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课的几种导入方法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iping12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常言道:“万事开头难”,要想上好一堂数学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过程也是学生的认识过程,只有学生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好的导入,如同路标,如同序幕,不仅能吸引学生,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而且能燃起学生智慧的火花,使学生积极思维,勇于探索,主动地去获取知识。所以我在教学中比较重视每节课的导入,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1.温固知新式
  温固知新的教学方法,可以将新旧知识很好的结合起来,并能因此使教学内容进一步展开、拓展和深入,把课堂教学的进展不断推向高潮,产生积极良好的连锁反应。例如:进行《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斜边、直角边的教学时,我这样导入:今天我们带着下面三个问题去学习这节课的内容。
  ⑴对于两个三角形,如果有三组元素分别对应相等,在什么情况下能判断它们全等? ⑵为什么“边边角”公理不能判断有些三角形全等?你能举例说明吗?
  ⑶如果“边边角”中的角恰好是直角,那么这样的两个直角三角形会全等吗?教师巧妙的把这三个问题贯穿于这节课中,随着学生们问题的?一个个解决,这节课的教学也不断推向高潮。
  数学知识的系统性很强,任何新知识都是前面的知识的发展和延伸。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做好新、旧知识的联接工作,找准新知识的固定点、生长点和切入点。把新、旧知识融于一炉,组成新的知识网络,实现有意义的学习同化。温故而知新的导入方法,就可以将新、旧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实现学生从旧知识的复习中自然的获得新知识。
  2.开门见山式
  开门见山的直接导入是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导入方式,上课一开始,教师就直接揭示课题,将有关内容直接呈现给学生,用三言两语直接阐明对学生的目的要求,简洁明快地讲述或设问,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学生心中有数,诱发探求新知识的兴趣,把学生分散的注意力引导到课堂教学中来。要求教师语言精炼、简短、生动、明确、富有鼓动性,使学生产生一种需要感、紧迫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例如“整式的加减”的导入:我们已经学习了整式的相关概念、合并同类项法则,去括号和添括号法则,本节课,我们将运用概念及法则来学习整式的加减运算。
  这样的导入能让学生将知识构成一个较好的逻辑系统,有利于及时和循序渐进的展开新课教学,利用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巧妙的组织教材,运用迁移规律,立即唤醒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新课学习。
  3.情境导入式
  情境导入法是指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运用语言、图片、音乐等手段,创设一定的情境渲染课堂气氛,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进入新课学习的一种导入方法。例如:在讲授“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时,设计了这样的一个开场白:一块三角形的玻璃碎成了两块,如果重新到玻璃店割一块同样大小的玻璃,有三种做法:⑴把两块都拿到玻璃店去,⑵只拿第一部分,⑶只拿第二部分。问哪种方法不能买回新玻璃,哪种方法最聪明?通过创设情境导入,巧妙的引出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使枯燥的几何问题变得生动有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起了学生的求知欲。
  这样的导入设计,一方面能消除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枯燥乏味的感觉,使学生形成对数学学习的持久兴趣,另一方面为教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打下基础。
  4.类比导入式
  由于初中数学内容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前后知识衔接精密,所以有类比导入新课在教学中最为常见。例如:《分式》与《分数》在表达形式、基本性质、运算法则等等方面都相似,如果在《分式》教学导入中,将分数与分式进行类比,则关于分式的教学将会更加自然。又如:《不等式的解法》可以与《方程的解法》类比。这样,既能使学生抓住知识的共同点,又能使学生认识到不同点。采用这种导入新课方法是培养学生合情推理的重要手段。
  教师应施展自己的才能,挖掘教材中可作类比的教学内容来导入新课。这样会使学生从中运用类比的思维方式去猜测和发现新的数学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并且尝到由此带来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积极性。
  五、亲手实践式
  亲手实践导入法是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探索知识,发现真理。例如在讲三角形内角和为180°时,让学生将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剪下拼在一起。从而从实践中总结出三角形内角和为180°,使学生享受到发现真理的快乐。
  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探索知识,发现真理,将静态的数学知识转变为动态的探索对象,充分给学生提供象、概括的情境,帮助学生排除求知障碍,叩开探究新知的大门。
  总之,教师善“导”学生方能“入”。导入的设计和策略远远不止以上这几种,但无论哪一种导入,都要重视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和教学实际,并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科学设计,灵活运用。比如对生源较弱的班级可以实施游戏导入、故事导入等,而对基础较好的班级可多用问题导入。
  另外,不是每一节课的内容都要有十分巧妙的导入。所以,不必为每一节课绞尽脑子去设计导入内容。有时可以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单刀直入。无论是设计情境刺激学生的学习动机,还是提出问题以启发学生地思维,目的都是一样——启发、思维,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促进学生的主动投入,积极思考。所以,要短小精悍,达到目的即切入正题。切忌拖拉,影响新授教学。预设的导入方案还要通过教学实践得到反馈并及时进行调整,不断提高实际效果。
  当然,导入的各种方法均有利有弊,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密度适宜、导语精炼、练有层次、精心设疑、贵乎启发、激发兴趣、科学多变、灵活选择。可以这么说,数学课堂教学的导入能力,是数学教师创新能力的充分体现。
  以上谬误难免,敬请各位师长斧正。
其他文献
【摘要】教学实践证明,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着力培养学生的数学猜想能力,有利于激发学生浓厚的求知欲和成就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文章从四个方面入手对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猜想能力的培养进行分析。  【关键词】初中数学猜想能力培养  大量事实证明,初中数学中很多的定理、命题的证明、求解,都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数学猜想,从而使学生寻找到解题的思路和方法。对问题进行大胆的猜测、探索,可以引起
所谓小班化教学,是指在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下,在较少班额(不超过30人)的教学班级之内,按照其特有的内在价值和教育教学规律采取的一种新型的班级教育形式。它能为学生构建起多元化、生活化、体验化的课程体系,构建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和个性和谐发展的新场景。  从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来看,小班化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强化学生的自主性,使每一个人都能享受到学习的乐趣,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参与学习活动,培养
【摘要】兴趣是学生学习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心理因素,对学生的学习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兴趣,是提高小学教学质量的前提。本文从抓好课堂教学、创设问题情境、正确评价学生、采用分层教学、利用直观教学、利用游戏活动几个方面谈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数学激发兴趣  布鲁纳在《教育过程》中指出:学生学习兴趣、动机、态度和好奇心以及情感
【摘要】激励性教育是一种心理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方面。在实施激励性教育的同时,时刻铭记着以师生的心理相容,心灵的互相接纳为核心,时刻铭记着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不再是领导,不是严父、不是法官,不是“上帝”,而是导师、朋友、助手和楷模。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恰当地运用激励措施,可以使学生对数学课产生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想像力和积极参与意识等就会被激发起来,整个身心
【摘要】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在学习活动中充分发展学生的潜能和情感。新颖有特色的导入方法能营造最佳的教学环境,发展思维,促进情感交流,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初中数学导入教学方式方法  课堂导入的教师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重要手段,它是课堂教学的必需条件,也是教师必备的一项教学技能。它是学生主体地位的依托,同时也是教师主导地位的体现。恰当的导入,有利于创设良好的
【摘要】应用题教学既是数学教学重点,也是难点,同时还是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教学实践。而教师在应用题教学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困难,因此,教师要积极地寻找能够提高学生的接受能力的教学方式,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与教师的教学难度。本文就此问题阐发几点看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  数学应用题解题能力的高低能够很好地体现学生的综合数学水平,在做应用题的过程中需要学生耐心地去理解与分析。小
“数学游戏是一种运用数学知识的大众化的智力娱乐游戏活动。”数学游戏的这一界定,明确了数学游戏必须既是数学问题又是游戏,同时具备知识性、趣味性和娱乐性。一本很好的数学游戏选集能使任何水平的学生都从自己最佳的观察点面对每一个题材。学生不仅学到了数学的内容,而且还体验到了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而培养了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会对学生今后一生对待各种数学问题的整个态度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数学游戏的教育价值不容置
现代创造理论表明,创造意识是创造的前提和基础,它的获得不是靠传授或是手把手的教。而是在课堂教学中依靠潜移默化的熏陶方法,让学生在不断经历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加以培养得到的。  一、设情境,培养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倾向。因此我认为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创设问题情景,多给学生质疑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并引导学生自己来析疑、解疑。让学生在充分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