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读悟写,提高中学生语文读写能力

来源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e_gzz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时代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语文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为了学生的“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是语文教学的目的。要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笔者认为,从读悟写,提高学生语文读写能力,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一、走出误区,提高中学生阅读能力
  阅读教学应采用“读”这种传统手段为好。但“读”中应从“吟诵”作为主要手段,即读时务必使心、眼、口、耳、表情、手势等并用为妙。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却往往忽视了这一点,削弱、歪曲了“诵读”,而往往是以教师的包办、架空分析取而代之。要知道有些诗词曲、文言文和文质优美的现代文是需要反复阅读,仔细领悟,认真揣摸才能加理解,领会其实质的。另外,阅读教学中存在着不是着眼于文章整体,而是舍本逐末,断章取义,零毅碎打的现象。这种离开整体、断章取义的手法实在要不得。要克服这一现象,必须从“语感训练”和“整体把握”上下功夫。
  (一)加强语感训练。语感是人对语言直觉的感知、领悟和把握。在阅读教学中,要领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作用,根据上下文意或者情境意义,迅速而准确地判断词句含义,就必须依靠语感。笔者在教学初中第五册《孔乙己》这篇小说时,就让学生对《孔乙己》中“排出九文大钱”和“摸出四文大钱”等词句反复诵读,并配以动作,使学生深刻理解“排”与“摸”这两个词在用词的传神。又如,在教学《周总理,你在哪里》时,笔者也让学生反复诵读,在诵读中去体会、去感知,走进古今生活,走近伟人,以至激情奔涌,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当然,要训练学生的语感,不仅要学习课本上的语言知识和文学知识,还应该要联系社会,联系实际生活。要做到这样,就要靠教师指导学生接触现实,了解社会,增长知识,加深对问题的理解,从而发展思维,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
  (二)加强整体把握。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沿着作者写文章的思路去一步一步认识和理解作者是如何表达的,从而全面地、整体地、高屋建瓴地理解课文内容,真正读懂课文。从阅读过程看,整体阅读必须遵循“整体——部分——整体”“综合——分析——综合”的原则,即读一篇文章,先通读全篇,得其大要,再分解细读,然后揣摩推敲出此篇特别重要的、突出的、用法提法新颖的句子;最后再通篇领略一番。如笔者在教学初中第五册教材《孔乙己》时,就是先让学生按照“整体——部分——整体”的步骤进行操作。这样,学生不但理解了每一个生活片断都对孔乙己作了生动形象的刻画,而且通过通读全篇也把握了孔乙己的整体形象,再联系中心,深刻领悟造成孔乙己悲剧的社会根源——罪恶的封建科举制度和封建文化。
  (三)加强指导,勤于检查,大胆鼓励。利用晨读、晚读的时间,语文教师要认真负责,积极指导,利用多种形式提高阅读兴趣。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把阅读视野放到课外,选读一些古今名著、名篇。阅读能力就是自学能力。加强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激发创新意识,强化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应多指导学生阅读,除要求认真读好课文之外,还要鼓励学生多读课外书,以拓宽阅读面,增长知识。
  通过这样,教师教给了学生阅读的方法,指引了学生阅读的路子,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就会得到大大提高,阅读时就能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二、加强写作训练,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一)加强读说训练,打实写作基础
  笔者在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讲到“百草园的自然景色”时,引导学生观察校园内的景色,把握其特征,然后启发学生在想象的基础上,运用课文中生初的语言描述校园风景。这样既可使学生更深刻体会到课文中描写的自然景物的多姿,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又能发展学生智力,提高学生能力,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良好习惯。另外,前人留下的名句、警句、俗语、成语,是前人感悟生活的结果,我们不妨拿到课堂上来,让学生讨论一番,讲讲自己的看法,举举生活的实例。如,在教学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时,讲到范仲淹是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笔者就让学生联系自己班中实际,讲讲“先集体之忧而忧,后集体之乐而乐”的事例,收到了很好的教学和教育效果。
  (二)指导学生用心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在作文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参与实际生活,关心生活的大小事,在实际生活中有意识地观察、实践、感受,增长自己的见闻,使他们加深对有关内容的理解,然后再提具体的写作技巧。这样,把实践活动与课内写作教学结合起来,可以使学生感到有话可说,写起来轻松自如,写出来的文章自然不落俗套。因此,尽量创造条件,组织学生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到社会上走一走,听一听,看一看,甚至参与生产生活,这不仅对语文教学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对学生认识世界、学会做人、学会生活也大有裨益。如,在教学朱自清的散文《春》中,笔者让学生到校园中用心观察春草、春花的生长情况,把自己观察的感受写下来,结果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生活中的大事当然要关心,但对小事,我们更要关心,而且,恰恰是一些小事之中,蕴含着不同寻常的哲理,不同寻常的真、善、美。如在初三的一次话题作文中,笔者要求学生以“温暖”作话题写文章,有个学生拟题为《从0℃到100℃》,写了自己在平常生活、学习中得到他人的帮助,哪怕是小小的举手之劳,也是足以令自己内心倍感温暖,并从中感悟到“助人及快乐之本”的道理,“无数的帮助,使我从寒冷的冰点上升到沸腾的沸点,在生活中,我也要将这沸点进行‘热传递’。”写得多好啊。
  (三)鼓励学生写出真情实感
  学生习作中,往往无病呻吟或缺乏真情实感的文章是常见的,语文教师应该要有目的地引导。前文所述的“要用心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是让学生真实感悟的先决条件,语文教师一方面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一方面要重视课文的学习。因为课文是一部“百科全书”,是家庭、学校、社会生活的缩影,是概括生活的典范之作。写作训练中,应把这两者结合起来。在教学朱自清的《背影》时,笔者引导学生找出课文对父亲四次背影的描写,以及父亲爬月台为“我”买橘子的一系列动作的细致描绘,并体会其作用,学习课文后,有的学生在写作中,写到自己一次晚上发病,两鬓苍苍的父亲冒着滂沱大雨,在泥泞中深一脚、浅一脚地背着自己上医院的情景,感受到父爱的伟大,充满了真情实感。
  (四)积极思考人生,大胆鼓励学生写作上的创新
  “多想出智慧”,我們要引导学生不但要用心观察,而且能勤动脑子,积极思考,善于思考,这样才能加强对学生感悟能力的培养,才能有所创新。如有一次习作中,笔者让学生以唐太宗的“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泰”这几句话为话题,要求学生用“镜子”作题目写文章。有学生以先进人物、先进事迹作为镜子,激励自己不断进取;也有学生以反面人物、题材作为镜子,警示人们不要重蹈复辙,否则将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语文教学应当充满动感、充满活力,我们必须发挥好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作用,把课内外结合起来,把读写结合起来,从读中悟出写,给学生开辟创新的舞台。
其他文献
在多元化学习与弹性学习的教育资源支持下,为了有效弥补校内科学教育资源的不足,笔者特意设计了本次综合实践活动,拓展学校科技课堂的内容。在实践活动中,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索的热情,培养学生善于观察身边事物的习惯和传授探究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使学生乐于探究,热爱科学,学会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解决身边的问题,争做小小科学家。  一、活动背景  近年来,广东省致力于促进青少年科技教育发展的工作项目,切实担
【摘要】小学数学学习开始逐渐出现学生发展差异的状况,学生相继出现数学学习成绩不理想、厌倦学习数学的现象,新课标指出教师是学生知识的传授者和学习的引导者。因此,小学数学后进生的情况更应该引起教师的重视,正确分析造成现象的原因,找到源头,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学生走出数学学习的困境。  【关键词】小学数学;后进生;界定;缘由;策略  新课程标准改革对数学教育的要求不断进行有效补充,要求数学教育要面向全
【摘要】小学班主任角色是非常重要的,在班级起到引领作用,一个学校的校风好坏看校长,班风好坏看班主任。小学生处于好奇心强、好动、学习模仿能力强的一个关键阶段,本文从多方面阐述做好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方法。  【关键词】班主任;小学;育人  小学阶段,班主任是启蒙者,更充当着父与母的角色,一位优秀的班主任,往往能影响这个班级的学风、作风、班风。班主任德育工作至关重的,是不可替代的,那要如何做好德育工作
初一班级管理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是,学生缺乏纪律性、积极性、自觉性和主观能动性,导致班级无组织、无纪律,甚至是缺乏活力。根据新课标改革要求,初中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有强烈的参与意识,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学习创造性。因此,在教学以及管理工作中,教师要学会将教育激励理论灵活运用于其中, 不断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水平,特别是对于一个班主任而言,学生在教师的激励教育下,提高自己的学习积极性,增强班级参与意识。本文从
【摘要】解析几何大题是每年高考必考的题型,是考生能否取得数学佳绩的关键题目。部分教师缺乏行之有效的策略,只是简单地花大量的时间用于该题的复习,却不能让学生“从解题中学会解题”。以2018年全国1卷解析几何解答题为例,笔者认为,应该站在学科的整体高度上,多角度深挖,把握解析几何的本质,多角度解构解析几何,构建完整的思维结构;多引导学生对问题作多角度多层次的研究,并及时归类总结;注重引导学生对解析几何
【摘要】在小学语文学习中,作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作文能够体现出一个的语文水平。要想写好一篇作文素材的积累是极其关键的,只有积累了丰富的素材, 才能在写作过程中获取源源不断的灵感,才能写出一篇富有深厚内涵的作文。本文主要探討小学语文作文在生活中积累素材的教学策略,希望能给相关教师在这方面的教学研究工作提供帮助。  【关键词】小学作文;积累素材;教学策略  传统的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存在很多不足
【摘要】我国职业教育引进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已经多年,“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课堂车间化,车间课堂化”等概念已经深入各中职、高职院校,但是取得的效果各不相同。本文以数控车工实训教学为案例,结合我校开展车间课堂教学的实际,探讨车间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数控车工;车间课堂;有效性;职业  一、数控车工“车间课堂”教学现状  数控车工是数控加工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程,有较深的理论性和较强
【摘要】古诗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文化艺术宝库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但古人和今人的思维不同,再加上古诗离我们的距离太远,学起来不容易。因此探索出一套学习古诗行之有效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关键词】小学古诗;朗读;想象;运用  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古诗语言精炼优美、音律和谐悠圆,表现出深刻的意蕴和动人的境界,又是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和美育教育很好的题材,可
【摘要】“人生识字聪明始。”识字不仅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一个人文化素质提高的第一步,而且识字还有利于开发儿童的智慧潜能、从小发展他们的创新素质和创造才能。  【关键词】海量识字;绘本阅读  识字是制约阅读的关键。俗语说:“人生识字聪明始。”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语文课程标准中这样要求:“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在一、二年级,具体提出了数量上的要求:“认识常用汉字16
【摘要】在新课程的背景下,不管是家庭还是学校,都越来越重视对学生诚信品质的培养,但是对学生诚信道德品质的培养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同样也是家庭的责任。因此,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时,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同等重要,只有这二者互相协调、相互作用,才能够实现对学生诚信品质的培养。小学生是我们民族的未来、国家的希望,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注重对学生品质的培养,是家长和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在未来对学生的教育中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