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研究

来源 :教学研究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mi17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要服务于生活。教师要使学生把课上的研究所得很快投入到实际生活中。对于学生来说,熟悉的情境具有特殊的亲和力,能使知识与应用之间建立最亲密的联系,激发学生去综合运用知识,为体现应用性做好了物质上的准备。因此,我们要教会学生着眼于生活,探究和解决数学问题。
  【关键词】数学;生活;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在真实的生活中,我们几乎不可能借助单一的知识来解决问题。我们通常都要将多种知识和经验综合起来进行分析,从而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时,我们也可以尝试着将一些知识与生活相结合,挖掘出真实而有意义的探究性问题,以此调动学生思维的活力。
  一、融于生活,探究问题
  教育学和心理学研究表明:当数学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数学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因此《新课标》中明确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可见,我们只有还原知识的生活本原,从学生的生活环境中发现并创造出数学,使学习与生活紧密结合,才能使学生乐于学数学,才能使数学课堂充满生命和活力。
  怎样还原知识的生活本原呢?叶澜教授指出:“将结构化后的以符号为主要载体的书本知识重新激活,就要实现与三方面的沟通:书本知识与人类生活沟通,与学生沟通,与学生经验世界、成长需要沟通,与发现、发展知识的人和历史沟通。”因此,我们就要把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进行整合,找到生活与知识的契合点,并以此为切入点进行教学。
  那么怎样把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呢?
  (一)从生活中提取
  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而很多数学信息就蕴含在生活中,就隐藏在学生的身边。数学老师要具备生活意识,不断走进学生的生活,用一双慧眼去发现、挖掘丰富的课程资源。根据教材知识要点,创设以学生为素材或具有生活背景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转换成抽象数学模型并进行应用的过程,从而在生活中感悟数学。
  应用题教学历来是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虽然新课标中已经没有了应用题的提法,但新课标强调了把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去解决问题。小学数学第二册中安排了这样的内容:“李云家有3只母鸡,10只小鸡,一共有多少只鸡?”“河里有12只鸭子,游走5只,还剩几只?”这些例题不但内部没有联系,而且离城镇学生的生活较远,如果一课一例地去分析,势必会让学生感到索然无味,对数学失去兴趣。如何结合学生特点活化教材,把这个内容融合到学生的生活中去,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课上得生动、活泼,使数学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呢?深思之后,笔者做了如下尝试:
  课一开始,笔者对学生说:“这节课咱们进行一场拍球比赛怎么样?”学生的兴致一下被调动了起来。在精心的组织下,学生高兴地拍了起来。这样,一个个代表着学生劳动成果的数据产生了,在欢快的气氛中,小组长把每人的拍球数据做了统计。这就为课上的研究做好了物质上的准备。在此基础上,笔者问:“谁愿意向大家汇报你拍了几下?”根据回答,从学生中随机抽取两个数据,出示在黑板上后,问:“知道了两人的拍球数,你能提个问题请大家算一算吗?”“请大家算一算他们两个一共拍了多少下?”“请大家算一算
  比 多拍了几下?”这样,研究的问题来自于学生,不但培养了学生提问题的能力,而且由于这些问题是在学生的生活中经常出现,学生很快就把这个问题解答出来了。紧接着,笔者请每一组同桌利用刚才的办法算出同桌两人共拍了多少下,比一比哪组同桌拍的最多。由于引入了竞争机制,同学们都兴致勃勃地算了起来。接着,笔者在学生中进行第二次调查,根据调查板书“ 和 共拍了多少下, 拍了多少下,那么算一算 拍了多少下?”这样,就很自然地把课本中的知识点融入学生熟悉的活动中。熟悉的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原有的生活经验,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游戏中产生的比赛需要,对研究起到了驱动的作用。
  (二)在生活中应用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要服务于生活。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一课中,笔者创设了如下的情境:
  1. 游乐场中的数学问题
  利用多媒体展示问题情境:7个同学在商量怎样租船的场景。
  (1)从画面中你知道了什么?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4人船需要租几条,为什么?
  (3)每条船每小时7元,玩1小时,每人要花多少钱?
  2. 购物中的数学问题
  出示小小文具店画面,货架上陈列8种文具,标出价格,分别提出如下问题:
  (1)从画面中你知道小朋友遇到什么问题?买1个转笔刀和1支铅笔共花多少钱?你想买哪两样,算算共花多少钱?
  (2)圆珠笔比铅笔贵多少钱?
  (3)我有10元,买1个笔盒还剩多少钱?如果你有10元,你会买什么?找回多少钱?估计一下,买1个笔盒和1个笔记本够不够?
  (4)买了两件文具,花了8元,猜一猜可能买了哪两件文具?
  学生们在解决问题时,始终兴奋,课堂气氛异常热烈。笔者也从中悟出:只要我们教会学生着眼生活,注意把数学知识与生活情境结合起来,善于用慧眼在生活中探究问题,并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就会不断提高。教师始终要引导学生把生活经验上升到数学方法,又能将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这些教学实践使笔者体会到,教学中只有还原知识的生活本原,使教学内容不仅贴近,而且融入学生的生活,使教学扎根于深厚的生活土壤之中,才能使书本上符号化的知识具有生命,才能使数学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才能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的价值。
  二、化静为动,解决问题
  (一)让活动走进数学   皮亚杰从发生认识论的角度深刻揭示出:“认知源于主体与客体间相互作用于活动中。”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就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出有数学思维的课堂活动,让学生在数学生活化过程的活动中,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皮亚杰还提到“活动是认识发生的前提”。学生的发展是内部活动与外部活动双重建构的过程,内部活动需要外化,外部活动需要内化。实践证明: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把课本上的教学内容与学生喜爱的活动形式有机结合,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很自然地投入到活动当中去,从而通过提高外部活动的质量来提高内部活动的质量。
  《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一课是新教材中的新内容,目的在于通过观察与比较,引导学生正确运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等词语描述数的大小关系,明确同样和一个事物进行比较,由于对象不同,表达方法就不同。如何能够让一年级的小学生认识到这一点呢?笔者认为必须从学生的生活入手,让学生在比一比的活动实践中,认识“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的概念。于是,笔者设计了教学活动“抓学具”,引导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认识这些概念。请两位同学到课室前面抓学具,要求一个比老师的多一些,一个比老师抓的多得多,让学生来感受“多一些”和“多得多”的区别。虽然都是多,但多的程度却不同。基于以上教学实践,再请学生自己摆学具,第一堆摆在30个,要求第二堆比第一堆少一些,第三堆比第一堆少得多。学生们摆得很投入,也很机智,有一部分学生第一堆只摆了1个,说明他们已经在亲自动手中,比较深入地领会了这些概念的意义。
  (二)让技术走进数学
  现代信息技术对教学改革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在创设情境、展现新知的形成过程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现代信息技术不但可以使数学教学内容变静为动,化抽象为形象,而且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密度。让活动走进数学,让现代化的技术走进数学,使数学课堂具有了现代化的意蕴。数学课内容从抽象变具体、由静态变动态、由平面变立体,内容展现方式的变化,让学生感到数学世界是丰富多彩的。
  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我们应做到以下几点:
  1. 注意选择与学生生活背景有关的素材和情境,为学生发现数学问题、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生动有趣的教学资源。
  2. 注意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数学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体会到现实生活中存在着许多数学问题,初步体会数学问题是怎样产生和解决的。
  3. 创设启发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发现问题的情境,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讨论交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4. 安排少量具有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题目,使学生体会可以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以寻求多个解答的方法和答案。让学生在不断探索与创造的气氛中发展创新的意识。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也是一门充满趣味性的学科。教师要引导学生不断地发现数学问题,感受到数学魅力,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数学、爱数学的学习兴趣。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每一个教师都在思考、探索的问题。作为数学教师,应依据学科教学的特点,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在行动上精心安排,认真落实优化应用题教学,让学生着眼生活、联系生活,并始终着眼于生活化的教学策略,致力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其他文献
【摘 要】后进生是教育工作者的心头石,是压在每一位教师头上的一座大山,更是教师工作中的一大难题。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是关系到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人口素质的重大问题。因此,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是一线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在后进生的转化中要注意:全方位掌握基本情况,全面建立后进生档案;尊重人格,保护后进生的自尊心;充分利用课堂教学主渠道,推进后进生转化工作;发挥班主任的积极作用,加快
【摘 要】本文以人教版“周长的认识”一课展开教学实践,前有蕴伏、中有探究活动、后有发展渗透思想为主要策略,试图让学生在动手操作活动中,触摸“周长”核心概念,经历概念的形成过程,从而建构概念的本质。  【关键词】动手操作;核心概念;本质;抽象  学习数学,离不开概念。李邦河院士指出:“数学根本上是在玩概念,不是玩技巧,技巧不足道也。”教学中给数学的基本概念以核心地位,使学生深刻领悟概念的本质及内涵,
曾经看过一篇报道,上面写道:“问我们中国的小学生和日本的小学生:‘吃的苹果是怎样来的?’”我们的小学生回答说是:“水果店买的。”日本小学生说:“去中国拿。”暂且不说报道的真实性及日本的强盗逻辑。但我们应该告诉我们的小朋友不只是水果店里有,还应该告诉他们苹果的生产全过程和运输销售的全过程。  回想起我们的学生时代,老师对我们的教导历历在目:做一个“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们崇高的终极目标;我
【摘 要】口算能力是数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进一步学好数学的必备基础。口算的熟练程度直接影响着将来笔算的速度和准确性。“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尤其是在低段的教学中,要重视基础,使学生做到精准口算。文章主要阐述了通过引导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基本的口算方法,再加以压缩熟记与科学训练,坚持口算形式的直观性、针对性和灵活多样性,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提升计算实效,增加对计算的兴趣。  【关键词】小
【摘 要】新课程改革为一线教师带来一种前所未有的挑战。从课程内容来看,一方面,对于现成的课程文本内容,没人能轻车熟路;另一方面,太多的内容还要有赖于在情景中互动生成,因此充满着不确定性。这样大家都在同一条起跑线上,需要建立平等对话和合作教研的机制。一千个老师就会有一千种教学方法,而每种方法都会遇到层出不穷的新问题,因此需要研究和解决真正问题的有效教研方案的出台。  【关键词】高效课堂;教学方法;校
摘要:对于学生来说,小学阶段的英语阅读是一件非常有挑战性的事情。一是缺少相应的语境和环境,部分学生的阅读时间都局限在英语课堂上,在课下和家里较少有温习和运用的机会;二是部分学生基础较薄弱,兴趣程度低,英语阅读的积极性不高,阅读效率低下。笔者结合自身在教研实践中的反思,对小学高年级英语阅读教学模式的有效性进行了系统的探究,认为阅读教学需要从激发学生兴趣着手,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并通过教学
【摘 要】如果说阅读教学是教师对学生的“输入”,那么学生的习作就是“输出”。本文就学生对习作的兴趣、如何积累材料、了解习作方法等方面,探讨如何让阅读教学更好地为学生的习作服务。  【关键词】阅读教学;习作;兴趣;积累;方法  对于大多农村小学的学生来说,阅读与写作一直是他们望而生畏的难题。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反思自身教学——为什么天天都在上语文课,学生的阅读理解、写作和表达的能力却总不如人意呢?学生
【摘 要】英语阅读能力是学生英语综合能力中的重要一环,阅读能力的高低对学生英语水平的发展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培养小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很有必要,因此教师应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开展有效的阅读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阅读材料,营造轻松和谐的阅读教学环境,引导学生进入阅读状态并对其进行阅读策略的指导,让学生在愉快而具有创意的学习中积累丰富的阅读经验,从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其自主学习和综合运用英语
摘 要:学习数学是一种经历,在经历中汲取经验。数学教师不能局限于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运用不同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而反思习惯则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思维方式。反思习惯在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培养学生的反思习惯可以更有效地把数学知识传授给学生。文章从目前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反思情况出发,结合教学实践,探讨反思习惯的培养方式以及其重要意义。  关键词:数学教学;反思习惯;培养策略  当前
【摘 要】网络多媒体技术给小学科学教学创设了一个广阔而灵动的平台,推动了小学科学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小学科学教师要与时俱进,正视网络多媒体技术条件下小学科学教学出现的新问题,积极推动网络多媒体技术与小学科学教学的有效整合。以教学信息的多元交互传播构建一个迥异的互动、交流环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丰富学生感性认识、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突出教学应用价值,使小学科学教学效果和学生科学综合素质得到稳步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