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教学中如何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

来源 :江西教育·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lq56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历史课堂上如何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呢?下面谈谈我的一些做法。
  
  一、 以疑启之,唤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读书无疑者,须教者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历史学科的过去性,使学生感到乏味,所以我在教学中,常常精心设计一些疑问,创设问题情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如教《三国鼎立》一课时,问学生:官渡之战中曹操胜了,而赤壁之战中曹操败了,这是为什么?这样一下子就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了。曹操在力量弱小时都能以少胜多,为什么在力量强大后却败给了力量小的孙刘联军呢?于是他们积极开动脑筋,认真看书,寻找答案,然后纷纷提出自己的看法,通过相互补充,答案也就差不多了。
  再如上《繁盛一时的隋朝》时,课文对隋文帝统一全国的历史意义没有直接阐述,当初步学完课文后我向学生提出了这个问题,并告诉学生要联系隋朝前后历史来分析、归纳这一历史事件。这个问题有一定难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边探究,教师边点拨。这种通过精心设疑、引导学生进行探究的方法,效果不错。
  除了精心设疑外,还要鼓励学生质疑。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原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 “整个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正确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的能力,任何时候都应鼓励学生提问。”在教学过程中我依据这一理论,大胆鼓励学生质疑。如上完《繁盛一时的隋朝》这一课时,我指着课题问:你们还有没有疑惑的地方?这时有位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课题是“繁盛一时的隋朝”,而课文只讲了隋朝的繁盛,没有介绍繁盛的时间有多长,那么隋朝繁盛的时间有多长呢?我继续问学生:你们谁能回答这个问题?有位学生就替我回答了。由于我经常鼓励质疑,现在有些学生已能提出一些有质量的问题了。我想以后每一篇课文都让一部分人自己提出问题、另一部分人回答问题。用这一教学模式,学生的能力就会真正得到提高。
  
  二、 以论导之,创设学生自主学习的氛围
  
  当学生对一个问题认识模糊时,当阐明一个问题需要多角度、多层次进行时,那就把问题直接交给学生,让他们自由讨论、各抒己见、共同交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答案。
  例如,对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评价,可以通过课文后面“隋炀帝开凿大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这样一个问题来引导学生讨论。学生通过激烈讨论,畅所欲言,彼此交流,正确答案也就浮出水面了。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锻炼了学生口才,又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在讨论中学会了评价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要从多方面、多角度来评价的方法。
  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灵活的教学方式会给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 以动引之,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课堂是学堂,学生要学会学知识,还要学会合作。当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出来后,合作学习更成为一种需要,通过课堂内互动,让不同思维在合作中碰撞,让他们发现问题,激励他们去探索、去创新。
   新教材每个单元都编排了一节活动课,如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历史短剧——文成公主入藏》。我把全班同学分成两个小剧组,让他们自己去收集资料,自编自演,三天后两个组各表演这一历史短剧,看哪个组表演得好。这种完全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自学能力。在这种集体活动中因每个人都会有各自的体会,这种多体会的汇合对于每个人来说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四、 以点辅之,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
  
  在课堂上,学生能看懂的、读懂的教师就不必再讲,否则就是浪费时间,学生能发现的教师不必点明,否则就是限制了学生的发展。
  如讲解七年级下册《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第二节“古典科技巨著的涌现”这一部分时,让学生自学课文,把巨著产生的年代、作者、书类、主要内容等在书上画出来,记一记,教师一字不提。当学生自学完课文后,我再提问学生:“你们学完课文后,有没有感觉到当时我国科技发展上潜藏着一种什么危机?”学生对这一问题一下子摸不着头脑了,因为课本介绍的都是辉煌成就,怎么会潜藏着危机呢?这时教师进行启发,引导学生去分析、思考,从而得出明朝我国科技发展的时代特点,即对传统古典科技的总结居多,对近代自然科学的运用和发展尚少,潜藏着发展停滞的危机。通过这一问题的教学,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更深的理解,这也培养了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
  总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是学习展示的平台,我们必须给学生足够的自主学习、探究合作的机会,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主动参与,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品尝成功的喜悦。◆(作者单位:江西省婺源县赋春中学)
  □责任编辑:曾维平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芹菜素(apigenin,API)是否通过抑制蛋白激酶CK2下调p-STAT3(Ser 727)蛋白表达抑制人宫颈癌HeLa细胞球细胞自我更新能力.方法:实时定量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qRT-PCR)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目的 基于自我效能理论分析网络健康干预情境下乳腺癌化疗患者在“乳康之韵”APP上的留言.方法 建立“乳康之韵”APP,从两所医院乳腺外科行乳腺癌手术且接受化疗的患者中选取
主体教育是指在素质教育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展学生的主体精神和主题能力,从而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健康发展。实施主体教育的研究,正是为了探索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一种新的模式。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实现英语课堂教学真正成为一个师生共同参与的创造过程,建立起一种有利于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的生动活泼的教学新秩序,英语“导学法”无疑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在英语课
高三学生怎样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使自己的基础知识形成网络,基本技能取得长足的进步呢?笔者认为,上复习课时首先要扣紧教材,根据教材的内在联系,重新编排纲目,以求建立整体概念。本文结合本人在高三的教学经验来谈谈在英语复习时应注意的方法即应注意过好的三道关——词汇、语法、课文。    一、过好词汇关    没有足够的建筑材料,再高明的工程师也无法使自己的宏伟蓝图变成高楼大厦;没有掌握足够的词汇,再聪明的学
一新建本科院校青年教师制作的课件存在的问题课件作为现代化教学辅助手段,有利于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加强师生互动,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因此,制
环境保护行业是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行业。高校需要培养以能力为本位的环保人才,尤其是能在生产领域解决实际问题的高素质环保应用型人才。环境类专业的培养目标之一是使学
如果把教育看作是一个新兴产业的话,其任务是为社会和经济发展提供合格的人才资源,最终产品是成才的学生。在这样一种特殊产业中,学生自然是主体,而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则起着主导作用。“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是教师的责任和教学目标。因而应该提倡“学生是主体”的教育理念,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主张自我提高、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个体意识,并且强化自学、自评、自控等素质的训练。所以是被动的接受鱼还
从近几年的江西省高考英语试题看,高考命题始终坚持“稳定中求发展,发展中求创新”,坚持“突出语篇,注重交际,强调应用”“根据大纲,但不拘泥于大纲”的命题原则。围绕这一原则,作为高三的英语老师,应该为学生制定科学的教学复习计划,采取科学的训练方法,努力形成高三英语复习的新思路,全面提高复习的质量,以适应高考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    一、培养学生大声朗读的习惯    对于学英语的人来说,语感是非常重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多媒体技术和网络的发展,信息技术的运用也成为数学课堂教学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大大丰富了课堂内容,改变了教学形式,推动了课堂改革的发展。    一、教学形式整合——无时空限制的数学大课堂    人类社会已进入全新的信息时代,我们利用网络信息丰富、传播及时、读取方便等特性,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引向多媒体网络信息领域,建立无时空限制的数学大课堂,促进教育制度的革新,丰富教学形式,提高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