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中生物这门学科具有知识点多、知识结构复杂等特点,而且相对于初中生物而言又提升了难度。所以为了提升高中生的生物学习效率,广大高中生物教师都在积极地探索一些更为有效的教学方式,以提升学生的生物学习效果。近年来,随着网络的发展,思维导图这一工具得到了普及,并在教学领域中得到应用与发展。
关键词:思维导图;高中生物;知识;复习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新兴的思维辅助工具,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并具有一定的思维放射性,可以使思路或知识体系通过思维导图的引导变得更清晰、更直观。因此,思维导图在生活中以及各种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在教学中,思维导图可以有效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以及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掌握程度。思维导图通过图形的方式,利用圆圈或线条把原本混乱的思维进行有序整理,并把观点与思想充分体现在图中,从而能直观显现知识重点。
一、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分步教学
思维导图具有逐级划分的特点,而高中生物教学内容的课堂建构亦是由简入难、层层递进的过程,所以高中生物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作为日常上课时的辅助工具,把课中所涉及的生物知识逐一划分并建构出来, 以思维导图的形式设计上课流程和板书,这样不仅可以在教学中有一个清晰的教学流程,还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中层层把握所学知识,逐次建构,使学生的思维能够得到良好发散,提升学生的生物思维能力,学生随时可以通过思维导图对知识进行回顾与评价,从而极大提升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效率。
例如,教师在教“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这一节课时,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引导教学思路,使其在教学中贯穿始终。在这一节课中, 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把教学中涉及的知识点利用思维导图串联起来。如,教师可以把“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作为整体思维导图的一个中心关键字,并由此逐渐向四周延伸出一些诸如“元素”“化合物”两种一级知识点,然后再从“元素”这一要点进行知识的展开讲解,从而在教学中使学生清晰地了解到细胞是由元素以及化合物所组成。教师再从“元素”这个节点出发,引导学生探索细胞中的元素,使学生在教学中逐步了解其中的元素包括C、H、O、N、P、S、K、Ca、Mg 等,这些也被称为大量元素。也有一些少量存在的元素,如 Fe、Mn、Zn、Cu、B、Mo 等,也被称为微量元素。因此,教师可以在思维导图中,从“元素”这个节点引发出两个下级节点,也就是“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并在这两个节点的周围标识出其包括的元素符号。这样从上到下,从中心到四周,随着教学内容的不断深入,可以良好地锻炼学生的思维, 使学生在学习中逐渐拨开迷雾,由浅入深,掌握其整体的知识结构,帮助学生提升生物的学习效率,教师的生物教学质量也因此会得到提升。同样,对于第二个重点内容“化合物”的教学,教师也可以依照这种思维导图的模式来逐级向学生分析其组成结构。教学结束后,学生通过思维就能回想起本课的所学知识以及主要内容,从而可以极大地提升学生学习生物的效率。
二、利用思维导图串联知识结构
教师除了利用思维导图引导课堂教学,使学生更清晰地掌握整体知识结构与重点内容,还可以利用思维导图把更庞大的整体知识进行有序的串联,使其成为一个结构清晰的整体,让学生能够根据生物其中的一个知识点推理出更多的生物知识点,进而帮助学生构建出完整的生物知识学习体系,提升學生的生物学习效率。
例如,在针对“组成细胞的分子”这一章的教学,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对这一章的总体内容进行一次知识串联,使学生把每一节课的知识进行整体融合。在“组成细胞的分子”这一章的学习中, 教师主要讲解了“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细胞中的无机物”“细胞中的糖类和脂类”“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等几个小节的知识点。这时教师可以把“组成细胞的分子”作为中心关键词,并作为知识串联的媒介,制作流程图。流程图是指按一定顺序进行思维指引的导图,这样通过流程图可以有效把各节内容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导出。首先从“组成细胞的分子”这个总的关键字可以引出上述几个小节,这时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解由以上几种分子共同构成了组成细胞的分子层次的物质基础的知识点。接着教师逐一回顾各个分子的结构共性与特性,以及总结各分子的主要作用,让学生体会到物质是生命的结构基础,结构又承载着功能。所以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最后总结“生命的物质性”。这样教师通过思维导图把这一章的整体知识结构清晰地展示出来,学生一定也会对所学内容有一定更深的掌握与理解,构建生物学知识特有的生命观念——即生命的物质性,意识到这些小节的内容看似孤立,实则大有联系,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三、结合思维导图进行有效复习
复习是高中生学习的重要环节,它不是简单的对知识的回顾或记忆,而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加深知识之间的联系,以达到深度理解,学以致用。同样在高中生物的复习中,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进行复习,让学生能够有生物复习的思路,有效提升学生的复习效果,还可以利用思维导图把整体知识进行清晰的串联,使学生加深记忆,这种高效的学习,对期末复习也起到重要作用。
例如,在高“组成细胞的分子”这一章节,在以往的复习教学中,教师通常依照教材的顺序带领学生复习。而思维导图的引入可以让教师对所有知识进行一次清晰的梳理,同时让学生根据自身的掌握情况,选取重点进行有效复习。如在高一生物必修一中,整本书都在围绕“细胞”这个关键词进行探讨,因此教师可以在思维导图的中心标识出“细胞”作为思维导图的中心关键词,然后从细胞这一中心逐渐向四周引出每一章的重点内容,由每一章作为中心,再向周围引出具体的内容。这样在思维导图的辅助下,学生可以对书中的所有内容有一个清晰的整体把握,并可以明确感受到自己的知识掌握情况并作出评价和反馈。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可以进行有侧重点的复习和综合运用。
结语
近年来,教育领域中开始利用思维导图辅助教学, 并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所以广大高中生物教师在教学中不妨积极利用思维导图,鼓励学生自主构建思维导图,创新思维导图,这样既能提升高中生物的教学效果,又能培育学生处理大量复杂信息的能力,达到更多元和长远的教育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邱美. 高中生物教学中思维导图对科学思维建构的有效性研究[D]. 贵州师范大学,2015.
[2]温淑清. 关于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习惯的研究[D]. 哈尔滨师范大学,2015.
关键词:思维导图;高中生物;知识;复习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新兴的思维辅助工具,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并具有一定的思维放射性,可以使思路或知识体系通过思维导图的引导变得更清晰、更直观。因此,思维导图在生活中以及各种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在教学中,思维导图可以有效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以及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掌握程度。思维导图通过图形的方式,利用圆圈或线条把原本混乱的思维进行有序整理,并把观点与思想充分体现在图中,从而能直观显现知识重点。
一、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分步教学
思维导图具有逐级划分的特点,而高中生物教学内容的课堂建构亦是由简入难、层层递进的过程,所以高中生物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作为日常上课时的辅助工具,把课中所涉及的生物知识逐一划分并建构出来, 以思维导图的形式设计上课流程和板书,这样不仅可以在教学中有一个清晰的教学流程,还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中层层把握所学知识,逐次建构,使学生的思维能够得到良好发散,提升学生的生物思维能力,学生随时可以通过思维导图对知识进行回顾与评价,从而极大提升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效率。
例如,教师在教“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这一节课时,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引导教学思路,使其在教学中贯穿始终。在这一节课中, 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把教学中涉及的知识点利用思维导图串联起来。如,教师可以把“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作为整体思维导图的一个中心关键字,并由此逐渐向四周延伸出一些诸如“元素”“化合物”两种一级知识点,然后再从“元素”这一要点进行知识的展开讲解,从而在教学中使学生清晰地了解到细胞是由元素以及化合物所组成。教师再从“元素”这个节点出发,引导学生探索细胞中的元素,使学生在教学中逐步了解其中的元素包括C、H、O、N、P、S、K、Ca、Mg 等,这些也被称为大量元素。也有一些少量存在的元素,如 Fe、Mn、Zn、Cu、B、Mo 等,也被称为微量元素。因此,教师可以在思维导图中,从“元素”这个节点引发出两个下级节点,也就是“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并在这两个节点的周围标识出其包括的元素符号。这样从上到下,从中心到四周,随着教学内容的不断深入,可以良好地锻炼学生的思维, 使学生在学习中逐渐拨开迷雾,由浅入深,掌握其整体的知识结构,帮助学生提升生物的学习效率,教师的生物教学质量也因此会得到提升。同样,对于第二个重点内容“化合物”的教学,教师也可以依照这种思维导图的模式来逐级向学生分析其组成结构。教学结束后,学生通过思维就能回想起本课的所学知识以及主要内容,从而可以极大地提升学生学习生物的效率。
二、利用思维导图串联知识结构
教师除了利用思维导图引导课堂教学,使学生更清晰地掌握整体知识结构与重点内容,还可以利用思维导图把更庞大的整体知识进行有序的串联,使其成为一个结构清晰的整体,让学生能够根据生物其中的一个知识点推理出更多的生物知识点,进而帮助学生构建出完整的生物知识学习体系,提升學生的生物学习效率。
例如,在针对“组成细胞的分子”这一章的教学,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对这一章的总体内容进行一次知识串联,使学生把每一节课的知识进行整体融合。在“组成细胞的分子”这一章的学习中, 教师主要讲解了“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细胞中的无机物”“细胞中的糖类和脂类”“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等几个小节的知识点。这时教师可以把“组成细胞的分子”作为中心关键词,并作为知识串联的媒介,制作流程图。流程图是指按一定顺序进行思维指引的导图,这样通过流程图可以有效把各节内容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导出。首先从“组成细胞的分子”这个总的关键字可以引出上述几个小节,这时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解由以上几种分子共同构成了组成细胞的分子层次的物质基础的知识点。接着教师逐一回顾各个分子的结构共性与特性,以及总结各分子的主要作用,让学生体会到物质是生命的结构基础,结构又承载着功能。所以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最后总结“生命的物质性”。这样教师通过思维导图把这一章的整体知识结构清晰地展示出来,学生一定也会对所学内容有一定更深的掌握与理解,构建生物学知识特有的生命观念——即生命的物质性,意识到这些小节的内容看似孤立,实则大有联系,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三、结合思维导图进行有效复习
复习是高中生学习的重要环节,它不是简单的对知识的回顾或记忆,而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加深知识之间的联系,以达到深度理解,学以致用。同样在高中生物的复习中,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进行复习,让学生能够有生物复习的思路,有效提升学生的复习效果,还可以利用思维导图把整体知识进行清晰的串联,使学生加深记忆,这种高效的学习,对期末复习也起到重要作用。
例如,在高“组成细胞的分子”这一章节,在以往的复习教学中,教师通常依照教材的顺序带领学生复习。而思维导图的引入可以让教师对所有知识进行一次清晰的梳理,同时让学生根据自身的掌握情况,选取重点进行有效复习。如在高一生物必修一中,整本书都在围绕“细胞”这个关键词进行探讨,因此教师可以在思维导图的中心标识出“细胞”作为思维导图的中心关键词,然后从细胞这一中心逐渐向四周引出每一章的重点内容,由每一章作为中心,再向周围引出具体的内容。这样在思维导图的辅助下,学生可以对书中的所有内容有一个清晰的整体把握,并可以明确感受到自己的知识掌握情况并作出评价和反馈。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可以进行有侧重点的复习和综合运用。
结语
近年来,教育领域中开始利用思维导图辅助教学, 并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所以广大高中生物教师在教学中不妨积极利用思维导图,鼓励学生自主构建思维导图,创新思维导图,这样既能提升高中生物的教学效果,又能培育学生处理大量复杂信息的能力,达到更多元和长远的教育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邱美. 高中生物教学中思维导图对科学思维建构的有效性研究[D]. 贵州师范大学,2015.
[2]温淑清. 关于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习惯的研究[D]. 哈尔滨师范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