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更加开放更有活力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yy001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堂教学中,应“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将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进行有机整合是构建活力课堂的有效途径。将信息技术与语文阅读教学进行有机整合,不是“信息技术”“语文阅读教学”这么简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信息技术是有力而巧妙的手段,而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信息技术是阅读教学的载体,而文本才是其中的内容。这形式与内容又必须是相互融合、相互适应的。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选用适合的文本信息素材
  我们所说的“适合”,是指信息技术所涉及的文本、图片、音频、动画等内容,要与语文课程内容符合,要与阅读教学的教与学内容切合。语文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语言,教师不能因为信息技术的介入而喧宾夺主。
  曾有实验表明,人类通过感官刺激收集到的信息中,视觉占65,听觉占20,触觉占10,味觉占2。可见,视觉和听觉占了人类感官收集信息量的85。信息技术的介入,就是利用其本身的优势,丰富教学资源,加强对学生视觉、听觉等方面的感官刺激,使学生能够加大信息的收集量,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这要建立在“对症下药”的前提之上。如果在课堂上展现给学生的是一些错误的信息,或者是一些与教学内容无关的信息,那加大的不是学生的信息接收量,而是学生的负担。错误或无关的信息,混淆了学生的视听,反而要“事倍功半”了。
  在教学《斑羚飞渡》这篇课文时, 我制作了三组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加深理解。其中第一個课件形象地显示了斑羚群的危险处境;第二个课件直观生动地演示了斑羚老少结成对子飞渡的场景,学生在观看飞渡的动画,聆听老斑羚的落水声和小斑羚成功飞渡兴奋的“咩”叫声时,会惊讶于斑羚的牺牲精神和集体精神;第三个课件用彩虹的图画、悲壮的乐曲渲染了头羊的牺牲精神,学生看完后,再组织学生谈感想,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采用信息技术呈现的文本、图片、音乐等方式,必须是“适合”的,这才能对语文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内容起到相得益彰、锦上添花的作用。
  二、使用适度的数量和频率
  将信息技术介入语文阅读教学课堂,并不意味着语文课变成了“信息技术课”、“材料课”,语文课的主体地位没变,语文课的主要任务也没变。在“信息技术”与“阅读教学”的整合中,使用信息技术的数量和频率必须适度。
  如在教学诗歌中,就不能通过大量的图形图像把抽象的诗文意境演示出来,而是应在帮助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的教学过程中把文字还原成“图片”,并通过图片的制作来加以感受和表达。所以展示图形图像不能代替阅读主体的想象,就像观看电视剧不能取代阅读文学作品一样。因此,文艺性作品表情达意的精妙之处往往只有借助语言文字的理解才能体会到,只有语言文字才具有韵味深远的表现力。
  在信息技术形式的运用次数和频率上,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也应该区别对待。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他们长于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尚未健全;他们的注意力容易分散,对待事物的专注程度不够。在课堂上,教师可适当地多运用信息技术形式,通过这种直观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能学得开心,学得轻松。而高年级学生的理性认识水平不断提高,他们已经逐渐学会独立思考,教师也应当不断提高他们的思考能力。面对他们,过多的信息技术形式反而削弱了他们自主探究、思考的兴趣。
  总而言之,信息技术形式运用的适度,指的是教师能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和学生的特点,适量地选择素材。
  三、抓准适宜的课堂教学时机
  一堂语文阅读课,通常有导入、教学新课、拓展延伸这几个重要环节。在信息技术与语文阅读教学的整合中,我们不仅要看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是否适合、是否适度,更重要的一点是,教师能否抓准时机,“适时出击”。从教学心理来看,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抓住三个时机“出手”:
  第一个时机是新课刚开始时的兴奋期,即我们平常所说的新课导入。在一节课当中,学生刚进入课堂的几分钟最为兴奋,学习积极性最高,注意力也最容易集中。教师应当抓住这一个良好时机,在新课开始上时,运用信息技术,配以启发性、引导性的导语,在最短时间内,以最有效的方式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导学生进入新课学习。
  第二个时机是遇到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节骨眼”。这个节骨眼首先是指阅读教学的难点所在。熟悉阅读教学的老师都知道,学生在阅读中,经常会遇到一些不明白的问题,可能是某种他们从没见过的东西,可能是某些他们无法理解的现象。这个时候,信息技术就可以发挥它的优势了。如《爱莲说》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作者描绘了莲的形象,赞美了莲的品格,体现了作者洁身自好的思想情操。教学中不少学生对描绘莲形象的“中通外直”这一句难以理解。教者讲了半天,学生往往还是没有感受。如用计算机媒体来教学,这个难点就很快地化解了。先用计算机媒体放一段莲的形象的录像,学生对莲的形象整体感知;再用特写镜头展示莲的茎,暂停让学生细看,可见其“外直”;后用截面图像展示茎内情况,用慢镜头由分到合,由合到分。在动态过程中,学生可清楚地看出茎的“中通”。整个过程不到2分钟,花费时间不多,但学生的印象是深刻的。
  第三个时机是课堂结束时的学习强化期。经过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对于信息的接收已接近疲惫,这个时候,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一来可以调节学生的神经,二来也是强化学习成果的有效途径。尤其是新课程要求加大学生的阅读量,这既要靠学生自己课外加强阅读,也要求教师在课堂阅读教学中给学生更多的信息和指导,当课堂临近结束时,教师推荐几篇与课文相关的文章给学生阅读,强化刺激,唤起学生已有的表象与感受,并进一步拓展、延伸类似表象,加深类似感受,还可以引发学生课外阅读、自主探究的小高潮。
  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学习,无论是学习方式还是学习工具都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信息技术所具有的容量大、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优点,可以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更加开放、更有活力,从而达到教学的最优化,促进语文教学效果的提高。
其他文献
【摘 要】在素质教育全面推广的今天,德育显得尤为重要。小学数学作为一门基础性的学科,也必须重视德育的教育。我认为任课教师应该结合教学环节渗透,在课前充分利用教材挖掘德育素材,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讲授内容适时进行德育渗透,在课后利用数学活动和其他形式进行德育教育。  【关键词】德育教育 方式方法 渗透    新课程所要求的教育方针是使學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由此可见新的课程改革的标准把德育教育
【摘 要】根据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原则,从动机策略、兴趣策略、体验和创造成功策略几方面论述了初中数学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实施方法。  【关键词】情感教育 数学教学    初中数学课程与语文,历史课等文科课程不同,文科課程在内容安排上,通过语言、图片和照片等,使人直接感受到情感教育的存在。在艺术类教材中所选择的歌曲,舞蹈、绘画等作品,都直接表现出浓郁的情感、当这些作品作为教材内容出现在教学情景之
摘要:評价是教学活动中一种手段,良好的评价是建立在老师和学生之间互相信任基础上的。只要我们看学生对教师评价所持态度上,我们便可以看出学生对教师教学活动的态度如何,是否投入教学活动。因为关注教学活动中的评价,将成为教育工作者永恒的课题。  关键词:评价 教学活动 运用    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因此,教师准确合理,富有鼓励性的评价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
【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感悟生活,让生活走入作文, 本文论述了让生活走进作文的四种方式。  【关键词】生活 作文 乐趣    一提起作文,很多学生就头疼。究其原因,不只是知识的不足,更是学生缺乏丰富真切的生活体验,对生活漠然、贫乏。《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因此,作为语文老师,首要任务是
有的家长每次见到自己孩子的作业本上或者试卷上的计算题做错了,开口总是“你怎么这么粗心呢?”可是这次计算错了,到了下次一看,又计算出错了,家长唉声叹气,总是怨自己的孩子咋就那么不细心呢?其实,家长们不知道,学生的计算出错不仅仅是“粗心”造成的。当然,计算出错不排除有粗心的原因,但为什么有些同学这次计算错了,到了下次还要错呢。不是这儿多一个零就是那儿加错了,或者计算顺序错了等等。有时候一个很明显的错误
课堂练习是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小学生对知识的真正理解、消化、掌握往往是通过练习来解决的。一节课的课堂练习设计得当,能使一节数学课更具逻辑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学生的自觉学习能力;有利于学生形成数学知识结构网络;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素质。笔者在精化数学练习,优化课堂效果方面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练习设计要有针对性,能帮助学生领会知识的实质  练习设计要根据不同内容
语文是思维表达的工具、文化知识的载体和交际能力的依托。语文素质是人的素质构成与发展的基础,是一个人成才的主要制约因素。作为义务教育的基础学科,初中语文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基础。搞好初中语文教学,对于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对于学好其他学科、发展个性和特长,对于提高民族素质,都具有重要意义。  语文素质教育具体包括传授语文知识、训练语文能力、开发语文智力、塑造语文人格等。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应如
摘要: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都需要具备创新能力的人才。人才的获得主要都是通过教育的途径。所以在思想政治的课堂上应该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本文主要从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和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性思考这两方面出发,阐述了一些在课堂上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对策和方法。  关键词:初中 思想政治 创新能力    爱因斯坦说过:“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识字教学的目标,首先是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因为有了这种喜欢和愿望,可以让学习汉字变得更轻松、更主动。那么如何让学生一开始接触汉字,就喜欢上汉字,爱上汉字,从而主动识字呢?我认为教学中我们应做到如下几点:  一、借助形象思维,让学生在尝试中自主识字  心理学告诉我们记忆的效率取决于对记忆材料的理解。而对于小学生来说,形象思维较强,抽象思维较差,理解
英语学习在现代社会环境中,是一项很有吸引力的活动。但是在实践中,常常会听到:“我怕学英语”和“我最讨厌学英语”之类的话。这些话典型地代表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了害怕与厌恶学英语的心理状态。这种心态是学生在长期的困惑和挫折中逐渐积累起来的不健康情绪。它表明学生的自信心、自强意识与自卑、自弃心理之间发生矛盾,引起学习兴趣与情绪的不平衡。学生对学习英语采取应付或逃避的方式,甚至产生对抗情绪。如不及时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