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应该如何创设情境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krs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教学要求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各样的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及学好数学的愿望。创设教学情境是教师应具备的教学艺术之一。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生的认知水平、情感特征、兴趣爱好等巧妙地创设情境。数学教学究竟需要怎样的情境呢?
  1.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生活情境是指符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便于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学习氛围。所谓创设情境,就是发现学生未知与已知、浅知与深知的结合点,将学生在学科学习与生活实际碰撞中形成的矛盾问题带到一定的场景中,以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例如,我在教学“相似三角形”时,是这样设计的:先展示两幅形状相同、大小不等的学校平面示意图(比例尺为1:2),提问学生:它们有什么关系?形状有什么特点?然后在图上标出A、B、C三点(A点表示教学楼,B点表示学生宿舍,C点表示食堂),提问:这两个三角形有什么关系?形状有什么特点?再引导学生联想对应的角与边有什么关系。这样很自然地得出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比为1:2)的关系,从而揭示出相似三角形的定义。这样,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和已有数学知识出发,创设问题情境,从中引出学习的知识点,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生活意义和价值,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和动力。又如,通过学生所了解、熟悉的社会实际问题(如环境问题、治理垃圾问题、旅游问题等),为学生创设生动活泼的探究知识的情境,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从实际生活引入新知识,有助于学生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为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供示范。教师可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光观察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发现存在于生活中的数学。让学生体会到这些问题只有用数学知识才能解决,说明数学应用之广泛,感受到生活中无处不存在数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案例】在教学“可能性和概率”时,我创设了这样的情境:请两位同学上台,一个扮演街头摆设骗局的甲,另一个扮演过客乙,其余同学做看客。甲为了招揽生意,向围观群众做宣传:三枚硬币,同时掷下。如果同时正面向上或正面向下,你可获得者10元,否则你给我5元。来试试,看看你的运气如何。过路人听了后念叨:“同时朝上或同时朝下,我们可获得10元,输了只给对方5元。嘿,有门。”这时下面同学有劝阻的,也有鼓励的,更有看热闹的。结果一连投了五次,乙赢了一次,输了四次,吓得他不敢再玩下去了,他不禁问:“同学们,这个游戏公平吗?”
  有趣的生活情境使同学们展开热烈讨论,然后埋头计算,很快从概率角度认定这个游戏不公平,是骗人的把戏。
  3.以人为本,创设评价教育情境
  新课程标准突出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更关注人的发展。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对学生学习数学的行为、态度和所取得的进展的判断,积极创设评价教育情境,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获得成就感。
  【案例】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k2x2 2(k-1)x 1=0有实数根,求k的取值范围。
  对于此题,学生经常犯这样的错误:因为方程有实数根,所以Δ≥0,从而得k≤0.5。对于这样的解答,教师本来准备这样评价:你把k≠0这个条件漏了,不符合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但这样的评价显然缺少鼓励与启发。于是改为如下评价:你已经得到了答案的一半,思路也很清楚,再想想,当k≤0.5时,能否k=0,为什么?这一评价内容的改变,既增添了鼓励的成分,又指出了回答的不足,暗示了思考的方向,显然较原来的评价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信心。
  4.创设操作型问题情境
  为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而设计操作型问题情境。在数学教学中,过于强调结论,只能使学生单纯地模仿和记忆知识,但如果注重知识形成的过程,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则能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物的态度,科学探索知识的能力,以及勇于创新的精神。因此,可以说,体验过程比记忆结论更重要。
  围绕教学内容创设实际操作情境,让学生人人动手操作或不同角色参与,在解决问题中获取直接经验,建构新知识。这种策略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知识,实现了数学的“再创造”,这样有利于学生创造性的发挥。
  例如:我在滲透空间观念时,创设了这样的情境:事先请同学们带了6根牙签。上课时,我让大家用6根牙签搭三角形,试试你最多能搭几个正三角形?学生兴致很高,有的学生只在平面内试,摆出了两个,但是还多了一根。我启发道:“两个太少,有没有更多的摆法,再想想!”学生感到疑惑,产生认知冲突和矛盾的“心理”,并三三两两地讨论起来,很快,探索到在空间可搭成4个正三角形。然后我向学生展示正四面体骨架模型。这样将学生思维由平面向空间拓展,轻松帮助学生建立了空间观念。
  5.情境适度生活化,加强数学与相关学科内容的联系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解的必不可少的工具,生活是数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源泉。数学教学应紧紧结合学生生活实际,用学生十分熟悉的生活现象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思考更有利于学生分析、思维等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也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6.在教学中创设冲突情境,“惑”中生“趣”
  大教育家孔子曰:“疑虑,思之始,学之始。”新旧知识的矛盾、学生的直观表象与客观事实之间的矛盾、生活经验与科学知识之间的矛盾,都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这样的情境,以矛盾拨动学生的心弦,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对比、讨论、归纳,不仅能使学生进一步地理解新的知识,而且对学生情感、态度、意志等方面的发展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7.在教学中创设开放情境,“思”中探“趣”
  创设开放型情境是指在教学中以开放性问题为载体创设情境。开放性问题答案不唯一,需从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进行探索,给学生在主观上留有较大的自由度和思维空间。开放题的解答具有发散性特点,没有唯一的解题模式可以遵循,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其他文献
过去对动力在60kW(含)核载在1.5t(含)以下的农用运输车,在雨湖区农机局上户的(挂黄牌)不能在城市农用运输车禁区内行驶;而同一种车型在交警部门上户的(挂蓝牌)则可以在城市农
摘 要: 创新教育是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的主旋律,也是新世纪发展的必然。数学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具有无法替代的作用。开放型的课堂教学,有利于学生萌发创新意识,形成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 中学数学教学 创新教育 教材 作业设计 评价过程  数学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具有无法替代的作用。开放型的课堂教学,有利于学生
摘 要: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开展非智力因素的训练十分重要。其方法有:重视动手能力,把数学和生活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鼓励质疑,激起向权威挑战的勇气;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关键词: 中学数学课堂教学 非智力因素 训练方法  数学教学的目的不仅包括让学生掌握好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包括发展学生的意志力、道德修养、勇气和能力,以及自信、自立、自强的良好心理素质。这些统称为
长方体的体积等于长乘以宽乘以高,但对于它的证明仅停留在长、宽、高都为整数.本文对此做了补充,并给出长、宽、高为实数的长方体体积的完整证明. The volume of a cuboid i
摘 要: 本文从心理相融,让学生接纳老师;精心设问,给学生思考机会;静心倾听,让学生把想法说出来;耐心帮助,让学生增强信心等方面探究如何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求知欲望。  关键词: 悬念 求知欲望 数学教学  悬念,《现代汉语词典》这样解释:一是挂念;二是欣赏戏剧、电影或其他文艺作品时,对故事发展和人物命运的关切心情。优秀的侦破小说或电影自始至终是高潮迭起、悬念不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命运始终紧紧揪住观众
摘 要: 作者从开展数学活动方面进行分析,侧重叙述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形成解决数学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实现建构数学知识体系。  关键词: 问题意识 数量关系 个性策略 拓展延伸  教师运用多种教学活动策略,激发学生从问题实例中分析数量关系,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基本策略,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梳理数学知识结构,形成数学认知结构。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充分张扬学生个性,训练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文章剖析数学教学活动策略,即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引领学生亲历学习过程,体验知识形成过程,建构数学模型,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strategy of mathe
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经过了一个多世纪的长足发展,已成为图书馆工作中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本文从国外以及国内两个方面探讨了图书馆参考咨询发展的各个历史阶段以及各阶段中
摘 要: 基于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重要性,只有遵循新课改要求,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学习地位,运用良好的教学模式丰富计算教学内容、科学开展互动教学、培养学生形象思维,才能最终优化小学数学教学效果,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计算能力,并为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数学教学 计算教学 互动式教学  计算在数学中占有很大的比例,数学知识的学习离不开计算。因此,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部分。目前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