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大脚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sher95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兔子达利比有着一双与众不同的大脚,那脚,大得那么离谱,那么引人注目。于是,他不知道自己究竟是谁,不知道自己的大脚究竟有什么用场。为了寻找迷失的自我,为了发现大脚的价值,他模仿鸟儿飞翔,学习蝙蝠倒挂……一次次被失败锤击得鼻青脸肿。直到有一天,他无意中抬起大脚,将黄鼠狼一脚踹飞,成了众人仰慕的英雄。”——这就是绘本故事《我不知道我是谁》。栩栩如生的画面,奇特丰富的想象,精彩生动的情节,引得同学们对它爱不释手。
  如果说低年级的学生读绘本是读懂它的绘画语言,那么,五年级的学生读绘本,应该读懂故事,读出自己。于是,我们开始走进达利比的故事,用语文的方式,跟随他一起成长。
  一、 细致观察,读懂绘本
  绘本,主要是用线条、画面和色彩来叙述故事,表达情感的,文字寥寥无几,甚至不着一字。那些藏匿在画面中的许许多多的“空白”,给读者留下了联想和再创造的空间,等待着读者去发现,去填补和阐释。教师要引导学生填补空白,着力挖掘,对文本进行有效地“诠释”,文本的内涵就会逐渐丰满,文本所塑造的形象就会更加立体地展现在同学们的心里。因此,仔细观察,驰骋想象,入境体验,切己体察,这是读懂绘本的必由路径。
  二、 深入思考,写好故事
  “写”,需要全身心地投入,需要深入地思考。表达的过程,是体验深化的过程,思考深入的过程。
  首先,我们聚焦达利比的大脚,是整个故事的焦点。这样异常的大脚,给达利比带来些什么呢?同学们想象着达利比因为大脚遭遇的不便,遭受的嘲讽。奔跑和跳跃,肯定是没有兔族应有的灵活了,连走路都是蹒跚笨拙的。
  然后,观察、描述达利比寻找自我的过程——模仿蜘蛛趴在网上,学习蝙蝠倒挂,过鸟的生活,当一回农夫……在这里,同学们要学会详略结合,选择其中一两个场景展开想象,具体描述达利比的动作、心理。
  如写达利比学习蝙蝠倒挂的场景,有学生这样写道:“一路跋山涉水,暮色降临时,达利比来到了一个山洞前。借着幽暗的光线,达利比看到洞里有许多只蝙蝠,大大的翅膀,小小的脑袋,它们似乎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似乎有谁在指挥似的,它们都默默地练着‘倒挂神功’。达利比瞅瞅蝙蝠们瘦骨伶仃的脚爪,瞅瞅自己的大脚,‘或许,我的大脚就是为了练倒挂神功而生的哦。’达利比想,‘它……也许……应该可以抓得更牢。’达利比趴在岩壁上,使劲向上爬。它扒住一个岩缝,身体向后一仰,准备来个‘倒挂金钩’,但是,颤抖的大脚怎么也抓不住岩壁,扑通——啪,达利比的脑袋着了地,蝙蝠洞里霎时热闹了起来。达利比头上顶着两个大包,跌跌撞撞地出了洞,啪嗒,啪嗒,脚步声里全是孤独和痛苦。”
  三、 交流分享,生长智慧
  在同学们的笔下,达利比的大脚是相同的,性格却是迥然不同的,即便是踹飞黄鼠狼这一个相同的情节,也有着不同的背景:有的写达利比在树上蜗居,准备远离滚滚红尘;有的写达利比在慌乱中爬上树,懵懵懂懂踢飞了黄鼠狼……脚踹黄鼠狼更有不同的情形,如:“突然,一只冰凉的大手搭在达利比的肩头,是谁?有谁还愿意跟我亲密接触?达利比一回头,一张血盆大口出现在他面前。来者不善,达利比吓得差点掉下树,他颤抖着嘀咕:‘你……你是谁啊?大白天装鬼出来吓人。我……我告诉你,我跆拳道黑……黑带……’真啰唆!黄鼠狼显然没有耐心跟达利比磨牙,纵身一跃。眼看黑影扑来,达利比惊恐地闭上眼,本能地伸出大脚,‘咻——’大脚结结实实地踹在黄鼠狼的胸口。‘嗷——嘭’黄鼠狼没了声息。”(葛玉玲)显然,这是“无巧不成书”式的情节设计。当然,也有“针锋相对”式的决斗:“‘你是谁?’黄鼠狼喝问。‘我不知道我是谁。’我冷冷地回答。与其窝窝囊囊地被吃掉,不如决一死战,难道,我害怕失败吗?我站起身,不由分说,转体180度,用眼角的余光瞄准黄鼠狼的胸部,右脚一蹬树干,猛地腾空而起,左脚飞速踢向黄鼠狼。只见他一扭身,一个幻影移形,闪到了我身后。趁我回头之际,黄鼠狼使出一招霹雳掌,我的后背一阵剧痛。我怒上心头,咬紧牙关,使出浑身的力气,甩出一式‘天山打黄脚’,一提,一蹬,双脚同时踹向黄鼠狼的腹部。这一脚,力敌千钧,他飞了出去,随即瘫软在地。(曹沛闻)
  显然,这一次绘本作文,其意义已超出了习作训练的范畴。事实上,每一次写作,都是一次对话;每一次对话,都是一次自我表达,一次自我教育。
  (作者单位:江阴市实验小学)
其他文献
一、 借“题”发挥,激发阅读兴趣  1. 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  2.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叫——(课件出示:书名《你看起来像很好吃》)谁来读读故事的名字?(生读书名)  3. “你看起来像很好吃”?这样一个名字,会让你想到什么呢?(学生猜测)  4. 多么丰富的想象啊!这到底会是什么样的故事呢?在进入故事之前,老师要送给大家三个温馨小提示:用你的眼睛仔细看,用你的耳朵仔
一、 设疑激趣,犹抱琵琶半遮面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有了疑惑,才会有探究学习的欲望和动机。在教学《会走路的树》一文时,板书运用小鸟和小鹿图片,沿着课文写作顺序:小鸟初遇会走路的树,小鸟认识小鹿来设计。左边板贴小鸟,右边是一只驯鹿,不过它的身体被茂密的树丛遮住了,只露出金色的角,活像一棵小树。学生自然想探一探究竟,设疑就完成了。他们跟小鸟产生了同样的疑惑:这棵小树为什么是金色的呢?怎么还会
刘墉在《做个积极的寻梦的人》中写道,他无论在哪里住,到冬天,一定在窗外悬个“喂鸟器”,让那些找不到食物的小鸟,能有个“打尖”吃饭的地方。因为这样,他窗前的小世界,就发生了许多有趣的故事,他时常偷窥这一幕幕,甚至把他们拍摄下来,配上童话诗,读给他的小女儿听。其中《是谁在敲我的窗棂?》春夏秋冬四首小组诗,我读来特别喜欢,遂将它们抄给了我的三年级学生来吟诵。  一、 诵诗、品诗——《是谁在敲我的窗棂?》
本文以我国2002-2004年间中国家族控股上市公司及此类公司与其大股东集团发生的关联交易为样本,利用中介变量的中介效应研究了家族控股上市公司终极控制人用于进行利益抽取的
本课题针对山东海龙股份有限公司的流程生产需求,以该公司现有的公用工程制冷系统生产运行状况为研究基础,以系统运行成本和设备利用率为约束条件,根据海龙公司公用工程系统的现
近几年来,乡村旅游作为一种符合现代人群需求的新兴的休闲旅游形式,在许多乡村地区蓬勃地发展起来。它的出现在满足了都市人群回归自然、亲近自然需求的同时,也为旅游业开辟了一
一、 渗透人文性  学生的个体间存在着明显的智力发展水平和认知方式的差异。因此,一刀切的作业会严重挫伤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有的“吃不饱”、有的“吃不了”。所以,我在教学中,力求尊重差异,分层布置作业。  布置作业时,根据学生的智力、能力、习惯、基础等方面的情况综合考虑,将学生分为ABC三个等级。A是潜能生,基础差、习惯不太好;B是中等生,学习能力和习惯都一般;C是优秀生,习惯和学习能力都比较强
苏教版小语教材安排转转盘识字,意在让学生初步建立形声字的声旁与形旁的基本概念,掌握声旁表音,称为声符;形旁表义,称为形符的知识。因此,教学中用好转盘尤为重要。  【案例】  一用转盘——认识偏旁  上课伊始,教师转动转盘,复习学过的偏旁,认识新偏旁“目字旁”和“竖心旁”。教师利用课件演示两个偏旁的演变,既激趣又使学生认识了新偏旁,可谓一举两得。  二用转盘——认识汉字,了解规律  1.教师在黑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