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过程中互文现象辨析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binc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互文一般句式整齐,结构匀称,音韵和谐,有对称的美感。我们往往会把“互文”同对偶和排比等混淆起来。因为,它们有着形式上的共同点。但它们毕竟是不同的辞格,之间有细微的差别。对偶是语义相关或相对,字数、结构相同或相近者之并举方式。排比是将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似、语气一致、意思密切关联之语句成串地排列起来使语势得到加强,感情得到加深的修辞格。它们都有句式整齐、结构匀称、音韵和谐等方面的共同点。对偶往往是互文,但互文不一定对偶,排比与“互文”的区别统统在语义程度和气势上,它的下一结构比上一结构要进一层,而“互文”只有互相补足,如不把另一边补出来,意义就不完备,只有补出了另一边的意义,‘文才互相备,意才互相足’。可见,互文需要前后补足,合解其义。对偶和排比虽也互补,但不必“合解”其义。
  《捕蛇者说》中“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从字面看,意为:“在东西叫嚷,在南北骚扰”,但真要这样理解就不准确了。这两句是互文,“东西”与“南北”是互为补充的,“叫嚣”和“骚扰”也是互相补充的,把两边的省文都补出来,即:“叫嚣乎东西,叫嚣乎南北;隳突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合起来就是“到处叫嚷骚扰”。但这与“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比起来,显然是后者更生动,更有气势。若不以互文解释,就可能割断前后语意,理解不准确。这样写,将官吏来乡间征税时,喧闹恐怖的情景描写得具体生动。这样分拆形成工整的对偶,不仅句式整齐、音韵和谐,而且具有形式美、韵律美的特点。
  类似的例子在古汉语中很常见。如《木兰诗》中:“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把一个集市分成东、西、南、北四部分来说。集市上陈列的马具,本应和马在一处出售,不可能分列在不同的四个集市上,但为了表达的需要和预期的效果,便采用了这种修辞格,这样使句式简短有力,很有韵律。它的意思是:木兰为购买鞍马东西南北都跑遍了,也就是木兰到各处街市备办鞍马等战具,不是一处地方买一样东西。运用这种铺排手法,使这首诗的人物刻画、感情意蕴、音韵节奏等都具有了浓郁的民歌情味,增强了艺术感染力,起着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的作用。而照字理解,就成了“到东市买了骏马,去西市买了鞍鞯,往南市买了辔头,从北市买了长鞭。”之所以分拆开来,是为了突出战事的紧迫性和木兰对参战的重视程度。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按字面解为:“将军经历千百次残酷的战斗死去了,壮士从军十(多)年胜利归来了。”这就使人产生疑虑:为什么经历于千百次残酷战斗的都是“将军”,而从军十年胜利归来的都是“壮士”呢?其实,“将军”和“壮士”,“百战死”和“十年归”在这里互相渗透、互相说明,意义上是合指的、兼顾的。之所以这样表达,为了求得诗句的统一、音调的和谐、语言的简练。这两句诗正确的解释应是:将军和壮士从军十(多)年,经历千百次残酷的战斗,有的死了,有的胜利归来。
  如此,“互文”就是上文含有下文将要出现的词,下文含有上文已经出现的词,上下文的意义互相交错、补充而形成的一个合指义。通俗地讲,就是相邻句中所用的词语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意思的修辞方法。
  
  单位:甘肃武威凉州新鲜中学
其他文献
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视域下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构建既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素养和道德水平,又有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我们应
一、学会了质疑    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有价值,因此我常常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多思考,多提问题。久而久之,学生就养成了好提问题的习惯。如教学《社戏》时,学生提“为什么说‘其实我们这白蓬的航船,本也不愿意和乌蓬的船在一处’。”这样有价值的发人深思的问题太多了,孔子曰:“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这些问题的提出可以让学生从中收获许多,同时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
当前,落实课改精神、实施新课程的浪潮席卷教育大地,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迎来了盎然的春天.面临这新的大好形势,我们教师怎样才能做一名落实课改精神的排头兵,那就是首先要摒弃
《丑小鸭》是七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它是丹麦著名作家安徒生的一篇童话。作品中的“丑小鸭”原是一个不知来历、被遗忘在一棵牛蒡底下的天鹅蛋,一只母野鸭把他当作一只鸭蛋孵
如何让英语课堂成为“潜力股”?让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展现自我,给他们创设和谐学习情境,让他们在自由展示、自由互动和激情探知的基础上释放无穷潜能和活力,应该是其中不可缺少
期刊
互联网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异常巨大的变革。微博作为一种全新的互动平台迅速被广大网民所接受,并在突发事件中发挥着不可小觑的重要作用。而今,我国正处于社会的转型期
作文课怎样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怎样使学生兴趣为文,这是中学写作课应注意的重要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作文命题一定要研究学生本身,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思想实际和心理特点,这样才能激活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学生“言为心声”,写出文、理、情并茂的文章。  一、针对探索、猎奇心理命题。例如,写谈《王熙凤的“笑”》、《新乞丐》。“明是一把火,暗是一把刀”的王熙凤,怎么单写她的笑呢?乞丐也有新旧,这里的“新”
虽然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已得到一定的改善,但由于迫于应试教育理念,囿于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师对小学生进行成人化的教学,将单词、语法、写作等内容作为课堂讲授的重点,忽视了学
期刊
《大纲》和《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阅读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这就体现了读的重要。要想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要想让他们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语文教学就应重视“读”,语文学习以读为先。  应怎样读呢?首先教会学生读好文本,这也是广大教师十分熟悉的教学法。其次引导学生读会生活这本无字大书。  文本的阅读,除了切实执行梁永荣曾在2004年10月《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版61页发
一堂生动活泼的英语课,应该是基于学生整体认知发展需要基础上书声琅琅、议论纷纷和笑声浓浓的情境,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多给他们更多自由表达和积极探知的机会,能使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