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微课助力科学教学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mcfly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微型学习概念的诞生,微课作为一个时尚元素,也悄然进入课堂。微课作为一种可以有效呈现教学内容和手段的教学资源,它有着文字、图片、声音等单一媒体所不具备的优势和特点,因此它是现在中小学阶段最流行,最常用的教学辅助手段之一。
  一、微课聚焦实验,让探究更扎实
  (一)运用微课,实现细节放大化
  在科学课堂上,教师的演示和步骤指导很重要,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的演示实验往往效果并不理想:后排的孩子坐得远,看不清,往前挤,前排的孩子又不让,结果谁也没有好好看。这时,如果能把教师的演示、指导提前录制好,课堂上用“微课”的方式呈现,就能轻松解决这个问题。
  如五下《浮力》一课中,要求学生测量泡沫块受到的浮力。这个实验必须借助吸盘、滑轮和棉线改变用力的方向才能测量泡沫块在水中的浮力。吸盘怎么吸?滑轮怎么安装?棉线怎样穿过?这些细节问题都是需要学生们特别注意的,所以学生分组实验前,教师最好先演示一遍。这时候利用录制好的微课效果远远好于现场演示。微课中,所有细节问题都近距离拍摄,实现细节放大化,让实验室中前排后排的学生都看得清清楚楚。
  (二)运用微课,打破时间限制
  有些实验的现象只有短短数秒,学生还来不及细看,现象已经结束。比如四上《水是怎样溶解物质的》一课中,观察高锰酸钾的溶解过程。高锰酸钾从水面沉入杯底,同时向四周扩散,时间很短,很多学生都来不及观察记录。怎么办?换水重做,费时费力。这时候,如果教师有事先录制好的微课或者学生当场拍摄的微课,就可以实验现象再现。教师还可以运用一定的技术手段,让视频播放时变慢,就像电视剧里的“慢镜头”,让高锰酸钾也来个“慢镜头”溶解,学生將会观察到更多的细节,获得更多的信息。
  (三)运用微课,冲破空间限制
  有些实验限于空间太小,无法让每个学生都清晰观察到实验现象。比如六下的《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要求学生观察水中的微生物。微生物不但小,而且会运动,学生刚调整好显微镜的焦距,下一秒微生物可能已经游出视野范围,所以学生想要清晰地观察到微生物并不容易。如果运用微课,这个难题就能迎刃而解。教师可以先做“下水实验”,把观察到的微生物拍摄下来,再把没有微生物出现的片段剪辑掉。课堂上,通过播放微课,先让学生初步了解微生物,再自己动手操作观察微生物,可以大大提高课堂的效率。
  二、微课聚焦知识,让科学概念更形象
  科学知识也是科学学习的主要内容,除了科学实验获得的知识外,教材也有很多概念性的科学知识。集思广益、独辟蹊径的教学微课的呈现,比单纯的学生阅读更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建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五上《做一生态瓶》一课中,有一个“生态系统”概念。概念较长,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用微课的方式呈现这个概念,效果就不同了。微课中以优美的画面的呈现一个湖泊,清清的湖水,一眼就能望见湖底的卵石及沙土;湖里,各种鱼儿游来游去,还有小虾、田螺等;湖面上荷花盛开,圆圆的浮萍随波荡漾,还有一些其他的水生植物……画面配合介绍,让学生理解“生物”和“非生物”,理解“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理解“密不可分”,这样不但能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还能形成长时记忆。
  三、微课聚焦展示,让学生更自信
  微课不仅是教师课前收集、拍摄准备的,也可以是学生课前准备或是课堂上分组活动时拍摄的。播放学生自己收集的、拍摄的或者以他们自己为主角的微课,更能增强学生的信心,激发他们对科学的热爱,是对他们最好的鼓舞。
  如五下《机械摆钟》一课中,研究“单摆的等时性”这个活动,要求摆自由摆动,每隔10秒钟记录一次摆动次数。这对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操作难度还是很大的,要小组内成员配合得相当默契才行。一开始大多数小组都配合得不够理想,但我发现有一个小组在组长的指挥下井然有序地操作着,没有出半点问题。于是,我用手机给他们拍摄了视频,记录下他们的活动过程,然后我请其他小组暂停活动,一起观看视频,学习这组同学是如何相互配合操作的。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不仅全班都学会了相互分工合作,这组的同学更充满了成就感。
  四、微课聚焦拓展,让课外活动更深入
  课堂时间有限,光靠科学课内的探究活动,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因此,我们不断地拓展科学课外活动,把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利用好微课,将课堂探究带到课外,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实践机会,拓展学生实践和创新的途径。
  如学习了五下第一单元《沉和浮》以后,我通过学校微信平台,推送了做“浮沉子”的微课。做“浮沉子”的材料很多,普通的可以是笔帽、橡皮泥、吸管和回形针。我希望学生们回家观看微课后,从中受到启发,制作自己喜欢的“浮沉子”,然后把自己做的“浮沉子”也拍摄成微课,上传到班级群,全班评比展示。后来事实证明,这个方法不错。微课的运用真正实现了学生对课外知识的拓展和延伸,使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了科学的魅力和乐趣。
  在小学科学课堂上,如何选择合适的时机、恰当的环节用好微课,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只要我们巧妙设计,灵活运用,相信通过短小精悍的微课,定能让学生花最短的时间获得最重要的知识,从而实现科学教学的最优化。
  【作者单位:桐乡市洲泉镇中心小学浙江】
其他文献
信息技术学科走进小学课堂,促进了小学生的信息技术化能力发展,拓宽了小学生的学习途径,同时也为丰富学生的知识注入了现代化、信息化元素。学生可以通过信息技术从网络上获取更多感兴趣的东西。而小学生正处于从感性的事物中获取理性思维时期,他们的好奇心理和对新鲜事物的欲求心理特别强。因而,小学生对于信息技术学科的学习往往只停留于游戏化、趣味化的表面,对于直观新奇的知识敢于探究、乐于学习;而对于其中较为抽象的东
本文通过对中德两国体育教育的比较,借鉴他们的教育经验,构建符合中国特色的体育教育体系,从而更好的实现培育具有身心健康的能够从事各项工作的人。
文章论述了随着人口增加、经济发展和自然条件的变化,牧区干旱缺水的形势日益严重的问题,分析了抗旱工作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提出了应该采取的有效措施。
在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教育中要让学生感受科学技术对生活的影响;让学生保持对科学的兴趣,发展科学潜力,同时具备科学探究所需要的思维与方法。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通过教学引导、创新教学方法等来鼓励学生对科学知识进行深度的探究。针对此本文对小学科学深度探究的意义进行分析,提出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探究。   小学科学具有强烈的实践性与探究性,许多知识都需要学生亲自体验、亲自探究才能习得。
模式是学术成型时的模样,包括它的操作程序、体例形态、学术立足点等内容。模式在文化演进的长河中有着承前启后、兴衰变迁、移位派生、冲突融合、综合求新等特点,研究模式发生
随着经济运行机制的改变,地勘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也应随着理财环境的变化作相应的变化。本文就如何在新的市场条件下搞好地勘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发挥财务管理的指导作用谈了一
科学课的实验教学,关键是精心创设实验的探究情境,让每一个学生参与实验任务,认真完成观察、操作和讨论、反思的探究过程。  《科学》课程是一门实验科学,强调通过课堂实验的方式开展概念、定理和规律的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现代科学知识,更要激发探究兴趣、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一、精心创设实验的探究情境  小学的科学课教材,从最初的偏重科学知识,到现在的重视完成科学探究过程,包含了很多科学教师呕心沥血的努力
本课内容以瓶“吞”鸡蛋为切入点,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展开趣味性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善于发现、观察并研究身边问题的科学意识。  教学目标如下:  1.能根据实验现象进行推理和猜测;能利用简单器材设计并进行实验操作,验证自己的猜测。  2.体验到科学探究的乐趣,意识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3.认识大气压力的存在,知道大气压力的方向来自四面八方。  本课的教学重难点:设计实验验证大气压力的存在以及方向
中油桃10号是以油桃优系6—20(京玉×NJN76)为母本,曙光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和胚培养育成的早熟优质油桃品种,2007年通过河南省林木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定名,同年取得国家植物
本文通过对目前公路工程施工中企业对材料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一些管理建议与对策,供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