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出‘语文’教语文探索教学新模式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ty10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9-0-01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教育要由‘应试教育’转向提高国民素质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这是当前实施素质教育、改革课堂教学的方向和目标。“跳出‘语文’教语文”,这里的两个语文,前者指的是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后者是指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即自主探究、合作讨论的课堂教学模式,也就是说当前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深刻变革中,语文教学改革要求教师必须跳出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用新的教育教学模式来教会学生学习语文,真正体现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增进学生自主意识,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完善自我。因此,笔者认为必须改革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实现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要有破旧立新的勇气,只有冲破旧思想观念的禁锢,才能开辟出语文教学的新天地。
  一、跳出传统的“语文”,构建新的语文教学模式
  1、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过去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课堂教学一般只重知识传授,而轻全面素质提高,只把学生看成是灌输知识的容器,而未把学生当做学习的真正主人。这种教学方式,究其根本是以师为中心,以书为中心,以鼓为中心,它忽略了学生的学,过分突出和强调接受和掌握,冷落和贬低学生的发现与探索,无视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从而使学习成为被动接受、机械识记、乏味重复的过程;窒息了学生的思维和智慧,摧残了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导致学生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创造性不断销蚀;不仅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反而成为学生发展的阻力。
  2、冲破“以知识为本”的观念束缚,构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语文教学模式
  迈入新世纪,国力竞争和人才竞争前所未有地突显。现实和形势呼唤新的学习方式。《中国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强调要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指出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因此,新世纪的教师要切实改变课堂教学方法,做好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而摒弃应试教育,实施素质教育,最重要的就是提高教育认识,切实转变教学观念,改革课堂教学,促进学生的品德、意志、思维等心理品质和谐发展,着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的自主学习真正落实在课堂教学之中。
  二、运用创新教育教学模式,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
  1、教师应以“导”为主,全面服务于学生的“学”
  “跳出‘语文’教语文”最重要的一点是改变陈旧教学中的老师说了算,学生按老师的思路走,不把全体学生当“人”看的状况,真正从“人的发展”、“个性”的角度选择教学方法,并且让学生在教师的导评、表扬等激励下,主动地、自由地获取新知、形成技能,参与整个学习的过程。因此,我们教师要充分认识到现在的“教”是为了将来的不“教”,摆正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2、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主动地学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即教师要通过创设真实生动的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通过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进行积极的学习探究;通过有价值的提问,启发学生思考、讨论领悟新知;通过指导多种训练,促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调控,让课堂“活”起来,使学生动起来。要真正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
  那么如何开展自主探究、合作讨论的教学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加强自主实践,促进主动发展。新大纲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自主合作学习融入课堂教学,打破集体授课“一锅炒”的僵化教学程式,使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改变,课堂再不是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局面,而是让学生拥有自主语言实践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能够主动、愉快地参与学习议论,交流汇报,互参互学,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2)创设学习氛围,培养创新精神。创新是未来社会对人才的客观要求,也是学校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有利于创新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小组合作学习环境的创设,满足了小学生乐于交往的心理需要,学生容易进入自由宽松的心理状态,可以无拘无束地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相互启发,取长补短,发展思维能力。而在相互交流中产生,在相互启发中提高的认识方式,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
  (3)拓展教学时空,面向全体学生。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均等的学习机会,促进每一位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主动发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展开,使课堂教学的有限时间和空间得以拓展,学生的参与面广了,不同层面的学生的学习感受和存在的困惑都能得到学习伙伴的充分关注和热情帮助。它避免了学生在课堂上被冷落的可能。
  3、开展自主探究,合作讨论的模式应注意的问题
  (1)灵活运用教学模式。张志公先生认为:“要科学方法,要模式,但不要程式化。”运用的时候,既要掌握模式的基本特点,又不要拘于模式,要因班级而异,因教材而异,因目的而异,活用模式。
  (2)处理好朗读与讨论的联系。新大纲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情感的熏陶。”因此,在运用模式教学的过程中,要正确把握朗读与讨论的联系,做到朗读感悟为讨论的基础,讨论是朗读理解的深化。
  (3)注重合作交流能力的培养。在“自主探究,合作讨论”运用模式的实施过程中,为了使学生真正意义上的参与,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口述能力、倾听能力、说理能力和互助能力。
  总之,要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必须自觉地更新教育教学观念,以学生为本,不断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参与能力,切实“跳出‘语文’教语文”。这样,语文课堂才能充满生机活力,学生的整体素质才能得到全面提高。
其他文献
【摘 要】 语文教学是普高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科教学的重头戏,更是每一个高考生必争的“战略高地”,说语文成绩关乎着高考成败毫不夸张。探讨语文成绩与视觉思维的关系,寻找语文教学的着陆点,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关键词】 语文;视觉思维;形象思维;学习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9-0-01  中国很多杰出
【中图分类号】G632.0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9-0-01  随着中学语文教改的推进,由于合作学习有利于在互动中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做为主要的创新教学模式之一正在被广泛关注与应用。然而在具体操作中,当前仍存在形式重于内容、缺乏有效性、配套评价体系构建缺位等共性问题,笔者通过对这三方面困境的分析,建议通过明确目标创设环境、合理分组科学
【中图分类号】G623.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9-0-01  语言的作用是为了交际。语言教学的目的是要教会学生使用语言,尤其是小学生的英语启蒙教学。因此,英语课应该是技能课和实践课,应该把培养学生的交际意识放在首位。学生只有在头脑中形成用英语进行传递信息和交流感情的学习动机,才能在学习中产生强烈的兴趣和持久力,从而大大地促进学习。提高学生在交际中说英语的能
【摘 要】 被动语态的学习一直是初中英语学习的一大重点,更是英语时态语态教学的一个难点。原因之一是这种学习模式让学生离开了一直所熟悉的主动语态的情境,另一原因则是学生的思维需要发生一定的转换和发散才能完成重要的理解工作。但是,若是在教学过程中尝试把情境教学的方法加入其中,那么被动语态的学习对于学生们来说便又是另一番景象了。  【关键词】 被动语态;情境教学法;结合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9-0-01  “数学就是计算,抽象,难以理解,枯燥无味”,这是学生对数学的一种普遍的认识。现在随着数学自身的发展,人们已经普遍认识到,数学是一种工具,数学是一种语言,数学是一种文化。数学是提高人们思维能力的推进器,数学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遵循数学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让学生在生活中找数学、学数
【摘 要】 为适应时代的发展,近几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和教育观念的转变,我国历史学科的地位日趋重要,历史教育改革全面展开而不断课堂教学深入。自古以来,学校的教学是以课堂教学为基本形式,课堂教学是推进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故而课堂的氛围、教师的教学方式以及学生的自主学习态度显得尤为重要,在中国教育新形势下,广大教师的教学走向探讨式、开放式、乐趣式教学,显得理所必然,这样才能使学生渐渐形成学生对历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