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课实验教学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iliul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传统的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不少教师由于受老旧教育理念和大环境的影响,即便强调实操性的实验教学,也仍然习惯于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科学实验教学对学生实践操作及动手能力的培养。新课改对小学科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科学教师,应转变老旧的教学理念,不断革新教学方法和形式,注重学生科学实验实操能力的培养,进而提高其综合素质和能力。
  一、开展趣味实验,激发动手欲望
  在平时的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很多教师都喜欢一上来就先将实验理论知识讲解一遍,以为这样能够提高教学效率,却忽视了学生亲自参与实验操作的重要性,这样的实验课容易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没有动手操作的欲望。鉴于此,教师应当结合实验中的具体要求,开展更富有乐趣的实验教学,以此激发学生的动手兴趣和探索实验的欲望。
  例如,在教学《声音是怎么传播的》这一课中,教师可以准备几种不同状态下的传声装置,让学生对其声音传播进行观察与区别,如准备一个自然状态下的闹钟以及玻璃罩下的闹钟,让他们仔细聆听不同状态下的闹铃声。为了能够缩短实验时间,还可以让同桌之间进行实验,比如让一个学生耳朵贴着课桌,另一个学生则用手敲击桌面或者用指甲轻轻抓挠桌面,让听者观察贴耳听到的声音与不贴耳听到的声音都有哪些不同。通过趣味的小实验,调动起学生研究声音传播的兴趣和动手欲望,进而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制传声装置,探究其中的原理和声音传播的特点,深化其对该课程知识的认知。
  二、优化实验的过程,培养动手能力
  小学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时期,小学生天性好动,喜欢探索未知世界,进行科学实验,可有效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因此,教师在开展相应教学时,应根据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认知特点,优化科学实验过程。如将实验前后的活动充分结合起来,不让学生感到突兀或者看不懂;在整个实验过程中都应当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尽可能地让学生做到全程参与,帮助他们熟悉实验步骤,以保证实验操作的效率。同时,教师一定要控制好学生动手实验、自行探索的时间,既不直接插手干预学生的实践操作,也不完全对其放任不管,而应以“引路人”的身份,引导整个实验教学开展的走向,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学生必要的引导和辅助,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难题,进而提升学生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小学四年级课程《食物中的营养》教学中,教师以“有没有一种食物含有所有的营养成分”为课题,鼓励学生动手进行科学探究。事先准备好几种常见食物为实验材料,如花生、馒头、水果等,同时还要准备碘酒、试纸等工具。教师可以先进行一般示范性实验,再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一遍,让学生得以近距离地观察自己的实验结果,加深其对实验过程及结果的印象,使其在动手实际操作的过程中获得认知的提高和能力的锻炼。当学生真正体会了动手操作的快乐之后,就会逐渐喜欢上实验课程,并愿意与老师、同学共同参与实验,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鼓励学生探究,提高动手能力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教师对即便是动手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学科,都习惯倾向于采用单向输出知识点的方式教学,也就是直接对学生展开学科知识讲解。这种教学模式诚然更有利于教师控制课堂的节奏与走向,且能够保证课堂秩序,但是这种教学模式直接剥夺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导地位,学生只有被动地接受知识,无法体会到学习的乐趣,长此以往,学习兴致也变得消极。因此,教师一定要给予学生充足的自主探究空间与机会,甚至可以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对实验过程进行微调或者改动,让他们带着热情与好奇操作整个实验过程。
  例如,在教学《制作我的小乐器》时,通过前面课程的铺垫与学习,学生都初步了解了乐器的发声原理,因而在这一课的实验学习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设计、制作任何可以发声的乐器,比如用一根筷子敲打不同大小、高度的空碗,或者敲打装有不同剂量清水的水杯等。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当给予学生自由发挥的权利,鼓励他们大胆对实验进行调整,并观察调整前后的区别,以此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培养其对事物的探究精神与态度。同时,教师应尽量让学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以明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导地位,如在《运动的小车》一课的科学实验中,将开展撞击实验、测量小车撞击水平面上木块的滑行距离等内容,都交由学生来完成。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能有效避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走神、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
  四、理论结合实践,增强动手自信心
  科学学科本身就是一项实践性较强的学科,但也不能忽视了科学学科的理论知识,因此,在教学中应当将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机结合,以此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若是学生所掌握的理论知识不过关,很有可能在后续的实验操作中出现一系列问题,实验结果将受到影响,甚至导致学生的探索兴致和学习自信心受到打击,不利于其学科素养的发展。例如,在教学《用气球驱动小车》这一课时,教师应该提前为学生讲解与实验相关的原理与理论,让学生对实验的关键步骤有一个大致印象,这样学生在自己动手操作时,才不至于因为遇到问题或者阻力就表现出消极、烦恼等情绪来,当学生能够利用相关的运动原理解决自己实验中的问题时,其自信心将得到增强。
  总而言之,科学学科的学习不仅依靠理论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要培养、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注重理论知识与动手能力齐头并进。这才是新时代对素质教育的要求,也只有这样,才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其综合素养获得全面提高。
其他文献
实验操作是小学科学学科的重要组成内容,也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有效途径。因此,在小学科学实验操作教学中,教师要以严谨的态度为指导,提高学生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探究能力。文章从四个方面简要分析了小学科学中实验操作对学生科学素养培养的路径。  一、明确科学实验教学目标,引导学生高效学习  做任何一件事都要先制定明确的目标。只有在明确目标的引导下,才能有效行事,学习当然也是一样,
实验法由于采用精准控制变量和实验条件环境等方式,具有较强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在进行科学教学的过程中应用实验法,能够让学生在与实验过程、实验对象的直接接触中,进行科学知识的深度理解,从而培养其科学核心素养。  一、提供道具,指导观察  科学实验是学生开展科学探究的道具,指导学生在实验中进行观察。这种观察不仅能培养学生敏锐的科学嗅觉,更能让学生通过实验深度理解科学知识点,从而促进其科学核心素养提升。  
“互联网 教育”在互联网时代将引领教育之发展,有效突破传统教育观念的桎梏。因此,小学科学教师必须转变教育思想,在科学实验教学过程中以科学实验的基础准则为前提,深度整合和利用互联网资源,强化实验教学的趣味性,拓宽教学范围和内容,有效提升教学质量。本文以科学实验的基础准则为切入点,深度探究其教学措施,以期为小学科学教师提供些许理论参考。  小学科学是一门集综合性、实践性与基础性于一体的科目,其教育目标
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做好对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能将科学知识以更为具体、形象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这对于提升科学课堂教学质量、实现素质教育目标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应用愈加广泛,为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工作带来了创新发展的契机。但从实际应用角度来看,信息技术所应当体现出的价值要远低于预期,这与教师错误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存在一定的关系。为了更好地突出信息技术在科学课堂中的教学地位,做好对
科学课尤其是实验类的科学课其教学目标能否实现,与这节课的主体性实验的成功与否有着密切关系。就科学实验而言,教师对情境的设计、实验的设计、教学问题的设计等都对教学目标的实现产生重要影响。笔者结合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空气占据空间吗》,尝试运用“五先五后”教学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空气占据空间吗》(第一课时)有三个层次的教学内容:首先探究什么是空间,其次从固体和液体角度探究什么是占据空
期刊
就小学科学学科而言,實验教学是重要环节,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助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那么,如何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和实效呢?结合多年教学经验,笔者在明确小学科学学科发展现状以及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几点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质量的提升路径,希望能够推动小学科学教育教学的持续发展。  一、小学科学学科发展现状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科学课程的设置宗旨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而科
小学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无论是帮助学生获取科学知识,还是培养学生科学精神,都需要有效实验的支撑,这就要求教师要能开展高质量的实验教学。本文主要论述了小学科学教师要善于借助STEM教育理念,在其他学科核心素质的帮助下不断提高实验质量,培养小学生科学学科核心素养。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小学科学教师要能不断根据学科特点开展有效的实验教学,以此来提高科学学科教学质量。但是很多教师在开展实验
【背景】  本文以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材《吸热和散热》一课为例,以自制热辐射实验装置为教具,改编原有教材中的实验,展开实验探究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材资源简析】  在江苏教育出版社 (2018年版)教材中,对水与油、不同的固体材料、黑白色水或不同色调的气球的吸热和散热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在实际教学中,这4组实验无论是器材的选择,还是实际的操作,都存在一些问题。探究
解决真实情境的问题是STEM教育倡导的理念,而不是书本的死知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其主动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用“科学”认识生活,是创新的前提,用“技术”和“工程”解决生活问题,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知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源于生活”意味着我们往往能从生活实际出发引出课堂教学,这也是科学教学常用的教学策略。但又由于知识“高于生活”,导致我们往往把知识停留在课堂教学里,
本文探讨了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更新传统的实验设计理念,改进教材中不完善的实验,利用可逆的温变油墨和测温贴片来使传热的实验现象更加具体和明显,将观察不到的传热现象借助于实验材料更好地呈现出来。让学生通过反复实验更好地经历传热的动态过程,从而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掌握知识,提高课堂实验教学的效率,培养他们学习科学的兴趣。  小学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课程,其主要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动手的能力。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