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心中的价值标尺

来源 :基础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lfly20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校长成长为教育专家,不仅要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深厚的学术造诣,还要有带领团队继往开来、引领教育改革的胆略气魄。古今名校长成功之道,举凡立德立人立业,心中须有修德辅政、崇贤尚能、求真务实、坚守道义的价值标尺。
  道德的标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传道授业、立德树人是学校的根本任务,道德的教育才能塑造道德的人生。于校长而言,就是要秉行“以德治校”,用道德的精神、道德的情怀、道德的立场、道德的准则、道德的方法,塑造道德的学校教育。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培育道德思想、道德品格、道德习惯,加强学校人文关怀,尊重师生发展需要,遵循教育客观规律,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建设幸福成长的学校,是校长的重要使命。用道德的标尺审视学校管理,任何割裂学校文化、硬性规定标准化教育流程、拼时间、拼分数、拼健康、片面追求升学率、任人唯亲排斥异己、弄虚作假沽名钓誉的行为都是违反道德的。校长首先是一个道德的人,宽仁大度,自信乐观,见贤思齐,专业精湛,勤勉于事,敢于负责,才能真正赢得威望和拥护,成为受人尊敬的领导和师长。
  人才的标尺。办学以人才为本,校长要有善于发现人才的眼睛,有包容人才、聚集人才、发展人才的胸襟。在学校管理中,要建立科学的人才选拔机制,学习曹操推行举贤令,变一人相马为众人相马,民主推荐人才;学习海尔公司变相马为赛马,搭建多元展示平台,积极发现和培养人才;学习通用汽车公司分权管理,因才授权,量才使用,充分发挥人才能量;学习星巴克公司人才培养责任制,部门接力梯次推选人才,积极向上级推荐卓越人才,为人才提供更高更广的发展舞台。当一个学校真正建立起人才矩阵,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培育和推出了大批人才,学校也就成了名校。
  科学的标尺。离开科学谈不上发展。当下,在一些地方出现的形形色色的猎奇改革、急功近利的学校管理、应试绑架的学校评价、时隐时现的违规办学,背离了科学的规律。教育改革进入关键期,亟须科学的价值论和方法论来导向和保障。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要求校长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观,准确把握新的法规政策,创新发展思路,转变发展方式,推进教育内涵发展;要坚守教育的精神,杜绝浮躁和虚荣,遵循教育规律、教学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着力提高人才培养水平;要改革教学方式方法,坚持学思结合、知行并重、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全面健康而富有个性的发展;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分层次培养培训教师梯队,提升教育理念、师德修养和学识水平,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办好每一所学校,让所有的孩子都能接受优质的教育,为未来人生奠基。
  公正的标尺。恪守公道正派、维护公平正义、弘扬清风正气、激发团队士气是校长的职责本分。学校的精神风气、资源分配、评优晋职、聘任评价、人事调整、学校开支、建章立制等,往往是教师关心的敏感问题,是否公平、公正关乎人心向背,决定着校长的公信力和领导力。校长要当好引领者和示范者,秉公守正,带头实干,凝聚心力,塑造师生共同愿景,打造卓越团队和学习型组织,营造积极和谐的学校文化。要搭建公平发展的平台,让能干事者有机会、干成事者有舞台,以贡献决定评价,以业绩衡量能力。要发扬民主,广开言路,广纳民意,广聚民智,建立科学的评价方案,开展多元发展评价,接受师生监督和质询,确保评价结果公平公正。要坚持用制度创造公平,建立公开透明的管理机制、科学的决策机制、高效的执行机制,有效地维护公平、促进公平、发展公平。
  校长心中还应有价值领导力的标尺、教育教学质量的标尺、特色品牌的标尺、办学满意度的标尺等。拥有了这些标尺,就具备了判断、导引、落实、检验办学水平的目标定位和层次标准,校长的视野境界、专业水平、价值追求因而不断提升,才会领导学校实现科学发展。
  (作者单位:高密市教育局,山东 高密,261500)
其他文献
长期以来,人们对中小学校长的角色张力抱有过高的期许。其实,校长也是现实生活中的普通人,在社会反主流文化侵蚀下,难免出现与学校主流文化相悖的行为和举止。中小学校长中往往会
兴趣是学生渴求获得知识,探索真理而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活动,是推动学生认真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正如教育家赫尔巴特所说:“教育应当贯穿于学生的兴趣当中。”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捕捉教学中的每一个细节,让学生在妙趣纷呈的数学课堂中去愉快地探究,进而获得成功的体验。  1.课始设疑引趣  精彩的课始设疑引趣不仅能较快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还能让学生视学习为乐趣,进而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必须根据教
创新思维与正常思维活动相比,具有新颖性、独创性和挑战性。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为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广大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在课堂教学中不断研究和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手段。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下面我就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  1.营造平等环境  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创设和谐教学氛围的前提。著名教育家赞科夫说过:“我们要努力使学习充满无拘无束的气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小学英语教学应依据课程的总体目标和具体的教学内容,自始至终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在首位。  1.情感融入激趣  情感具有很强的内驱力,它是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的前提条件,取决于教师对学生的爱。教师对学生真诚的爱,是学生的基本心理需求。教师应对学生倾注爱心,用爱心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兴趣。在课堂教学中可通过面部表情、视觉交流吸引学生,也可通过点头微
“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式根深蒂固地存在于我国的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更新观念,改变陈旧的教学方式,树立一种崭新的教育观,重新认识自己的角色,还要求教师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设计各种活动,改善学生的交际能力等。因此,教师作为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者,思考在课堂上该如何去扮演好英语教师的角色相当重要。  1.教师是适度的控制者  教师在课堂上进行适度的课堂控制对于语言教学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摘要:自党的十六大首次提出“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以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政策措施,初步形成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良好局面。其中,统筹城乡社会保障是实现“统筹城乡发展”战略的重要配套措施,对于推动农村人口城镇化、缓解农村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抚养压力、改变城乡二元结构、构建新型城乡关系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从社会生态的视角,从政治、经济和文化三个方面对制约统筹城乡社会保障的因素进行分析,并在此基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笔者发现,凡是让学生写亲身经历或参与过的活动,他们的作文都能写得生动活泼、多姿多彩;相反,如果写他们没有感受过的东西,他们要么无从下笔,要么内容空洞、言之无物。如果为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而要语文教师组织开展很多活动,这是很不现实的,怎么办?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来让学生体验和感悟,是一个不错的方法。它既让学生在美的享受与快乐的参与中获得丰富的写作素材,又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有利于提高
《 数学新课程标准 》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笔者在教学中努力把握课内、课外的各种资源,全方位、多渠道地关注学生数学的有效学习,把提高学生学习参与度、有效进行数学学习活动和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作为教学的主旋律。  一、在“变”中学会思考  数学教学要善于引导学生改变思维方向,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去想别人没想到的、去
摘要:本文重点分析了长期股权投资价值被低估和对控股合并损益产生的影响,并针对控股合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会计处理及其报表列示方式的建议,以达到利润表上反映全面收益的目的。  关键词:输入性通胀震荡市场控股合并绩效全面收益   1 通货膨胀下企业控股合并绩效分析   1.1 通胀使得企业的总成本增加  1.1.1 通货膨胀下企业的社会成本增加。公共支出具有硬性要求,即使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政府对社
《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呼唤学生语文学习方式的变革,强调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对文本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那么如何才能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呢?笔者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以下三点方法。  1.创设宽松的环境,营造质疑的氛围  语文教学中是否让学生提问,如何引导学生提问,表面看起来是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的问题,其实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