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谒花明楼

来源 :旅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jj35wms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刘少奇文物馆

再现光辉形象的铜像


  停车场爆满,旅游大巴一辆挨一辆,车与车间的所有空隙几乎都被游人所占,周围的江南大屋在视线里只有屋顶。大雨阻挡不了游客参观刘少奇故居的热情。
  我们游览的第一个景点是刘少奇铜像广场。
  刘少奇铜像是1988年落成的,那年是刘少奇诞辰90周年。铜像为立像,立在4.1米高的红色花岗岩底座上,像高3米,通高7.1米。数字与“七·一”党的生日相合,象征刘少奇是党的卓越领导人之一,一生致力于党的建设,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付出了毕生的精力。再有,表述刘少奇享年71岁。
  铜像由著名雕塑大师刘开渠和他的高徒程允贤精心制作。造型为身披风衣,半敞的风衣内中山装笔挺,颇具沧桑的脸部微侧眺望远方,神情似沉思。身材伟岸,气宇轩昂,是风尘仆仆日理万机形象的瞬间捕捉,好像正视察工作。目光里,收纳的也许是千军万马的工业大会战,也许是改天换地中的沸腾的群山,也许是万栋高楼平地起的建筑工地。立像前,广场天地间,满是想象的空间。
刘少奇铜像。
刘少奇纪念馆外
炭子冲绿荫。

  刘少奇故居景区的面积超出想象的大,入内就像走进了森林公园,满眼全是树。宽宽的路不仅有行道树相夹,路间还有几行树,树皆高茂,树冠纵横织荫结廊,道路幽长。从路旁牌示上所绘的花明楼景区参观线路图上,可以看出景区内景点众多。游客服务中心在景区的南部,其东南是门楼广场,广场门楼为景区入口,门楼内的长长甬道连着铜像广场。铜像广场后的弧形道路向东再向北到刘少奇纪念馆,纪念馆西北又有路,路向东北延伸,路西侧是刘少奇文物馆,东北方向过炭子冲民俗文化陈列室才到刘少奇故居。刘少奇故居在整个景区的东北,故居前的路向西拐过去,能到花明园入口,路向南过刘少奇文物馆的西侧,再向南进入出口路。花明园占了整个景区的一半面积,其西北是花明楼,正北是花明山庄,中部是万德鼎、一叶湖,湖南有观楼亭,湖东有月拱桥,月拱桥东有刘少奇坐过的飞机,月拱桥正南是修养亭,亭东南是雕塑园、柳叶湖,柳叶湖前之路通出口。这么大景区,没有一天时间是转不过来的。
  过了铜像广场,迎面看到刘少奇纪念馆时,兵至如归旅游团的一个导游站在路边,说:“我们先去刘少奇故居!”她的安排是对的,当我们走到刘少奇故居时,才深切地感受到时间的紧迫性。我们没有一天的时间,过午还要去彭德怀故居,参观点有的不想舍弃也得舍,参观点只能取便择要。
  到故居的路实在有点长。随团导游对故居的讲解是在道路拐弯处进行的,此处路上的人少,把团里的人聚到一块有充余的空间。到了故居门前、院内、室内就是人挤人了,参观游客的密集度不亚于节假日的故宫、颐和园,红色之旅的火爆让人惊叹,刘少奇的威望和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由此也可显现出来。
花明园内的民舍。

瞻仰故居


  从道路拐弯处就看到刘少奇故居前的湖了。故居在湖的东面,是黄泥巴墙面的房屋,隔湖远望很小,沿路越走越离得近,那片房屋越显高显大显宽。湖西是小山,围湖的树丛荆丛茂密,故居与小山隔湖相望,环境优美秀丽。这里就是炭子冲了,路南的地势高拔,形成台地。
  刘少奇故居门额是邓小平同志题字,院门居中,院墙两侧都是房屋,呈对称性,侧面观,院墙很长。南侧山墙外立石,石上书刻“刘少奇同志故居”红字,石前一棵香樟树,人们争相在石前取景留影。进院门是个四合院,对着院门的正堂屋门额上还有一块匾,匾陈旧,上书“刘少奇同志旧居”。这是“文革”前的额匾,在“文革”中被花明楼公社的一位炊事员翻过来当切菜板用才得以保护起来。
劉少奇故居外的水塘
舂米房

  正堂屋的正墙正中摆放着一个神龛,南边墙上陈列着一本泛黄的老黄历,黄历上记载的故居始建时间是1871年。堂屋是与姓夏的邻居共用的。刘家的房屋有瓦房16间半,堂屋只能算半间,加上5间茅草房,共21间半。堂屋的南墙开有一道小门,进去是刘少奇二哥刘云庭的卧室,穿过刘云庭卧室就到了刘少奇的卧室。靠东南角是刘少奇大哥刘墨钦的卧室,紧挨着的是刘少奇父母的卧室。刘少奇父母卧室之西的一道门里是横堂屋,与横堂屋相连的是刘少奇三哥刘作衡的卧室。穿过横堂屋就到了碓屋,碓屋的左边是几间偏屋,其中一间是刘少奇小时候读书的书房,其余各间有堆放农具的杂屋,有猪栏屋和酒房。再走就是天井,顺着天井直往前走是厨房。   刘少奇故居的陈设陈旧而简单,是素朴类型的。床基本属于当地农家的统一模式,放到今天却成为收藏界的珍品,因为在生活中早已被淘汰了,成为有强烈文化符号的文物。筒陋的方桌,煤油灯也是当今的珍稀物品,深刻着岁月和文化的印迹。
厨房
卧室
酒缸

  碓房是加工农作物的作坊,去皮的推子,舂米的碓子,风车、粮囤都是少不了的。
  我们进所有的卧室,都能感受到室内的空间之小,摆放能挂蚊帐的木床后剩不下多大的地方,摆的家具有限。横堂屋,作为客厅,作为家庭里的公共空间,相对就大得多。刘少奇故居,因为当时他家的人口多,厨房也大,宽敞,有大灶台,隔壁还有一间小小的烤火屋,冬天全家可围炉而坐烤火取暖。烤火炉上挂着的一样东西,北方人陌生,那就是梭简钩,属于当时有科技含量的物件:利用杠杆原理,根据火膛里的火势大小上下调节距离。它是用来挂水壶、饭锅等日用品和挂熏制的腊肉腊鱼之类食品的。
  1961年春夏之交,刘少奇回过这里,在这里整整住六天六夜。他是回乡搞调查的,晚上睡在土砖房的卧室里。在横堂屋里,他找来父老乡亲、儿时伙伴一起聊家常。作为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他鼓励大家说真话,态度诚恳。乡亲们没有顾虑,纷纷倒起苦水,也就在这间屋里,他果断地做出了解散公共食堂、纠正共产风、浮夸风、命令风、干部特殊风和对生产瞎指挥风的重大决策。刘少奇卧室里,陈列着刘少奇睡过的简易木床、使用过的简陋书桌、煤油灯和他在回乡调查时伏案批阅文件的照片。
刘少奇纪念馆内

  1898年11月24日刘少奇在这里出生,青春励志电影《少年刘少奇》会帮助我们深入了解少年刘少奇从改变自身命运,改变贫苦勞动人民的命运,再到改变整个社会命运的传奇奋斗经历。

从励志少年到国家主席


  时间太匆忙,赶到刘少奇同志纪念馆时,距离团队集合的时间已经不多了,而纪念馆又是如此之大,展馆面积得几千平方米,展览内容是刘少奇同志一生的概括,一一细看,两个小时未必够。好在,纪念馆未禁止游客拍照,给了我不看只拍的机会,参观时间在参观之外延伸的机会,展览内容回来再细读。
  在国家司礼工作中,我至少两次在金水桥畔仰望天安门城楼时看到刘少奇的身影。而在延安、在西柏坡这两处革命圣地,多次走进刘少奇工作生活过的窑洞。在影视剧里,他的形象更是频频出现。他是延安时期直到新中国建立后的第一代中共中央领导人之一,而他在延安时期以前的传奇经历、丰功伟业我则知之甚少。这座纪念馆的展览内容对我来说太重要了。
纪念馆刘少奇塑像
新四军军服

  纪念馆大堂的壁雕极具震撼力,那是幅气势宏大的壁雕画,莹白色,拉毛质感的浮雕。雕刻的是花明楼一带的山山水水,还是代表性的祖国山河我看不出来,但视觉冲击力绝对强大,高而长,占了大厅后墙的整面墙壁,弯成弧形。刘少奇的汉白玉雕塑位于壁画正前方,也是通体的白色,信步行走的身姿,目光炯炯,坚毅而自信。这白色的行走雕像和背景壁画内涵丰富,不仅引人注目而且还引人遐思。
  走进展厅,首先进入眼帘的是“共和国主席刘少奇”前言。第一部分是走上革命道路。刘少奇自幼勤奋好学,8岁入私塾读书。少年时代受辛亥革命的影响,萌发了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思想。展览中陈列了刘少奇家族世系表。“改名立志”专题导言介绍说:1913年,刘少奇走出炭子冲,先后在宁乡县立第一高等小学(玉潭学校)、驻省宁乡中学、湖南私立育才中学接受新式教育。在先进思想的熏陶下,他立志报国,把名字“渭璜”改为“卫黄”,以表明振兴中华,保卫炎黄子孙的决心。“确立共产主义信仰”专题导语介绍说:在“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影响下,刘少奇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并努力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1920年春,他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1921年,他赴莫斯科留学,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坚信马克思主义“确实是真理,确实能救中国”。同年冬天,他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确立了共产主义信仰。1919年9月,刘少奇到过保定,在保定育德中学附设的留法高等工艺预备班第三期学习,半工半读,为留法勤工俭学做准备。他是在长沙,经中共湖南早期党组织成员贺民范介绍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的。1920年10月,刘少奇进入上海外国语学社学习,准备赴俄留学。1921年夏,刘少奇与罗亦农、任弼时、肖劲光等从上海出发,在经过海参崴时,机智勇敢地应对北洋军阀驻海参崴总领事馆的盘查,最终化险为夷,7月9日扺达莫斯科。8月,他进入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学习。那年冬天,他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他在关于学习《共产党宣言》的回忆中说:“当我把《共产党宣言》看了又看,看了好几遍……从这本书中,我了解共产党是干什么的,是怎样的一个党,我准不准备献身于这个党所从事的事业,经过一段时间的深思熟虑,最后决定参加共产党,同时也准备献身于党的事业。”
刘少奇纪念馆内。

  刘少奇见过列宁,共产国际在莫斯科举行的第三次代表大会上,刘少奇聆听了列宁的报告。
  刘少奇是工人运动的著名领袖,是党的正确路线在白区工作中的代表。全国抗战爆发后,他先后担任中共中央北方局书记、中原局书记和华中局书记,在三大战略区独当一面地领导开辟根据地和其他各项工作。皖南事变后,他提出正确处理事变的方针,临危受命,领导重建新四军军部,为新四军的发展壮大作出了重大贡献。1943年3月,刘少奇出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正式进入中央领导核心。抗日战争胜利后,他在毛泽东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期间,代理中共中央主席,成功实施了抢占东北的战略布署。
劉少奇纪念馆展墙
会议中的刘少奇雕像。

  刘少奇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受到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尊敬和爱戴。
  纪念馆内院里建有怀念亭,那是纪念性的,观赏性的,也是供参观者歇脚用的。但没有看到有人在怀念亭里落座,观众自觉地维护着怀念亭的庄严性。
怀念亭。

  TIPS
  地理位置:湖南省长沙市宁乡市花明楼镇炭子冲
  门票:凭有效证件领取
  开放时间:9:00-17:00(生平纪念馆周一闭馆,其余景点正常开放)
  购物:花明楼景区出口连通购物市场,规模大,品种丰富,纪念品、当地特产、风味小吃应有尽有。
其他文献
“不光不能挑了,盒里装几个就只能买几个!”想买苹果的陈女士挺纳闷,家门口的几家水果店都“升级”了,可买水果却比以前麻烦了:很多种水果被分装进塑料盒,要买只能论盒买。  苹果、梨、柑橘、猕猴桃等这些水果,追求精包装显然是商家有着自己的小心思。其中原因,一方面是商家为了止损,比如,水果装盒后顾客就不会像挑选散装水果一样来回摸,而且裝盒对水果也是保鲜措施之一;另一方面也可以借助“精包装”使卖相更好,进而
穆清阁遗址。  秋冬之交,慕名来寻访神秘的元上都遗址。从锡林郭勒盟正蓝旗出城向东北方向行驶,远处的山岗连绵起伏,东西两边的草原广阔无垠。行不多时,至闪电河北岸,一块镌刻有“元上都遗址”的巨石映入眼帘。湮没在芳草萋萋中的元上都  进入景区,首先看到的是元朝开国皇帝忽必烈和文武大臣的雕像群。这些雕像造型逼真,内容丰富,是元世祖一生戎马生涯、统治世界、治理天下的历史浓缩图。雕像群中央的便是忽必烈,右侧是
1柏林寺的院墙一角。  地名,既是区域地貌范畴的语言标志,又是区域历史文化的载体符号,保留着一定区域久远的文化记忆和民族血脉。以胡同命名的街巷遍布全国,但大规模集中出现和使用的,非北京莫属。胡同是北京的肌理和气质,不必说元朝蒙古人的音译,不必说明朝《宛署杂记》的考据,单单没有骑车逛过鸽哨里短短长长的胡同,都不好意思承认自己是上个世纪的老北漂。  胡同是北京的美人尖,有北京大妞的局气与敞亮。就像弄堂
孔子是中国最大的教育家,在甘肃武威市就有一座孔庙,也叫文庙,或者圣庙,是位列曲阜、北京之后的全国第三大孔庙建筑群。怀着对圣人的尊崇,我们在瑟瑟冷风中走进了文庙。有幸的是,武威摄影协会副主席刘忠成为我们此行的义务导游。  仿皇家宫阙建筑群  文庙坐落在武威城东南隅,始建于明正统四年(公元1439年)。正统二年,朝廷命官、兵部右侍郎徐日希主持凉州事务期间,因见学校颓废,遂请命于朝,倡议修建学宫。徐日希
咸肉菜飯是江南人家的传统美食,它把咸肉、青菜与大米合在一起,正所谓有菜有饭、风味独特。有首诗赞道:“咸肉菜饭香又醇,难得江南美味真。年年盼得霜打菜,好与新米作奇珍。”  宋美龄女士虽然爱吃西餐,但咸肉菜饭也是她菜谱中的一道经典美食,她常常要求从江南带去的厨子给她做上一碗菜饭。鲜嫩翠绿的青菜,与肥瘦兼有的咸肉丁搭在一起,简直就是绝配,加上糯滑香甜的新米,粒粒香浓。用筷子划一小块杏色的猪油,就这样吃上
“精于工、匠于心、品于行”,在過去那些靠双手、心智和耐力创造出辉煌灿烂的传统工艺匠人身上,凝聚着敬业、精益、专注的自我品质和创新、进取、负责的工作态度,他们曾在农耕时代有限的条件下,缔造出整个民族各行各业璀璨壮观薪火相传的质艺巅峰。有人说,真正的匠人,不是指那些技术娴熟的人,而是指那些在被信赖的同时可以交出一份超越信赖的答卷,并以此为目标不断努力的人。在大工业时代飞速运转,甚至存在某些浮躁风气的今
壮观的上虎跳。以骑行的方式在中虎跳的峡谷公路上。来自英国的情侣在中虎跳徒步。  因为职业的原因,我多次穿越金沙江虎跳峡谷,有徒步逆金沙江而上,也有顺沿金沙江而下,还有坐汽车沿着弯曲的公路從峡谷中穿过,但最好的方式还是徒步。  在深秋的一天,我又站在了虎跳峡的上虎跳峡口,准备再一次考察虎跳峡谷里的村寨风情文化,然后出峡谷到达三坝乡探访纳西族村落,以及哈巴雪山脚下的哈巴村、哈巴雪山的高山杜鹃花海、东巴
“嘿,你知道吗?今天有‘那节课’。”坐在后排的同学神秘兮兮地说。  那是1998年,我还在上初中的时候。  “什么课呀?”我问。  “生理卫生啊,该讲‘那节课’了。”同学坏坏地笑着说。  “哦!”我恍然大悟。  自从生理卫生课本发下来,最让大家脸红心跳也最能勾起大家兴趣的,不就是“那节课”吗?  终于,在所有同学的忐忑和期待中,上生理卫生课的时间到了,然而老师迟迟没有出现。该不会是不上了吧?同学们
从兰考回来已经一个月了,我的脑海里时时想起那个地方,那个到处弥漫着泡桐花香的兰考大地,那棵叫做焦桐的泡桐树,那片几百亩地紫罗兰宝石一样绽放的泡桐花海。  清明前后,正是泡桐花开的时节。煦暖的阳光照耀着兰考大地,葱郁的麦苗茁壮成长。麦田间、道路旁,一树树紫红的、淡蓝的泡桐花,一簇簇一串串在枝头绽放,如诗如画般在大地上盛开,吐露着昂扬向上的春天气息。  车行兰考的乡路间,我向同车的老人询问焦裕禄书记在
“阿坝小江南”  金川位于横断山脉和四川盆地过渡带,是全世界最大的原生态、高海拔雪梨种植区,有着“阿坝小江南”的美誉。每年梨花盛开时节,道路两侧到处都是梨花,花瓣飘飘洒洒,风卷起花瓣在空中飞舞。三月草长莺飞,沐浴着春日的金辉,梨乡大地万亩梨花绽放,南起丹巴县,北至马尔康,绵延百余公里的大金川两岸粉妆玉砌,展现出这片雪域江南的壮阔与秀美。  人们把大金川梨花卓绝的风光归为三绝:一绝是山顶的雪花与河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