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校教学中运用尝试教学法的思考

来源 :江苏教育·职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cgdxx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职校教学中运用尝试教学法的可行性分析
  尝试教学法是著名数学专家邱学华教授始创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期的一种综合性教学方法,现已升华为尝试教学理论。它从根本上改变了“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注入式教学方法,其鲜明的特征即“先试后导,先练后讲”,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先学后教”。在职校教学过程中,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为教学改革的重心,提倡让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这与尝试教学理论不谋而合。因此,在强调核心能力培养的职校教学中运用尝试教学法,对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敢于尝试、敢于实践、敢于创新的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1.尝试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职校学生学习基础薄弱、职业素养不高、理解能力差,对知识感到乏味并且没有兴趣是职校学生在学习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上课从疑问开始,教师先引导学生进行尝试练习,这样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
  2.尝试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自觉性。职校学生文化素质相对较差,学习自觉性差,思维能力较弱,其最大缺陷是不会学习。尝试教学理论强调教学过程主要是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在学生主动参与的活动过程中,由学生自己去获取知识和技能,学生不是被动地而是主动去汲取知识。结合职校专业课程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放手让学生大胆去尝试,引导学生主动地去自学课本,主动动手操作,能够促使他们积极思考,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
  3.尝试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采用尝试教学法能够大胆让学生自己去尝试练习,在尝试中获得成功。久而久之,形成一种敢于尝试的探索精神,并以此带动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不仅有利于职校学生专业水平的提高,也有利于职校生终身发展能力的提高。
  4.尝试教学有利于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尝试教学理论对教师的角色进行了重新定位。在教学活动中,学生不是被动的灌输对象,而是对知识学习的主动自学的求知者和探索者。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学习方法的引导者,学习兴趣的培养者,学习的合作者。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下,师生之间建立起民主平等的关系,学生之间形成和谐、友好、互助竞争的关系,课程的教学任务也就能够很好地完成。
  二、职校专业课尝试教学的基本操作模式
  职校专业课是与文化基础课相对的,具体包括专业理论课、专业技能课和理实一体化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针对专业课学习内容、要求与特点,引入尝试教学法的基本操作模式:
  1.打破传统的课堂结构,采用六段式课堂结构教学法。第一步:尝试准备,激发学生的兴趣;第二步:学生自学课本,进行尝试练习;第三步:学生讨论;第四步:教师精讲重难点,学生精练重点内容;第五步:再次尝试练习,拓宽思路,加深理解;第六步:课堂小结,教学效果的反馈。
  2.改变传统的作业批改方式,做到四个“当堂”。让学生当堂完成作业,教师当堂批改作业,学生当堂校对作业,订正作业。
  3.尝试将专业岗位工作人员请进课堂,让岗位工作人员参与实际教学活动,让学生接受岗位工作人员的现场指导,缩小课堂教学与岗位实践之间的差距。
  4.开展小组合作式学习,组织多种形式的学习竞赛,增加学习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竞争意识,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三、尝试教学实践中应注意的问题
  实践证明,将尝试教学法应用于职校专业课的教学中,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具有很好的效果。但是,“学有法而教无定法”,尝试教学法也仅仅是对某一种教学方法的研究结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可能仅仅采用这一种方法,对于不同类型的课程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首先,一堂课的教学过程是按照教师的教学思路进行的,而教师的教学思路的确定又必须与专业课教学内容与方法及学生的学习要求相吻合,不同的专业技能课堂教学的结构也就不能千篇一律。所以在专业课教学中运用尝试教学法,并不排斥或否定其他教学法。不管运用什么方法,关键是体现尝试教育的思想,保证学生自主学习,完成教学目标,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完成学习方法的转变。
  其次,即便在同一门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由于新旧知识的区别,知识侧重点的不同,有些教学内容不可能先让学生进行尝试练习,不一定整节课都能运用尝试教学法。但是我们可以在某一教学环节进行尝试教学,尽可能多地让学生自己去练习、去思考。
  第三,在学生尝试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启发、引导的作用,在尝试题设置上也要难易适度,力争带给学生成功的心理体验,激发学生的尝试欲,激励学生进一步探索。虽然“失败是成功之母”,但是教师适时的指导和帮助,更是学生从挫折中成长,继续前进的动力。
  最后,在应用过程中,应当注意尝试教学法原本是在普通中小学教学中加以运用,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目标和内容有一定差别,而且不同的专业课学习要求和学习内容是不同的。职校专业课教学较为复杂,不同的专业课程有不同的技能要求,用一个基本模式套用是不行的。所以,在将尝试教学法应用于职校专业课教学过程中时应注意根据不同课程教学的特点加以改进,不能生搬硬套。应根据教材特点、学生特点和班级特点来决定教学程序,根据“先试后导、先练后讲”的原则灵活应用。
  (作者单位:南京金陵中等专业学校)
其他文献
对比读新旧《数学课程标准》,很多地方的变化与坚持都引起了我的一些思考,其中从实验稿中的“符号感”到2011版中的“符号意识”的细微变化也引发我的一些想法,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将从以下几方面谈谈这种变化的价值。  一、仅仅是一词之差吗?  从“符号感”到“符号意识”,“感”感觉、直感,在某种程度上是指对某种事物或现象的一种敏感性,仿佛是主体的一种本能,一种直接的“感觉”。“意识”在心理学中的定义是人所
本文从创设兴趣情境、故事情境、操作情境与运用情境等四个方面,来阐述情境教学对活跃数学课堂带来的巨大变化。  随着新课程改革中的情境教学法的应用,小学数学课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情境教学一改传统教学中数学课堂的死板,激发了小学生学习的内驱力,让教学的过程变得生动形象,丰富多彩。不仅如此,情境的出现让可以使学生更好的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化抽象的数学知识为生动形象、具体可感。作为一个数学教师,应该考虑如何
区域性农业高职教育的现状,呼唤一种新的教育模式"破茧"而出.这种模式有其自身的内涵和特点,必须坚持科学的发展观,立足区域实际,突出"三农"服务,突出质量效益,才能实现区域
小学生的学习心理就是指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所学知识的主观反应。  “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等式与方程》一课在教学前,我安排学生课外进行自学。课前通过调查了解,发现大部分学生对“等式”、“方程”的概念有了较多的了解,基本上会初步做出正确的判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等式”与“方程”之间的联系与区别。针对上述情况,上课时我对自己先前的教学设计作了一些调整,以便更好地顺应学生的学习心理,取得更佳的教学效果
教育的最大资源是学生、生活、专业,让教学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专业是“任务单”导学模式的课堂理论基础,借助“任务单”引导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积极而又创造性地学习,主动建构认知活动的过程,才能更高效地学会知识、训练技能、感悟方法、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任务单”导学,是指以“任务单”为媒介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记录学习过程与结果,分析得出结论并自我反馈的“菜单”化设计。“任务单”是对“学案”“
随着口腔修复技术的不断提高,连模铸造支架已被广泛应用于可摘局部义齿的制作中.在连模铸造支架制作工艺中,至关重要的一项程序,就是复制耐火材料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