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注在小学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上、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li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批注式阅读是指学生在自主阅读时,对文章的语言进行感知,对文章的内容、层次、思想感情、表现手法、语言特色、精彩片段、重点语句,在思考、分析、比较归纳的基础上,用线条、符号或简洁的文字加以标注的读书方法。在小学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批注阅读,咬文嚼字,在品词析句的言语实践过程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不断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运用预习类批注、质疑类批注和评价类批注,引导学生与文本深度对话,提高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欣赏水平,在言语实践中不断生成阅读素养。
  关键词:阅读教学;教学策略;批注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22-037-1
  在小学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通过精读和交流理解文本内容,还要凭借文本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运用批注阅读,促使学生在静思默想和潜心会文的阅读过程中,形成自己个性化的阅读体验。只有如此,才能引导学生从不同层面和不同角度走进文本,在言语实践中提升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结合文本内容,根据不同的学习进程,灵活运用预习类批注、质疑类批注和评价类批注,引导学生开展有效阅读。
  一、预习类批注
  在初读文本阶段,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运用预习批注。所谓预习批注,就是学生在教师讲读课文之前自主学习课文,圈画关键词句,在课文的字里行间写下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为深度阅读打好基础。教师要通过言传身教指导学生学会批注,还要认真批阅学生的阅读批注,了解学情,以学定教,让阅读教学更具有针对性。
  比如,在《只拣儿童多处行》一课教学中,笔者在教给学生批注方法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开展自主阅读,圈画出有疑问的词语和句子,写下初读课文的理解和思考。阅读学生的批注,可以发现,有学生看到“就像从一只大魔术匣子里,飞涌出一群接着一群的小天使。”这句话时,在旁边写下“这个句子非常形象,灵活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学生的活泼好动和天真可爱”。有孩子看到“那几棵大海棠树……不留一点空隙,阳光下就像几座喷花的飞泉”时,写下了这样的批注:“海棠花开得真多啊,满树都是花,真让人惊叹。”还有学生读到“东一堆,西一簇,叽叽呱呱地,也不知说些什么”时,在旁边写道:“看到这个句子,我就想到我们下课时的情景,冰心老人真了解孩子的特點。”
  运用预习批注,不但可以引领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初读文本,理解文本内容,还能为教师开展阅读教学提供依据,便于教师了解学生学习起点,合理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策略,从而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
  二、质疑类批注
  学贵有疑。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质疑批注就是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研读文本,及时记下阅读中遇到的问题。运用质疑批注,可以引领学生进行深度阅读,与文本和作者开展深入交流,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而且还要引导学生围绕质疑批注进行思考。可以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在思维碰撞中不断明晰文本内容。
  比如,在教学《青海高原一株柳》时,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聚焦文章重点内容开展质疑批注。在集中交流阶段,有一部分学生对文章开头几个自然段很感兴趣,写下了自己的思考:“课文开头两个自然段为什么要强调柳树的神奇呢?这株柳树究竟神奇在哪里呢?是什么原因让这株柳树如此神奇呢?作者面对这株柳树时为什么会望而生畏呢?”还有部分学生针对文章的结尾“……它却在一线希望之中成就了一片绿阴”,提出了这些疑问:“作者的言外之意是什么?作者难道仅仅只是在写这株柳树吗?”在学生交流汇报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分类和归并,形成几个关键问题,进一步开展深度阅读。其实,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渴望自己是个发现者。引导学生围绕文章重难点开展质疑批注,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并在教师积极肯定中不断强化其成功体验。
  运用质疑批注,可以引领学生深入研读文本,不断提升学生对文本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
  三、评价类批注
  语文教材中的每篇课文在内容和形式方面都有独到之处。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不仅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容,还要指导学生关注文章独特的言语表达形式,发表看法和评价,通过评价批注培养学生理解和鉴赏文章的阅读能力。
  比如,在教学《理想的风筝》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评价批注,写一写对课文中的刘老师的印象。有学生这样写道:“刘老师是个豁达乐观的人,他虽然身体残疾,但没有怨天尤人,而是通过讲女娲造人的故事,用快乐和乐观感染学生,令人敬佩。”也有的学生这样写道:“生活不易,需要我们快乐、坚强地面对。了解了刘老师的感人故事,我感受到了他的乐观和顽强,他热爱生活的精神让我感动不已,值得我学习。”
  运用评价批注,可以引领学生围绕主问题深入钻研文本,聚焦关键句段,梳理内在联系,全面而深入地理解文章的内涵,不断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
  总之,开展批注阅读可以深入理解文章内容。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文本内容和学生学情,灵活运用不同的批注形式,促进学生阅读素养的有效提升,不断提高阅读教学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蔡成兵.批注阅读体验,积累阅读经验[J].语文知识,2017(11).
  [2]朱庆清.批注阅读让文本对话更深入[J].基础教育研究,2017(10).
  [3]刘志宏.小学语文教学个性批注阅读之我见[J].教育教学论坛,2010(33).
其他文献
摘 要:小组合作学习是当前教育教学中广泛应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基于教学实践来完善这一模式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达成课堂教学目标,同时能强化学生的合作精神与团队协作意识。文章论述了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有效应用策略,希望能对广大同仁有所帮助和启发。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小组合作;模式  中图分类号:G623.5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21-087-1  小
摘要:有效的课堂提问,能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的教与学的互动过程中来。但是,当今小学英语课堂提问存在两大不容乐观的现状。而近几年来,“一起作业网”有效地改变了传统教学。本文基于“一起作业网”从课前预习、课堂互动、课后作业三个方面对小学英语课堂有效提问进行了初步探索。  关键词:一起作业网;有效;提问  中图分类号:G623.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19-066-1
摘要:“有效教学”是指符合教学规律,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的教学活动。“有效教学”的关键就是要把握“学情”,在认真研究学生的实际需要、能力水平和认知倾向的基础上“为学习者设计教学”,优化教学过程,从而更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获得较好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分析学情;关注学情;检测学情;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15-053-1  笔者
摘 要: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密不可分、相辅相成。因此,盘活家庭教育资源,改变传统以校为先的单兵作战的教育模式,将家庭教育纳入教育同盟,为学校教育注入新鲜血液,促进家校共育变得尤为重要。笔者适时抓住班级文化建设的契机,共商育人理念、共建发展目标、共创文化展板、共赏小组名片,努力尝试开启家校合作模式的策略思考。  关键词:文化建设;共商;共建;共创;共赏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摘 要:近年来,许多中小学开展了校本研训,但效果不尽如人意。校本研训目的不明确,研究主体缺乏主动性,研训内容偏离实际;研训过程缺乏计划性,方法陈旧。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校本研训必须明确研训目标,找准研究内容;明确受训主体,动员全员积极主动参与;理顺研训程序,结合实际需求和丰富研训方式等对策。  关键词:校本培训;实效性;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
摘 要: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的目标要求,这些目标的达成必须以沟通为前提,在沟通中引领学生体验、感悟、内化、提升。管理者的最基本功能是发展与维系一个畅通的沟通管道。  关键词:沟通;赏识;激趣;感悟  中图分类号:G6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5-010-1  中医有云:“通则不痛,痛则不通
摘 要:针对高中唐宋词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笔者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了总结与分析。并结合我校“导学案”的传统,将唐宋词的教学内容和要求融入实际教学的四个环节中去,以便有针对性地、循序渐进地学好唐宋词。  关键词:唐宋词教学;学习障碍;导学案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21-055-1  唐宋词教学是贯穿整个高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从笔者针对
摘 要:由于社会科学本身的特殊性,很多学生对初中的思想政治课不感兴趣,学习起来枯燥乏味,陷进了一味背诵的学习误区。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教师应开展情境教学,让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亲切感受和情绪体验,激发起他们对复杂的政治现象及其内在规律的认知兴趣,发展学生的认知思维能力,从而让学生学得生动,记得牢固。  关键词:情境教学;初中政治教学;意义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
摘要:语文教学的独特功能和优势体现在语感上。高品位、高层次的纯正语感是语文课程人文性丰富内涵最主要、最鲜明的体现,也是诗歌鉴赏最根本之处。鉴赏主体只有在长期实践中形成丰厚的审美心理积淀,才能对诗歌意象产生更为深刻的理解。本文从“悦耳悦目”的音画美、“悦心悦意”的语言美、“悦神悦志”的意境美三方面入手,探讨了语文教学中诗歌鉴赏的方法。  关键词:语文教学;诗歌鉴赏;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3文
摘 要:所谓语文本体性教学内容,是指反映这门学科本质特征的、区别于其他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语文知识、语文策略(方法)和语文技能。这类教学内容是语文课程必须承担的本职任务,反映出语文课程区别于其他课程的本质特性。在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浪潮中,不少有识之士呼吁“让语文教学走上回归之路”。语文教学要回归什么?就是要回到语文教学的本体上来,即回归语文教学的“原点”。本文以《水上飞机》这篇课文的教学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