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卫生部:我国1500万青少年吸烟尝试者4000万
7月16日,卫生部公布的“2008年中国控制吸烟报告”中指出,在我国1.3亿青少年中,吸烟者约1500万,尝试吸烟者不下4000万,而遭受二手烟危害的高达6500万。
报告称,我国青少年吸烟开始呈现低龄化趋势,并且女学生尝试吸烟率和现在吸烟率均有上升趋势。
报告还指出,烟草广告、促销和赞助,将烟草和运动、成功、独立、性感等相联系,美化了烟草形象,对青少年吸烟有极强的诱导作用。102个国家烟草广告和烟草消费趋势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在那些全面禁止烟草广告的国家,烟草消费呈现急剧下降的趋势。
报告执笔人说,以烟草企业或企业集团冠名的间接烟草广告宣传效果非常明显,对青少年的影响是成年人的三倍。在花样翻新的烟草广告前,青少年往往高估同伴和成人的吸烟率。那些打着预防青少年吸烟旗号诱导青少年吸烟的行为尤其恶劣。比如宣传“吸烟是成年人的选择”,暗示吸烟是成熟的标志。
影视作品中的吸烟镜头,特别是青少年偶像型人物的吸烟形象,对人群尤其是青少年群体的行为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大量的烟草镜头大大提高了青少年尝试吸烟的可能性,即便非吸烟的青少年,如果其崇拜的偶像吸烟,则他们对吸烟行为认同的可能性提高16倍之多。
(《中国青年报》2008年7月17日)
广州:《2008广州孩子之最》发布
广州市少年宫6月2日发布的《2008广州孩子之最》调查显示,玩依然是孩子最开心的事,有90.2%孩子选择。其中,在孩子们最喜欢去的地方中,55.23%的人选择了香港迪士尼公园,其次是北京18%、出国旅游有15.41%、国内城市占了8.6%。
最爱吃的食物调查显示,43.2%小朋友最爱肯德基和麦当劳,其次是32.5%的小朋友选择意粉、比萨、雪糕等西餐类,健康的蔬菜水果类仅有两成,日常主食鱼蛋和杂粮更是只有4.3%,传统食物在孩子心中地位更低。
食品喜欢速食类,而文化孩子们更倾向于流行文化,周杰伦是孩子们最爱的歌星,喜欢童歌童谣的只有18.5%,流行文化对孩子们成长的影响呈现越来越低龄化甚至幼龄化的趋势。
对于自己最爱的人,99%的孩子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妈妈,有六成孩子“顺带”选择了爸爸;而对于不喜欢的人,31%的孩子选择了同学,9.43%的孩子选择了爸爸。
(《南方都市报》2008年6月2日)
济南:暑期“衔接班”——家长热衷孩子反感专家反对
暑假刚刚开始,各种各样的“衔接班”已经出现在许多孩子的暑期计划中。
据了解,一些文化辅导培训机构推出了不同层次、不同科目的“衔接班”。这些暑假“衔接班”种类多样,培训时间一般为20天至3个月不等,收费少则几百元,多则几千元。
调查表明,家长是此类“衔接班”的有力支持者。济南一家调查网站对“是否让孩子上‘衔接班’”的调查显示,81%的中小学生家长决定让孩子参加“衔接班”。他们普遍认为,读“衔接班”一来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二来可以解决暑假无人看管孩子的问题。而孩子们对“衔接班”没有太多好感,95%以上的中小学生表示不愿参加“衔接班”。一名学生直言:“从教室走进教室,太没劲了。”
山东省社科院研究员鹿立认为,对于中小学生来说,知识的学习并不困难,困难的是适应新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而这并不是大多数“衔接班”所能担负得了的。“课本上的东西,在学校学就够了。”
(《中国教育报》2008年7月14日)
7月16日,卫生部公布的“2008年中国控制吸烟报告”中指出,在我国1.3亿青少年中,吸烟者约1500万,尝试吸烟者不下4000万,而遭受二手烟危害的高达6500万。
报告称,我国青少年吸烟开始呈现低龄化趋势,并且女学生尝试吸烟率和现在吸烟率均有上升趋势。
报告还指出,烟草广告、促销和赞助,将烟草和运动、成功、独立、性感等相联系,美化了烟草形象,对青少年吸烟有极强的诱导作用。102个国家烟草广告和烟草消费趋势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在那些全面禁止烟草广告的国家,烟草消费呈现急剧下降的趋势。
报告执笔人说,以烟草企业或企业集团冠名的间接烟草广告宣传效果非常明显,对青少年的影响是成年人的三倍。在花样翻新的烟草广告前,青少年往往高估同伴和成人的吸烟率。那些打着预防青少年吸烟旗号诱导青少年吸烟的行为尤其恶劣。比如宣传“吸烟是成年人的选择”,暗示吸烟是成熟的标志。
影视作品中的吸烟镜头,特别是青少年偶像型人物的吸烟形象,对人群尤其是青少年群体的行为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大量的烟草镜头大大提高了青少年尝试吸烟的可能性,即便非吸烟的青少年,如果其崇拜的偶像吸烟,则他们对吸烟行为认同的可能性提高16倍之多。
(《中国青年报》2008年7月17日)
广州:《2008广州孩子之最》发布
广州市少年宫6月2日发布的《2008广州孩子之最》调查显示,玩依然是孩子最开心的事,有90.2%孩子选择。其中,在孩子们最喜欢去的地方中,55.23%的人选择了香港迪士尼公园,其次是北京18%、出国旅游有15.41%、国内城市占了8.6%。
最爱吃的食物调查显示,43.2%小朋友最爱肯德基和麦当劳,其次是32.5%的小朋友选择意粉、比萨、雪糕等西餐类,健康的蔬菜水果类仅有两成,日常主食鱼蛋和杂粮更是只有4.3%,传统食物在孩子心中地位更低。
食品喜欢速食类,而文化孩子们更倾向于流行文化,周杰伦是孩子们最爱的歌星,喜欢童歌童谣的只有18.5%,流行文化对孩子们成长的影响呈现越来越低龄化甚至幼龄化的趋势。
对于自己最爱的人,99%的孩子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妈妈,有六成孩子“顺带”选择了爸爸;而对于不喜欢的人,31%的孩子选择了同学,9.43%的孩子选择了爸爸。
(《南方都市报》2008年6月2日)
济南:暑期“衔接班”——家长热衷孩子反感专家反对
暑假刚刚开始,各种各样的“衔接班”已经出现在许多孩子的暑期计划中。
据了解,一些文化辅导培训机构推出了不同层次、不同科目的“衔接班”。这些暑假“衔接班”种类多样,培训时间一般为20天至3个月不等,收费少则几百元,多则几千元。
调查表明,家长是此类“衔接班”的有力支持者。济南一家调查网站对“是否让孩子上‘衔接班’”的调查显示,81%的中小学生家长决定让孩子参加“衔接班”。他们普遍认为,读“衔接班”一来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二来可以解决暑假无人看管孩子的问题。而孩子们对“衔接班”没有太多好感,95%以上的中小学生表示不愿参加“衔接班”。一名学生直言:“从教室走进教室,太没劲了。”
山东省社科院研究员鹿立认为,对于中小学生来说,知识的学习并不困难,困难的是适应新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而这并不是大多数“衔接班”所能担负得了的。“课本上的东西,在学校学就够了。”
(《中国教育报》2008年7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