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向量的温柔“陷阱”

来源 :中学生数理化·学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fht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平面向量是高中数学的重要解题工具,在运用平面向量处理问题时,有些粗心的学生,他们由于对平面向量的概念、性质理解不深刻,很容易忽视题设的隐含信息而解题出错。本文给出几例平面向量中的温柔“陷阱”,并探因究源,旨在引起同学们的警觉,防止类似错误发生。
  一、概念含糊顾此失彼
  例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写出所有正确说法的序号)。
  ①若a∥b,b∥c,则a∥c;②零向量没有方向;③向量a与b不共线,则a与b都是非零向量;④有相同起点的两个非零向量不平行;⑤单位向量都相等;⑥若a=b,b=c,则a=c;⑦若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则AB=DC,BC=DA。
  错解:③④
  分析:对向量的基本概念没有理解透彻,顾此失彼,从而导致多选或漏选。
  正解:③⑥。
  ①该命题不正确,若b=0,则对两不共线的向量a与c,也有a∥0,0∥c。但a不平行于c;②该命题不正确,零向量不是没有方向,而是方向任意;③该命题正确,判断原命题的逆否命题的真假,“若a与b不都是非零向量,则向量a与b共线”为真命题;④该命题不正确,有相同起点的两个非零向量方向可以相同或相反,方向相同或相反的两个向量平行;⑤该命题不正确,单位向量只是模均为单位长度1,而对方向没有要求;⑥该命题正确,由向量相等的定义知,a与b的模相等,b与c的模相等,从而a与c的模相等,又a与b的方向相同,b与c的方向也相同,从而a与c的方向也必相同,故a=c;⑦该命题不正确,显然有AB=DC,但向量BC与DA方向相反,BC≠DA。故正确的序号有③⑥。
  点拨:平面向量是一种独特的数学运算符号,既有大小,又有方向。如果考试的时候涉及向量基本概念之类命题的真假判断,必须弄清向量的含义,向量不同于我们以前学过的数量,复习时应结合物理中位移等向量进行抽象、分析、比较,从而理解向量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
  二、思路不清望文生义
  图1
  例2如图1,已知点G是△ABC的重心,过G作直线与AB、AC两边分别交于M、N,且AM=xAB,AN=yAC,则1x+1y=()。
  A。3B。2C。32D。1
  错解:AG=AM+MG=xAB+MG,AG=AN+NG=yAC+NG。
  所以2AG=(xAB+MG)+(yAC+NG)=xAB+yAC。(解题受阻,随意猜一个),
  选B。
  分析:以上解法还未能深入挖掘题意,解题思路也不明确,事实上,如图2,
  图2
  可延长AG,交BC于点D,可用上“G是△ABC的重心”这条件,即AG=23AD,点D是BC的中点。又得AD=12(AB+AC),便得AG=13(AB+AC)=131xAM+1yAN=13xAM+13yAN,而M,G,N三点共线,联想到平面向量基本定理,有13x+13y=1,即1x+1y=3。
  正解:由上面的分析可得1x+1y=3,故选A。
  点拨:平面向量基本定理说明如下两个实用结论:(1)平面上任意向量OC可由两个不共线的向量OA,OB(基底)生成,即OC=xOA+yOB,其中x,y是唯一确定的一对常数;
  (2)特别地,①A,B,C三点共线x+y=1,②点C是AB的中点OC=12OA+12OB。
  本解就是抓住B,D,C三点共线,M,G,N三点共线两次用了平面向量基本定理解决了问题。
  三、无中生有点金成石
  例3在△ABC中BC=a,CA=b,AB=c,且a·b=b·c=c·a,则△ABC的形状是。
  错解:因为a,b,c均为非零向量,且a·b=b·c,所以解得b·(a-c)=0。又b≠0,所以a-c=0,于是a=c|a|=|c|。
  同理|b|=|a|,所以|a|=|b|=|c|,得△ABC为正三角形。
  分析:△ABC中,得到a=c,这个结果明显是错误的,因它们的方向不可能相同。以上解答错在从“b·(a-c)=0”得到“b≠0,所以a-c=0”这一步,事实上,由b·(a-c)=0只能得到b⊥(a-c)。
  正解:三角形中,因a,b,c均为非零向量,且a·b=b·c,得b·(a-c)=0b⊥(a-c)。又a+b+c=0b=-(a+c),所以[-(a+c)]·(a-c)=0a2=c2,得|a|=|c|。同理|b|=|a|,所以|a|=|b|=|c|,所以△ABC为正三角形。
  点拨:在向量中,有两个运算律是不成立的,一是消去律:a·b=0a=0或b=0,另一个是乘法结合律:a·b·c≠a·(b·c)。
  练一练
  题目已知向量a=(1,n),b=(1,2),c=(k,-1),且a∥b,b⊥c,则|a+c|=。
  作者单位:河南省巩义二中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通过对一些质量问题的探讨,给出了两种质量计算方法,并着重讨论了自能及其一些相关的问题。  关键词:结合能;质量;自能;经验公式  学习过高中物理的人都知道,我们现在所熟知的物质都是由原子所构成的,原子则是由原子核及核外的电子所组成的,原子核中主要包含核子——质子和中子,核子的下一层次为夸克。到目前为止,电子和夸克在相关的物理理论中被视为点状粒子,而相关的物理实验也没有发现电子、夸克具有一
一、高中物理解题思维限制与解题步骤分析  (一)物理解题思维限制。就高中物理课程来说,涵盖的知识面相对较广,对同学们的推理能力和分析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在物理习题中通常都存在一些阴性、片面性的条件,这就很容易导致同学们产生接替思维障碍,限制他们思维的发散,使学生走上解题的误区。通常文字表述中都涵盖很多隐藏条件,要求学生必须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了解习题背后所要考察的重点知识和内涵,从而明确解题的重
一、日常生活中的力的合成与分解例1如图1为节日里悬挂灯笼的一种方式,A、B点等高,O为结点,轻绳AO、BO长度相等,拉力分别为F_A、F_B,灯笼受到的重力为G。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期刊
数学题常常会将公式、模型等进行变换或隐藏起来,复习时如果能够结合不同题型将其还原出来,会大大提高解题能力。一、在求值域中的应用
期刊
摘要:物理概念准确反映物理现象和物理本质.然而在教学中,往往重视物理概念的给出,轻视物理概念的推导和来源,有时也存在消极的思维定势的影响,学生对物理概念模糊有时形成错误的概念.可见,抓好概念教学,促进高中物理的高效学习是不得忽视的问题.  关键词:高中物理;物理概念;高效学习;物理教学  物理概念是物理学习的基础和关键.在物理学习和解题过程中,如果概念不清,解题思路不会清晰,导致选择题选不全,计算
叠加体模型是可以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的主要模型之一,判断叠加物体间是否会发生相对滑动是个难点,叠加物体间是否存在摩擦力、存在摩擦力时是滑动摩擦力还是静摩擦力以及摩擦力的大小的计算、方向的确定都有一定难度,不少同学在这些方面模棱两可,往往使得思路不清,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下面以光滑水平面上的叠加体的运动分析为例,深度剖析,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拉力作用在下面的物体上  例1如图1所示,
力学是高中物理必学的知识点,还是高考物理的必考题型,所以在力学的解题上不能疏忽大意,一定要掌握必要的解题方法和技巧,这样才能熟练巩固所学的物理基础内容,做题时不容易做错。  1.力學解题程序分析  根据所掌握的高中物理力学的知识点,一般物理力学的解题步骤分为以下三点:  首先,认真审题,了解题目所给的已知信息,确定所要求知的对象,对物体的受力情况或者运动情况进行分析,以此确定初步的解题思路。其次,
几何中的极值问题,常常与三角函数等其他代数分支相连接,求解这类问题时,如能在几何与代数的交汇点上寻求解题突破,对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提升数学知识的融会与迁移能力,无疑很有裨益.  问题1已知△ABC的边BC=a,CA=b,AB=c,点Q在△ABC内,记f=aQA2+bQB2+cQC2.  (1)求f的最小值;  (2)当f取最小值时,确定点Q的几何位置.  图1  解析:(1)如图1,作
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做圆周运动的问题一直是近几年高考的热点,这类考题不但涉及在洛伦兹力作用下的圆周运动的问题,更是与平面几何关系紧密关联,在全国高考卷中往往成为考
期刊
初三学生在化学起始段的学习中,能否熟练掌握常用的元素符号,是关系到他们能否学好化学式,化学方程式以至打好化学基础的一个关键.然而,他们对学习和记忆这些符号往往感到枯燥无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