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小学课程改革实践效果评价研究

来源 :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课程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ilong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其他文献
内容提要全球价值链分工是当今国际分工的突出表现,也是各国展开竞争与合作的重要形式。本文从三个维度考察了全球价值链下中国制造业的镜像,采用Koopman指数的测算方法和R语言对WIOD数据作了测算,刻画了21世纪以来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与国际分工的动态变化,并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金砖四国”进行比较。总体上看,中国的GVC参与指数较高,而GVC地位指数明显偏低,在“金砖四国”中处于中间水平。中国能否摆脱被
摘 要:课文是学用语言的范例。叙事类文本的读写结合,首先要摆正“读”与“写”的关系——充分、到位的“读”是“写”好的前提和基础;读写结合点的确定,要依据课标,从学情出发;模仿起步,循序渐进;要有整体意识,训练要增强针对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叙事类文本;读写结合;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5)14-0030-03  著名语文教育家夏
摘 要: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在科学课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参与科学探究活动,自己提出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从实验材料、器材的选择到实验方法步骤、注意事项,都逐步引导学生思考解决。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学到科学知识的同时,习得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科学的思维,并培养科学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关键词:小学科学;探究活动;自主性;实验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
摘 要:“点子图”是小学数学中重要的操作工具。它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探索一些图形的形状、大小和位置关系,了解一些几何形体和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体验几何图形运动变化的过程,使小学生正确建立空间观念,进一步理解数学概念的本质。  关键词:点子图;概念准确性;平行四边形;争议与思考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5)29-0058-03  “点子图”是小学数
摘要:在Story time版塊的教学中,以儿童为本位,以开展游戏的方式激发学生产生兴趣,以整体认读形式引导学生掌握单词,以加强体验增加对文本的认识,以展开合理想象拓展文本,全面提升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英语;儿童本位;Story time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0)13-0035-04  译林版《英语》的Story
摘 要:音乐学科具有鲜明而深刻的人文性特点。《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宽容理解、互相尊重、共同合作的意识,增强集体主义精神”。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课程改革要求,挖掘思想教育内涵,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系统、全面、高效地培养和增强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  关键词:小学音乐;集体主义;宽容理解;互相尊重;共同合作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
摘 要: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是落实“立德树人”的主阵地,教师必须要充分发挥课堂育人的作用。从“教材要回归本真生活,实现由学习走向生活”“充分发挥课堂主阵地作用,实现多角度挖掘学生潜力”“问题化学习才能真正实现学习方式的改变”等方面进行深入探究,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主阵地;育人  中图分类号:G62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1)04-
摘 要:教师在充分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还要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在课堂教学中完善教学目标、增强教学效果。通过创设散发生活气息的情境、品读富于“情感韵味”的语句、表演感受“身临其境”的真实、续编激活“创意无限”的想象等策略,达到语篇以情动人的目的,让学生主动、快乐地学习英语。教师走进生活才能让学生走进生活,调动学生的各项功能感官,设计深挖主题意义的活动,实现英语课堂的情感升华。  关键词:小学英语
内容提要文学在塑造国家形象方面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较之新闻媒体、政治经济以及国际关系领域所展现的中国形象,当代文学塑造的中国形象具有较高的价值信任度和可接受度。莫言的作品关注当下题材,在对外传播中建构了批判和反思的中国形象。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的颁奖词及获诺奖后西方媒体的评价,折射出中国文学对外传播中的西方想象中国问题。  关键词当代文学对外传播中国形象莫言  〔中图分类号〕I206.7〔文献标识码
内容提要对于蒋庆,人们似乎已经习惯以标签化的方式来理解他,认为他是一个原教旨主义者、以鼓吹传统性来对抗现代化及与现代化相关的现代性。蒋庆的某些动作也似乎在加强人们的这一看法。其实,在现代与复古之间,蒋庆并不只站在哪一方,更多的是在二者之间纠结与矛盾,蒋庆未必完全反现代性,因为他意识到现代化不可阻遏,但又试图通过阐扬“传统性”的复古方式来改变现代性。因此,从蒋庆的复古态度、对现代性的思考以及是否承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