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美术教学如何培养学生意境表达能力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j138517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意境,是画家隐藏于作品的最高艺术境界。美术创作的最高目标,是通过艺术构思利用线条与色彩将作品的神韵包藏在画面之中。如同寓言将某一哲理与教训包容于故事之中一样,人的眼睛、面孔、皮肉乃至整个躯体形状都共同包装着心灵。美术作品的意境总是深藏于作品内部,人们只能靠心灵的体察去感悟、体味。而美术作品的最高境界,往往寄藏在所谓的“象外之象”“景外之景”“韵外之致”“味外之旨”中,比如,郑板桥画的竹、朱耷画的鸟、徐悲鸿画的马,这些经典美术作品不仅真实再现了事物的形貌色彩,更重要的是真实地表现了人的思想感情,委婉地传达出画家对生命的诠释。意境是美术生命之所在,所以,美术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用自己的眼去看画得像或不像,更重要的是用自己的心去体味美术作品背后所表现的深沉思想感情,发掘作品的深层意韵。
  一、美术教学,必须提高学生作品意境审美能力
  要提高学生的美术创作水平,必须提高学生的作品意境表达能力。我们知道,任何素养的养成都必须借助于实践活动,意境表达能力当然也只能在实践中磨练提高。因此,在美术课中,除了坚持抓好美术基本功训练外,还要拓宽学生学习美术创作的空间,通过对古今中外大量优秀作品的鉴赏活动,领略学习先人意境表达的高超技艺,并注意运用于平时的创作实践。当今社会,信息技术高度发达,多媒体的介入使美术鉴赏课如虎添翼。我们应当充分利用这些高效的教学资源,加大美术创作的训练量,使学生在练习中练就意境表达的本领。
  意境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艺术形象,常常令人玩味,不可忘怀。而优美的意境总是借助丰富的想象来营造。所以,想象在美术创作中的作用至关重要,它包括两种基本力量,即再造和创造。美术创作需要依靠想象来进行艺术构思,而艺术想象源于对生活的历练和体验。因此,要提高学生美术创作的意境表达能力,必须相应提高他们的艺术想象能力、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启发引导他们走出艺术的象牙之塔,奔向生活的十字街头,去亲历体验生活,构筑深厚的生活功底。在进行美术创作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总结对生活艺术体验的经验,结合时代精神对各种生活现象进行选择、提炼、加工、改造、虚构,从而形成审美意象,将其艺术地融入作品的意境中,把对生活的艺术体验转化为美术作品。没有对生活的感悟体验,就不能把生活的真谛艺术地传达出来,作品也会因缺乏深沉的意境而苍白无力。生活本质的外在表现是千姿百态的,美术作品的意境表达方法,可以在生活的艺术体验中获得启迪。
  二、美术教学,还应提高学生作品意境创造能力
  美术作品的意境似乎看得到但又说不清,道不明,难以言传。这是因为意境的内涵具有朦胧性和模糊性,它是一种情思,一种美,一种包含对人生和自然的深层次思考,或曰哲理思考。美术的意境以宇宙和人生为对象,玩赏自然与社会的色相、光影、秩序、节奏,借以窥见自我心灵深处的反映,化实景而为虚境,创形象为象征,使人类高深的心灵具体化,这就是美术作品的最佳境界。美术作品的意境要体现美,而一切美来自心灵的源泉。美的意境创造有赖于创作者平素的精神涵养、天机的培养和对生活万象的体验。一般来说,美术作品的意境包容了创作主体丰富多彩的审美情趣,表现的主题可谓包罗万象,牵涉生活的广阔领域。因此,要提高学生意境的表达能力,必须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兴趣爱好,扩展他们的审美视野,在教学中灌输相应的美学原理,使他们掌握审美的原则和概念,掌握美学史常识、艺术名作常识、作品欣赏常识等,启发他们运用掌握的美学原理去开拓创作思路,提升美术作品的艺术境界。要在美术教学的每个环节培养、丰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使他们自觉地去欣赏美、发现美、创造美。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使他们具有当代审美意识,摆正形式与内容的辩证关系,将深刻的审美意境融入作品的创作过程中去。同时还应注意培植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使他们能体味雅与俗、古与今、中与外等各类美术作品的品位,具有细腻、真挚的情感体验品质和积极、良好的美术创作心理素质,从而创作出思想健康、格调高雅、风格迥异的美术作品。
  意境的表达需要审美,美术创作的审美活动要有想象、有创造、有批判、有鉴赏。而这些都源于创作主体对美术创作的冲动与激情。孔子说:“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因此,我们要把美术教学过程经营成学生愉悦的情结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过程,激起他们情感世界的波澜,为美术创作和美术想象提供思考的动力,以丰富的情感为基础酝酿作品的意境,为作品创作定向。总之,要让学生体会到美术创作是一种高尚的劳动,而追求意境的艺术表达则是一种精神享受,美术创作应该全力将作品的意境发挥到极至,使作品达到最高的艺术境界。
  (作者单位:贵州省瓮安县银盏学校 550400)
其他文献
摘 要:九年级数学的备考复习怎样做才能与中考适应,实现高效备考,并取得较好的成绩,是我们长期以来一直关注的问题,在2011年备考复习实践过程中,我们对此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和深入的探索,并由此引发对今后的备考复习的一些思考。  关键词:初中数学;备考复习;双基  对多年中考成绩的分析发现,学生考不好,从教师方面来讲,主要原因没有对中考进行深入的研究。”因为九年级数学的复习,不仅是对已知知识的再现与巩固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在课堂上抛开学生和教材唱独角戏,从上课到下课,自己一讲到底,以显示自己对课堂的熟练程度。这样做一是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利于学生的兴趣的激发;二是把学生读书做练习的时间挤到了课外;三是不利于学生学习习惯和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因此有效教学课堂的教学模式打破了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课堂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它们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学生既是认知的主体,更是发展成
教师要转变课堂教学方式,注意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通过启发、引导、把学生的内部灵性最大限度的挖掘出来,让学生主动全面地参与学习,使学生在自主体验中感受数学,提高探究能力,使每一位学生获得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  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是以预习新课——讲授新课——练习巩固为目的的一种固定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探究未知的能动性,客观上导致了学生思维的依赖性和惰性。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学生学习效果如何,教学成功
自2004年秋季以来,我国普通高中进入新课程改革的实验阶段,此次高中新课程改革在课程结构、课程设置、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变革,为使学生在普遍达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实现有个性的发展,课程标准在开设必修课的同时,设置了丰富多样的选修课程,高中生物新课程也不例外。必修课旨在保证所有高中生都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要求,选修课则是在必修课学习的基础上,供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自身发展需要进行选择
±800kV云广特高压直流工程直流测量系统由四个不同的TDC构成,采集直流场内各种信号,并为控制保护系统提供服务,在整个高压直流输电控制系统中起着连接高压设备和控制保护系统的
摘要:昨天的习惯已经造就了今天的我们,而今天的习惯决定我们的明天。因此养成了好的学习习惯,就犹你如在知识的海洋中佩戴了指南针,会沿着正确的道路一步步轻松地走向成功,成为别人学习的楷模。  关键词:习惯 ;书写 ;阅读 ;预习与复习  “好习惯是一辈子都用不完的利息,坏习惯是一辈子都还不完的债务。”好的学习习惯能让自己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作为工具学科的语文,初中生更应该重视学习语文习惯的培养。下面就
“兴趣是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倾向。”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对象的一种力求认识或趋近的倾向,是学生的内在动机在学习上的体现,它伴随着求知的动机、理智的情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是学习积极性的一个重要方面。许多心理学家和教育工作者的研究表明:兴趣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爱因斯坦也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育实践证明:学生对学习本身
应用题是小学数学中的重要教学内容,对培养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灵活地、创造性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等多方面都有具有重要意义。现就结合新课程标准对应用题教学的要求,结合教学实例谈一谈自己肤浅的认识。  一、重视基本数量关系的教学  解答应用题的过程就是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进行推理,由已知求得未知的的过程。学生解答应用题时,只有对题目中的数量之间的关系一清二楚,才有可能
《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目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一个突出问题,就是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很痛苦,致使学生得不到全面的发展。特别是新课改实施以来,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许多变化,表面上课堂教学异常热闹,实则低效乃至无效劳动充斥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落实新课改的理念、追求有效  的课堂教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