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教学应体现基础性

来源 :江西教育·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m5w56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生事物能够给人一种欣喜美妙的感觉,化学学科也不例外。作为一门基础自然科学,中国科学院院士、院长白春礼先生曾经说过,化学在我国成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已是不争的事实。那么如何才能教好初中化学呢?
  一、专心实验,写出报告
  为给学生留下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教科书十分注重学生活动(如实验探究、调查研究、辩论交流等)的设计,将这些活动结合内容有机地融于课堂学习之中,循序渐进,以求实效。
  课堂是师生双边活动的主要场所,在许多探究活动中,如果用“稍纵即逝”一词来形容物质世界里的万千变化,丝毫不会显得过分。如果光靠看一看,只顾着瞧热闹,那不可能获得长久的兴致。关注物质的变化过程及其现象,即不是孤立地关注物质的某一种性质或变化,而是对物质在变化前、变化中和变化后的现象进行细致的观察和描述,并进行比较和分析,以得出可靠的结论。因而逐步形成手脑并用的习惯,对于一位初学者来说非常重要,这也为撰写一份合格的实验报告奠定了基础。
  实验报告是实验内容的浓缩、补充和深化,是思维过程的展现与提炼。“今日记一事,明日悟一理,积久而成学”,读书积学就好比作修筑百丈之台,需从一砖一石开始。由此可以看出,初中一个学年的化学学习,内容不多,要求不高,但承载着十分重要的学习任务,是学生今后化学学科能力发展的根基。因此,作为化学课程所强调的基础,是直指学生未来发展所必备的科学素养,因而这也就成了情理之中的一次教育变革。
  二、科学探究,凸显价值
  科学探究,究竟如何落到实处?“讲实验”省时省力,“验证性实验”屡试不爽,“视频实验”在信息技术的荫庇下也大行其道,凡此衍生出来的种种实验模式,如果仅仅让一线化学教师来担当责任,难免偏激了一些,而像课程执行力、课时量、实验资源等方面的因素与此多多少少都有一些牵扯。毋庸置疑,教师如前所述的传道,不单培养出一代代吃着祖宗饭分享着高科技成果享受清福的人,教师自身也行将在化学教育发展的潮流中淹没,因而,在层出不穷的困惑面前,我们的化学教师必然是第一个必须走出迷宫的角色,方能凸显探究的价值。
  科学探究既是学习的内容目标,又是学习的一种方式。在实验方案、现象、解释等方面与他人存在不同之处时,能与他人进行讨论,不断反思,提出个人独到的见解并展开第二次(甚至第三次)探究。将自己经过辛辛苦苦探究得来的实验结论,不断地拓展延伸,进而将其迁移应用于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体验探究活动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将不再遥不可及。比如,学生必须完成的八个基础化学实验之一——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新课程是作为物质性质的探究经典案例来做安排的,这是检验初学者学习和运用化学实验技能和科学探究方法收益高低的一杆标尺。
  三、创新思维,回归生活
  知识也许可以通过机械记忆的方式获取,技能也许可以通过重复训练的方式掌握,但科学思维却只能在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培养。
  从学生熟悉的身边的现象入手,在教学中寻找新的视角和切入点,引导他们通过探究活动获得新知。众所周知,量筒“下小上大”的刻度标识顺序设计比较符合我们的习惯思维,在一次实验基本操作活动中,却有如此另类的问题提了出来:有没有不从容器顶部量取(或倾倒)液体的例子?当场就有学生指着教室角落处的饮水机议论纷纷,日常生活可都是从水桶底部取水的,假若实验室配有“倒立式的量筒”,岂不是更加实用方便了些?试想,这些刚刚踏入门槛的学生距离“酸碱滴定管”还有几步之遥,当然这是后话,不过给人启迪深刻。
  对学生而言,生活是学习化学的原点;对教师来说,研究就是因地制宜,挖掘教学资源,整合教学内容,创造性地实现教学目标。在研究中吸收、内化新课程的理念,不再用标准实验现象和结论的“模子”来框学生,不再让学生机械地“照方抓药”,让课堂回归生活世界,让学生体会到探索和成功的乐趣。
  化学课程教学若从基础出发,基础可以是一个有点儿模样的实验报告,一种略显陌生的科学研究方法,一个与生活紧密联系的经验常识,或者是丰富科学探究内容提升科学探究能力的智慧和品质。
  责任编辑:周瑜芽
其他文献
课堂创新必须对传统的数学课堂实行突破,允许教学内容相互渗透和各学科的相互融合,教学场所要更面向社会。在注重数学课堂创新过程中,应重点把握好问题情境、教学建模、归纳概括等三个基本性创新环节。  一、精心设计问题情景,巧妙引路诱发导入  1.动手观察。放手让学生操作,有什么想法都可以说,不要给学生怕说错的心理压力,营造和谐宽松的气氛及自由民主的环境。以教学“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为例,我把全班分为若干小组
近日,对我校初一(5)班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对问卷的归类,结合学生的文字阐述,我们想就阻碍学生文学阅读的原因及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谈谈看法。  通过调查发现,对语文学习不感兴趣的学生有如下几种情况:有的认为文学作品文字太精深,看不懂,喜欢看通俗易懂的,特别是贴近他们自己生活的作品;有的则对浩如烟海的书籍感到茫然无措,不知如何选择;有的觉得文字太生硬,不如连环画、电脑、电视等能带来视觉冲击,方
本文主要通过现场观测,对开滦唐家庄及林西矿主要煤层长壁工作面矿山压力显现规律作了初步总结.并对以下三方面问题作了初步分析:①回采工作面支柱承压值;②回采工作面顶板下
谈到初中数学,学生满脑子的计算公式、法则等,如果教师不讲究教学方法,学生就会学得沉闷而枯燥,课堂没有一点活力,那么如何让数学课堂“活”起来?  一、 表演童话小品,巧记数学性质  单调的教学,如果放入“佐料”,就会令学生胃口大开。教学时教师不妨大胆运用拟人化的手法,让学生表演童话、小品,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如在学习“不等式性质”时扮演童话小品:一天,不等式把它的三个性质同时请来,让它们说说谁的本领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很多教师习惯于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教案“打天下”,认为传统教学来得更直接、更实用、更省时省力。在数学教学中,特别是在数学概念教学中,如果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创设比传统教学更有启发性的教学情境,能设计让学生动手做数学的学习环境,能灵活自如地进行变换式教学。既然多媒体教学具有如此大的优势,那么该如何用好这一先进技术呢?以下是我的尝试和探索。  1.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兴趣,突出重(
随着素质教育的广泛推进,教学方法发生了一定的改变,它着眼开发人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法。素质教育关键在于教师的素质,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十分现实问题就是,新课程将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同时也将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  一、引导学生观察实验  1.观察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也是通向正确认识的重要途径。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富于理性思考的一门科学
我国磷矿资源丰富,已探明储量仅亚于摩洛哥、美国和苏联,居世界第四位。但在主要的磷矿产出国中,我国却是唯一的资源丰富而产量不足、尚需进口部分磷矿的国家。这种状况长期
爱因斯坦曾说:“如果一个人忘掉了他在学校里所学到的每一样东西,那么留下来的就是教育。”这“留下来的”教育就是“习惯”。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人一旦养成一个习惯,就会不自觉地在这个轨道上运行。如果是好习惯,则会终身受益。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学生的学习习惯,我在实践中进行了一些探索。  一、培养学生自主阅读教材的习惯  教材是学习物理的基本依据,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物理教材中既有现象的描述,又有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创新教育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和核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已成为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一、创设情境,培养创新意识  1.营造一个宽松的教学氛围。营造一个宽松的教学氛围,也就是创造一个自然、和谐、平等的教学环境。在这个环境里,不是单向交流,而是允许学生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这样就有利于消除学生上课过于拘谨的场面,有利于缩短师生之间的情感距离。在这个氛围里,学
目的:本课题采用体内化学性肝损伤模型进行试验,观察鸡血藤甲醇提取物对四氯化碳(CCl4)所致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方法:1.将40只ICR小鼠随机分为5组,包含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