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女子不如男”

来源 :新课程·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4105399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口高考制度改革后,我校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进行班级调整,我所任教的计算机对口班共58人,而男生只有7人,女生占了绝大多数。众所周知,高中阶段女生因学习心理、学习方法等诸多方面的原因,数学学习的整体水平不容乐观,因此,女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就成为制约我班教学质量提升的瓶颈。针对这一现象笔者在教学中尝试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收到一定的效果。
  一、“摆脱偏见”,重塑自信
  高中数学课程具有很强的逻辑性、严谨性和抽象性,传统观念认为男生的逻辑思维和空间能力要强于女生,更适合学数学。因此女生在数学学习上遇到挫折时,这样的观念就容易造成不利的心理暗示,产生自卑心理。但根据国内外心理学家、教育家的研究:“男女智力的发展在总体上是平衡的。”对口高考成绩的相关数据同时也证明女生同样能学好数学。因而,只要教学方法适当,多注意女生学习数学的非智力因素,一定会大幅度提高她们的数学学习水平。
  怎样消除女生心理上的失败阴影,重新竖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呢?我首先从以往的教学实践中寻找一些鲜活的成功范例说给她们听,或者让部分考取对口名校的女生谈她们职中时数学学习的体会,让“学妹”们了解成功的女生是如何克服困难、取得胜利的。在教学过程中我也适时介绍在数学研究和自然科学中获得成功的著名女性,如居里夫人和索菲娅·柯瓦列夫斯卡娅等。通过类似的榜样感召,在女生中逐渐形成女生也能学好数学的积极舆论氛围。而在考试评价时,我则采用形成性评价的策略,多纵向比较少横向比较,让更多女生明显看到自己的进步,从而获得成功的愉悦体验,形成积极稳定的情感,重塑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推陈出新”,领悟方法
  不少女生的学习方法存在诸多弊端,如侧重机械记忆、喜欢模仿、缺乏主动思考等等。针对女生落后的学习方法,我在教学中不遗余力地对女生进行学法指导,要求女生在学习中做到:先预习后听课,先理解后记忆,先思考后动笔,先复习后作业。同时还要求做到每周利用双休日对所學内容进行整理,每单元对所学过的知识作一次书面整理小结,力争做到堂堂清、课课清、段段清。事实说明这是女生学习数学的有效方法,它能帮助女生减少学习中的无效劳动,提高听课效率和课后学习效率,提升作业质量,使每个学生的自学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都得到培养。此外,我还充分利用女生模仿能力强的特点,让她们对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的运用进行模仿性的学习,从模仿中起步,在迁移中领悟,于建构中超越。
  三、“扬长补短”,灵活导学
  职中女生学习数学在某些方面存在一些优势,如运算规范、准确率高,善于直接推理、条理性强,“解模”能力较强等等。但职中女生学习数学的缺陷也很明显,如运算技巧性弱、速度慢、逻辑思维方式单一、空间想象能力不强、建模能力偏差等等。针对职中女生学习数学的优缺点,我在教学中注意发挥女生学习数学的长处,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帮助她们跨越学习数学的障碍。
  1.放慢节奏,打好基础
  职中女生数学能力差,主要表现在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掌握和应用上。女生思维启动迟、反应慢,教学中应做到以慢求快,步步为营。开始讲授新课时慢一些,语言节奏慢一些,环节推进慢一些,课堂提问慢一些,让她们有充足的时间去参与,去思考,去感悟。“慢”似乎使课堂容量少了,但能让她们学得扎实,而不是囫囵吞枣,使她们真正理解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女生有一个特点,当她真正学会后,不容易遗忘,会产生一种螺旋上升的状态。因此,在看似慢的情况下,却是扎扎实实地打好基础。只有在巩固基本知识和掌握基本技能的前提下,才能提高女生的综合运用能力,有利于其可持续发展。
  2.降低难度,减少坡度
  在面对难度较大的题目时,为了避免女生产生畏难情绪,我总是将题目适当分解,设计好中间问题,引导她们逐步深入思考。实践证明,这样的“小步子”教学有利于发挥女生基础题较好的优越性,因为有了老师提供的学习“拐杖”,每个问题都落实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女生们“跳一跳就能摘桃子”,这样的课堂上她们更容易品尝到成功的甘甜,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3.数形结合,逐步抽象
  女生的长处是形象思维较突出,但抽象思维能力不足,根据她们的这一特点,在教学中注意数形结合,多采用直观教学。比如认识椭圆时,我组织学生用图钉和绳子画椭圆,并在绳长和图钉间距离的关系不断变化时反复尝试,在积累了丰富感性经验的基础上再揭示椭圆的定义,正因为有众多表象的支撑,学生对概念的认识才会变得深刻。学习立体几何时,为了帮助女生理解点、线、面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我常常布置学生课前先制作有关模型,课上再根据模型画出直观图,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钥匙,发展她们的空间观念和抽象思维能力
  4.举一反三,提高能力
  平时学习中,不少女生都有这样的反映,就是课堂上能听懂,作业也基本会做,就是考试成绩老是上不去。究其原因,就是女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强。因此,教学中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阶段设计不同的题组练习,加强变式题练习,如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等等,并对其中具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详尽的剖析,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这有助于拓宽女生的思路,促进其思维向深度、广度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如皋市大明电子职业中学
其他文献
新课程要求学生具有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独立探究获取知识的能力,养成团结协作的合作精神以及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理论联系实际,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转变教学理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下面我从以下几方面简单分析一下:    一、转变教育教学理念    1.教师角色意识的转变。新课程下,教师应该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向学习的参与者、促进者、指导者;由教书匠型教师转向创新型教师;
摘 要:多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多媒体课件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多媒体教学并未取得人们预想的效果。其原因并不在于技术,而在于如何设计和合理使用课件。多媒体课件的实用性、艺术性、适应性、交互性成为设计中应注意的首要问题。  关键词:多媒体课件 教学    目前多媒体教学愈来愈受到广大教师们的喜爱和推崇,更受到学生们的喜爱。因为,多媒体课件改变了过往以学生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它通过将文字、声音、图像、
摘 要: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将化学实验提到一个全新的高度,实验在地位、功能、内容以及教与学的方式等方面,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新课程改革将科学探究作为突破口,而化学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形式。  关键词:实验教学 新课程 科学探究 绿色化学    研究目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明确了高中化学课程的基本理念: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着眼于提高21世纪公民的科学素养,构建“知识与技能”、
新课程改革在我县已推行了五年,广大教师的教学思想、观念和方法也在不断地更新、改变着。近几年本人深入课堂听了很多节小学语文课,听后思考,虽然新课改理念已经逐步渗透到教师的教学行为中,但在课堂教学中仍有部分教师转变力度不大,课堂教学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如何提高实效性,这里本人就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谈谈粗浅的看法。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低效现象及成因    1.课堂教学中
摘 要: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读古典诗文,应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学生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古诗文时,必须改变教法,指导学生在咀嚼、体会、感悟和创新上下工夫,放手让学生自主诵读,从整体上去感知古诗文的音乐美,让他们自然而然地步入诗文的意境,最终获得思想的启迪,达到积累祖国语言、提高审美情趣的目的。既然如此,如何使朗读在古诗文阅读鉴赏课堂教学中发挥作用呢?下面笔者依据新课
[摘要]数学教学中,教师可通过质疑、判断、比较、分析、综合、概括等活动,引导学生经历知识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学的数学知识。  [关键词]数学探究;纵深;圆锥;圆柱;体积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0)06-0019-01  数学课堂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旨在使学生通过思考习得新知,不是为了活动而活动
从2008至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起,我们学校全面实施以“教学案”为载体的“二、三、六”教学模式,所谓“二、三、六”,“二”是复习导学、展示测试;“三”是课前自觉、课内自主、课后自省;“六”是明确目标、合作交流、体现展示、总结升华、当堂检测、拓展延伸。在教育局和学校领导的正确决策和指导下,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实现课堂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和学生学习方式的重大改变,学生学习兴趣和效果取得了较大的
一、激发学习兴趣,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某事物感兴趣时,他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好学”“乐学”,变被动为主动,其创造潜能就会得到发挥。  心理学上认为,当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知识与新知识之间有一定衔接点时,他就会对新知识感兴趣。如,教学Windows中的画图时,因为以前学过画图,如果仍然按先介绍工具的使用方法教学,学生的兴趣就会降低。而如果先让学生利用工具箱中的
在新课改课堂上,一个重要的标志是学生要动。所谓的动是动脑、动手、动眼观察、动心体会、动耳倾听、动口讨论。学生动用各种器官去学习,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形成一种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内部状态,是很难有效地汲取知识的。”如何让数学这门理论性相对较强的学科鲜活起来,让学生在课堂上保持愉悦、积极的学习情绪和状态,是我们每位数学教师应积极
[摘要]不公平是一种历史现象、区域现象和复杂现象,我国当下學前教育不公平表现在质和量两个方面。从量的方面来看,表现为地方政府投入经费的不平等、城乡學前教育发展的巨大不平衡、教师身份工资的不平等;从质的方面来看,表现为教育内容、师幼互动和课程选择中的巨大不公平。导致學前教育不公平的根本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制度设计的城市偏向与东部偏向,一是政府对學前教育由来已久的忽视和學前教育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