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中“求导思维”的探索

来源 :新课程·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z663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在突出强调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评价多样的同时,认为只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促进学生在身心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地发展的内容都是好内容,值得提倡。
  而农村学校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那就是学校活动场地相对偏小,教学器材相对缺乏。如何满足学生的需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是一个难题。通过反复的学习、探索和实践尝试,我觉得“一物多练”既能解决学校眼前的困难;又能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丰富教学内容,保证课的质量,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的发展,受益匪浅。
  
  一、“一物多练”能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
  
  要想把新课标中的新理念落实到每一堂课,那么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发挥学生的体育潜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应该是我们每位体育教师的职责。当我到外校听课学习看到有一位老师在上课的过程中,使用了“一物(呼啦圈)多练”。他上课使用的器材是呼啦圈。这位老师善于抓住呼啦圈的多种用途,1.推圈滚动比协调。呼啦圈的高度适中,可直接在快速跑中推动呼啦圈前进,通过手脚并用,来回左右手的交替练习,可以促进学生左右脑的平衡发展,锻炼身体的灵活性、协调性。2.扔圈套物激兴趣。呼啦圈扔法多样,掷准、抛接等。通过多种形式的扔圈练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投掷能力,改善其判断能力。同学们都积极参与,乐此不疲。一节课,老师就利用一个呼啦圈,锻炼了学生的奔跑和投掷能力,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运动兴趣,愉悦了学生的心理,增强了学生的体质,发展了学生的体育潜能。这节课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二、“一物多练”可以促进学生求异思维的发展
  
  求异思维不是语文的专用名词,体育也需要求异思维。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不管是方法,还是内容……评价更需要求异思维。我这里主要讲在内容上、活动上力争求异。比如:有几根绳子可以上一节课,有几根橡皮筋可以上一节课,有几个篮球也可以上一节课……只要有一样东西(活动器材),就能上好一节课。(当然,没有东西也能上好课,但在这里讲的是有器材的课)关键的问题是要善于求异。老师要学会求异,学生也会求异。只要花样不一,学生的体育兴趣就会上来。比如说:今天是篮球,明天是篮球,后天还是篮球,其实这没关系。只要你每天的内容不一样,学生就不会生厌,反而很大程度地激发了学生活动欲望,说不定他们还有新的玩法!“穷”(场地小,器材少)则思变,完全是有可能的。比如:老师说:今天,我们要用“篮球”开展活动,除了运球投篮以外,还可以开展什么活动?学生马上会说:运球过障碍、传接球接力、拍球比赛、……学生活跃,学生好动,什么事都能想得出来。最怕的是老师不给他们机会。
  
  三、“一物多练”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没有标准的体育器材前提下,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需要,和学生动手制作体育器材,更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利用矿泉水瓶制作“保龄球”,用废纸制作“接力棒”,用橡皮筋制作“跳高杆”等等,既环保又经济,在体育课上都一样发挥着作用,更能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
  
  四、“一物多练”也可以补充和丰富教学内容
  
  教科书的每一课中都安排了两到三个内容,而且有的都是毫不相关的。虽然面上看上去是合理搭配,但实际上根本没考虑到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如果能把整节课的几个活动内容连起来,充分利用“一物多用”“一物多练”,那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可想而知。比如实心球:先进行地滚球,再单手推实心球,接着双手掷实心球,然后是搬运式(实心球)接力跑,最后是传实心球接力……就是围绕实心球,看上去器材单一,内容却很丰富。健身、娱乐两不误。这样的课,学生怎么会不喜欢呢?
  經过实践,教学效果显著,师生都尝到了“甜头”。“一物多练”不仅符合新课程新理念,而且能解决和克服学校场地小、器材相对不足的困难;同时也很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促进学生的求异思维;体现课程的弹性,也是提高教学质量、丰富教学内容的有效途径,同时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的发展。对于教师来说:把时间留给钻研教材,认真备课,潜心教学,真不愧为一举两得!
其他文献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正在对数学课程的内容、数学教学、数学学习方式等方面产生深刻的影响。现代化信息技术与新课程的整合是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作为一线数学教师,我们不仅只是参加整合教材的实验,在日常教学中摸索和体会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的经验,更重要的是在思想观念上接受了整合的思想,身体力行地去实践整合化的教学设计并不断从中获益。下面结合本人两年来在新课程实验中的课
摘要: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育要符合自身发展规律,要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要培养建设中国特色的有用人才。广大教育工作者在改革实践中创造了丰富的经验和教育模式,要大胆转变思想、理清思路、提高认识、推进创新。教师的道德是教师的灵魂,师爱是教师的灵魂,师德是教师职业理想的翅膀。  关键词:教育 教师 师爱 师德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温总理在去年教师节前夕,来到北京三十五中,整整一个上午听了5堂课,深
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推动社会进入了一个信息化的社会,以多媒体技术为灵魂的现代信息教育技术赋予传统教育新的内涵,正如宋代诗人朱熹在《观书有感》所言: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多媒体作为新生事物,进入课堂已经显示了它强大的生命力。正是基于此,借助信息技术已成为成为一种新的英语学习模式。  一、传统英语教学的方式面临变革  学习英语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习者语言能力,语用能力,即平常我们说的听、说
摘 要:近几年来,职业学校生源素质普遍下降。作为职高班主任,应想方设法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让他们在一个团结、积极、向上的良好班集体中成长,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社会建设所需要的人才。  关键词:职高班主任 培养 集体荣誉感    班集体是学生学习、生活和成长的重要场所。近几年来,随着职业学校生源素质的普遍下降,加之职高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养尊处优、娇生惯养,不论是学习上,还是在行为习惯上都存在较大
摘 要:运用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从运动员训练年限和运动等级、身体形态指标、文化学习、训练动机、毕业去向等方面对江苏省普通高中高水平篮球队运动员现状进行调查,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建议。  关键词:普通高中 高水平篮球队 运动员 现状调查    一、前言    体育后备人才数量和质量的急剧下降是困扰我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从根源上分析,很大程度上应该归因于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运动员
语文教学的“高耗低效”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解决,仔细审视一下,就会发现,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竟是老师们对教学目标的认识和设计很不到位。有相当一部分老师自己不会独立设计教学目标,课时教学目标随课堂变化及时调整与动态生成的,更是少之又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在教学目标方面存在的问题,笔者大致地罗列了一下,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  一、确定的目标过于宽泛模糊  也就是目标定位不当,丢失了语文的
摘 要:缩小动笔写作与词句表达的距离,可以从生活中捕捉刹那间的生动画面,从词、句多方面引导观察其现象,用适当的词句考量其表意,形象描写此时此景的动感,使之言而有物、言之有神,真正做到动笔写作与词句表达的零距离,给学生写作带来的巨大的帮助和乐趣。  关键词:写作 表达 零距离    为了缩小写作与表达的零距离,除了积累词句之外不妨从生活中观察捕捉刹那间的生动画面,训练在這期间的词句表达能力,以达到动
著名教育家叶澜说过:具有魅力的课堂是由教师、学生、教学环境共同构成的充满活力、智慧和情趣的课堂。在语文课堂上,开展知识竞赛活动,让学生在“赛中学”“学中赛”,既能提高学习效率,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精神和团队意识,有效地激活语文课堂,尽显汉语言的无穷魅力。具体方法如下:  一、问卷调查,综合评议,均衡分组  1.对授课班级的学生从业余爱好、兴趣特长、语文成绩、作文水平、是否喜欢语
听过一节历史学科的生本教育实验课。教师在教授戊戌变法中的“戊戌六君子”内容时,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让学生讨论:谭嗣同的死是否值得?   各小组讨论后派出代表纷纷发表观点:   “他为变法牺牲的做法值得肯定。因为变法触动了顽固派的利益,帝国主义也不希望中国通过变法走上富强的道路,变法之路十分艰辛,他想用自己的热血洒出一条救国救民的道路。”   “他的流血不值得肯定,他的死是逃避责任的表现,不值得
我们在日常备课中,都非常重视教材的正文,除了反复研究大字内容,还会充分发挥小字、图片、方框材料的辅助作用,却往往忽视一些课后素材的开发利用。比如岳麓版的“知识链接”,提供了许多原始资料和反映史学新成果的材料,这些经典材料的有效运用,无疑是对教学资源的有利补充,笔者就如何巧妙运用“知识链接”,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加深对历史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科学历史观    历史概念是历史学习的一个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