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个性化阅读教学就是指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个性的教学。个性化阅读要求教师重视、珍视学生对文本的不同的认识和感受,并营造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环境,让阅读成为个性释放的过程,让阅读成为张扬个性的舞台,以提高阅读的质量。那么,如何有效进行个性化阅读呢?
一、创设平等对话的氛围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无疑,对话将成为阅读教学中的一道风景线。它意味着学生从各种束缚、定势和依附中解脱出来,挑战书本、挑战教师、挑战权威,也意味着对话过程中的每一个场景,都将成为涌动生命流程中的快乐驿站。在这个流程中,师生共同沐浴着人性的光辉,尽情享受着阅读的乐趣。因此,在教学中,应创设轻松愉快的对话环境,激活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如在教学《做一片美的叶子》时,播放优美的旋律,让学生沐浴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生能大胆展示内心的感悟,进而表达出自己独特的阅读体验。接着,老师提问:“社会、国家、学校、家庭……都是一棵棵大树,我们生活中的每个人就是大树上的叶子。我们怎样才能做好一片美的叶子呢?”在轻松的环境中,学生迸发出思维的火花。有的说:“做一片美的叶子,就是要处处为集体着想。不仅要想到自己,更要想到大家。”有的说:“做一片美的叶子,就是要像美的叶子一样,就是要为集体做出无私的奉献。”有的说:“做一片美的叶子,就是要像美的叶子一样,在集体中摆正自己的位置,把自己融入到集体的大家庭中。”有的说:“做一片美的叶子,就是要像美的叶子一样,永远进取,为生活的大树注入活力,添加色彩,让她永远生机勃勃。”
二、重视对文本的感悟
阅读教学不仅是让学生解读文本,而且要让学生实现自我建构,在受到情感熏陶、思想启迪、审美乐趣、文化积淀、语言发展的同时,实现对文本的超越,在历史与现实的沟通中,在文本立意和内容的视角转换中读出新意,读出有创意的感悟。这句话启示我们,读者的感悟体验只有根植于文本,才能超越文本,然后做出个性化的解读。因此,有效的个性化阅读教学应该是在教师的精心指导下,学生对作者所提出的中心思想或文本所寄寓的价值观做出自己独特的解读。
三、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映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语文教学不仅仅使学生学会生字新词,提出几个问题,读懂课文的内容,还要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向深层次发展,让学生进行新的思维创造,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
如教学《滥竽充数》时,大家都认为南郭先生是一个混饭吃的典型。他不学习,不劳动,靠欺骗过日子。这样的人虽然也能蒙混一时,但迟早要露出马脚。人应用诚实的劳动为社会作贡献。人的能力有大有小,但只要是尽了力,就会受到社会的尊敬。如果像南郭先生那样,就会成为大家耻笑的对象。这时,有一个学生却说:“老师,我到很佩服他的勇气。他混在里面吹竽直到齐宣王死,这要经过好几年呢,说明他掩饰的本领不错。如果在战争年代,像南郭先生这样的人可以做卧底。”还有个学生说:“我觉得齐宣王也有很大的责任,如果齐宣王对来吹竽的人一一考察,南郭先生就没有机会混进去了。是齐宣王给了他这样的机会,也不能全怪他。”听完他们的发言,我真的很惊讶他们独特的思维视角。我想这是一种超越,一种创新思维。又如在教学《嫦娥奔月》一文时,同学们觉得,嫦娥为了老百姓不受苦,吞下了仙药,飞到月亮上去了,从此与后羿两地思念,不能团圆。嫦娥心地善良,舍己为人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但有一个学生却提出:“嫦娥这么做代价太大了,她牺牲了自己一生的幸福。我觉得,以后我们在作决定的时候,还要讲究方法和技巧。”这位学生打破了定向思维的模式,从另一种角度去看待分析事物。思维得到了发展,个性得到了张扬。
实践证明,语文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形式的多样性,为学生的创新留有充分的空间,也为个性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他们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去创新,使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传统的教学往往遵循统一的原则,学习内容是有计划性和指令性的。对于老师给出的教学任务,每一个学生必须无条件地完成,结果忽视了学生个性化的学习,导致学生无法和教学内容进行有意义的对话。
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教师可尝试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减少对学生的束缚,鼓励他们自由地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述。
课堂上,教师应千方百计地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人,促进其个性化的发展。如有位老师在教学《美丽的南沙群岛》,赏析课文时就真正做到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向大家介绍南沙群岛的美。”这时,学生兴趣盎然,有的选择有感情地朗诵,解读南沙群岛的美;有的选择当导游,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美丽的南沙群岛;有的在精彩词句旁写感受;有的边读边欣赏课文中的插图;有的则干脆发挥自己的绘画特长,有创意地画了一幅“南沙群岛图”……再如学习《徐悲鸿励志学画》时,我尽量把阅读的时间让给学生,让学生充分阅读。然后对学生进行提问。学生的问题有:徐悲鸿的生平。外国学生为什么看不起中国人?徐悲鸿是怎样励志学画的?外国学生为什么又改变看法?然后把大家要解决的问题进行小组、全班讨论,说说你认为哪个问题在课堂上最有研究价值。通过比较、筛选、归纳、总结,最终由学生确定学习目标,进行自主有效的个性化学习。
总之,尊重个性就是尊重生命。我们相信,个性化阅读犹如雨后彩虹,一定会使学生的个性绽放出迷人的光彩。
一、创设平等对话的氛围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无疑,对话将成为阅读教学中的一道风景线。它意味着学生从各种束缚、定势和依附中解脱出来,挑战书本、挑战教师、挑战权威,也意味着对话过程中的每一个场景,都将成为涌动生命流程中的快乐驿站。在这个流程中,师生共同沐浴着人性的光辉,尽情享受着阅读的乐趣。因此,在教学中,应创设轻松愉快的对话环境,激活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如在教学《做一片美的叶子》时,播放优美的旋律,让学生沐浴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生能大胆展示内心的感悟,进而表达出自己独特的阅读体验。接着,老师提问:“社会、国家、学校、家庭……都是一棵棵大树,我们生活中的每个人就是大树上的叶子。我们怎样才能做好一片美的叶子呢?”在轻松的环境中,学生迸发出思维的火花。有的说:“做一片美的叶子,就是要处处为集体着想。不仅要想到自己,更要想到大家。”有的说:“做一片美的叶子,就是要像美的叶子一样,就是要为集体做出无私的奉献。”有的说:“做一片美的叶子,就是要像美的叶子一样,在集体中摆正自己的位置,把自己融入到集体的大家庭中。”有的说:“做一片美的叶子,就是要像美的叶子一样,永远进取,为生活的大树注入活力,添加色彩,让她永远生机勃勃。”
二、重视对文本的感悟
阅读教学不仅是让学生解读文本,而且要让学生实现自我建构,在受到情感熏陶、思想启迪、审美乐趣、文化积淀、语言发展的同时,实现对文本的超越,在历史与现实的沟通中,在文本立意和内容的视角转换中读出新意,读出有创意的感悟。这句话启示我们,读者的感悟体验只有根植于文本,才能超越文本,然后做出个性化的解读。因此,有效的个性化阅读教学应该是在教师的精心指导下,学生对作者所提出的中心思想或文本所寄寓的价值观做出自己独特的解读。
三、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映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语文教学不仅仅使学生学会生字新词,提出几个问题,读懂课文的内容,还要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向深层次发展,让学生进行新的思维创造,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
如教学《滥竽充数》时,大家都认为南郭先生是一个混饭吃的典型。他不学习,不劳动,靠欺骗过日子。这样的人虽然也能蒙混一时,但迟早要露出马脚。人应用诚实的劳动为社会作贡献。人的能力有大有小,但只要是尽了力,就会受到社会的尊敬。如果像南郭先生那样,就会成为大家耻笑的对象。这时,有一个学生却说:“老师,我到很佩服他的勇气。他混在里面吹竽直到齐宣王死,这要经过好几年呢,说明他掩饰的本领不错。如果在战争年代,像南郭先生这样的人可以做卧底。”还有个学生说:“我觉得齐宣王也有很大的责任,如果齐宣王对来吹竽的人一一考察,南郭先生就没有机会混进去了。是齐宣王给了他这样的机会,也不能全怪他。”听完他们的发言,我真的很惊讶他们独特的思维视角。我想这是一种超越,一种创新思维。又如在教学《嫦娥奔月》一文时,同学们觉得,嫦娥为了老百姓不受苦,吞下了仙药,飞到月亮上去了,从此与后羿两地思念,不能团圆。嫦娥心地善良,舍己为人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但有一个学生却提出:“嫦娥这么做代价太大了,她牺牲了自己一生的幸福。我觉得,以后我们在作决定的时候,还要讲究方法和技巧。”这位学生打破了定向思维的模式,从另一种角度去看待分析事物。思维得到了发展,个性得到了张扬。
实践证明,语文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形式的多样性,为学生的创新留有充分的空间,也为个性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他们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去创新,使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传统的教学往往遵循统一的原则,学习内容是有计划性和指令性的。对于老师给出的教学任务,每一个学生必须无条件地完成,结果忽视了学生个性化的学习,导致学生无法和教学内容进行有意义的对话。
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教师可尝试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减少对学生的束缚,鼓励他们自由地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述。
课堂上,教师应千方百计地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人,促进其个性化的发展。如有位老师在教学《美丽的南沙群岛》,赏析课文时就真正做到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向大家介绍南沙群岛的美。”这时,学生兴趣盎然,有的选择有感情地朗诵,解读南沙群岛的美;有的选择当导游,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美丽的南沙群岛;有的在精彩词句旁写感受;有的边读边欣赏课文中的插图;有的则干脆发挥自己的绘画特长,有创意地画了一幅“南沙群岛图”……再如学习《徐悲鸿励志学画》时,我尽量把阅读的时间让给学生,让学生充分阅读。然后对学生进行提问。学生的问题有:徐悲鸿的生平。外国学生为什么看不起中国人?徐悲鸿是怎样励志学画的?外国学生为什么又改变看法?然后把大家要解决的问题进行小组、全班讨论,说说你认为哪个问题在课堂上最有研究价值。通过比较、筛选、归纳、总结,最终由学生确定学习目标,进行自主有效的个性化学习。
总之,尊重个性就是尊重生命。我们相信,个性化阅读犹如雨后彩虹,一定会使学生的个性绽放出迷人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