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本体性教学内容 用课文教语文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上、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3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所谓语文本体性教学内容,是指反映这门学科本质特征的、区别于其他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语文知识、语文策略(方法)和语文技能。这类教学内容是语文课程必须承担的本职任务,反映出语文课程区别于其他课程的本质特性。在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浪潮中,不少有识之士呼吁“让语文教学走上回归之路”。语文教学要回归什么?就是要回到语文教学的本体上来,即回归语文教学的“原点”。本文以《水上飞机》这篇课文的教学为例,探索“本体性教学内容”需关注文本,依据学情,明确目标,设计合宜的教学活动,真正做到用“课文”教“语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本体性教学内容;读写结合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21-061-1
  吴忠豪教授曾指出:长期以来,语文课堂教学的一大问题是混淆了“课文内容”和“教学内容”两个不同的概念。语文教材中的一篇篇课文给出的是“课文内容”,它们只是学习语文的材料。陶行知先生也曾说:“课文无非是个例子。”而真正的“本体性教学内容”应当是为了达到课程目标而设定的,能反映语文这门学科本质特征的,包括语文知识、语文策略(方法)和语文技能等[1]。只有搞清楚了这一点,才不会把语文上成历史课、科学课、思品课。那么“本体性教学内容”的确定是不是与课文本身毫无关联呢?我认为并非如此。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特征,所承担的教学侧重点也各不相同。教学内容的确定应当立足文本类型,关注文体特征。
  一、关注文本类型,确定本体性教学内容
  以《水上飞机》这课为例,在设计之初,我们就确定了这篇课文的文体是“科学童话”。它语言活泼,故事性强,将生涩难懂的科学知识融入到有趣的故事中,便于儿童理解与接受。从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编排顺序上来看,前有《航天飞机》、《小露珠》、后有《跟踪台风的卫星》,它们文体相同,有许多共同之处,如何教会学生触类旁通,我认为首先要从探求文体特征开始。所以,我确定的本体性教学内容之一便是“通过对比,了解科学童话的文体特征”。教会三年级的学生归纳总结文体特征并非易事。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品味发现文本语言的趣味性,看出了作者通过写水上飞机和小海鸥的对话巧妙地介绍着水上飞机的相关知识。而与之相反,资料卡片的文字形式则更简短,更直接。两者对比之下,科学童话的文体特征凸显出来。师生共同寻找到了“科学童话”的文体奥秘,更重要的是,对比联系的过程中,延展了思维的深度。
  二、依据学段特点,渗透方法类教学指导
  从目前情况看,选择语文陈述性知识方面的教学内容难度相对较低。困难的是语文学习方法(程序性知识)方面教学内容的确定。在利用好文本的同时还要依据学生的学情特点和学段特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发展。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中年段的阅读要求有: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2]。
  课文2~7自然段是文章的主体,水上飞机与小海鸥之间发生了一段对话。达到有感情地朗读对话是这一课的教学目标之一,但不能止步于此,让学生掌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方法才是深层次的教学内容。于是进一步追问:如何把小海鸥和水上飞机的语气读准确。我们逐步发现了贯穿对话中的小海鸥的情感变化,由奇怪到吃惊再到佩服。抓住内心情感变化才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再如:朗读“喂,船大哥,你好啊!”这句话时,起先学生朗读地较为平淡,音量较低,老师适时引导:“在茫茫的大海上,你这样打招呼,船大哥能听得见吗?”学生一下子领悟到要模仿小海鸥,大声地呼唤式地朗读。这个过程中学生明白了,有感情地朗读需要融入故事情境中。
  科普童话知识量大,提取关键信息是学生阅读实践中的重要技能。设计“小海鸥回家后向海鸥妈妈介绍水上飞机”这一环节帮助学生有效地从文本的故事情节中提取出水上飞机的信息。其目的并不是在于掌握水上飞机的相关知识,而是教会学生厘清顺序,提炼关键信息的方法。
  三、立足“读写结合”,设计实践型教学活动
  在确定了“读写结合”的设计思路之后,就《水上飞机》一课如何开展“读写结合”,笔者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反复的尝试。三年级是学生写作的起步阶段,因此在降低写作门槛,调动习作激情,结合学生实际,贴近学生生活这几个方面,笔者做了综合的考量,基于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了这样的读写要求:1.根据出示的“电话手表”的资料卡片,用自述的形式商品介绍。2.模仿课文,设计故事情节,用一个有趣的故事介绍“电话手表”的相关知识。两者选其一。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科学童话的文体特征已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自主设计人物和故事情节,将知识融入其中便成为了可能。言语实践往往从模范开始,让学生亲身实践,成为科普童话作家,无疑对他们产生了极大的激励作用。基础较弱的同学可以模仿第7自然段,以第一人称的口吻介绍电话手表,用上拟人、比喻等修辭手法。写作基础较强的同学则可自由想象,设定人物和情节,形成对话。应该说,大部分学生都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进行了言语实践。
  事实上,让语文课堂回归“本体性教学内容”是对语文课程性质准确把握之后的选择,因此,我们教师只有关注本体性教学内容,变“教课文”为“用课文教”,才能让语文课堂教学不再拘泥于文本内容的分析,而引领儿童进入深度课堂,真正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素养。
  [参考文献]
  [1]吴忠豪.语文本体性教学内容与教学设计.小学语文教学,2013(16).
  [2]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其他文献
摘 要:“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具体落实到道德与法治学科教育上就是要提高道法学科素养。道法学科核心素养,是指经历了“特定学习方式”后形成的道法学科观念、思维模式和探究技能以及结构化的学科知识和技能。道法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内在的动力系统,是学生在分析情境、提出問题、解决问题、交流结果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性品质。  关键词:核
摘 要:小组合作学习是当前教育教学中广泛应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基于教学实践来完善这一模式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达成课堂教学目标,同时能强化学生的合作精神与团队协作意识。文章论述了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有效应用策略,希望能对广大同仁有所帮助和启发。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小组合作;模式  中图分类号:G623.5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21-087-1  小
摘要:有效的课堂提问,能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的教与学的互动过程中来。但是,当今小学英语课堂提问存在两大不容乐观的现状。而近几年来,“一起作业网”有效地改变了传统教学。本文基于“一起作业网”从课前预习、课堂互动、课后作业三个方面对小学英语课堂有效提问进行了初步探索。  关键词:一起作业网;有效;提问  中图分类号:G623.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19-066-1
摘要:“有效教学”是指符合教学规律,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的教学活动。“有效教学”的关键就是要把握“学情”,在认真研究学生的实际需要、能力水平和认知倾向的基础上“为学习者设计教学”,优化教学过程,从而更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获得较好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分析学情;关注学情;检测学情;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15-053-1  笔者
摘 要: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密不可分、相辅相成。因此,盘活家庭教育资源,改变传统以校为先的单兵作战的教育模式,将家庭教育纳入教育同盟,为学校教育注入新鲜血液,促进家校共育变得尤为重要。笔者适时抓住班级文化建设的契机,共商育人理念、共建发展目标、共创文化展板、共赏小组名片,努力尝试开启家校合作模式的策略思考。  关键词:文化建设;共商;共建;共创;共赏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摘 要:近年来,许多中小学开展了校本研训,但效果不尽如人意。校本研训目的不明确,研究主体缺乏主动性,研训内容偏离实际;研训过程缺乏计划性,方法陈旧。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校本研训必须明确研训目标,找准研究内容;明确受训主体,动员全员积极主动参与;理顺研训程序,结合实际需求和丰富研训方式等对策。  关键词:校本培训;实效性;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
摘 要: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的目标要求,这些目标的达成必须以沟通为前提,在沟通中引领学生体验、感悟、内化、提升。管理者的最基本功能是发展与维系一个畅通的沟通管道。  关键词:沟通;赏识;激趣;感悟  中图分类号:G6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5-010-1  中医有云:“通则不痛,痛则不通
摘 要:针对高中唐宋词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笔者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了总结与分析。并结合我校“导学案”的传统,将唐宋词的教学内容和要求融入实际教学的四个环节中去,以便有针对性地、循序渐进地学好唐宋词。  关键词:唐宋词教学;学习障碍;导学案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21-055-1  唐宋词教学是贯穿整个高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从笔者针对
摘 要:由于社会科学本身的特殊性,很多学生对初中的思想政治课不感兴趣,学习起来枯燥乏味,陷进了一味背诵的学习误区。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教师应开展情境教学,让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亲切感受和情绪体验,激发起他们对复杂的政治现象及其内在规律的认知兴趣,发展学生的认知思维能力,从而让学生学得生动,记得牢固。  关键词:情境教学;初中政治教学;意义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
摘要:语文教学的独特功能和优势体现在语感上。高品位、高层次的纯正语感是语文课程人文性丰富内涵最主要、最鲜明的体现,也是诗歌鉴赏最根本之处。鉴赏主体只有在长期实践中形成丰厚的审美心理积淀,才能对诗歌意象产生更为深刻的理解。本文从“悦耳悦目”的音画美、“悦心悦意”的语言美、“悦神悦志”的意境美三方面入手,探讨了语文教学中诗歌鉴赏的方法。  关键词:语文教学;诗歌鉴赏;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3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