进行实验研究,解答题目。就基本知识、理论分析、实验方案、结果讨论等进行现场比赛。①
二、在实际教学中,IYPT的理解
在实际教学中,IYPT可以理解为:1、小组合作,2、把物理抽象模形简单化、生活化。我在多年的高三教学中,采用这种模式来培养每个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尤其是中下层生的。
1、设计小组合作,每班分若干个小组,每小组7—8个人,设两个负责人,把具体任务落实到每位组员,并收集每位组员的研究结果,记录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的表现。每人都有具体的任务、都能参与,个人的工作没有完成好,就影响整个组的任务完成。建立合理的评价制度:老师评价小组,小组成员间互相评价。成员间互相监督、合作,促使学生为集体而战。无形中让学生间互相施压,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氛围。
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大多数学生对老师对他的表扬或批评没有太大的感触,他们更在乎同学对他的看法。就是说:他们在同龄人中比较“好面子。”这是小组合作的前提。
2、把物理抽象模型简单化、生活化。实际教学中模拟IYPT与真正的IYPT不一样,首先,时间不一样,后者用半年到一年的时间,有大量的时间设问、讨论、实验,而前者课外加上课内只能有一天时间,并且不只是专注于物理;其次,参与的人不一样,后者是物理学科的精英,而前者是普通的学生;第三,实验验证的条件不一样,后者有一个协助的团队和很好的实验资源。所以,实际教学中,课题不能太复杂,要生活化、简单化。实在遇到比较复杂的,老师要通过设置教学情境、设计问题等方式简化抽象的物理模型,让物理模型更接近生活,对学习的内容及方向进行正确的引导。且要适当的指导,使课题能进行下去。
例如:在复习“万有引力与航天”关于“双星系统”问题时。关于“双星”。宇宙中会有一些相距较近,质量相差不多的两颗星球,它们离其分星球较远,因此其他星球对他们的万有引力可以忽略不计。在这种情况下,它们将围绕它们连线上的某一固定点做匀速圆周运动,这种结构叫做双星系统。请研究双星系统的运动。这个问题出来,学生们都不知道要找什么。于是我设计了问题:两颗行星①做什么运动?②这个运动需要满足什么条件?③这些条件怎么提供?;我再用一条轻杆,两端各固定一个质量和大小都差不多的小球,用手抓牢杆上的某一点,转动杆使两小球在水平面上匀速圆周运动,学生一看,结合上面的3个问题,就能理解了。
三、在教学实践中模拟IYPT
在高考总复习中,借用IYPT能很好的引起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在每一次的合作解题中,表现好的学生在同学之间会很有面子,这是他们想要的,为了下次有更好的表现,在课外会主动去研究、探讨;表现不好的学生,在同學中“出了丑”,丢了面子,为了下次有好的表现,主动去学习、找同组同学讨论。
例如:在复习板块问题的时候,给出一个课题;长木板放在水平地面上,长木板上放一个小木块,现在用水平力拉小木块,请研究它们的运动。
学生就按小组进行以下探讨:
1、提出问题(设计各种条件)(1)各接触面是否光滑;(2)如果不光滑,各摩擦因数的大小关系怎样;(3)拉的这个力有多大;(4)长木板和小木块的质量大小关系。
2、设想结果:根据以后不同的条件,会设想出五花八门的结果(1)只长木板不动;(2)长木板和小木块一起运动;(3)长木板和小木块都不动;(4)长木板和小木块都向前运动,小木块快些,最终还是会掉下来;(5)长木板和小木块都向前运动,开始小木块快些,后来长木板和小木块速度相同,最后一起运动。
3、利用手边的材料设计实验:利用手边的材料,例如课本、笔盒、玻璃、橡皮擦等,设计一些简单的小实验,去验证上面设想的结果。
4、得出结论:通过上面的实验,得出满足怎样的条件就会出现怎样的结果,并整理好,上课时用。
5、课堂上各小组解释、辩论。自己的人生自己做主,那么课堂是学生的,学生的课堂学生做主,老师只是组织者和引导者,放心地把课堂交回给学生,让学生自己解释、辩论。一个小组讲解时,其余小组作为观众提出自己的看法,进行辩驳,如此进行下去。
这个课题结束,学生收获良多:(1)以后遇到板块问题时,在审题时先注意条件,再去研究运动。(2)学生会想到若板块放在斜面上,研究他们的运动。自主去研究、去探索、去找答案。
不管用什么形式,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老师要作适当的引导,老师们引导时多一些原生态的问题,不要人为复杂化,力求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提的问题要使学生的错误观点能充分暴露出。
年轻人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自己的人生自己做主”。我们老师也要让“学生的课堂学生做主”,我们做好组织者和引导者,授学生以“渔”。
注释:
①耿宜宏 杨国庆:《基于IYPT培养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践与思考》,《中学物理教与学》, 2016年第10期,第15页.
参考文献:
[1]耿宜宏,杨国庆.基于IYPT培养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践与思考[J].中学物理教与学, 2016(10),第15页至第19页.
[2]周久璘.“自主导学”教学模式探讨[J].物理之友2017(2),第1页至第4页.
[3]陈晨,王峰,陆建隆 .IYPT模式融入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思考与实践探索[J],中学物理教与学(10),第10页至第14页.
(作者单位:广东省鹤山市纪元中学529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