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捉生活细节 珍视独特感受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lian_c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设计理念
  语文新课标指出:要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因此,本设计用活动为学生创设真实的习作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生活、积累素材、提炼思想、丰富情感,使学生产生表达的欲望和兴趣,增强他们的习作信心,同时促成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写自己亲身的经历,写自己的真切体验和感受最深的事。
  2.写自己难忘的一次学习本领的经过,将经过写具体,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3.练习把一件事情写清楚。
  4.引导学生进行作文半命题。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学会精心、准确地选材,叙述事情的经过要有侧重点,并要准确地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课前准备
  收集自己学本领的相片,再现生活图景,回忆自己学会了哪些本领,怎么学会的,引导学生想想在学习的过程中有哪些酸、甜、苦、辣的滋味让自己终身难忘。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写作热情
  读五年级了,同学们学会的本领一定很多吧!如:打乒乓球、打篮球、洗碗、洗衣服、做饭、生火、买菜等,这些本领,不仅使我们的生活变得充实、有意义,还给我们带来了快乐与荣誉。面对今天的成功,你们还记得学习这些本领的过程吗?当你拿到各种证书、奖章、奖杯时,一定不会忘记为此而付出的艰苦劳动吧?今天,让我们把自己的经历大胆地说出来,让我们互相交流,共同分享各自的酸、甜、苦、辣吧!
  【设计意图:由实际生活切入话题,启发学生回忆生活,捕捉生活中的精彩细节,挖掘丰富的写作素材。】
  二、指导审题,明确习作要求
  1.齐读习作要求。
  2.说说习作要求。
  小结:我们这一次的习作与以往不同,这一次是半命题式的写实习作,要把自己的亲身实践写具体,写出自己的真切体验。同时,请同学们注意要把题目补充完整。
  三、发散思维,捕捉习作素材
  (一)学生说说自己学会了什么本领?
  预设:
  师:我们很多同学都已经学会了做一些家务活,今天老师要求你们把自己学过会做的事选一件来说一说。
  生:洗衣服、做饭、洗碗、洗菜、生火、包饺子、包粽子、系鞋带、整理房间……
  师:太好了!同学们能做的事还真不少,如果把这方面的内容写出来一定会很精彩。但刚才大家所说的都是在家中的劳动,在学校里你学会了哪些本领?回忆一下。
  生:做实验、观察、打字、植树……
  师:真棒!文艺、体育等方面的呢?
  生:打球、下棋、弹琴、绘画、练书法、查字典、折纸、手工制作、做标本……
  师:很好!其他一些生活技能、本领方面的呢?
  生:骑自行车、搞小制作、摄影、放鞭炮等。
  师:太好了,从同学们以上的发言中我们可以知道家里的事可以写,学校的事可以写,劳动方面的可以写,学习方面的可以写,生活技能、本领方面的也可以写。
  (二)教师用大屏幕出示:
  劳动方面:洗衣服、做饭、洗碗、洗菜、生火、包饺子、包粽子、系鞋带、整理房间……
  学校文艺、体育方面:做实验、观察、打字……
  学习方面:做实验、观察、打字……
  生活技能方面:游泳、骑自行车、搞小制作、摄影等……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选材,由“扶”而“放”。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引导拓宽取材思路,再现生活,取材面一打开,学生的思维就活跃起来,学生就有话可说而不雷同。第一次引导意在让学生在家务劳动上取材;第二、三次意在让学生在学习、文艺、体育中取材;第四次,意在让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取材,这是“扶”。通过这四次引导,大屏幕出示,有了“放”的意识。】
  
  四、品味经历,拨动学生心弦
  写好这一次习作,关键要写得具体生动,且重点突出。学本领,它是有个艰难的,从不会到会,从生疏到熟练的过程。
  (1)引导回忆:
  这个过程中,我们要打开记忆的闸门,去追求为“学”而努力的过去:你学本领过程中遇到什么困难?如:为了学会骑自行车,你摔倒过无数次;为了练书法,你累得胳膊都发疼了;为了学会弹琴,你的手都酸了,枯燥的练习,使你几次落泪了......
  (2)细处体验:
  学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时,你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谁在你最灰心的时候给了你怎样的帮助、鼓励?他说了些什么呢?是怎么说的?你又是怎么想的?这些帮助对你起什么作用?你自己又是怎么克服困难去学会这一本领的?因此,写这个学习过程要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进行具体描写。
  (3)智慧启迪:
  此外,还要写上自己的真实感受。如:学习过程中,面对困难时有了战胜困难的勇气;意志得到了锻炼,变得越来越坚强了。如:学会了游泳,磨炼了意志,锻炼了身体,增强了体质;学会了下棋,懂得如何去面对困难,也学会了用耐心和智慧去战胜困难等。这些点题的话可以在文章中间写,也可以写在文章最后。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习作指导的重点所在。“引导回忆”旨在让学生打开记忆的闸门,去追求为“学”而努力的过去;“细处体验”旨在指导学生如何根据自己当时真实的体验,把“学”的过程写具体、写生动;“智慧启迪”旨在让学生在学会本领中感悟自己的收获,提炼文章的中心所在。】
  
  五、 妙语生花,感受积累的乐趣
  近段时间,我发现同学们收集了许多关于学习本领的好词佳句,习作时同学们别忘了用上积累的好词佳句哦!(同桌交流或找好伙伴交流。)
  【设计意图: 积累是学生写作的“源泉”。“长期的积累,偶而得之”这是捕捉灵感的基本条件。有许多学生作文时,觉得下笔无话可写,这主要是平时没留心积累材料。“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量的积累才有可能导致质的提升。】
  
  六、口头作文,互相学习提高
  学生将课前收集学本领的相片,再现生活图景,进行口头作文。
  1.小组轮流口述,互相启发,互相补充。
  2.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在组内将课前收集学本领的相片,再现生活图景,互相倾听,评价;再而全班交流,同时教师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积极引导评价,提高写作能力。】
  
  七、轻松习作,写出真情实感
  播放轻音乐,起草誊写。
  
  八、习作修改,享受成功的快感
  习作修改(自改,互改,小组改评,师生共改)
  【设计意图: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学生自改、互改,小组改评,师生共改,学生动手动脑,在评改中体验到成败得失,学习了作文技法,积累了作文经验,提高了写作能力。
其他文献
郁达夫的《故都的秋》以优美的文笔和深厚的情味赢得了一代代读者的喜爱,学界对其主题意绪的探讨也从未停止。许多论者将悲凉看成文章的情感基调,如朱金顺认为,《故都的秋》“抒发了悲凉的感情”[1];王立宪认为,悲凉的意味笼罩着《故都的秋》全篇[2];与人教版教材配套的《教师用书》亦持“悲凉说”[3]。其实,这样的解读存在审美偏差,“秋气堪悲未必然”,《故都的秋》表达的主要不是悲凉之情,而是对故都之秋的热爱
统编语文教材立足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提出了“語文要素”这一核心概念,并将此作为“双线组织单元结构”的一条线索。所谓语文要素,即将语文素养的各种基本因素,包括必备的语文知识、基本的语文能力、适当的学习策略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分成若干知识或能力训练的“点”,合理编排并有机呈现在单元导语、写作、名著选读、“补白”等板块之中,由此构建层级序列较为清晰的课程内容目标体系。语文要素使每一个单元的教学要求更加明
【活动背景】  《会飞的图画》是语文第二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文章通过爸爸给小明寄信时贴的一张小小的邮票,向学生介绍了邮票的作用。课上,我让学生搜集自己喜欢的邮票,并分小组介绍了邮票的画面。但我总感觉学生意犹未尽。新课标指出:倡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在实践中学语文。围绕这一目标,我们开展了《会飞的图画》这一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让学生从课本引入生活,了解邮票的作用
书名:中国诗歌与音乐关系研究  主编:赵敏俐  出版单位:学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5年  ISBN:9787800604072  定价:100元  在中国悠久的文明发展历程中,诗歌与音乐的作用举足轻重,它们之间的关系也一直是密不可分的。首都师范大学赵敏俐教授在《关于加强中国诗歌与音乐关系研究的几点思考》一文中提出:“在文学研究日益深入的今天,我们不能再忽视或简单地描述这一文化现象,而应该从艺
【教学理念】  1.叶圣陶先生在《语文教学二韵》中指出: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让学生学会在咬文嚼字中品味语言、揣摩作者、触摸诗句背后所隐藏的内蕴。  2.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让学生在形象感知、展开想象中入境,在感同身受、参读互训中悟情,在融情悟读、激情引读中入心。    【学习目标】  1.借助教材注释,结合课外资料,通过独立自主的学习,能正确理解古诗的大概意思。  2.咀嚼和体悟重点词句的
《我们是怎样过母亲节的》是加拿大作家里柯克的一篇幽默小品:先写家人为了庆祝母亲节准备陪同母亲出游、钓鱼,后写因车挤反而把母亲留在家中、各自在外尽情玩了一天,回来饱餐母亲烧的饭。乍一看,文章的;主题是讽刺家人揩油母亲节,实际上,却是在节庆中完美展现了可亲可爱的母亲的本色。这里就提出了一个如何由表及里地领悟并把握作者艺术构思的问题。  在第一个母亲节来到之前,家人们早已翘首盼望,并决定为长年累月操劳、
国际教育成就评价协会(International Associ- ation for the Evaluation of Educational Achievement,简称“IEA”)主办的“Progress in International Reading Literacy Study”(简称“PIRLS”,中文译为“国际阅读素养进展研究”)活动,主要以小学四年级学习结束时的学生为评价对象。2
设计意图    这是一篇阅读课文,全篇情感真挚,层次分明。作者满含深情地回忆了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课文很长,如何在一节课内完成这篇课文的学习,我想首先得让学生们运用以前所学的阅读方法进行快速地阅读,迅速地捕捉文中所传递的信息。第二,应该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然后全班交流,教师点拨,既做到以学生为主,也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第三,精心处理教材,紧扣文章主线展开教学,突出重点。    教学目标    1.
教学内容    苏教版第五册习作二:猜猜他(她)是谁。    教学目标    1 读懂习作要求,初步领会写人物外貌的基本要领,抓住人物身材、长相、表情、穿戴等方面的特点,按一定顺序写。  2 能按习作要求,依照例文的写法,抓住主要特点说、写一个同学的外貌。    教学难点    如何恰当地写出人物的外貌特点。    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学生齐声回答:喜欢。情绪高涨)老师
应试的作文,绝不会公开宣称“我是应试的”,不会给自己贴上“应试”的标签,有时甚至会故意模糊应试的特征。即使被揭穿,也因为它身上“好”和“坏”杂糅在一起,使人很难有明确的判断。  譬如,不少分析高考作文、中考作文的书籍,都会分析那些高分作文的立意,都会告诉你要解放思想,要大胆创新,不要落入俗套,然后告诉你,只有这样才能得高分。但你心里既然已经有一个高分的框框,又怎么可能跳出俗套呢?长年训练的目的,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