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生+熟悉=美”,易用的设计美学公式

来源 :美与时代: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needtoxiaz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件事物如果想使观者对它产生美感,就必须具备两个基本要素,一个要素是“陌生”,另一个要素是“熟悉”。我们可以给美下一个简单的定义,即:美就是陌生加上熟悉。用公式表达就是:陌生+熟悉=美。设计的使命就在于它完美地协调了熟悉和陌生之间的关系,让这对本来就共存共生却又截然相反的矛盾体介入人们的审美过程中,最终体现在美的设计作品中。
其他文献
不管是传统的旧教材还是新课程中的新教材,例题都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重要依据,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个基本范例。在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中用好例题、尤其是对例题教学进行拓展,不仅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还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本文要通过设计数学例题的拓展,提高学生思维的创新能力。  一、 培养学生思维的创新意识的意义  (1)滞后的传统数学课堂教学。传统数学课堂教学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①教师讲,学生听
目的:研究周剂量多西他赛(docetaxel)、顺铂(cisplatin)联合低剂量氟尿嘧啶持续滴注对晚期胃癌的疗效。方法:选择40例晚期胃癌住院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研究组给
在物理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思维的主体性,改革实验教学,开展研究性学习,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我的教学实践如下。  一、发挥教师为主导的作用  在目前中学物理教学中仍存在注入式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中只注重学习的结果,而忽视学习的过程。学生缺少自主学习的思维空间,就很难谈得上创新思维的培养。要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在教学中就要重视设计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以相应的创新思维熏
我在音乐教学中发现:音乐教学应通过生动的音乐形象,在进行审美教育的同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寓德育于美育之中,不断发展学生德育上的自我教育能力,能收到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教师应当牢固地树立德育意识,以教材为内容,以课堂为阵地,认真钻研教材,分析和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做到每堂课都能有德育的侧重点。有些教材具有明显的思想教育目的,属显性教材,如《我们多么幸福》《颂祖国》《咱们从小讲礼貌》等。而还
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收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得的主动参与者。多年来,数学课堂的弊端之一便是教师对课堂的过度控制,不论这节课的内容是简单还是复杂,都必须以教师为中心,“我讲你听”“我教你学”,即使偶尔的探究、合作也是教师所恩赐的。学生处于被动状态,学生的个性不能展现,学生的潜能得不到挖掘,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发展受到了遏制。因此,数学教师要转变观念,
仿生设计是工业设计中有着深厚历史积淀与丰富实践经验的,同时又是最新鲜、最具活力的设计创新方法,是设计回归自然、追求人性化的具体可行的方法,渐成设计发展过程中新的亮点。
在人类诞生之初,人们就已经有了一些浅薄的审美意识。但是,人类最早的审美活动是在生产劳动中逐渐形成的。生产中进行的各种设计就是一种审美的涤荡过程,而技术因素在设计审
本文研究的是一种另类的动画创作观念,它在一些先锋艺术动画,如实验动画中的表现较为强烈,被多数人认为只存在于非主流动画文化当中。随着影视动画业的发展,为了达到形式风格等各
宁夏馆:天赋宁夏,融合之城层叠起伏、张力凸显的外观,以表现宁夏山、川、沙、水等多元地理特征。以“朔色长天”、”凤鸣塞上”、“宁静致远“3个单元为主线,以黄河水为魂,以回族
本文首先从设计教育的角度批评了"感性设计"这一概念,通过大量的逻辑分析对"感性设计"这一理论的指导意义进行了质疑;其次,从哲学层面对传统文化被神化这一现象进行了解读和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