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中成长 环境中出彩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yq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克思曾说过:“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这里科学地揭示了人与环境之间作用与反作用的辩证关系。“创造人”也就是“教育人”。任何一个阶段的教育都离不开环境的影响,幼儿园也不例外。陈鹤琴先生说过:“儿童教育要取得较大的效益,必须优化环境。”可见,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在幼儿教育活动中,我们应抓住园内外环境中的有效资源,促进幼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幼儿园教育已将环境的教育价值摆在了整个教育的重要位置。环境创设不再是一种背景、一种支持,而是一种活动课程。知识既不是客观的东西,也不是主观的东西,而是个体在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渐建构的结果。教育都是在特定的环境氛围中进行的。因此,幼儿园的孩子更加需要依托一定的教学环境才能完成特定的教育目的,从而促进幼儿发展。
  纵观一市镇东濒胡陈港,南与旗门港相伴,西连三门湾,一市依山傍海,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这里有远近闻名的“一市红”猕猴桃、“宁海白”枇杷、一市青蟹,但孩子们对于家乡的这些都不了解。基于现阶段存在的问题,我园将以名优“农渔”产品为切入点去挖掘潜在的教育价值,并将其有效地渗透在幼儿园环境中,使环境氛围成为可以支持孩子探索和学习的容器,让周围环境可以作用于孩子的感官,引起他们身心量和质的变化。在环境这个浓郁的大文化背景熏陶下,以“境”辅德,以“境”启智,以“境”冶情。
  在大环境下,孩子、老师和家长在这过程中享受着一市舌尖上的文化,三者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环境创设的目的是为了孩子的发展;在环境中,老师的责任是引导;家长又是老师和家长的协助者,从某种意义上而言,三者达到默契的配合,有利于共同的发展。孩子可以在有准备的环境中快乐成长,老师可以在环境创设的过程中提高、创新,家长在协助的过程中转变教育观念,利于更好的家园共育。
  一、观农味,定标杆———教师角度看环境
  1.咨询专家,老师自身的准备
  古人语:“预则立,不预则废。”要想环境教育开展有成效,必须有明确思路与方向。在一开始,我们邀请专家葛锦文老师,对课题进行指导,一起商讨设想、研究步骤、研究策略、落实建议。在环境创设方面,我们请宁波大学教授马鹰老师来进行指导,总体把关环境创设的思路。我们确定下来合适的创设方案,挖掘当中可被环境创设利用的资源。从身边出发,从本土寻找。抓住一市特色的美食与特产挖掘教育价值和潜在意义。幼儿园教育是幼儿启蒙教育的最佳途径之一,有效利用这些孩子感兴趣的资源创设环境,帮助丰富幼儿的感性体验,从而陶冶情操,达到美润童心的目的。
  二、赏农味,润童心,养童趣———从孩子角度述环境
  1.利用环境,感受发现
  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将艺术划分为两部分:一是感受与欣赏,二是表达和创作 。基于这样的理论,所以我们应该创设多维度和富有浓郁氛围而又真实的环境。我们本着以“境”激趣为基本前提,就如何利用一市的地域优势、积淀浓厚的课程,运用名优果蔬与特色午餐来拓宽幼儿环境教育的内容从而涵养童趣。考虑到这个时期孩子们对周围事物是以感受体验为主,孩子们对于周围环境是最富有想象,探索欲望最强烈的。我国现代著名的教育家和儿童教育专家陈鹤琴先生曾说“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 大自然是我们的知识宝库,是我们的教材,这种价值的活教材在大自然中很多。在课程开展期间,我们一次次地走出去感受,例如,在枇杷开花的时候带孩子看一看枇杷花,闻一闻花香,摘少许枇杷花泡泡茶;在枇杷还是小果子的时候带孩子去包一包枇杷,坐在枇杷地里写生等一系列的活动。
  走出去赏农味的活动让孩子欣喜万分,而且在活动中我们始终相信一物多研,不同的环境准备会有不同的活动效果。
  三、挖特色,乐分享——家长角度识环境
  1.重拾野趣,促进发展
  幼儿园需深化家庭教育指导,引导家庭的教育观念,家长有教育孩子的积极热情,但是他们缺乏科学育儿知识,幼儿教育中的家园合作是一种必然的趋势,基于这样的现状,我们借助亲子活动,家园共育等活动促进家长教育观念的转变。秋天是丰收的季节,快乐的季节,秋天的果子是五彩缤纷的,趁着秋意渐浓的时候,组织家长和孩子一同徒步去野炊,孩子与家长在野外可以自己动手搬石头带灶台,一起洗菜亲手炒年糕,还可以煮一煮喜欢的玉米、番薯,虽然脸上和身上难免会沾上泥土,但是孩子和家长的激情没有减半分,通过这样的活动,家长们意识到原来在生活中和玩的当中也是学习,大自然有这么丰富的资源,生态化的今天将过去重视知识技能传授转向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全面和谐发展。
  2.家长参与,活动增色
  因为家长是孩子的第一生活环境,家庭对孩子的身心发展,需要家长们的参与,我们本着让孩子发展的理念让家长参与到教育当中
  。在青蟹的季节将家长请进来,我们学校组织了青蟹厨艺大比拼,让孩子家长一起在学校进行厨艺大赛,孩子们从中明白美味青蟹的制作方法有很多,还让孩子们品尝了美味的青蟹。
  3.社会活动,收获连连
  潜意识学习的最佳时期和人格陶冶的最重要时期在幼儿园,我们抓住一年一度的枇杷节,让幼儿有机会融入社会这个大环境中,为孩子们提供社会交往的机会,孩子们拿着自己绘画的盒子与扇子在
  枇杷节开幕式的时候赠送给远方的客人,
  不但锻炼了孩子的交往能力,孩子们感
  受了枇杷节氛围,此活动得到了家长和
  社会的好评。家长们主动参与幼儿园教
  育过程始终持以肯定的态度。
  各种形式多样的家园共育活动,在园外开展得有声有色,教育的对象由孩子渗透到家庭、社区,教育的环境也由封闭的幼儿园走向开放的家庭与社区。就像维果斯基提示我们,教育作为一种代际之间的文化传送活动,实际上就是在成人和儿童之间发生的“社会共享”的认知。单纯的学习并不构成教育,一厢情愿的灌输也不构成教育,教育首先是一种关系,一种成人的文化世界与儿童的心理世界的关系,一个相互交流的可能性空间。正是基于对以上这种理念的共识,在我们“农渔”课程实施环境中,以家园、亲子共享等形式与孩子、家长共同走进家园、亲子的共享世界,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趣味盎然的家园亲子共享活动。
  幼儿园环境是最能体现幼儿园教师教育理念和创造性劳动的地方,无论哪一种课程方案,无论哪一种园本特色,根据现代教育思想,幼儿园环境创设必须遵循一个共同的理念:尊重——满足孩子所需;信任——放开孩子的手;发展——给孩子以挑战。
  所谓满足孩子所需,是指环境必须能使幼儿经常产生各种问题,不断诱发着孩子的好奇心,驱使孩子永无止境的探索。必须使幼儿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得到自我发展,教师的任务更多的是辅助幼儿的学习和思考。即使幼儿园物质条件差,财力不足,但自然材料、废旧物品照样能使幼儿的发展全面而充分。重视环境的教育价值,是幼儿教育倡导的重要理念,而具有理性的支持的幼儿园环境创设,也就体现了教师重要的教育功力。因此,以幼儿的发展为立足点,我们对环境的创设必须是刻意的,而幼儿与环境的互动必须是自然的,才能让孩子在有效的环境中出彩。
  【作者单位:宁海县长街镇中心幼儿园 浙江】
其他文献
人大新闻宣传是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一项重要工作.如何加强和改进人大新闻宣传,推动人大新闻宣传不断创新,提高人大新闻宣传质量,是当前人大工作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笔者就
随着口腔修复技术的不断提高,连模铸造支架已被广泛应用于可摘局部义齿的制作中.在连模铸造支架制作工艺中,至关重要的一项程序,就是复制耐火材料模型.
目的:观察成品螺纹桩核和铸造桩核前牙烤瓷冠临床效果。比较二者的优缺点。方法:将前牙烤瓷桩冠分为成品螺纹桩核组(130件)和铸造桩核组(105件),失败类型包括:冠脱位,桩脱位,冠折,根折和
一、职校教学中运用尝试教学法的可行性分析  尝试教学法是著名数学专家邱学华教授始创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期的一种综合性教学方法,现已升华为尝试教学理论。它从根本上改变了“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注入式教学方法,其鲜明的特征即“先试后导,先练后讲”,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先学后教”。在职校教学过程中,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为教学改革的重心,提倡让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这与尝试教学理论不
陶行知先生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历久弥新。生活教育理论包含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教育体系,恰到好处地与现代教育模式和体系互相糅合渗透,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独辟蹊径,不断得以完善和提高。  一、分析:“生活教育理论”中所蕴含的心理健康教育思想  1.活的教育  生活教育的精髓是活的教育,按照学生的需要,在读懂学生心理需求的基础上灵活地展开教育。 “教育儿童和承认儿童是活的,首
文本深层解读自有其内在规律,伽达默尔指出:“文本不会像一个‘你’那样对我讲话,我们这些寻求理解的人必须通过我们自身使它讲话。”作为教师,要想使文本讲话,就必须找到深入文本进行深层解读的钥匙,针对课文的不同特点,选取课文的关键处、精美处、疑难处、深刻处等“有嚼头”的地方进行细腻深入的教学,选点式品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解读文本。  一、抓住关键点,让解读更高效。  在文本阅读中,常常会遇
每一位科学教师设计的每一堂科学课都有其独特的创意,大到整节课的总体设计,小到每一个具体教学目标的实现,甚至每一句过渡衔接的话,无不渗透着授课教师的心血,尽管这样,一堂课下来,仍有或多或少的不尽人意之处。然而听课教师的评价,也是褒贬不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当然,由于每位讲课教师的素质修养,业务水平,教育机智以及对教材的理解把握,对课堂的调控能力,对学生的习惯培养等各不相同,使得教学效果也有天壤之别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在充分肯定现行语文教学大纲对于语文性质认识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样新的表述。随着对新课程的深入解读,能强烈感受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人文情怀。  一、抓住课文补白,彰显人文关怀  《美丽的丹顶鹤》是小学语文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材第四册中的一篇课文,课文通过对丹顶鹤美丽外形和高雅姿态的说明、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课程的这一性质决定了《品德与社会》教学必须“回归生活”,如何真正体现这一理念,提高品德教学的有效性呢?我认为,创设生活情境是很有效的途径。下面我就结合三年级上册《我不耍赖皮》一课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导入时创设生活情境,抛砖引玉  对于一节成功的课来说,导入环节往往决定着学生能否进入一个最佳的学习状
语文教学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并强调知识与能力的转化。而知识要转化成能力,必须要有语言训练环节的介入和支持。正确认识语言训练,遵循教学原则,在课堂中设计最合理的语言训练,提高语文综合素养,是使学生牢固掌握知识进而转化为能力的一种重要手段。下面笔者将从模仿、对话、练笔三个角度,谈谈我在语文教学中是如何培养学生语言的。  汉语具有丰富的人文性,同时也有强烈的工具性。我们要充分运用汉语的这一特点,既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