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角下提升课堂实效性的路径研究

来源 :新课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575568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中生最主要的生涯发展任务是在充分了解自己的兴趣、能力、性格、特长和社会需要的基础上,确立自己的职业志向,进行升学就业的选择和准备。此外,核心素养下的自主发展板块提到,高中生应着重掌握学会学习、健康生活等内容。这些任务的完成除了以学校德育活动为载体外,主要通过生涯规划课程的实施来实现。因此,课程实施的实效性就显得尤为重要。以兰州新区舟曲中学(以下简称新舟中学)为例,通过课程实践,指出提升课堂实效性有提升教师综合素养、构建学生学习平台等两条具体实施路径。
   关键词:核心素养;课堂实效性;生涯规划
   2016年9月,教育部正式发布《中小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包括三大领域六种素养十八个要点。林崇德教授认为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求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回答了“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一根本问题,但并未解决“如何培养人”的问题,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以核心素养为出发点,以课堂为主阵地,以提升课堂实效性为着力点,探究课程的实施,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既然课堂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主阵地,那么课堂的实效性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着重通过新舟中学生涯规划课程的实施来探究提升课堂实效性的主要路径。
   路径一:以教师为主导,提升综合素养
   教师的综合素养包括基本的学科知识,优秀的学科素养及了解学生的发展特点和学习方法等。具体来说,主要通过以下途径提升自身综合素养。
   1.深入钻研教材,以生为本
   在新课改“以学生为本位”“为了每一个孩子的终身发展”等理念的指引下,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应以教材目标及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为基础。
   以新舟中学生涯规划校本教材为例,编写之初,学校已通过一学年的实践探索,结合学校实际及学生特点,参考了《心理健康教育辅导与实践》《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与班级团体辅导》《高中生生涯规划与辅导——我的精彩自己决定》等书目,阅读了大量文献,结合《中小学心理健康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版)》《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等,分设四章内容,分别对应核心素养中的健全人格、自我管理等内容。以核心素养为基础设定的内容更具有针对性和指向性,有益于教师吃透教材,在理论知识的讲解上更加游刃有余。
   2.优化知识结构,吐故纳新
   高中生涯规划课程涉及知己——对自我的认识;知彼——对职业世界的认识;决策——综合自身与职业信息进行人职匹配的过程;行动——根据自身与外界发展不断调整规划等四个板块的内容,理论基础庞杂,具体知识点更新较快,这就需要教师优化自身知识结构,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这样就可以以“依据自身个性和潜质选择适合的发展方向”这一核心素养为出发点,保障课堂实效性的提升。
   3.常习教学技巧,与生同进
   在课堂中综合运用教师的肢体、动作、表情、语言等授课,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课堂参与度。
   在生涯规划课程《天才也怕选错行——我的职业兴趣》一课“我的岛屿旅行”主题活动中,教师在介绍六个岛屿时应尽量运用抑扬顿挫的语气,并辅以相应的动作说明,可以加深学生对岛屿特征的理解,有助于学生快速做出选择,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探究意识,达到学生了解自身兴趣所在、深入理解活动内涵的目标。
   路径二:以学生为主体,构建学习平台
   生涯规划课程不同于普通文化课,除了知识点的讲授外,还注重活动的体验和感受的分享,这就要求教师以学生为主体,积极搭建平台,使学生学以致用。
   1.参与体验为主,培养学生探究精神
   教师应把活动、参与、体验作为教学的基本实践形式之一,在教学过程中多采用头脑风暴、角色扮演、合作探究、心理游戏等体验法,使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学习并运用知识,培养相应的心理技能。
   以《我的职业能力》为例,主题活动模擬应聘中,借助学生所表现出来的真实情境现场点拨、反馈、纠错,使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了解到具体职业的要求,在达到课程目标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积极乐观的心理品质及职业道德意识。
   2.提升行动能力,引导学以致用
   教学应当以课堂和知识传授为载体,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真正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行动能力,从生活的视角指导学生,从而反作用于课堂教学,使学生更好地运用学科知识处理新的情境问题,学会学以致用。
   在《我的大学梦》一课中,设置课后实践探索活动,运用课堂中学到的方法进行实践探索,归纳、总结、分享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体验度与参与感,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勇于探究、理性思维的能力。
   总之,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需要通过不断提升课堂实效性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杜媛.让核心素养落地: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新课程实施经验与启示[J].世界教育信息,2018(13):59-65.
   [2]柳平.高中学生政治学课核心素养培养研究:以教师角色为例[J].教学研究,2018(16):44-45.
   [3]麦贝吉.基于核心素养的心理健康新教材的研究[J].校园心理,2018(16):466-468.
   [4]钟佳容.课堂场域下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心理学策略[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8(9):53-55.
   注:本文系兰州市2019年度教师个人课题《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职业生涯规划校本课程实施策略》(课题立项号:LZ[2019]GR0315)的研究成果。
  编辑 郭小琴
其他文献
摘 要:特殊时期,我国各个学校采用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教的线上教学新模式。素质教育强调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美术是一门艺术课程,在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审美情趣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如何实现特殊教育时期小学美术网络教学中高效的教与学,是老师和学生的共同责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调动学生的兴趣,才能实現学生的积极融入。在网络教学中,应该注重趣味教学模式的课堂融入,在有趣味的教学课堂中让学生不断地融入,与老
摘 要:数学是学生从小接触的一门学科,这一学科可以帮助学生锻炼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理性思考。但是经过观察发现,很多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仅仅注重对学生进行简单基础知识的传授,却忽视了对学生的德育。所以这并不利于学生的全面综合发展。当今时代迅速发展,教育改革齐头并进,德育广受提倡。但是在各类学科之中如何来进行德育的渗透是很多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以此作为研究方向,谈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渗透,让德育与数学
摘 要:近年来,快乐教育的理念在中小学不断深入,该理念指出教学活动应该充满趣味,让学生感到快乐,起到寓教于乐的作用。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而言,也就需要关注到寓教于乐这一重要思想理念,在课堂上构建起趣味化的教学活动。对此,首先分析寓教于乐的内涵价值,然后探讨小学语文课程实现趣味化教学的具体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寓教于乐;小学语文;趣味性教学   语文在小学阶段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
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习作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统编教材重视学生习作能力的发展,在三至六年级教材中编排了习作单元,现以四年级上册习作单元为例,谈谈对习作单元教学的粗浅思考。   一、聚焦要素,串珠成链   统编教材中的语文要素指出了语文学习的目标和要求。习作单元的语文要素指向某一项关键的习作能力。四年级上册习作单元导语部分对本单元的语文要素进行了
摘 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简称《指南》)中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游戏作为幼儿最根本的内在需要、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对幼儿的学习与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以“有趣纸箱变变变”的自主性区域活动为出发点,思考如何依据《指南》有效地支持和帮助幼儿通过
摘 要:每一个学生人格上都是平等的,作为老师只有做到平等相待,做到一视同仁,才能使“后进生”感到班级的温暖,感到他们也和其他学生一样,他们没有被“抛弃”和“放弃”。这就要让每一名学生,尤其是“后进生”知道:成就与出身无关,与信心有关。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无可替代的。   关键词:老师;转化;后进生;不抛弃;不放弃    新的学期,新的开始。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每个人经过一个假期的休整,都会经过一
摘 要:作为初中语文教学课程的重要组成要素——古诗文教学占有较大的比重。在初中古诗文教学中教师不仅应当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内容的融入,同时还应当积极探索灵活的教学方式,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古诗文的积极性,提升他们的文化素养。首先探究了初中语文教学中加强古诗文教学及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然后分析了初中古诗文教学的现状,最后针对如何加强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提出了具体的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
摘 要:教育的深远目标是让孩子爱上阅读,孩子一旦喜欢上阅读,就会自然而然地主动学习。当前的教育体系明确提出了语文课程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在实践中领悟文化内涵和语文应用的规律。基于此,针对“快乐读书吧”对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问题进行研究。   关键词:阅读习惯;快乐阅读;小学语文   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是阅读教学的任务之一,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使小学生乐意阅读、有效阅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课标明确指出了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与评价的四种具体建议:活动型学科课程的教学设计,辨析式学习过程的价值引领,综合性教学形式的有效倡导,系列化社会实践活动的广泛开展。其中,优化案例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教育的“根”与“源”在家庭,根基牢固,源流充沛,孩子的成长才有无限可能。国家领导人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再次强调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作为“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其功能在“养”和“育”,“养”即给予孩子生活必需、吃饱穿暖,“育”则是培育心灵,使其成为一