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稻谷飘香中再讲滨绥铁路边上的老故事

来源 :旅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loves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秋天,就好像是时间与色彩的耳鬓厮磨。今天色彩还在暖昧中恋恋不舍地回味着春色。或许就是一夜秋风,色彩便在无情的寒冷中荡然无存。我们特意去感受这里的秋色,在秋意浓浓中重温了这里的老故事。
  
  寻渤海国遗址,享受到稻谷飘香
  
  
  早晨的太阳从稻田的那边升起,红遍了半个天。遗址的四周被无际的金色的稻田包围,我想这些距响水村2公里开外的水稻应该是响水大米远房亲戚的大米吧!空气中弥漫着稻米的清香。城池遗址东侧稻田边上稀稀拉拉的几棵树掩住了巨大的红太阳。树也许是因为伴着遗址长起来的,显得很古老,姿态很像反弹琵琶的那些舞伎们,忸怩着肢体向上伸展,各自婀娜着,摆着各自的姿势。黑色火山岩石堆砌的残垣断壁被阳光抹上了金红色。很难想象,除了这些飘香的稻田外,还能有什么让人觉得更辉煌。
  
  百年各行其道的远东铁路
  
  绥芬河的铁路隧道上有1899.2.1—1902.10.1的字样。1899年开始修建,1902年铁路开通。从隧道通出来的铁路是四条铁轨。俄罗斯铁轨的轨距是1.523米,我们国家轨道的轨距标准是1.435米,不同轨距的两组铁轨交错着铺在一起。我始终搞不懂哪两条是中国尺寸的铁轨,哪两条是俄罗斯尺寸的铁轨,反正每天在这四条轨道上跑着中俄两国火车,一国的偏左,一国的偏右。就这样,百年来,中俄两国的火车在这同一条铁路上各行其道。
  两种火车的货运,必须在绥芬河换载,才能各自通向自己的国家。绥芬河有史以来,便生成了无法取代的繁忙。
  滨绥铁路留下了百年历史古镇。
  “小火车一响,黄金万两。”在我还不太清楚黄金的概念时,就在这句台词中知道了小火车。1991年我第一次来横道河子时,小火车还冒着烟雾呼啸着进出着这个村庄。当时站在铁道边上联想的最多的是滨绥图佳这个土匪出没的地方,还有《智取威虎山》中的台词。
  现在横道河子的铁路只剩下每天有一趟没一趟的中国标准的铁路客车站台,大小火车的转载全部挪到绥芬河去完成了。我记忆中的铁轨,被柏油路覆盖了,但街道还是那样排列着,旧的老房子基本没变,只是看上去更加的陈旧,房檐上的镂空花木条,有的倾斜或脱落着。无论是历史的见证还是遗迹,都是在用时间讲述。
  1896年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获得了我国东北建造和经营中东铁路的特权。横道河是当时中东铁路东线的机务段,大批俄国的铁路工人和工程技术人员携家带口来到这里,将这里营造成了一个完整的俄罗斯式的小镇,镇上随处可见俄式教堂、民居、还有专家楼和机车库。
  过时的机车库仍不失经典地隐蔽在齐腰深的茅草中,圆弧形状的建筑,一眼就能感受到它的奇特,陈砖烂瓦显现着豪华的堆砌,熏黑的库壁在夕阳强烈的红光照射下尽显斑驳和厚重,经历风雨的木门残骸,在没有了任何漆色痕迹下吸吮着太阳的暖光。我在高大的门前或流连或瞩目,让自己从心里享受着它的绚烂。荒凉体现着废弃,历史被时间铭记。
  半山间伫立的小教堂,黄墙绿顶被粉刷一新,教堂内却没有一桌一椅。通过透亮的窗,我的目光穿到对面。看门的大爷看我们隔着围栏拿着相机向里面瞄准,好心地给我们打开了大门。教堂小巧单薄,以鲜明的异国风格,点缀在村镇边的高处,强调着这个镇子的与众不同。教堂和那座老车库一样,在这里伫立了一百多年,而百年间,民居房舍则一直被当初的建筑者们的后裔或非后裔的人们住着,在一代代人的更替中苍老。要在这不太大的镇子上慢慢游荡,细细品味,能品位出什么样的世事和人生滋味?
  
  绥芬河,一个没有河的口岸
  
  绥芬河市区往返间也有高大的桥梁,但大桥下面都是线条清晰排列有序的闪闪发光的铁轨。据当地人介绍,近期铁路明显地不再那么繁忙,才让我们有幸看到这么好看的轨道。繁忙时,从桥上向下看是见不到铁轨的。眼下,一片龙门吊还在紧张地运转,是因为要将我们和俄罗斯不同宽度的列车上的货物转载,才能保持货物的继续前行。绥芬河口岸的货物,更多的是出入境的木材,成列的原木码放在列车架上,被拉来拉去。据说俄方也开始以税收的形式限定原木的出口,大概这就是使这里稍显冷清的缘故吧!大型木材厂仍在运转,木制家具也在生产,新的木板加工企业积极地起土动工上马。看来这里的繁忙不会停止。
  在绥芬河却没有见到河。百年前远东铁路的绥芬河口岸修在绥芬河上游的东宁,故起名绥芬河站。但由于东宁的地势低,铁路要经过极大的下坡路段,是技术上的原因还是财力上的原因,最终将口岸落在了现在的绥芬河市?这里虽没有河,却没再更改最初选定的站名。
  
   绥芬河口岸的大轿车,满载着往返的俄罗斯人。在口岸修建了一处国门旅游区,立了一个两星级的牌子,它专为想看看边界的中国人建的,15元一张票,穿过旅游区就可以到中俄边境的界碑处留个影了。虽然中俄边境旅游免签,曾为中国人设置的免签通道却被荒置着,曾一度计划中国人用身份证在边境站签证的设想搁浅了。我没有带护照,也没有计划到俄转一圈,所以说用护照可过关的说法,没有得到认定,只是看到大包小裹的俄罗斯人快乐地络绎不绝。
  
  三岔口发生的故事
  
  东宁在绥芬河南约60公里的地方。
  百年前远东铁路的绥芬河站选在绥芬河上游的三岔口这个地方,起名绥芬河站。由于东宁的地势低洼,铁路修到这里需克服巨大的低洼坡地,无论从成本开支还是技术处理都遇到巨大的困难。将这个起好了的名字挪到了今天的绥芬河处使用,才有了今天的绥芬河市。因此当地人称绥芬河没有河,河水没脚脖。真正的绥芬河应该是东宁。
  远东铁路放弃了东宁,二战时期的日本人却把东宁搞得天翻地覆。当时东宁仅有人口约2万人,日本侵略者在这里屯兵却高达13万人,巨大的地下作战防御工事遍及了东宁的山下,为修筑这里的作战防御工事,死亡中国劳工17万人。山上五花盛开,山内工事样样俱全,大到仓库,弹药库,小到生活起居的卫浴间,非常气派。1945年的8月14日,日本作为战败国宣布投降时,这里因遥远还是通讯故障延误了十多天。苏联红军告诉这里的日本侵略军日本投降的消息时,他们不肯相信,一个会讲日语的俄罗斯小姑娘把停战的消息告诉他们,他们气急败坏地将这个女孩子杀害了。他们不相信自己的失败。我觉得他们一定是更舍不得他们在这里为自己营造的空间,但他们忘了,这是中国的土地。
  
  直到1945年8月29日或30日,日本人才停止了抵抗,所以这里为二次世界大战的最后战场。为攻克这里的抵抗,苏联红军死亡1500人。我们到这里首先看到的便是高耸入云的为苏联红军树立的纪念碑,还有为悼念中国17万死亡的劳工树立的纪念碑。日本人的防御工事深深地隐蔽在山里。
  现在的东宁人特别自豪地告诉我们:东宁被称作东北的江南。顾名思义,东宁是东北最好的地方。它冬天可以比周围高出十几度的气温。别说十几度,在严寒的冬季如果能高几度也会让人感到温暖。这里大山大河的落差,使得它的秋季到处都是风景。
  我说东宁好山、好水、好地方。好山:到处都是五花山;好水:绥芬河在这蜿蜒,河边有美丽的小村庄;好地方:这里是东北的江南瓜果梨桃四处飘香的地方,真的很入镜。
  
  沿途到处都是五花山
  
  随我们同行的小耿说,现在的五花山是最好看的时候!我问:五花山在哪呀?
  路边的山色掩不住斑斓,到处都是五花山!李老师问我五花山在哪时?我知道不是我一个人想不明白。东北的深秋,山上的颜色实在太丰富,红色的枫叶,黄色的落叶松,耀眼的白桦林,仍盎然的常青杉,如同山花烂漫,岂止五色之花?五花山是当地人的泛称,在这个季节,在东宁,只要有山的地方,到处都可以叫五花山。
  从绥芬河至东宁的路边,是没有间断的灿烂的景色。大片的落叶松,挺拔的树干,金黄色的树叶遮挡了半个天边,白桦林与成片的松交叉着生长在一起。要踩踏脚下的野花、杂草、灌木才可进入白桦林的深处。向上仰望,挺拔的白桦树干,竞相着直插苍穹,莹白树尖黄叶飘飘闪闪,透出湛蓝的天。记住不可走得太远,会迷路。
  绥芬河上游在东宁地段绕山回转,河套上的村子在金色的稻田环绕中拖出长长的影子,与周边的五花山交错着。无论镜头对向哪里,都是画面。
其他文献
“嘿,你知道吗?今天有‘那节课’。”坐在后排的同学神秘兮兮地说。  那是1998年,我还在上初中的时候。  “什么课呀?”我问。  “生理卫生啊,该讲‘那节课’了。”同学坏坏地笑着说。  “哦!”我恍然大悟。  自从生理卫生课本发下来,最让大家脸红心跳也最能勾起大家兴趣的,不就是“那节课”吗?  终于,在所有同学的忐忑和期待中,上生理卫生课的时间到了,然而老师迟迟没有出现。该不会是不上了吧?同学们
从兰考回来已经一个月了,我的脑海里时时想起那个地方,那个到处弥漫着泡桐花香的兰考大地,那棵叫做焦桐的泡桐树,那片几百亩地紫罗兰宝石一样绽放的泡桐花海。  清明前后,正是泡桐花开的时节。煦暖的阳光照耀着兰考大地,葱郁的麦苗茁壮成长。麦田间、道路旁,一树树紫红的、淡蓝的泡桐花,一簇簇一串串在枝头绽放,如诗如画般在大地上盛开,吐露着昂扬向上的春天气息。  车行兰考的乡路间,我向同车的老人询问焦裕禄书记在
“阿坝小江南”  金川位于横断山脉和四川盆地过渡带,是全世界最大的原生态、高海拔雪梨种植区,有着“阿坝小江南”的美誉。每年梨花盛开时节,道路两侧到处都是梨花,花瓣飘飘洒洒,风卷起花瓣在空中飞舞。三月草长莺飞,沐浴着春日的金辉,梨乡大地万亩梨花绽放,南起丹巴县,北至马尔康,绵延百余公里的大金川两岸粉妆玉砌,展现出这片雪域江南的壮阔与秀美。  人们把大金川梨花卓绝的风光归为三绝:一绝是山顶的雪花与河谷
刘少奇文物馆再现光辉形象的铜像  停车场爆满,旅游大巴一辆挨一辆,车与车间的所有空隙几乎都被游人所占,周围的江南大屋在视线里只有屋顶。大雨阻挡不了游客参观刘少奇故居的热情。  我们游览的第一个景点是刘少奇铜像广场。  刘少奇铜像是1988年落成的,那年是刘少奇诞辰90周年。铜像为立像,立在4.1米高的红色花岗岩底座上,像高3米,通高7.1米。数字与“七·一”党的生日相合,象征刘少奇是党的卓越领导人
南阳——曾经的风云盛世、名城望镇,如今的和谐之城、开放之都,千年积淀,造就了一方丰厚的文化沃土。粗犷奔放、洋溢生命活力的南阳汉画像石,宛如一部生动的史书。  在南阳汉画馆,感受着历史的延绵、时代的更迭。品读汉画像石,探寻历史印记,仿佛掀开一部波澜壮阔的历史篇章。在生动写实的《耕耘图》上,汉代农民辛勤劳作的场景跃然而出:《双阙、厅堂、铺首衔环》中,汉代建筑立体呈现:《车骑出行》中,汉代贵族连车列骑的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第四册第二单元第6课,选了被明代杨慎推崇为“辛词第一”(《词品》)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这首词虽然用典甚多,但并未影响到人们对它思想情感的理解,因为典故中所涉及到的几个英雄人物,所处的时代和政治环境都与辛弃疾的境况极为相似。按理说,词作所表达的思想情感甚为清楚,没有异议,可不知为什么,教材对该词最后一句“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注释,只讲出了此典一半的内容。结果
北京东岳庙岱岳殿端午节传统文化表演微缩端午场景  岁岁端午,今又端午。2019年的端午节假期,恰逢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北京民俗博物馆——东岳庙在现场举办端午习俗展示,有包粽子、画王老虎、系长命缕、饮雄黄酒、端午知识问答等。还举办非遗嘉年华活动,有非遗传承人现场传艺、亲子体验、魅力非遗优秀学生作品展示等,端午期间传统节庆文化活动精彩纷呈,喜庆祥和的气氛引来众多游客。  位于朝外大街的北京东岳庙,始建于
印度,在我们心中是个神秘的地方。  它和中国一样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是丝绸之路境外最重要的延伸国之一;它是佛教的发源地,大唐高僧历尽艰辛,不远万里去取经的地方。在莫高窟和我国西部若干座佛教洞窟之中,随处可见受印度犍陀罗影响的高大石佛像,连壁画上飞天的服饰与动作也有着印度的影子。  我小时候就知道泰戈尔,很喜欢他的大胡子,爱屋及乌地也捧着本《吉檀迦利》去看,尽管读不太懂。我青年时喜欢印度电影,《拉兹
1滕王阁。2八一起义纪念馆序厅浮雕。3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旗军微。4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旗军微。5 1933年的《红色中华》报。  南昌之行,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是必去的。因为到八一军旗升起的地方感受那份庄严,是在学生时代就植根在心底的愿望。  凭身份证即可入馆参观,纪念馆迎门而立的人物群雕《一代英豪》,令人肃然起敬。铜雕后面通往陈列大楼的路左右两侧是参加起义的著名将领的塑像。进入展厅,独特的蓝灰色展墙
我去了南极。从地球最南端的城市乌斯懷亚登上南极游轮,先后游历马尔维纳斯群岛、南乔治亚岛、南设德兰群岛和南极半岛,造访了中国南极长城站,并穿越南极圈,抵达或许这辈子能抵达的地球最南端:南纬66°52’。整个行程历时23天,覆盖了常规南极游轮线路能够抵达的所有地点,看到了企鹅、海豹、鲸鱼等南极或亚南极地区的动物,而且是幸运地以极低的价格抢到的“最后一分钟”船票,堪称最完美的一次南极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